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利,鞠建偉,宋敏霞,趙慧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楊凌 712100)
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特征與典型案例分析*
王杏利,鞠建偉,宋敏霞,趙慧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楊凌 712100)
本文從三步七點法的角度對查新過程進行剖析。其中,三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解項目,提煉查新點;檢索對比分析文獻;新穎性判斷與結論撰寫。七個關鍵點為:確定創(chuàng)新形式;明確項目查新目的;總結技術特征,確定查新點;制定檢索策略;檢索文獻分析比較;把握新穎性的判斷原則;對查新點新穎性逐條判斷,撰寫查新結論。最后結合兩個查新案例,重點對農業(yè)科技項目創(chuàng)新形式、查新目的、新穎性判斷和結論撰寫進行論述。
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地域性;典型案例
自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并開展專利查新工作以來,國家各部委先后在各自所屬單位認證300多家查新機構[1],截至2014年年底,僅教育部分7批授牌了102家部級科技查新工作站[2]。20多年以來,查新機構在科技立項、成果鑒定、申報獎勵等科技評價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已成為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僅教育部84個科技查新工作站在2013年度完成的查新量即達到41 931件,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查新占65.8%[3]。
各查新站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其查新流程和工作規(guī)則,查新流程對查新質量有一定影響[4]。2015年9月,《科技查新技術規(guī)范》(GB/T 32003—2015)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于2016年4月1日實施。筆者所在查新站于1995年開始開展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工作,結合工作實踐在分析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特點的基礎上,將查新流程可歸結為三步七點,結合兩個查新實例,重點對以引進創(chuàng)新為主的成果查新和以集成創(chuàng)新為主的立項查新開展探討,并提出建議。
1.1 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融合多種創(chuàng)新形式
一般而言,技術創(chuàng)新包括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引進再創(chuàng)新。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包括從農業(yè)科學技術、農業(yè)科技成果的供給到創(chuàng)新產品的生產和推廣,以及培訓農民使用農業(yè)技術和農產品銷售的完整過程[5]。
原始創(chuàng)新指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技術發(fā)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原始性創(chuàng)新成果或活動[6]。這類項目查新點一般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新產品開發(fā)等方面,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
集成創(chuàng)新指將多個已有單項技術有機組合并融會貫通,以生成一種新產品、新技術、新經營管理方式,甚至創(chuàng)造新經濟增長點;其特征是融合創(chuàng)新,即將相互獨立、互補的科技成果進行對接、聚合而產生的創(chuàng)新[7]。這類項目在很多情況下單項技術不具備新穎性,其新穎性一般表現(xiàn)為多項技術有機集成為一項新的整體技術。以示范推廣為目的科技項目一般屬于集成創(chuàng)新(如“國家星火計劃”)。
引進再創(chuàng)新即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指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基礎上,通過學習、分析、借鑒進行二次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這類項目查新,首先從文獻角度論證引進技術的新穎性,被引進相關技術研究涉及的專利、論文、具體應用等情況;其次,判斷引入地是否有相關技術引進,以及引進情況;最后,思考引進技術如何實現(xiàn)與引入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適宜引入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以解決引入地具體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2 農業(yè)生產存在的地域性與季節(jié)性差異
農業(yè)生產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密切結合的物質生產過程,生產對象囊括動植物,其需要熱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不同生物生長發(fā)育要求的自然條件不同,因此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同一農作物,生長在北方與南方、長江上游與長江中下游、西部與東部地區(qū),在性狀特點、生育期、產量及品質等面方有所不同。
1.3 農藝性狀依賴統(tǒng)計數據
農業(yè)品種的優(yōu)劣一般通過農藝性狀表現(xiàn)指標進行對比。如產量指標,同一作物在不同地點、相同地點、不同年份的產量通常不一樣,且受氣候、土壤、栽培技術等環(huán)境及人為(如肥水管理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由于農業(yè)生產的不確定性,導致農作物品種性狀對比缺乏標準[8],農藝性狀的量化都是統(tǒng)計量化。在品種比較時,若同類農作物品種較多,對某些品種指標的比較可采用國家標準與行業(yè)標準,具體包括按品種名稱、產量、品質指標、適宜區(qū)域、抗逆性等,列出所查品種與同類品種間的異同點。如對玉米品種查新時,要注意對品質、容重、基因型、籽粒顏色、營養(yǎng)物質含量、審定情況、適宜種植區(qū)域等方面的比較[9]。
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類型可分為立項查新和成果查新。立項查新是在各種科技項目、基金申報時需要的查新,主要是為研究項目選題價值判斷,是否與其他研究重復、有哪些相關技術等方面的可行性論證提供客觀依據。其特點是研究工作尚未開始,查新特征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查新重心在于前人研究。首先要對目前研究現(xiàn)狀進行調研,然后與查新項目技術要點作比較,著重對項目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術路線等進行文獻調研,分析項目是否解決了目前農業(yè)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成果查新是科技項目驗收、鑒定、申報獎勵過程中的查新。其目的是為評價成果的先進性和在國內外達到何種水平提供客觀依據。其特點是成果特征已確定。查新工作內容重心在于查新項目已取得研究結果,要圍繞已確定的成果特征進行查新,一般需要將查新項目的成果特征與現(xiàn)有研究比對(如農作物新品種需要對比產量、品質、生長期、適宜種植區(qū)等)。
3.1 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的流程
查新流程可歸結為三步七點,即三個環(huán)節(jié)和七個關鍵點(見圖1)。三個環(huán)節(jié)包括:了解項目,提煉查新點;檢索對比分析文獻;新穎性判斷與結論撰寫。七個關鍵點是:確定創(chuàng)新形式;明確項目查新目的;總結技術特征,確定查新點;制定檢索策略;檢索文獻分析比較;把握新穎性的判斷原則;對查新點新穎性逐條判斷,撰寫查新結論。其中檢索文獻的分析尤為重要。
3.2 科技查新項目文獻分析
在查新中檢索到的相關文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查新項目參與人員或查新項目承擔機構研究成員發(fā)表的文獻,該類文獻稱為查新項目文獻或課題組文獻;另一種是非查新項目成員或非承擔機構的文獻,該類文獻稱為其他文獻。
在立項查新中,查新項目文獻非常重要,反映項目參與人員或承擔機構具有實施該研究項目的科研條件和研究能力。
在成果查新中,能夠檢索到查新項目文獻,說明項目研究部分成果已公開,這些文獻可用于支撐查新點(即能夠體現(xiàn)查新項目新穎性和技術進步的技術特征點)。特別是對于申報國家獎勵的項目,很多已開展多年,其查新點被廣泛應用,并產生了一定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研究文獻一般比較多。一般可從三個方面處理項目文獻和查新點的關系:一是明確項目文獻是較早研究,這可以通過文獻公開時間來判定(如在某篇項目文獻公開后,該查新點的研究文獻才逐步出現(xiàn),說明是較早的研究);二是明確項目文獻是該研究方面的經典文獻,這可通過文獻被引情況來判斷(如項目文獻在查新點涉及研究方面的文獻中被引用頻次比較高時,說明項目文獻是經典文獻);三是明確項目研究方法、結論的正確性,通過具體查看引用情況來判斷(如是直接引用研究方法,說明研究方法是正確的)。
圖1 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流程
4.1 漢中市茶樹良種無性系繁殖基地建設及茶葉產業(yè)化開發(fā)
該項目查新完成于2011年12月,委托人為漢中市茶產業(yè)辦公室,項目獲得2012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0]。以此項目查新為例,以說明引進再創(chuàng)新為主要創(chuàng)新形式的成果查新和結論撰寫。
4.1.1 提煉查新點
在閱讀委托人提供的技術資料并與委托人深入交談后,確定該項目技術創(chuàng)新主要屬于引進再創(chuàng)新,包含集成創(chuàng)新。查新目的是先用于成果鑒定,然后申報陜西省科技獎勵,屬于成果查新。初步判斷該項目檢索重點是漢中市目前無性系茶樹主栽品種情況及其相關栽培技術、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情況,最后確定查新點包括查新項目引進的無性系茶樹在漢中市栽培情況和漢中市綠色有機茶基地情況。
4.1.2 檢索對比分析文獻
在檢索數據庫選取上,項目涉及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除檢索論著、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等數據外,還須通過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系統(tǒng)和中國綠色食品網檢索綠色、有機茶生產認證情況,判斷漢中市是否有茶葉生產企業(yè)、茶葉產品通過綠色或有機認證;在檢索詞選取上,要注意將漢中市所轄各縣區(qū)名、項目涉及的所有引進茶樹品種都納入檢索詞,以保證查全率。
經過檢索,篩選出密切相關文獻25條。其中科技論文20篇,科技成果5項;檢索到漢中市引進茶葉品種“浙農139”和“浙農117”論文1篇,未檢索到龍井長葉、平陽特早等7個茶樹品種在漢中市引種栽培的相關文獻;檢索到南方主要產茶區(qū)綠色生產的論文11篇,未檢索到項目文獻和漢中市茶葉通過綠色認證的信息。
4.1.3 新穎性判斷與結論撰寫
根據檢索文獻,可判斷該項目在漢中市引種栽培龍井長葉、平陽特早等7個茶樹品種和建設綠色有機茶基地有新穎性。查新結論撰寫分為三段,第一段為漢中市茶樹引進品種情況,第二段為漢中市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情況,第三段是項目新穎性總結,該項目新穎性的判斷也充分利用了農業(yè)生產的地域性特點。
具體查新結論包括3點:(1)從文獻看,漢中市曾引進“浙農139”和“浙農117”等外省茶樹品種[11],除本項目外,未見漢中市引種栽培龍井長葉、平陽特早、翠峰、舒茶早、早白尖5號、龍井43號、烏牛早等7個優(yōu)良茶樹品種的文獻;(2)從檢索文獻看,關于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在池州市、鳳岡縣、廈門市、福安市、霍山縣、鶴峰縣、安溪縣等有建立綠色茶葉生產基地[12-22],未檢索到漢中市建立綠色有機茶基地建設的文獻;(3)查新項目通過引進國內優(yōu)良茶樹品種,利用無性繁育技術,經過不斷栽培選育,篩育出適合漢中市栽培的茶樹品種,并總結出一套無性系良種茶樹繁育技術和綠色有機茶園建設的技術規(guī)范體系,具有新穎性。
4.2 渭南市葡萄優(yōu)質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yè)化示范
該項目查新于2013年7月下旬完成,項目主要依托單位為渭南市臨渭區(qū)葡萄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2013年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地方重大專項[23]。以此項目為例,說明已集成創(chuàng)新為主的重大項目立項查新的文獻分析和結論撰寫。
4.2.1 提煉查新點
該項目擬聯(lián)合陜西省主要葡萄研究機構,重點攻克當前制約鮮食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良品種、優(yōu)質嫁接苗木、主要病害防控、標準化栽培及儲運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難題;并將陜西省目前在葡萄產業(y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地轉化應用和推廣,形成優(yōu)質、安全、高效的生產技術體系,為葡萄提質增效和構建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進渭北旱塬區(qū)及陜西省鮮食葡萄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項目研究內容分為葡萄新品種引進篩選與展示園建設、葡萄優(yōu)質苗木繁育技術研究與基地建設、葡萄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葡萄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與產業(yè)化示范、葡萄貯運保鮮技術集成及現(xiàn)代物流體系建設五部分。首先,確定每部分查新點;其次對五部分的查新點分別進行查新檢索,逐個進行新穎性和技術進步判斷;最后,統(tǒng)一給出查新結論。其中,兩個查新點為“陜西省葡萄相關生產研究”和“陜西省葡萄生產標準化”。
4.2.2 檢索對比分析文獻
在檢索數據庫上,根據項目背景、目的確定查新點?!瓣兾魇∑咸严嚓P生產研究”和“陜西省葡萄生產標準化”的檢索分析重點是葡萄研究的科技成果、專利、生產標準。檢索需覆蓋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的成果、專利、標準,科技部的國家科技成果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標準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以判斷陜西省葡萄生產方面的成果和生產標準規(guī)范情況。檢索發(fā)現(xiàn),陜西省葡萄產業(yè)相關科技成果60項、專利30項,其中超過80%的文獻為查新項目文獻;國內葡萄栽培相關行業(yè)標準或地方標準83項,陜西省地方標準2項[24-25]。
4.2.3 新穎性判斷與結論撰寫
根據文獻情況,針對目前陜西省葡萄生產研究狀況和標準化方面撰寫2條查新結論。(1)從檢索到的近15年陜西省獲取的涉及葡萄產業(yè)的60項科技鑒定成果和30項專利看,陜西省已形成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核心的葡萄相關技術產業(yè)研究隊伍,并擁有很多技術的知識產權,但缺乏有效推廣和技術集成。通過對葡萄產業(yè)研究方面的文獻所屬機構情況分析,表明項目承擔機構有較強的實施項目能力和基礎。(2)從標準規(guī)范看,葡萄產業(yè)起步較早的寧夏、新疆、甘肅、河北、江蘇等省、自治區(qū)都制定有較完善的葡萄生產地方性標準(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分別制定有10項、7項、6項相關標準)。陜西省在葡萄標準化栽培方面與其他葡萄產區(qū)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反映項目立項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國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工作已開展20多年,僅在教育部102家部級科技查新站中,農學類查新站有20家。但各站在檢索流程、檢索范圍、檢索策略、新穎性判斷等方面差別較大,檢索數據庫通常根據各自館藏而定,文獻分析深度取決于查新員素質。本文建議成立教育部農業(yè)查新聯(lián)盟,在各查新站檢索流程和經驗基礎上,借鑒中國科學院協(xié)同查新工作模式建立協(xié)同機制[26],制定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的統(tǒng)一標準;并利用網絡技術,在各自查新管理系統(tǒng)基礎上[27],建立統(tǒng)一的查新協(xié)同平臺以提高查新質量[28],使農業(yè)項目科技查新逐漸由單一的新穎性判斷向農業(yè)科技成果綜合評價轉變,為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服務。
[1] 王超.高??萍疾樾鹿ぷ魇闧J].中國高校科技,2011(9):44-47.
[2] 張群,張柏秋.新形勢下科技查新工作的再審視及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11):68-72.
[3] 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務平臺.關于通報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年檢情況的函[EB/OL].[2017-04-01].http://www.chaxin.edu.cn/.
[4] 郝慧,胡娟.科技查新流程對查新質量的影響[J].現(xiàn)代情報,2015(5): 149-152.
[5] 崔和瑞,趙黎明,張淑云.淺析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及其發(fā)展對策[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04(2):75-79.
[6] 魏鍇,楊禮勝,張昭.對我國農業(yè)技術引進問題的政策思考——兼論農業(yè)技術進步的路徑選擇[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4):35-41.
[7] 章力建.集成創(chuàng)新是當前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需求[J].農業(yè)經濟問題, 2006(4):4-6,79.
[8] 陳春燕,唐莎,李曉.農作物育種科技查新的特點與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10):5881-5882,5924.
[9] 王剛,李鈴.玉米品種查新中的一些問題探討[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 2010(2):121-122,132.
[10] 陜西省政府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EB/OL].(2012-09-29)[2017-04-01].http://www.shaanxi.gov.cn/gk/zfwj/47108.htm.
[11] 徐凱明,胡春學,張錫友,等.陜西引種浙農139和浙農117茶樹良種試驗初報[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1(17):30-32.
[12] 吳新民,雷元勝.有機茶葉生產基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特征分析——以池州天方有機茶生產基地為例[J].茶葉科學技術,2004(2):19-21.
[13] 任克賢.談談鳳岡縣有機綠色茶葉基地建設及管理[J].貴州茶葉,2004(1): 38-39.
[14] 陳霖.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建設茶葉“綠色食品”基地,推廣相應生產技術[J].福建茶葉,2000(2):19.
[15] 胡正明.創(chuàng)建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情況分析[J].茶業(yè)通報, 2010(1):25-27.
[16] 林清菊,陳建華.福安市創(chuàng)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市的主要措施[J].蠶桑茶葉通訊,2010(5):35-37.
[17] 唐應芬,衡永志,張圣軒.霍山縣創(chuàng)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的要求及措施[J].茶業(yè)通報,2009(1):25-26.
[18] 孟祥生.關于鶴峰縣創(chuàng)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思考[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16):352-353.
[19] 孟祥生,夏依忠.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模式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9):2295-2296.
[20] 謝振倫,蘇忠民.茶葉綠色食品基地建設與茶園害蟲的生態(tài)調控[J].熱帶農業(yè)工程,2002(4):21-24.
[21] 黃淑惠,陳信石.安溪縣建立茶葉綠色食品基地的技術措施[J].福建茶葉,2000(1):19-20.
[22] 王云,李春華.試論在高山茶區(qū)建立茶葉綠色食品基地[J].中國茶葉, 1993(1):36-37.
[23]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關于開展2014年度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計劃重大項目執(zhí)行[EB/OL].(2015-02-11)[2017-04-01].http://www.sninfo.gov. cn:8083/initSnCommonThreePageList.do?method=initSnCommonThree PageList&columnId=400&articleId=121266.
[24] 乾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無公害食品 紅地球葡萄 產地環(huán)境條件:DB61/T381.2—2006[S/OL].(2011-09-21)[2017-03-11].http://xy.snqi.gov.cn/bztd/3997.htm.
[25] 乾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無公害食品 紅地球葡萄 生產技術規(guī)程:DB61/T381.3—2006[S/OL].(2011-09-21)[2017-03-11].http://xy.snqi.gov.cn/bztd/3997.htm.
[26] 李鳳俠,戰(zhàn)玉華,趙軍平,等.清華大學科技查新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2):33-38.
[27] 龐佳.科技查新流程的優(yōu)化設計——以提高立項質量與國家科研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的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6):40-44,24.
[28] 孫玉玲,鄭菲,陳芳,等.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科技查新院所協(xié)同服務模式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S2):111-114.
宋敏霞,女,1985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咨詢與情報分析。
趙慧清,女,1964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咨詢與情報分析,E-mail:zhhq@nwsuaf.edu.cn。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Cases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ovelty Search
WANG XingLi, JU JianWei, SONG MinXia, ZHAO HuiQing
(Library of the Northwest of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gricul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ovelty sear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and seven key points. The seven key points were included that the first is innovation type, the second is purpose, the third is to summariz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key point of novelty search, the fourth is to formulate the search strategy, the fifth is to search and analyze relevant document, the sixth is to hold judgment principle of novelty, the seventh is to judge the key point of novelty search and write the conclusion. The three steps were included the project summary and extraction of novelt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cument, conclusion writing. Finally, we discussed the innovation type, purpose of search, novelty judgment and research document, which based on the two cases.
Agricultural Projec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ovelty Search; Regionalism; Typical Cases
G350
10.3772/j.issn.1673-2286.2017.04.010
王杏利,女,1971年生,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咨詢與情報分析,E-mail:tsgwxli@126.com。
鞠建偉,男,1970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通訊作者,研究方向:信息咨詢與情報分析、數字圖書館,E-mail:tsgjujw@nwsuaf.edu.cn。
2017-03-23)
* 本研究得到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基于專利全景分析的陜西高校服務地方經濟有效性研究”(編號:2016N00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