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中。在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學的新形式“數據新聞學”應運而生。并不斷的收到來自各界的關注。本文對數據新聞學產生的背景、內涵、外延、功能和基本特征等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了“數據新聞學”的發(fā)展路徑及前景。
關鍵詞:大數據;數據新聞;可視化;解決對策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大量的數據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新聞也在這種形式下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在龐雜的數據和信息中,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度不斷的下降。數據新聞便隨之產生,帶有大量的客觀公正的收到人們信賴的數據。
一、數據新聞發(fā)展現狀
數據新聞,又叫數據驅動新聞。是指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tǒng)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數據新聞是在大數據的技術背景下產生的。數據新聞是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出現的一種新型報道形態(tài),是數據技術對新聞業(yè)全面滲透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新聞生產流程。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人類每天在社交網絡、電子商務與移動通信等平臺上產生的數據要以“PB”來計數。大數據正在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數據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是關于數據視覺表現形式的科學技術研究。主要指的是技術上較為高級的技術方法,而這些技術方法允許利用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以及用戶界面,通過表達、建模以及對立體、表面、屬性以及動畫的顯示,對數據加以可視化解釋。
其一,可視化促進受眾參與。傳統(tǒng)新聞大多數由對事實的描述或引用當事人話語構成。數據新聞運用可視化技術,將新聞由靜態(tài)的文字、圖片變?yōu)閯討B(tài)的、互動性更強的信息圖表,數據呈現的部分直接與受眾接觸,向公眾展現數據與社會、數據與個人的復雜關系,以客觀、易于理解的報道方式激發(fā)公眾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和參與。
其二,可視化增強互文性。可視化技術把文本與圖表聯系在一起。記者通過圖表和簡要的文字進行數據新聞的編輯。使得受眾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信息圖表是數據可視化的手段之一,采用信息圖的模式,試圖用數據向受眾傳達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圖僅僅只是將文本變成圖像呈現,符合“讀圖”時代的閱讀趨勢。
(二)數據敘事化
在傳統(tǒng)的新聞生產方式中,通過純粹的文本敘事加上簡單的事件照片來進行新聞報道。與傳統(tǒng)的新聞生產方式相比,數據新聞中大量的數據的運用、可視化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的新聞增強了新聞的可信度、趣味性。通過可視化的技術創(chuàng)作的新聞,易讀性強、敘事方式簡單明晰,更受人們的喜愛。數據被編輯、清理、情境化、合并,經由傳播連接,通過視覺化和敘事,實現社交化、人性化、個性化和應用化。數據新聞通過可視化手段,形成動態(tài)的新聞故事,之后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實現社交化。
(三)數據私人訂制
在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中,受眾能夠從報道中了解到社會發(fā)生的事情,社會的近況。但是數據新聞的誕生,拉近了新聞和每一個人的距離。數據新聞的私人訂制更強調新的新聞敘事形式的運用。運用這種新的形式,創(chuàng)建更多的受眾交流的平臺。引導受眾去思考新聞報道的問題,讓受眾真正了解問題的真相,參與新聞創(chuàng)作。受眾可以通過自身的見聞,為新聞工作者提供重要的新聞信息和新聞資源,增加參與度。
二、數據新聞面臨的困境
數據新聞是傳統(tǒng)新聞的一種新的發(fā)展方式,在我國處于剛起步階段,雖然在迅速發(fā)展,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收集數據困難。數據是數據新聞的基礎,沒有數據就不能稱之為數據新聞。數據的搜集是數據新聞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中國,數據的來源更多的是通過政府或機構的數據庫獲得的,但是也是十分有限的。新聞工作者可以自己挖掘一些新聞,但是在新聞獲取的過程中需要的花費大量的資金。
(二)需大量人力進行數據整合。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呈現都是人為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人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數據收集完后,要從龐雜就的數據中獲取有用的數據,對數據進行整合、呈現,在此過程中人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作用。
(三)傳統(tǒng)新聞工作者的水平無達不到數據新聞的創(chuàng)作要求
傳統(tǒng)的新聞工作者的主要內容是對新聞時效性的報道,和對新聞的腳本的寫作。不會涉及到數據、圖片、圖標等的處理。數據新聞要求新聞工作者具有綜合的素質,不僅表現在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技能方面,也表現在數據的分析和視化技術的運用能力方面。
三、數據新聞解決對策
(一)海量數據收集與整合
在20年前,數據僅僅是數字。而在現代,當海量信息可以通過電腦程序進行運算并處理海量信息的時代,數據已經滲透進入記者寫作稿件過程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海量數據中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更容易被挖掘和發(fā)現。新聞工作者收集數據的渠道應該更加的多元化。不僅從公開的數據庫或是政府部門、機構獲得數據,還要對這些數據進行判斷、選擇、整合、篩選、再加工。將有效的信息與數據新聞的數據獲得聯系起來,獲取新的更加多的數據。
(二)提高新聞工作者媒體素養(yǎng)
數據新聞要求新聞工作者具有綜合的素質,不僅表現在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技能方面,也表現在數據的分析和視化技術的運用能力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運用計算機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社交網絡、電子商務與移動通信把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以“PB” 為單位的結構與非結構數據信息的新時代。大量的數據需要云計算進行分析、處理、統(tǒng)計。所以新聞工作者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機使用水平,不斷提高數據信息的處理能力。
2.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呈現都是人為的結果。麗莎 吉特曼認為:“數據從來都不可能是原始存在的,因為它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依照一個人的傾向和價值觀念被構建出來的。”在數據的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新聞工作者能夠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進行數據的過濾、編輯最后才是將信息呈現出來。所以新聞工作者要具有新聞的處理能力。
3.可視化平面設計能力。數字不同于文字,將簡單數據以可視化的表現形式呈現新聞報道呈現給受眾是新聞生產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信息圖表的制作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數據可視化,將數據信息的量與關系等轉變?yōu)橹庇^的圖形;二是看圖說話,將文字信息變?yōu)樾蜗蠓?;三是以圖整合,在圖表中集成多元信息”。這是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四、結語
與以往的傳統(tǒng)的新聞方式相比,數據新聞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運用格式化的技術手段把新聞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數據新聞增加了受眾的接受性和信任性,對于新聞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不斷促進新聞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yè)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
[2]劉杰.數據新聞可視化敘事初探[J].科技傳播(下),2013(8).
[3]王斌.大數據與新聞理念創(chuàng)新―以全球首屆“數據新聞獎”為例[J].編輯之友,2013(6).
[4]章戈浩.作為開放新聞的數據新聞―英國《衛(wèi)報》的數據新聞實踐[J].新聞記者,2013(6).
作者簡介:
陶格斯(1983.09~),女,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職稱:初級新聞編輯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新聞編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