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向勤
ZXX排版
摘要:《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保留了大量關(guān)于先民情愛的詩篇,以其繽紛的異彩展示著先民自由純真的情愛觀念和情感生活;苗族情歌歌唱自由開放的情愛活動,表現(xiàn)了苗族特有的自由戀愛、自主婚姻觀以及既開放而又圣潔的民族心理。二者有諸多相似之處。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情詩;苗族情歌;婚戀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7)01-0122-08
“詩言志,歌詠言”[1]1,“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2]30。詩歌自產(chǎn)生之日起,就起著抒發(fā)感情、狀物詠懷的作用。最早的詩歌不是四平八穩(wěn)寫在紙上的,而是唱出來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跌宕起伏,珠玉落銀盤似的清脆響亮。正如口耳相傳到今天的苗族情歌一樣,即使在苗族文字產(chǎn)生以后,大多數(shù)苗族人民也不會使用它,他們只以驚人的記憶力,一代代地傳唱著他們燦若群星的情歌,表達著對情愛的熱烈歌頌和勇敢的追求。
最初的愛情不是依賴于文學而存在,最初的文學如“斷木、削竹、飛土、逐宍”[3]4 也并不表現(xiàn)愛情。在我國,《詩經(jīng)》首開先河,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最早以文學形式記錄了人們的情愛活動和婚戀習俗。情愛與文學的結(jié)合應該早于《詩經(jīng)》,我們可以從古代婚姻的發(fā)展中看到其蹤跡。
人類社會最初,在雜交和群婚之下,兩性的結(jié)合只是生理的本能需求和繁衍人種、延續(xù)后代的必要,只有性而無情?!秴问洗呵铩な丫罚骸拔籼艊L無君矣,其民聚生共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婦男女之別,無長幼上下之道。”《白虎通·德論》:“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4]43即是說在雜婚群婚下的生育必然結(jié)果只能是知母而不知父。群婚之后是對偶婚,它指一對男女在或長或短的時期內(nèi)的配偶制。周代就處在群婚向?qū)ε蓟檫^渡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男子或女子漸漸有了一個稍微穩(wěn)定的配偶,雖然這種關(guān)系還不穩(wěn)定,但相互較長時間的接觸、了解和結(jié)合,就會逐漸要求并產(chǎn)生了一種與此相適應的柔情蜜意,這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婚姻本身發(fā)展的結(jié)果。男女在一起除了用語言之外,更多是以歌唱來表達這種柔情,用來增加彼此的吸引力和鞏固彼此的關(guān)系。以歌代言,因情而歌,于是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民間情歌,也就出現(xiàn)了情愛與文學的結(jié)合,使情愛具有文學形式,而文學具有了情愛色彩。
《詩經(jīng)》中的情詩和苗族情歌也是這樣產(chǎn)生的,其中的詩句是完全可以獨唱或合唱的情歌,是“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5]4。
一、異彩紛呈的婚戀情歌
鄭振鐸說:“在全部《詩經(jīng)》中,戀歌可以說是最晶瑩的圓珠圭壁。它們的光輝竟照得全部《詩經(jīng)》都金碧輝煌、光彩炫目起來?!盵6]48《詩經(jīng)》305篇中,以愛情為題材的情愛詩有87篇 (其中風詩79篇,雅詩8篇),占總篇數(shù)的25%以上,占風詩的54%以上。《詩經(jīng)》中的國風包括十五國風,這“十五國”指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個諸侯國和地區(qū);“十五國風”就是指采自這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懊洗褐?,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7]30。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xiāng)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天子”[8]30?!稘h書·藝文志》說:“古者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9]。因此我們相信國風是采自民間的里巷歌謠,它們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間性?!对娊?jīng)》情詩中的戀詩分三類:一是男悅女[10]108,如《周南·關(guān)睢·漢廣》《鄘風·桑中》《鄭風·有女同車·出其東門》等;二是女悅男,如《召南·摽有梅》《邶風·匏有苦葉》《鄘風·蝃蝀》等;三是男女相悅,如《召南·野有死麕》《邶風·北風·靜女》《衛(wèi)風·木瓜》等?;樵姺治孱悾阂皇撬紜D思夫詩,如《周南·卷耳·汝墳》《召南·草蟲·殷其雷》;二是賀婚詩,如《周南·螽斯·桃夭》《召南·何彼秾矣·鵲巢》《衛(wèi)風·顧人》;三是棄婦詩,如《邶風·柏舟·日月·谷風·終風》《小雅·我行其野·小弁·谷風·白華》;四是勸誡詩,如《鄭風·揚之水·女曰雞鳴》《齊風·雞鳴》;五是悼亡詩,如《邶風·綠衣》《唐風·葛生》。另外還有《召南·行露》和《陳風·衡門》是兩首愛情反抗詩,《秦風·蒹葭》《唐風·有杕之杜》《陳風·防有鵲巢》是三首主人公不分男女的戀詩。
“苗族有歌千千萬萬,情歌就是小姻緣。游方不把情歌唱,短棍打蛇難攏邊”。苗族愛情敘事詩和游方詩更是以其不可總計的龐大數(shù)量表明了情愛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苗族情歌苗語稱“Hxak Yex Fangb”,主要是愛情敘事詩和游方詩,為苗族男女青年在社交時談情說愛、互訴衷腸所唱的歌。愛情敘事詩一般都在幾百句以上,描寫完整而細膩,如《仰阿莎》《崗妮戛養(yǎng)嶸》《裴曼》等;游方詩又分為十六個類別:
見面歌:初次見面時所唱,如“女:哪個山溝出泉水,哪個山坡出太陽,哪個寨子來的哥哥,你們渡過哪條江,涉過哪條河?男:哥哥從不遠不近的地方來,哥哥從荒坡荒林的地方來,……哥哥想告訴妹妹,就怕你們不愿聽”。相識歌:見面歌之后所唱,如“那邊來的后生哥呀,你是還沒成雙的男子,還是已有家室的兒郎?就不要來騙人家上當”。試探歌:試探對方的反應,如“我站在路口邊,吹木葉打口哨,看見你這仙鶴姑娘打豬草。想要喊你呀,怕你不理我害臊……我才向你討一把豬草”。青春歌:要對方珍惜青春時光,如“縫衣趁衣新,游方趁年輕,哪天各西東,難得再相逢”。贊美歌:贊譽對方的美貌,如“你在哪里洗上清涼的泉水喲,你在哪里曬著金色的陽光?年輕的賽央喲,你是最美麗的姑娘。臉龐像一蓬盛開的山茶,眼睛像一對元寶閃閃發(fā)亮。只要那秀美的睫毛輕輕眨動,只要那動人的秋波悄悄閃亮,就好像有無比絢麗的花瓣,紛紛飄落在我的心上”。相愛歌:表達相愛之情,如“烏云遮日滿天愁,魚蝦水里悠悠游;情哥沒妹天不亮,妹妹沒哥月黑頭”。求愛歌:“運氣好啊妹未婚,運氣好啊哥未婚。想定了沒有,妹妹?想定了就來談,跟我做一家,保證不會錯”。決心歌:再現(xiàn)忠貞不二的決心,如“妹是門前一棵梨,一刀兩斷兩頭齊;寧愿和歌一刀死,不愿和哥兩分離”。成親歌、接引歌、深夜歌:這三類歌常連在一起唱,因為苗族成親都常在夜間進行,而成親時要新郎接引。如“夜喲夜深了,夜闌靜悄悄。柴塊燒完了,燒著細枝條……情妹不說話,憨憨對我笑。我知情妹心,急忙開口道:我的心上人,快跟我走吧。跟我到我家,我手推家門。屋門閂的緊,我叫喊媽媽:起來開門吧。媽媽聽我喊,忙起靸拖鞋。大門一聲響,兩扇門開了,先跨哪只腳?左腳要先跨。進到火塘邊,要喝干一杯。明日天一亮,請倆老福星,去認親家娘。過了半個月,舅家索銀羌……媽得一門親,媽媽笑盈盈。我花一包銀,我得心上人。 我滿心歡喜,再也不操心”。分別歌:“看來我倆難做夫妻,我倆難做一家人,……阿妹啊,今夜就是我們分別的最后一夜,讓我們倆的雙手拉得更緊,讓我們倆痛哭不幸”。單身歌:獨處的相思之苦,如“爬上高山嶺,放眼望四方,看哪條河清,看哪方景秀。挪腳妹就嫁,丟哥守寨子,實在太可憐”??嗲楦瑁簝A訴愛情的不幸遭遇或失戀的痛苦,如“舅家那娃崽,塌鼻扁嘴唇,呆頭又呆腦,像鬼不像人……逼女兒嫁他,推我入火坑。同這種人住,怎能過一生?”相勸歌:勸解對方選擇愛情要慎重、行為舉止要端正,如“勸妹勸酸牙,勸妹要三思,不要早成家。早早丟開哥,早早出了嫁,難說不挨打,淚水洗臉頰”。逃婚歌: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結(jié)合,男女就相約出逃,私奔到異鄉(xiāng)生活。如“說得做得,等到木葉長長包得飯,我們兩個走;等到木葉青青包得鹽,我們兩個行。白天怕人看見,晚上趁著月光走?!烽L我倆心穩(wěn),路窄我倆心寬。泥濘的路阻止不了有心的人,裹腿掛斷妹不講,草鞋走爛哥不吭。”
《詩經(jīng)》情詩和苗族情歌都以文學形式較系統(tǒng)的反映了古今人民的愛情心理,展現(xiàn)了多彩的情感生活。翻開這些詩篇,我們很容易看出它們具有種種與社會相適應的特點。
二、和生產(chǎn)勞動緊密聯(lián)系的情愛文化
男女之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也往往離不開勞動,而且和勞動密不可分?!吨苣稀りP(guān)睢》中的主人公對淑女的感情是隨著對荇菜的“流之”“采之”“芼之”而進展的;《召南·野有死麕》的浪漫故事是在打獵后的草叢中發(fā)生的;《鄘風·桑中》的自由結(jié)合是在采葑時的桑林中進行的;《周南·卷耳》中主人公的思夫之情是隨著采卷耳的勞動而變化的。其它如《漢廣》“翹翹錯薪”,《齊風·南山》“析薪”,《豳風·七月》“伐柯如之何?”《衛(wèi)風·氓》“抱布貿(mào)絲”,《召南·草蟲》“言采其蕨”等等都是邊勞動邊進行感情活動的。苗族情詩雖然大多是在游方時而不是在勞動時唱出的,但苗族也屬于農(nóng)耕民族,他們的情歌自然也不能不涉及勞動,其中包含了大量勞動的信息?!案绺绾兔妹谩缟弦黄鹑プ龌?,晚上雙雙轉(zhuǎn)回家”“我倆商量咋種地,我倆商量咋養(yǎng)家”“妹妹揮魚桿,哥把魚網(wǎng)撒”“我使就一身勁,奮力開山劈嶺,開出肥田九千坵,開出梯田七百層”“妹在河邊飲牯牛,哥在岸上打石頭”。
農(nóng)耕生活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農(nóng)耕內(nèi)容,所以有“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俗語。四季相對而言,春季農(nóng)事較少,空閑時間較多;而春季又是萬物復蘇,人心活躍,感情萌動的季節(jié)。因此周代青年男女多在春季對歌,戀愛和嫁娶。《召南·何彼秾矣》:“唐棣之華”“華如桃李”?!吨苣稀ぬ邑病罚骸疤抑藏?,灼灼其華”?!多嶏L·溱洧》:“贈之以芍藥”,《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繁祁祁,”以及《魏風·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钡染涠加斜砻鬟@些婚戀活動大多是發(fā)生在桃李綻放、桑葉沃若的明媚春季?!多嶏L·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行且東。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薄俄n詩內(nèi)傳》:“《溱洧》,說(悅)人也。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兩水之上招魂續(xù)魄,拂除不祥。”顏師古注曰:“謂仲春之月,二水流盛,而士與女執(zhí)芳草于其間以相贈遺,信大樂矣。”[11]本詩正是寫男女于上巳節(jié)這天在溱洧會合的情景:河中碧波蕩漾,岸上人頭攢動,情歌互答,嬉笑相聞。《周祀·地官·媒氏》這樣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盵12]249可見,上巳節(jié)最初是祈福禳災的,后來演變?yōu)槟信吻髳鄣墓?jié)日;而且統(tǒng)治者的政策與民間習俗是一致的。因此,后世學者貶詩經(jīng)情詩為淫詩是不合史實的,而如孔夫子所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盵13]11《周南·關(guān)睢·漢廣·汝墳》《召南·江有汜》《邶風·匏有苦葉》《鄘風·桑中》、《衛(wèi)風·淇奧》《鄭風·褰裳》《秦風·蒹葭》等詩篇都可能是在上巳節(jié)這天唱出的,它們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上巳之日男女歡謔的情景。
苗族情歌中,“桃花朵朵紅……桃李滿枝開”“公雞叫了,太陽才敢從東山出來;春風吹了,柳芽才敢從枝頭綻開。我就是等春風吹和公雞叫呀”“春雷鳴山嶺,春雨伴風臨”“地上的草綠了,木葉聲響了,姑娘們的心動了,小伙子們有伴了”。這些詩句說明苗族青年的戀愛求偶活動是在春季進行的。清朝貝喬青說:“(苗族)孟春合男女于野以擇偶,名曰跳月……自正月初三到十三,皆跳月之期?!盵14]《續(xù)文獻通考》:“苗人仲春刻木為馬,祭以牛酒,老人并馬箕踞,未婚男女吹蘆笙以各,謂之跳月?!薄夺枷w志》:“苗人之婚禮曰跳月,跳月者,乃春日跳于求偶也?!盵15]427除跳月之外,苗族在春季進行的大型青年男女求偶活動,還有花溪高坡的正月跳花場、凱里正月蘆笙節(jié)、二月吃姊妹飯節(jié)、三月爬坡節(jié)以及斗牛節(jié)等等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貴州其他地區(qū)的苗族也過)。這些節(jié)日本來都是進行宗教祭祀比如祭祖先的,苗族青年在這些節(jié)日中對歌求偶、戀愛幽會,于是節(jié)日就漸漸演變成了他們的“戀愛節(jié)”。這與“仲春之月令會男女”的習俗何其相似!
農(nóng)耕民族是離不開山和水的。他們在山水之間勞動謀生,也在山水之間戀愛幽會。如《鄭風·褰裳·溱洧》中的溱水和洧水、《周南·漢廣》中的漢水、《衛(wèi)風·氓·有狐》的淇水、《魏風·汾沮洳》中的汾水以及《鄭風·野有蔓草》《召南·野有死麕》的野地、《秦風·蒹葭》的河岸、《陳風·澤陂》的池畔、《王風·丘中有麻》的小丘、《王風·中谷有蓷》的野谷、《鄘風·桑中》的桑林等地。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情愛活動也在城周進行,如《鄭風·東門之墠》《陳風·東門之楊·東門之池·東門之枌》的城門附近和《邶風·靜女》的城角等地。苗族有專門的戀愛場所,叫“馬郎坡”或“馬郎場”,也多開辟在有山有水有樹林的僻靜之處。苗族人民由于歷史的原因,大多居住在偏遠的山區(qū),那里綿亙千里的群山、縱橫交錯的江河、茂郁蔥蘢的樹林就成了苗族同胞們縱情歡會的好去處。選擇青山綠水之處,幽美的環(huán)境,柔和的氣氛,流水潺潺,輕風悠悠,此情此景下的異性相處,自然會令人生發(fā)出萬般柔情千種溫馨,更有利于彼此感情的發(fā)展加深。
明媚春日之中,柔情山水之下,有什么比清越的歌聲能與之相配且能傳情表意讓人心動和愉悅呢?青年男女用歌聲來相識相交、了解景慕和相互追求,表達著率真的愛意?!多崱と[兮》即男女相遇要求相和而歌,“倡予和汝”;《陳·東門之池》中“彼美淑姬,可與吾歌”是要求對歌;而《周·關(guān)睢》中更要以鐘鼓來使情人快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顯然周時歌唱成風?!秶Z·周語》召公諫厲王曰:“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吏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9]此處的“曲”“賦”“誦”的內(nèi)容自然是指歌謠。前文所引的“獻之太師,比其音律”等材料也說明當時自民間采集的詩歌是能詠唱的。苗族人民什么都用詩來表達,什么都用歌來發(fā)揮。苗族情歌當然全用于歌唱,就情歌本身來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鞍⒏缱彀驼嫣鹈郏⒏绯枵婧寐牎?。“姑娘喲,我十首唱不到,八首總是已唱完”?!坝行拇螋~就撒網(wǎng),有心游方就唱歌”?!俺迷鹿怵ǎ瑏沓栏琛?。《詩經(jīng)》情詩與苗族情歌不僅都是以唱傳情,而且其歌唱的內(nèi)容也大體相近。如下表1。
表1《詩經(jīng)》情歌與苗族情歌對比
《詩經(jīng)》苗歌情歌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想哥容易見哥難,油黑頭發(fā)全脫完。
豈無膏沫,誰適為容。《衛(wèi)·伯兮》伯媽替我傳句話,情妹難過這一樣。
髧彼兩髦,實難我儀。只怕爹媽不答應,相親相愛也冤枉。
之死矢靡它,若是今生無法結(jié)成伴,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鄘·柏舟》死了投生也要結(jié)成雙!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岸上的人們在走動,
雖則如云,匪我思存。年輕的姑娘多如螢火蟲。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多崱こ銎鋿|門》*沒有我的所愛在其中,使我憂愁心里空。
《詩經(jīng)》情詩和苗族情歌依樂而歌,表達思念、愛慕、苦悶、追求、盟誓、埋怨、欣喜、幸福等種種豐富的感情。
三、樸素為美的戀愛習俗
見面時用歌唱表達自己的滿腔熱情,不見面時又怎么解決“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相思之苦呢?那就只有以物代人了——情人們相互贈送物品,在贈物上寄托自己的情思。先民和苗胞們贈送的物品也有其共通之處,即樸素美?!囤L·靜女》:“貽我彤管”“自牧歸荑,”《鄭風·溱洧》:“方秉蘭兮……贈之以芍藥,”《陳風·東門之枌》:“貽我握椒?!薄缎l(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木桃、木李),”“報之以瓊琚(瓊瑤、瓊玖)”,《鄭風·女曰雞鳴》:“雜佩雙贈之,”《王風·丘中有麻》:“彼留之子,遺我佩玖。”在這些贈品中,大多是花草果木,用以表達純潔真摯的愛戀之情。“答應了就要借我東西,值不值錢我都高興,只要它凝結(jié)著你的忠誠?!边@里的“借”就是“送”的意思。那么他們送些什么東西呢?苗歌中有:“贈我銀手鐲,又贈花帶帶。手鐲是把憑,花帶是真情?!薄罢埬闼臀仪槲?,讓我永記心懷。不送一只手鐲,也送頭帕一塊,也送一條腰帶”,“二晚來談心,送根花帶把情探”,“我歌如投你的意,請贈花帶結(jié)真情”等句子。周代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們寄托感情的也只能是隨處可見隨處可得的東西;而苗族女子心靈手巧、擅長女紅,荷包、花帶、頭帕上密密麻麻的針線就是她們情深意切的見證,也最能代表她們深沉的愛意。
贈送物品如此,那么看待戀人又如何呢?《詩經(jīng)》中的男女這樣選擇:“伯兮朅兮,邦之杰兮”(《衛(wèi)風·伯兮》);“不如叔也,洵美目武”(《鄭風·叔于田》);“有美一人,碩大且卷”“碩大且儼”(《陳風·澤陂》);“碩人其欣”“碩人敖敖”(《衛(wèi)風·碩人》);《唐風·椒聊》:“碩大無朋”“碩大曰篤”。他們希望男的高大威武,女的也健壯豐滿 。而且戀人以著裝簡單色彩淡雅為美,如《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素衣朱繡”;《鄭風·子衿》:“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出其東門》:“有女如云”“有女如荼”,詩人心目中的戀人更是“縞衣綦巾”,圣潔如仙。苗歌中的男女這樣選擇:“找個不算白,找個不算黑,找個合心意,上山會勞動,在家會縫補。這才是伴侶,這才算滿意。”“七挑田地我不嫌,七百挑田地我不愛,勤快的人我才愛。一倉谷子我不嫌,千倉谷子我不愛,同心合意的人我才愛。窮人我不嫌,富人我不愛,同甘共苦的人我才愛”。他們看重的是人的勤勞樸實和雙方的同心同德,而不是注重金錢和財富,這樣的感情是遠遠高于物質(zhì)的,他們的外形上,“人窮力大很勤奮,巴朗(壯牛)也比他不贏”?!翱茨隳贻p的小伙,面色清秀身體強壯能扛梁,干活勤快勁十足,從不叫累就像寬角碰牛一個樣”。相貌上,“眼睛如流星,臉兒像月亮”,“手腕戴銀飾,臉蛋白生生”,“鬢發(fā)青幽幽。臉蛋紅潤潤”,“妹妹生得白里紅,臉像桃花勁像蔥”。這些描寫都是健康的、樸素的,表現(xiàn)了人們與生產(chǎn)勞動相聯(lián)系的擇偶觀和審美觀。
四、形象美與意境美的巧妙創(chuàng)造
形象美來自外在美與內(nèi)在美的有機統(tǒng)一?!对娊?jīng)》中形象完美突出的是《衛(wèi)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睆膶ξ骞?、膚質(zhì)等全方位的貼切比喻,將一個美麗動人顧盼神飛的形象展現(xiàn)于前。最后二句有畫龍點睛之妙,歷來被評為神韻描寫的鼻祖,方玉潤說:“(《碩人》)二章,儀容之美。千古頌美人者,無出此二語,絕唱也?!盵16]107被后人頻頻引用,千古不衰。個性美上,《鄭風·褰裳》首屈一指?!白踊菟嘉?,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感情真誠率直,豪爽干脆,絕不像后世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嬌羞,更不像某些失戀女子的哭天嗆地悲痛欲絕。這與后世南北朝的北歌相映成輝。“女兒自言好,故人郎君懷”,“欲來不來早語我!”[17]304體現(xiàn)了當時男子和女子在婚姻上的平等地位?!对娊?jīng)》意境之美當數(shù)《秦風·蒹葭》,以淡淡的筆調(diào)營造出白霧茫茫、青草萋萋的縹緲朦朧的景象,所思之人近在眼前,又宛在天邊,迷離惝恍、飄忽不定,如宋玉筆下的洛水神女“時容于以微動兮,忘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旋”[18]1093?!笆渍乱殉山^唱”[19]177給古往今來的讀者留下了無邊愁悵和綿綿悠思。苗族情歌中的意境美如《出嫁歌》:“正月才送走,二月又來到。紫花傘花開,茅草荊棘發(fā),開門大變樣?!薄芭缼X到山坳,野花遍地開,野草遍坡發(fā)。風吹花瓣飛,飄香到身旁”。以平淡樸素的詞藻描繪出生機勃勃、生氣盎然的山野景色,這里草色青青、野花朵朵,翠綠欲滴的青草和姹紫嫣紅的花朵散發(fā)出的陣陣幽香,在清新的空氣里層層蕩漾、沁人心脾——這不正是人們夢想回歸的大自然嗎?環(huán)境如此,在這美麗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呢?——她是勤勞的人。栽竹,“竹木茂榮榮,生了一大片”;插秧,“秧根粗又壯”;“天天去薅土,野草全拔光”。“阿妮心最靈……阿妮很辛勤……阿妮手最巧……阿妮最聰明”,刻畫了“阿妮”這一形象勤勞的外在美。阿妮出嫁時,“絞光面汗毛”,“挽個美發(fā)髫……光油玉溜溜,鬃發(fā)青幽幽……銀雉銀雀戴,銀絲銀鑠扎。耳邊環(huán)拍腮,桅子銀項圈。九刺銀梳戴,裹腳配花帶,花鞋套繡襪,一身花絨絨,臉蛋紅潤潤”。而且阿妮“身形婀娜美”“笑牙白生生”。阿妮的照人光彩,又何曾比“碩人”削減半分?而且苗歌中一樣有如“褰裳”一般的豪爽女子的形象?!案缡敲玫挠眩缭妇统呻p,不愿就分離”?!扒楦缛魫畚遥覀z就成雙”。“結(jié)伴就來談,不結(jié)就別來”。與《褰裳》作遙遠的真情回應。
《詩經(jīng)》情詩和苗族情歌對意境美和形象美的成功塑造,來源于它們對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就《詩經(jīng)》而言,“詩有六義焉;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20]30,此六義中的賦比興就是《詩經(jīng)》最常用的修辭手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21]47《詩經(jīng)》中的“賦”如《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缎l(wèi)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比”如《衛(wèi)風·氓》“桑木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殞”。桑葉的盛衰比喻愛情的濃淡厚??;《衛(wèi)風·碩人》通過柔荑、凝脂、蝤蠐、瓠犀等事物來比喻碩人之美?!芭d”如《周南·椒聊》:“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币灶▲F鳴叫求偶來興男子對女子的追求;《唐風·椒聊》:“椒柳之實,蕃衍盈升?!庇没ń范鄬崄砼d對婦女多子多孫的祝福。苗族情歌里“賦、比、興”的運用也較多。“賦”,如“明朗的月光,照亮了花坡,正是踩月好時候,阿哥上花坡,去挑心愛人。明朗的月光,照亮了院壩,阿妹在刮麻,心里真難過。麻線牽在手,卻想遠方人”;“比”,如“第一次涉過你們這條江,象蛟龍躍出深潭,像猛虎騰出山崗”?!澳贻p的賽央喲,你是最美麗的姑娘。臉龐象一蓬盛開的山茶,眼睛象一對元寶閃閃發(fā)亮”;“興”,如“摘椒還剩枝,摘瓜還剩藤。你忘懷沒有,妹還戀著你,戀哥心發(fā)慌”?!霸铝脸鰜碓铝咙S,荊藤拴狗在后房。手帕包飯去喂狗,教狗莫咬我的郎”。苗族情歌中的贊美歌用“比”最多,幾乎首首用“比”。在這些詩句中,人們把天地萬物作為引發(fā)詩興之源。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處處是蔥郁樹林、萋萋青草、飛禽走獸、游魚鳴蟲。因此他們信手拈來,以之比喻和描寫生活的各個方面。《陳風·澤陂》以蒲草和荷花的美麗比情人的清俊秀美;《邶風·雄雉》以雄雉振飛求牡來興思夫之情;《唐風·葛生》的叢生野草勾起對亡夫的綿綿思念,《邶風·谷風》陰睛不定的天氣引發(fā)對無情人的不盡怨恨……“蜜蜂心切切,張開雙翅膀,飛身桃樹林,采花釀蜜糖”。以蜜蜂采用釀蜜來興“阿哥遠方來,心想求成雙”的熱烈傾慕;“哥是紫竹栽院邊,妹是梅花開滿園”,以竹梅相依比喻“花愛紫竹節(jié)節(jié)好,竹愛梅花朵朵鮮”的相戀之情……賦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使詩歌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是《詩經(jīng)》之所以光彩奪目、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也是苗族情詩之所以感人肺腑、傳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五、自由開放的愛情謳歌
《詩經(jīng)》中的情詩以自由開放著稱。其時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封建禮教尚未占據(jù)人們的心靈,因此十五國風所反映的世界是未受禮教支配的世界,先民們的勞動、謀生、戀愛、結(jié)合等等活動都顯示著人類感情的本來面目?!墩倌稀ひ坝兴利帯贰多嶏L·野有蔓草》中,兩情相悅就可以自由結(jié)合,不論禮教也不論道德,完全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詩經(jīng)》傳達的本就是發(fā)自心芽的喜悅或是憂傷,而不是后來被朱熹注得污七八糟,“一顆紅心向太陽”式的教條版《詩經(jīng)》?!多嶏L·褰裳》主人公對情人明言“你不愛我,我就要找別人去了”!自尊自由、熱情奔放。反映這種自由開放的詩還有《陳風·東門之楊·東門之池·東門之粉·防有鵲巢·月出·澤坡·株林》以及鄭、衛(wèi)風的大部分。苗族素來是一個生性自由熱情開放的民族,在婚姻上,男女不僅可以自由交往、自由戀愛,也可以自主結(jié)合。人們不僅為未婚男女開辟專門的戀愛場所,而且鼓勵他們?nèi)フ勄檎f愛,這是很多民族難以比擬的。青年男女們十五六歲就開始學唱游方歌和愛情敘事歌,并與寨上年長一些的青年結(jié)伴到外寨游方,除春季的游方外,其他季節(jié)進行的游方有五月端午節(jié)、六月吃新節(jié)、七月斗牛節(jié)、八月趕秋節(jié)、九月重陽節(jié)、十月苗年等節(jié)日?!皼]有組織”的分散的游方則是男女青年在閑暇時自主進行的——茶余飯后,黃昏臨近,月上柳梢,當一腔柔情涌上心頭的時候,青年男女們隨時可以相約出游,一訴衷腸。而且平時任何集會或閑暇時都是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機會。正因為有這種開放自由的空氣和傳統(tǒng),苗胞們才有如此絢麗多彩的情歌?!案缡敲玫挠?,哥愿就成雙,不愿就分離”?!扒楦缛魫畚?,我倆就成雙”。“沒棒槌敲鑼,無巧嘴誆哥。要是能誆著,誆你來娶我”。同樣無拘無束、坦率真誠。
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作品較多,《詩經(jīng)》女性在作品中反而占主動地位而男子似乎只是偶爾作作柔情而膽怯的回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遺風的表現(xiàn)。雖然周代已進入父權(quán)制時期,但人們對母性的崇拜卻一直延續(xù)了下來,人們?nèi)匀粫r時懷念著遠古時期的母性始祖,如女媧、姜嫄、簡狄以及蝴蝶媽媽等。因此,在愛情婚姻上女性也因襲古老的母系自由傳統(tǒng),熱情主動,坦率直樸,唱出了一首首愛情的自由之歌。就苗族情歌而言,其中的女主人公也占大多數(shù)。從文化傳統(tǒng)上來看,苗族人民雖然從中原遷到荊楚,再遷到貴州山區(qū),其居住相對集中,遠離漢族地區(qū),但他們帶走了由《詩經(jīng)》情詩承襲而來的自由傳統(tǒng)和奔放開朗的中原情愛文化,并將這些文化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歷代統(tǒng)治對苗民的壓制使其對漢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情緒,因此,在其他民族的情愛文化戴上禮教枷鎖的時候,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苗族情愛文化卻呈現(xiàn)出自由開放的特點[14]。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未經(jīng)現(xiàn)代文明過濾的那種健康、奔放的感情,感受到先民們選擇自我、肯定自我的征服力量,滲透著堅韌的生命追求和無窮的生命樂趣。如表2。
表2《召南·野有死麕》與苗歌對比
《召南·野有死麕》苗歌
野有死麕,哥在山上唱山歌,
白茅包之,妹在田里撿田螺,
有女懷春,只因偷看哥一眼,
吉士誘之。錯把石頭放進籮。
這些詩歌傳神地描繪了青年男女逗情歡樂的生活畫面,妙趣橫生,并給聽歌人以情意婉轉(zhuǎn)、魂不守舍的感覺。女性的自我意識在愛情中覺醒,引起了人們無窮的聯(lián)想。
《詩經(jīng)》時代,禮教還來不及控制約束人們的情愛生活,其中的愛情詩保留著距離原始社會不太遠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人們的樸素的思想感情和歷史痕跡。《詩經(jīng)》中的大多數(shù)詩被后世學者指斥為“淫詩”,被視作貽害眾生的流毒而大加貶責。朱熹言:“鄭衛(wèi)之樂,皆為淫聲……而鄭皆為女惑男之語。”[5]認為以鄭衛(wèi)風為代表的情詩是傷風敗俗的。這是后世用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去審視先民情愛的結(jié)果,我們從“仲春之月令會男女”等風俗可以看出實際上這是符合當時禮俗的。當然,認為《詩經(jīng)》中有不受禮教浸染的情詩,并不是否認當時禮教的存在;說苗族情詩熱情奔放,也并不是說它絕對自由。事實上在《詩經(jīng)》時代禮教不僅產(chǎn)生,而且開始了它的作用和影響?!抖Y儀·士昏禮》認為禮在婚姻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12]。反映出封建婚姻重父母重媒妁的特點。據(jù)此標準可知禮教在《詩經(jīng)》中的存在?!洱R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薄拔鲂饺缰??匪斧不克。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認為娶妻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引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響在其中已十分明顯。它主張遵父母之命明媒正娶,是禮教在婚姻上的明確反映?!夺亠L·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薄缎l(wèi)風·氓》:“匪我衍期,子無良媒?!迸c南山如出一撤?!多嶏L·將仲子》中的主人公意識到禮教的存在,還顧慮到“父母之言”“諸兄之言”以及“人之多言”的可畏,因此雖然她認為“仲可懷也”,但還是請他不要做出折杞逾里、折桑逾墻、折檀逾圍的越禮行為。而對于苗族婚姻,雖然父母之命還有一定影響,但是男權(quán)更是一塊橫亙在通往幸?;橐龅拇蟮郎系木奘!舵?zhèn)遠府志(乾隆)》記載:“姑之女定為舅媳。倘無子,必重獻于舅,謂之外甥錢。否則,終生不得外嫁或招少年往來。”[15]427在很多苗族地區(qū),女子通過游方找到相愛之人,父母無異議而舅不同意的話,男女也很難結(jié)合的?!巴馍X”苗語叫“乜韁”,漢語譯作“還娘頭”或“舅爺錢”,一般都很昂貴。一首《出嫁歌》里唱道:“親戚舅為大,想通他減削,銀子要三百,其余都免掉?!倍@“免掉”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璽鋪三百塊,駿馬三百匹,水牯三百頭,公雞三百只”。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形象地說明了外甥錢帶來的沉重負擔。因此苗族情歌中就出現(xiàn)了一些不諧之音、哀嘆之聲?!安话戳曀鬃宀灰?,要按習俗我家窮。無法可想呀,氣得我捶胸頓腳 ,淚濕衣襟”。對于女子而言,給不起外甥錢的話就要被逼嫁到舅家去,因此,苗族女子與情人一起進行了堅決的反抗,于是情歌中又出現(xiàn)了一些激憤之音、抗爭之音?!懊妹冒∶妹?,千年的規(guī)矩,怎能捆住我倆火紅的心,怎能拆散我倆火熱的情?我倆的手啊要把還娘頭的古理拋棄”!他們反抗禮教最常用的形式是約定私奔,而且去意堅決、決不回頭。“裹腿掛斷妹不講,草鞋走爛歌不吭”。雖然《詩經(jīng)》中也有“之死矢靡它”(《鄘風·柏舟》)“豈不爾思,畏子不奔”和“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王風·大車》)以及“百歲之后,歸于其家”(《唐風·葛生》)等忠貞不貳、生死同心的山盟海誓、旦旦諾言,但真正私奔的行動在《詩經(jīng)》里卻是看不到的。苗歌同源《詩經(jīng)》,但它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之心卻更強烈,對禮教的反抗態(tài)度也更堅決。由于禮教的存在,使奔放的熱情受到制約,開放的性格受到壓抑,后來的愛情詩就少了幾多奔放自由而多了幾分約束含蓄。
禮教的誕生是與周代社會相適應的。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會,宗法制度是以家庭為單位按血緣遠近區(qū)分親屬的法則,它是宗法社會得以建立的根本性大法。為了維護這一制度,統(tǒng)治者就得制定一系列禮法來規(guī)范倫理關(guān)系?!抖Y記·昏儀》曰:“夫昏禮,萬世之始也。”[12]590首先從婚姻開始。他們認為:“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木也”[12]485。開始用禮法來對婚姻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詩經(jīng)》中就出了“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必告父母”等字樣。周禮注重男女大防,排除了人類血親交配的雜婚,有利于人種的進化。但它過分強調(diào)兩性禁忌,抹殺人類情感的天性,以父母媒妁之言代替子女的意志,造成愛情與婚姻的分離,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fā)生。
越到后來,特別經(jīng)宋代理學的殘酷束縛,《詩經(jīng)》中健康自由的情愛觀念越是點滴不存,兩性間的純真開放的相互愛悅之情和對愛情熱烈直露的詠嘆也漸成過眼云煙,一去不復返了。開放的情詩與適禮的情詩同時并存,說明周代正是人們開放的情愛觀被禮教所束縛的過渡時期。所幸的是我們還有苗族情歌,苗族情歌是現(xiàn)代《詩經(jīng)》,它不僅讓我們欣賞苗族自由愛情的淳樸與自然,而且也讓我們感覺到《詩經(jīng)》遠古愛情的清新與芬芳。在這些坦誠真摯的情歌中,充滿著狂放古樸的山野之美,這種野性與“放肆”并非有失理性的宣泄,而是一種活潑大膽、潑辣風趣的情感釋放,那浪漫自由、熱情奔放的精神內(nèi)蘊,永遠是值得我們研究和珍惜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
參考文獻:
[1]尚書·堯典[M]//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
[2]毛詩序[M]//中國古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0.
[3]詩詞學初步知識[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4.
[4]劉紹衛(wèi).《詩經(jīng)》幽會詩蠡測[J].柳州師專學報,1997(4).
[5]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
[6]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一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48.
[7]游國恩,等.漢書·食貨志[M]//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30.
[8]游國恩,等.公羊傳·宣公十五年[M]//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30.
[9]周秉高.《詩經(jīng)》在先秦之作用再探[J].泰安師專學報,1994(3).
[10]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8.
[11]孫蘭廷.詩自有風俗畫[J].語文學刊,1995(3).
[12]吳哲楣.十三經(jīng)[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249
[13]論語·為政[M]//中國歷代文化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1.
[14]沈有珠.從民俗文化的傳承看《詩經(jīng)》情詩與當代貴州苗族情歌[J].苗侗文壇,1996(3).
[15]李廷貴,張山,周光大.苗族歷史與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427.
[16]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中華書局,1986:107.
[17]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第一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304.
[18]宋玉.神女賦[M]//文選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1093.
[19]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6:177.
[20]毛詩序[M]//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0.
[21]游國恩,等.中國古代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47.
[責任編輯:劉興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