凸凹
■
到了丹霞山之后,我拒絕別人灌輸?shù)摹靶?、險(xiǎn)、奇”之說,努力搜尋“之外”的東西,我發(fā)現(xiàn),丹霞山之大美在于那里的山水和人都有定力和禪意。
譬如丹霞山的摩崖石刻,刻上的都是“法海慈航”“誕先登岸”“忍心”“仁泉”“義比山高”之類的與佛有關(guān)的文字,而且,雖然巖體如火,卻總有清冷的水珠不斷線地滴下。這一切,都昭示著:山雄可以自立,但卻不可虛妄傲世,要存靜虛與憐念在心頭;激情可以澎湃,但卻不可一味放縱,要懂得用清涼(理性)平抑。
譬如丹霞山的雙峰寨,乃清光緒乙亥年建的古村落。整個(gè)建筑,呈回字回環(huán),占地9000平方米,城墻傲岸,四角都有炮樓,城門的主炮樓居然有五層樓高,有不讓的氣勢,城墻里還有走廊三通,可以迅速地運(yùn)兵,是個(gè)縝密得令人稱嘆的軍事重鎮(zhèn)。它的功能是防匪患、防兵火,墻體上自然留下了火燒、箭射的斑斑痕跡,尤其是那些累累彈痕、炮火轟坍的遺跡,讓人想到戰(zhàn)事的頻仍與激烈。他們祖祖輩輩為家園而戰(zhàn),出了許多義民、壯士和英烈,這背后自然有大傳奇、大故事。然而當(dāng)?shù)厝藢?duì)這一切都是含笑不語,只是把游人引進(jìn)寨中的古民居,讓你看他們門扉上精致的雕刻、廚灶間別致的器具和小巷清幽曲折的格局,讓你想象其祖先舊時(shí)的生活。一群婦人自發(fā)地走到寨樓前的草地上,給游人跳客家舞、唱客家山歌。她們一水的藍(lán)底白花的短衫,一水的玄色筒褲,腳上均是自制布鞋,手中的道具也極簡,不過是一根白細(xì)的原木。她們敲打著地上的砌石,弄出整齊的節(jié)奏,且歌且舞。她們的舞姿原始古樸,她們的歌聲清澈幽婉,她們的表情純真莊重,直讓你不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欣賞。我被深深打動(dòng),這里的人真是重生,淡漠暴力,也淡漠死亡,他們不言戰(zhàn)事,不炫耀傳奇,只叫你關(guān)注他們的日常生活。好像他們懂得硝煙易逝不足掛齒,而溫暖和美的民風(fēng)才是他們永遠(yuǎn)的牽掛。
在丹霞山,還有一處景觀深深地觸動(dòng)了我的心靈,那就是鑲嵌在萬仞懸崖間的錦石巖寺。寺廟坐落在大山的穴洞之中,四面的山峰如匝,大有遮蔽之勢,但兩山之間刀削出一線豁口,使天光瀉下,依然把佛門照得通明透亮。這一如天地箴言:佛光普照,須臾不被紅塵湮沒。
到了十一時(shí),寺里尊請(qǐng)齋飯,那個(gè)齋飯儀式,給了我從來未有過的心靈震撼——
齋飯前,人人都要靜心凈手,然后依次進(jìn)入齋堂,在長長的窄桌上端坐,不可出大氣,更不可出雜音,沉默地等待食物。住持敲響木魚,率眾僧尼頌禱,背后伴以梵樂,讓人肅然斂神。每人桌前放一菜缽、一食碗、一湯勺、一竹筷,坐等僧尼布施。齋飯開始,僧尼依次給客人布食,每次都添少許,待你吃凈,再回環(huán)過來繼續(xù)添入。始終讓你眼前的器皿空著,不剩余食,其立足點(diǎn),是你應(yīng)有的用度。眾人用餐畢,桌上一片虛空,之后依次攜餐具走出,到堂外的湯鍋里自行盥洗,輕輕地放到架上。這樣的齋飯過程,既讓人敬重食物,又讓人找到了做人的莊重。
丹霞山一行,讓我心中盈滿。因?yàn)樗幪幑┓钪蟮氐赖?,也能讓小民感受到禪意(人生哲學(xué))對(duì)其心靈的引領(lǐng)。它既屬于高人雅士,更屬于尋常百姓,這樣的風(fēng)景,才真的殊勝。
(選自《光明日?qǐng)?bào)》2014年9月12日,有刪節(jié))
思維遷移
作者從“禪意”的角度詮釋了丹霞山的與眾不同,寫出了丹霞山“殊勝”的景觀。那么,對(duì)于我們中學(xué)生而言,在游覽名勝時(shí),是否也可以給其進(jìn)行一些精神方面的解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