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萌
摘 要:文章從受賄罪的行為方式入手,分析索取型受賄和收受型犯罪在犯罪客觀方面界定上的差異,闡述理論界對“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構成要件是否應當保留的不同觀點,并從理論、實踐、立法原意、法的繼承等方面對“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否必要進行詳細分析,最終提出廢除“為他人謀取利益”之建議和理由。
關鍵詞:受賄罪;索取型受賄;收受型受賄;為他人謀求利益
受賄罪是直接危害公權力運作公正性和廉潔性的職務犯罪,它以權錢交易為核心內容,是公共權力異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職務犯罪的打擊和查處力度,但筆者深感現(xiàn)有規(guī)定已不能適應當今懲治犯罪的需要,如對于索取型受賄的定性以及受賄罪是否應當取消“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等問題,存在不同觀點和爭議,一定程度上為查處受賄犯罪人為設置了法律障礙。
一、受賄罪的行為方式
依據(jù)作案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刑法理論將受賄行為分為索取型受賄和收受型受賄。兩種方式對犯罪構成要件的要求不同,對定罪量刑也有重要影響。相對而言,同種數(shù)額的受賄行為,索取賄賂要比收受型賄賂的社會危害性大,從刑罰論的角度更應該給其以嚴厲的懲罰以實現(xiàn)刑罰目的。
(一)索取型受賄
索取型受賄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以要求、索要、勒索等形式從相對方獲取財物。要求、索要兩種形式在理論界已被認定,對勒索是否屬于索取型受賄存在爭議??陀^方面,勒索、要求、索要在行為本質上沒有太大區(qū)別。司法實踐中如果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勒索財物的行為以敲詐勒索定罪必然造成罪刑不均衡,因為敲詐勒索罪侵害的客體是公私財產(chǎn),而受賄罪在法益上侵害的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在這一點上,《刑法》第389條第3款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出來。
根據(jù)受賄罪相關法條的規(guī)定,對于索取型賄賂,僅要求利用職務便利索取財物,不要求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因為財物與職務行為之間的對價關系非常明顯。而在體現(xiàn)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這一點上也較收受性賄賂容易得多。因為,主動向國家工作人員賄賂時,受方是否利用職務便利為對價在現(xiàn)實中有時難以區(qū)分清楚。
索取型賄賂形式上是相對人提出某種要求時,國家工作人員向其索取財物,否則就不予滿足相對人的要求。實踐中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一是國家工作人員索取財物是為將要或允諾給相對方辦理某項事務。二是國家工作人員在職務行為過程中向相對人索取財物。三是國家工作人員實施職務行為后向相對人索取財物。對于第一種允諾行為,并不需要利用職務便利,只需要其具有工作人員身份,客觀上能辦理某項事務的職務條件就可滿足該構成要件。后兩種情況則要求利用職務之便,如果索取財物與職務之便沒有任何關系,不構成受賄罪。
(二)收受型受賄
收受賄賂指行賄人主動交付賄賂而受賄人予以收受的行為。在行為上較之索取相同數(shù)額的賄賂而言其社會危害性較小,根據(jù)罪刑相適應原則,其受到的刑罰應該相對較輕。如我國古代刑法規(guī)定對于“挾勢乞索”、“恐揭受賕”的,處罰重于收受型賄賂。我國1979刑法沒有區(qū)分收受型和索取型賄賂,隨著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上述兩種分型,在其后的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索取賄賂從重處罰的規(guī)定,較為清晰地區(qū)分了兩種行為。
收受型賄賂在構成要件上要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國家工作人員接收財物后許諾為行賄人謀取利益,正在或已經(jīng)實施了某種職務行為,使財物成為職務行為的不正當報酬。在理解上只要具有承諾、實施和實現(xiàn)其中任一階段行為就具備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要件。
對于職務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基于其地位應當作為公務處理的一切事務,其范圍由法律、法令或者職務內容決定。職務行為既可能是作為,也可能是不作為。需要注意的是,賄賂作為“不正當報酬”,并不意味著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本身具有不正當性。
二、“為他人謀取利益”問題
目前理論界對于“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構成要件的地位以及是否應保留該要件等存在較大爭議。
(一)“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理論研究現(xiàn)狀
我國刑法第382條中明確規(guī)定收受賄賂要求為他人謀取利益,在此重點討論的是索取型賄賂是否有必要將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其構成要件??隙ㄕf認為受賄罪必須具備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構成要件:受賄罪的本質是權錢交易,在索取型賄賂中,國家工作人員依據(jù)其職務上的優(yōu)勢以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索取財物的交換,在構成要件中如果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目的,其行為的本質應是敲詐勒索。對相對人來說,如果索取方?jīng)]有為其謀取某種利益,那么其是不會給索取人財物的。
否定說認為,假若“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受賄罪的構成要件會增加打擊犯罪的難度。國家工作人員實施了收受或索取財物的行為就已經(jīng)侵犯了職務廉潔性,即便是未為他人謀取利益也應以受賄罪論處。筆者贊成否定說:
首先,爭議焦點之一在于受賄罪的本質。關于受賄罪本質的討論分別起源于羅馬法立場和日耳曼法立場。根據(jù)羅馬法立場,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收受或索取財物就構成受賄罪。而根據(jù)日耳曼法立場,國家工作人員收受或索取財物后為他人謀取利益才構成受賄罪。目前主流觀點較為贊成羅馬法對受賄罪本質的描述。①筆者認為受賄罪的本質在于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而不在于收受、索取財物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強調的是職務行為與賄賂者的權錢交換,后者強調的是收受賄賂及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兩個行為要件。②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勒索財物是與其職務相關的,若沒有這種職權上的優(yōu)勢,就不會產(chǎn)生不正當報酬,或者其他財產(chǎn)性利益。刑法分則中對于索取型賄賂的規(guī)定,僅要求利用職務便利索取財物這一實質要件,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判定犯罪情節(jié)輕重的標準。
第二,從刑法功利的角度分析,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索取財物,其主觀上是以索要財物為目的,至于其是否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只是一種潛在的思維方式。但是,該索取行為對社會法益的侵害是客觀存在的,應予以打擊。實踐中,若將“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受賄罪的構成要件,會增加偵查難度。如國家工作人員為了掩蓋受賄犯罪往往采取故意拉長收受賄賂與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時間間隔,甚至靠平時的感情投資。若是增加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構成要件,會大大降低對受賄罪的打擊范圍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建林.認識受賄罪構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福州黨校學報,2012(6):58-60.
[2]王春福.“感情投資”與間接故意型受賄罪[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19(2):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