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蘭
摘 要:創(chuàng)新思維是用創(chuàng)造性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不受常規(guī)思路的約束,是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在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閱讀活動;創(chuàng)新思維;措施
閱讀能力是在人3~8歲期間形成的,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閱讀活動是讓幼兒通過聽、看、想、說,在發(fā)展口語的同時思維也得到發(fā)展,只有成功激發(fā)了幼兒的聽說興趣,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F(xiàn)結合我園開展的閱讀課程談談在閱讀活動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一、選擇合適的故事讀本,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讓學生體驗到快樂的情感,才能學好?!痹鯓幼層變悍e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喚起幼兒的閱讀感知呢?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圖畫色彩明亮鮮艷、內容幽默有趣、情節(jié)富有懸念而又有時代教育意義的作品非常重要。為小班幼兒選擇的故事讀本,應畫面大、色彩鮮明、清晰干凈、形象真實可愛、文字簡練,內容要符合小班幼兒的閱讀理解水平,如故事讀本《遛狗》《蒼蠅、蒼蠅,快走開》《我喜歡跳》等與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近,內容有趣,深受幼兒的喜歡。為中班幼兒選擇讀本,內容要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增加一些有關生活、安全、科學常識、文明禮儀等方面的知識,故事情節(jié)要能引發(fā)幼兒深入探討,加深幼兒觀察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如《誰會飛》《植物的葉子》《天黑了》等作品。而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故事可以知識性強一些,適當突出文字理解,內容可側重情節(jié)變化,留有一定的線索,能引發(fā)幼兒思考判斷,辨別是非,如《誰的房子最特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什么聲音》等讀本,能引發(fā)幼兒的閱讀期待。
二、把握閱讀活動中的提問技巧,啟發(fā)幼兒的思維想象力
對于低齡幼兒,教師應以引導幼兒讀圖為主,引導幼兒在色彩明亮鮮艷的圖畫中找出故事的主要角色、環(huán)境,教師通過豐富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啟發(fā)幼兒講述圖畫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在讀圖階段的閱讀活動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必須在非常了解故事讀本的基礎上進行,如這個讀本要給幼兒傳達怎樣的思想,幼兒通過讀本獲得哪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展開,積累知識技能,提高幼兒觀察力、想象力、思維理解力以及語言組織表達力等。
1.描述性、判斷提問,提升幼兒的讀圖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注意力
低齡幼兒的閱讀活動一般以讀圖為主,要使幼兒學會看圖,并讓幼兒把觀察到的圖畫信息表述出來。描述性提問比較重要,教師一般會問幼兒:這是一個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圖畫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穿著打扮等來判斷人物的身份(男、女、老、少)。
教師還可以運用判斷性提問,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來判斷人物的心情(喜、怒、哀、樂),如XX的表情是怎樣的?他為什么這樣?猜猜他會說什么?你會想到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會在活動中得到提高。以讀圖為主的閱讀活動中,幼兒可以不受文字約束,根據(jù)圖畫信息,自由發(fā)揮想象,構建故事情節(jié)。當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結局從幼兒口中說出時,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谋頁P鼓勵,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編能力會得到提升。
2.分析性、評價性提問,提高幼兒的分析理解能力,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當幼兒具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時,當教師出示一幅圖,幼兒基本上能把圖畫信息完整講述出來,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對讀本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出故事主線(線索),幫助幼兒理解作品人物(角色)的內心世界、所要傳送給讀者的信息、作品的教育意義等。以故事繪本《什么聲音》為例,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觀察封面顯示的地點、時間、小男孩的表情及標題來猜測故事情節(jié),然后引導幼兒逐頁觀察。第一頁:卡卡(男孩名)在做什么?爸爸媽媽的動作和表情是怎樣的?晚上卡卡夢到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卡卡從夢中醒來的表情以及媽媽的動作,猜測媽媽會說什么。第二天晚上卡卡又聽到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卡卡的姿勢和表情,猜測他的想法。第三個晚上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引導幼兒觀察卡卡和小魚表情動作的變化。第九頁:卡卡沒心情玩火車了,可是爸爸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很神秘,有點興奮)。第十二頁:卡卡看到了什么?分析卡卡開心的原因,再引導幼兒聯(lián)想之前卡卡聽到的到底是什么聲音,從而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和聲音之間的聯(lián)系,爸爸媽媽為什么這么做。(教師可回翻到能啟發(fā)幼兒思考的關鍵頁面,給幼兒提示)為什么這么神秘不告訴卡卡?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對卡卡的愛(想給卡卡一個驚喜)以及希望卡卡玩火車玩具后養(yǎng)成收拾的習慣。這是一個有懸念的故事,從聲音入手,引起幼兒觀察圖畫信息,尋找線索,尋找答案,感受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幼兒在尋找線索、答案的過程中理解力、判斷力、想象力、語言概括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三、引導幼兒在閱讀中發(fā)問,培養(yǎng)幼兒的質疑能力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索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質疑中蘊含著創(chuàng)新的萌芽。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yǎng)幼兒的質疑能力,鼓勵幼兒勇于提出問題。鼓勵幼兒發(fā)問的方式很多,有課前發(fā)問,有課后發(fā)問,有課中發(fā)問,也有的是整個活動都是圍繞一個主題或中心展開的,如辯論會。課后發(fā)問一般是當閱讀故事(或其他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直接說:這個故事講完了,現(xiàn)在是提問時間,小朋友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教師要采用相應的教育策略激發(fā)幼兒發(fā)問的愿望,如為鼓勵幼兒大膽提問,用獎紅花的形式表揚幼兒,也可設小問號獎、聰明獎、小博士獎、進步獎、創(chuàng)意獎等多種獎項激發(fā)幼兒發(fā)問的積極性。
閱讀活動中的課中發(fā)問是教師運用較多的方式,當幼兒對故事結局不滿意或是續(xù)編故事結局時,教師故意拋出一個難題讓大家思考,在這種情境下一般會有爭議,而爭議是質疑的開始,教師要充分把握教育契機,把幼兒帶入“疑—問—解”的氛圍中,如《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是一個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讀本,讀本涉及的經驗是幼兒熟悉的廢品回收再利用,教師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讓幼兒充分表達,激發(fā)幼兒提問,如為什么要回收垃圾?電池回收后用來做什么?塑料、報紙回收后怎么利用?當幼兒的認知沖突被激發(fā),會由教師設疑轉為幼兒質疑,把幼兒帶入“疑—問—解”的氛圍中,幼兒的思維敏捷,他們會充分調動已有的經驗解決新的問題,把閱讀活動推向高潮。
學無止境,學習過程是知識更新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學會做智慧的引領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者。富有智慧的教師所帶的班級幼兒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出現(xiàn),又開始新一輪的“新疑—新問—新解”,在這樣的反復過程中,幼兒的質疑能力得到提升,創(chuàng)造的火花也將隨時點亮。
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在觀察、思考中形成的,從小培養(yǎng)幼兒閱讀、觀察、思考的習慣,培育創(chuàng)新的幼苗,對人一生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錢貴晴.創(chuàng)新教育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