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幸福
我再次跨過波光粼粼的青弋江,踏上安徽省蕪湖古鎮(zhèn)西河。
早在1986年10月,我第一次走進西河。那時,街面店鋪林立,各類小商品琳瑯滿目,其繁華毫不遜色于當時的縣城。小刀面、豬八戒踢皮球等特色小吃,令我現(xiàn)在想起還齒頰留香。帶回來的木器、竹器等手工藝品有的沿用至今,就連西河比茶的習俗也因《新民晚報》等媒體的廣泛傳揚而名聞遐邇……
但隨著外出務(wù)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和陸路交通的興起,像西河這樣依賴水運興起的碼頭集鎮(zhèn)也日漸蕭條冷落了。
其實,早在600多年前,西河原本就是寂寞的,冷清的,衰落的,只是因為青弋江從此流過,皖南山區(qū)的物資從此轉(zhuǎn)運,才有了這個茶庵。西漢時,小鎮(zhèn)雜草叢生,人煙寂寥,水患嚴重。明洪武年間,百姓挑圩筑堤,遷移至此,安居樂業(yè),遂成集鎮(zhèn)。因其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徜徉在西河古老的街巷中,街兩邊依舊是熟悉的粉墻青瓦、雕梁畫棟的木屋:有的門窗開著,或住家或經(jīng)營著篾器、瓷器、鐵器等;有的門窗關(guān)著,似乎已好久沒有了煙火,就連門鎖上也落滿了厚厚的灰塵。但老房子里依然住著許多老人,或捧著茶壺聽著廬劇,陶醉在自己快樂的世界里;或戴著老花鏡做著傳統(tǒng)的手工活,如繡花、編竹器、打鐵制農(nóng)具等,日子過得悠閑而有滋味。偶爾,老街也會熱鬧起來,那是一批批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或?qū)す盘接?,或拍照留影。他們?nèi)齼蓛傻貜慕窒锢锫刈哌^,一邊欣賞著古老的建筑藝術(shù)、濃郁的民俗風情,一邊感嘆著歲月的流逝,發(fā)一聲滄海桑田的喟嘆。待他們的身影如鳥兒般從老街穿過之后,老街便又恢復了往日的寂寥,只有那鞋跟敲擊青石的陣陣清音依然在街巷中回蕩……
于是,我有了個大膽的建議——收藏西河!說是收藏,其實也就是保護,應由政府和許多民間有識之士來共同完成,把許多破敗的房子保護好、修繕好,給我們的后人留下一些可供瞻仰、憑吊的實物。蕪湖市工商聯(lián)古玩商會會長褚耀武行動起來,他租賃下好幾處有代表性的房屋,開始了有保護性的維修,將收藏的古家具、老證件及書畫家的作品在此陳列,他向客人介紹時總是口口聲聲地說:“我們村……”于是,西河倒塌的墻垣得到了修復,腐爛的木梁得到了更換,久閉的門窗打開了,布滿灰塵的房屋恢復了勃勃生氣。畫家、攝影家們的創(chuàng)作基地落戶了,詩人楊四平工作室的牌子也掛在了這里,影視劇導演們陸續(xù)將目光瞄準了這里,除早就拍攝完成的電視連續(xù)劇《米市春秋》外,電影《關(guān)關(guān)雎鳩》劇組干脆在此扎下根來。
開發(fā)西河,也許我們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但我們起碼可以先將西河古鎮(zhèn)保護起來,譬如列入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等,作一些簡單必要的修復,給我們的后人留下一個徽韻濃郁的西河古鎮(zhèn)。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6月23日)
閱讀思考
1.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西河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2.請賞析文中第五段畫線的句子。
3.作者為什么提出收藏西河的建議?
4.隨著城鎮(zhèn)化的建設(shè),一些古老的建筑藝術(shù)現(xiàn)在身處窘境。你認為應該順其自然地讓其自生自滅,還是要積極保護?說說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