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謙而敬人”為原則,因而要借助于各種禮儀來體現(xiàn)之。當人們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見面,只能將情感訴諸筆墨,托諸郵驛時,禮儀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間,揖讓進退之態(tài)不僅依然可見,而且顯得更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從而形成了富于中國特色的書信文化。
一、書信格式
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zhàn)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這類文字在魏晉到隋唐之際非常流行,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謝元撰有《內(nèi)外書儀》四卷,蔡超撰有《書儀》二卷?!冻缥目偰俊贩Q王宏、王儉、唐瑾,以及唐裴茝、鄭余慶、宋杜有晉、劉岳等都有《書儀》傳世。此外還有專供婦人、僧侶使用的《婦人書儀》《僧家書儀》等。有學者在敦煌文獻中發(fā)現(xiàn)了上百件“書儀”類文書,比較著名的有鄭余慶書儀、杜友晉書儀等。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帖》。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jīng)過歷代的傳承和發(fā)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稱謂語
提稱語
思慕語
正文
祝愿語
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齡、身份的不同,寫信時所使用的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祝愿語等也都有相應(yīng)的區(qū)別,弄錯了就會貽笑大方,就是失禮。這套語言相當復(fù)雜,本文只能略述其梗概。
二、敬稱
首先我們要談到書信中必須使用的敬稱和謙稱,這是中國書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識,它所要體現(xiàn)的,則是君子“自謙而敬人”的理念。
敬稱是對他人表示尊敬的稱呼。敬稱的方式很多、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是將古代爵稱等轉(zhuǎn)換成敬稱。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詩·大雅·假樂》“宜君宜王”,此處的君就是指諸侯。后來,“君”轉(zhuǎn)化為比較寬泛的敬稱:稱父親為家君,稱已故的祖先為先君,妻子稱丈夫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對他人的尊稱,《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睍r至今日,君作為尊稱的用法在日語中依然保留著。
古代有三公、九卿,公、卿,也都被用作敬稱。如果對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稱為“某公”,當今中國的知識界還有這種用法?!扒洹庇米髯鸱Q,先秦就已出現(xiàn),如荀況(荀子),時人尊稱“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此外,“侯”字原本是指諸侯,《梁書·吉翂傳》“主上知尊侯無罪”,此處的“尊侯”是指對方的父親,這一用法在書信語言中還時有所見。
稱呼對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稱“后”,諸侯的配偶稱“夫人”,大夫的配偶稱“孺人”,士的配偶稱“婦人”,庶人的配偶稱“妻”。時下,人們常常把對方的配偶稱為“夫人”,也是從古代沿襲而來的敬稱。此外,“公子”,原本指諸侯的庶子,后也用于尊稱對方的兒子,而將對方的女兒稱為“女公子”。
稱呼他人的親戚,一般在稱謂前加“令”字,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對于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或令息,女兒為令愛或令媛。也可以在稱謂前加“賢”字,如賢伉儷(夫婦),賢喬梓(父子)、賢弟等。
舊式書信還往往用“臺”字來表示尊敬,如臺啟、臺端、臺甫、臺安等。書信中的臺,是三臺的簡稱,三臺是天上的三顆星,古人用來指三公,故也用來當作尊稱。古代臺與臺是兩個字,后來將臺簡化成臺,致使許多人誤以為是一個字,其實不然。所以,給港臺等通行繁體字地區(qū)的友人寫信,千萬不能將臺甫寫成臺甫,那樣就會貽笑大方。
古人行冠禮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還要取雅號。名只有父親和國君才能叫,所以《儀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敝焙羝涿灰暈椴欢Y貌的表現(xiàn)。進入近代以來,一般人已經(jīng)很少再取表字或雅號,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與他們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以免唐突。
此外,與敬稱相呼應(yīng),書信中凡涉及對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語,如對方的住宅,要稱府、邸,或者稱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猶深宅大府,是對對方住宅的美稱,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來表示闔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對方有所饋贈,感謝時可稱厚賜、厚贈、厚貺等,以表示看重這份情誼。對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稱,如果是對方來信,可以稱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詩文著述,則可稱華章、瑤章;如果是宴請,則要稱盛宴、賜宴等。
書信中一般不要出現(xiàn)你、我、他之類的代詞,這也是簡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現(xiàn),凡是遇到類似的地方,應(yīng)該酌情處理。如提及對方時,可以用閣下、仁兄、先生等代替;提及自己時,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生等代替;提及第三方時,一般可以用“彼”或者“渠”表示,渠當?shù)谌朔Q用,始見于《三國志·吳志·趙達傳》:“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p>
三、謙稱
謙稱是與敬稱相對的稱謂,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對他人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從先秦文獻可以知道,當時的貴族都有特定的謙稱,如《老子》說:“王侯自稱孤、寡、不谷?!薄肮隆焙汀肮选倍际巧俚囊馑迹鹾罘Q孤道寡,是謙稱自己德行淺少;“谷”是善的意思,不谷猶言不善?!抖Y記·曲禮》說,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稱“老婦”,在別國諸侯面前自稱“寡小君”,在丈夫面前自稱“小童”。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為謙稱。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語,“臣妾”的本義,猶后世言奴才。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安書》中自稱“仆”“牛馬走”。仆也是奴仆的意思,日本人至今還把“仆”作為第一人稱的謙稱?!芭qR走”,意思是像牛馬一樣供驅(qū)使奔走的人。與此相類似的用法,是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賤息等。
對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與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時,就不能用敬稱,而要用謙稱,一般是在稱謂之前加一“家”字,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或者家君、家嚴;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或者家慈。如果父母已經(jīng)去世,則對人要稱先父、先大人、先母。同樣,對他人稱呼自家的其他親戚,也都要加一“家”字,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對比自己年齡小的,則可以稱“舍弟”“舍妹”等。自稱或者用“愚”字,如愚弟。
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謙稱,如“內(nèi)人”“內(nèi)子”“拙荊”;或者用平稱“愛人”、“太太”。常常聽到有人向?qū)Ψ浇榻B自己的妻子時說:“這是我夫人。”這是非常失禮的說法,如前所說,諸侯的元配才能稱為“夫人”。普通人相交,稱對方配偶為夫人,略有恭維的意思。稱自己的配偶為夫人,就顯得自大,或者是無知。
如果向?qū)Ψ接兴佡?,則要用謙語,如菲儀、芹獻、寸志等,意思是說自己的東西微薄、不值錢,不過是借以表示小小的心意。希望對方收下禮物,則要說懇請笑納、敬請哂納等,意思是讓對方見笑了。
四、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后,一般要綴以對應(yīng)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臺端、臺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
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其中比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用于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尊右、道鑒
用于師長:函丈、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
用于同學:硯右、文幾、臺鑒
用于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用于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給父母寫信,“膝下”一詞用得最多,源出自于《孝經(jīng)》:“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笔钦f人幼年時,時時依于父母膝旁,后來轉(zhuǎn)為對父母的尊稱。
提稱語可以幾個詞疊加使用,如毛澤東致其師符定一(字澄宇)稱“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見尊敬之意。
五、思慕語
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的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后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
思慕語中使用最多的,是從時令、氣候切入來傾吐思念之情。敦煌文書中有一件《十二月相辯文》,列舉每月不同的氣候狀況下,可供選用的詞語,如正月初春可以說:“孟春猶寒,分心兩處,相憶纏懷。思念往還,恨無交密?!倍轮俅嚎梢哉f:“仲春漸暄,離心抱恨,慰意無由,結(jié)友纏懷,恒生戀想?!庇捎谟辛艘饩车拿枋?,讀之令人倍感親切。
后世書信的思慕語相當豐富,不勝枚舉,比較常用的如:
云天在望,心切依馳。
相思之切,與日俱增。
望風懷想,時切依依。
仰望山斗,向往尤深。
風雨晦明,時殷企念。
寒燈夜雨,殊切依馳。
瘦影當窗,懷人倍切。
還有一類思慕語是從回憶上次見面的時間及其思念切入的,如:
不睹芝儀,瞬又半載。
自違芳儀,荏苒數(shù)月。
久違大教,想起居佳勝,定符私祈。
久疏問候,伏念 寶眷平安,闔府康旺。
思慕語十分豐富,讀者可以在閱讀書信范文時留心摘錄,以供自己習用。最好是提高文學素養(yǎng),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實的情感。
六、書信中的平和闕
我們先來看一封兒子致父母的家信:
父母親大人膝下,謹稟者:男離家后,一路順利,平安抵達學校,可紓
廑念。惟思
雙親年齒漸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職。伏望
訓(xùn)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務(wù),或有以補乃兄之過。王阿姨家已去看望過,家中老幼平安,囑筆問好。專此謹稟,恭請
福安。男某某謹稟某月某日
信的開頭“父母親大人膝下”頂格書寫,下文大多沒有寫到頭就另起一行再寫,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舊式書信但凡在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們的行為時,在書寫方式上一定要有所變化,以表示尊敬。書信的第一行要頂格,高出下面所有的敘述性文字一格,稱為“雙抬”。正文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雙親等字樣,或者慈顏、尊體、起居、桑梓、墳壟等與之相關(guān)的字樣時,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與上一行的開頭齊平著再書寫;另一種叫“挪抬”,就是空兩格或一格書寫。在上面所例舉的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親的詞語如廑念(猶言掛念)、雙親、訓(xùn)令、福安等,都采取平抬的方式。
這種方式至遲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敦煌文書中將“平抬”稱為“平”,“挪抬”稱為“闕”。近代以后,傳統(tǒng)書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漸減少,“挪抬”則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臺、韓國、日本文人寫信時還常常用“抬”的方式表示敬意。
七、師生之間的稱謂
學生稱呼老師,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以“夫子”稱呼老師可以追溯到孔子,故后世用來作為對老師的通稱?!昂伞币辉~源于《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函是容納的意思,學生與老師講問,彼此之間應(yīng)該留有一丈左右的距離,以便尊者有所指畫,故可以作為對老師的尊稱。
學生自稱生、受業(yè)?!对娊?jīng)》中就有把讀書人稱為“生”的,《小雅·常棣》說“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妒酚洝と辶謧鳌罚骸把远Y自魯高堂生?!彼抉R貞《索隱》:“自漢以來,儒者皆號‘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笨梢娢鳚h以后,“生”成為讀書人的通稱。在實際使用上,老師稱呼弟子為“張生”“李生”;學生也自稱“生”“小生”。
“業(yè)”字的本義是木版,古時老師授課,將要講的篇章寫在“業(yè)”上,《禮記·曲禮》說“請業(yè)則起”,意思是說向老師請教問題要起身,因此,學生稱老師為“業(yè)師”而自稱“受業(yè)”。
一般來說,只要同一時期、在同一學校生活過的老師和學生,就可以有師生的名分。老師如何稱呼學生,要看彼此在學問上有無直接的授受關(guān)系。如果對方是自己正式的學生,自己向他傳授過學業(yè),可以稱之為“弟”。這里的“弟”是“弟子”的意思,與“兄弟”之“弟”無關(guān),古代師生稱“師弟”,學生如若見到老師的這種稱呼,千萬不要誤解。如果彼此雖有師生名分,但沒有授過課,則老師一般稱學生為“兄”,例如,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顧頡剛是北大的學生,彼此有師生的情誼,所以,胡適在給顧頡剛的書信中稱之為“兄”;再如大家都熟知的,魯迅給許廣平的第一封信中稱“廣平兄”,許廣平不解其意,回信表示不敢與魯迅兄弟相稱,其實魯迅并沒有稱兄道弟的意思,“兄”不過是老師對學生輩的最普通的稱呼罷了。
老師給學生的書信,落款一般只寫自己的名字。
同學之間的稱呼,則可以視進入師門的先后,以學長、學弟、學妹,或者師兄、師弟、師妹相稱。書信往還時,也有用比較雅氣的叫法,稱“硯兄”之類的。
八、祝愿語及署名敬詞
兩人相見,行將分別之時,應(yīng)該互道珍重。這一禮節(jié)表現(xiàn)在書信中,就是祝愿語和署名啟稟詞。
由于輩分、性別、職業(yè)的不同,祝愿詞也有比較嚴格的區(qū)別,比較常用的有(○表示空格,即前面所說的“缺”):
用于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敬叩○安。
用于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用于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誨安。
用于平輩:順?!饡r綏。即問○近安。敬?!鸫红?。
用于同學:即頌○文祺。順頌○臺安。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頌○繡安。即?!饓装?。恭請○懿安。
祝愿詞的主題,是希望對方幸福、平安。上面列舉的祝愿詞中,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義詞;綏也是平安的意思。明白于此,就可以視需要選擇、搭配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祝愿詞切不可混淆對方的身份,如繡安、壸安、懿安是專用于女性的祝愿詞,如果用到男性身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此外,祝愿詞中的某些字比較古奧,要弄清楚字義之后再使用,例如“壸(kǔn)”字的本義是指宮中的道路,后引申為后妃居住的地方,故借用為對女性的尊稱。壸字的字形與茶壺的壺字很相像,有人不察于此,將壸安寫成壺安,就會授人以笑柄。
舊式書信在落款之后,一般還要根據(jù)彼此關(guān)系寫敬詞(或稱啟稟詞),例如: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叩是叩首,即磕頭,這是禮儀書面化的表現(xiàn)??念^禮節(jié)早已廢止,但在書信中也還見使用,不過是借以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罷了,不必過于拘泥字義。
九、信封用語
在紙張發(fā)明以前,古人用帛或竹簡、木板作為書寫材料,故書信又稱書簡、尺牘。在今天的書信用語中,還殘留著某些早期書簡的專門用語,需要先作一些介紹。
所謂“牘”,就是將樹木鋸成段后剖成的薄片。在牘上寫信后,為了保密,用另一塊木板覆蓋在上面,稱為“檢”;在檢上書寫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稱為“署”。用繩子將牘和檢一并捆扎、再打上結(jié),稱為“緘”,緘是封的意思(我們今天還用這個字)。如果是用竹簡寫信,簡數(shù)較多,就盛在囊中,用繩子扎口。為了保密,在繩結(jié)處用泥封住,上面加蓋印章作為憑記。
信封的書寫,也有很多講究,要體現(xiàn)出自謙而敬人的原則。書寫收信人的稱謂,除了一定要用尊稱之外,至少還有兩種表示尊敬的用法,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稱謂之后用“俯啟”“賜啟”等用語,表示請求對方開啟信封。俯啟,有顯示對方高大,必須俯下身子來接信的意思。賜啟,是請對方賞光、恩賜啟封。
其二,使用“某某先生 將命”之類的用語。古人每每用陛下、殿下之類的詞語來表示不敢與對方平起平坐,而只能與對方站在丹陛、大殿之下的執(zhí)事者對話,請他們傳話。類似的意思表現(xiàn)在信封上,就有了“將命”“將命考”等用語。將命,是指古代士大夫家中為主人傳話的人。在信封上寫收信人的將命者收,是表示不敢讓對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將信交由傳命者轉(zhuǎn)呈,這是一種自謙的表達方式?!皩⒚肌笔莻髅叩母笔郑寣⒚嫁D(zhuǎn)呈,則是謙中尤謙的表示了。
與上述表達方法相似的還有,“某某先生 茶童收”“某某先生 書童收”等等,意思都一樣,寫信者明知對方并沒有將命者、茶童、書童之類的仆人,如此書寫,一則是借此表示敬意,二則也可以為書信增添一些雅趣。
順便說一句,明信片沒有信封,所以不能再用“緘”和“啟”等字樣。
書信舉例1.魯迅致母親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后,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全不能吃了。其余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fā)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內(nèi)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
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紙上,今附呈。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男樹叩上 廣平及海嬰同叩 一月十六日
書信舉例2.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盡。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不具。
受業(yè) 毛澤東
書信舉例3.曾國藩致兒子曾紀鴻
字諭紀鴻:自爾還鄉(xiāng)啟行后,久未接爾來稟,殊不放心。今日天氣奇熱,爾在途次平安否?
余在金陵與阮叔相聚二十五日,二十日等舟還皖,體中尚適。余與阮叔蒙恩晉封侯伯,門戶大盛,深為懼。爾在省以謙、敬二宇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十六日出闈,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聽榜信后,再啟程來署可也。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此囑。(滌生手示)
舊式書信在大陸已經(jīng)基本廢止,但港臺、韓國、日本以及在華僑中間還依然使用,因此,了解有關(guān)的知識不僅有助于閱讀古代文獻,而且可以增進與海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