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
幼兒天生具有好奇心,從過去的“以科學知識為中心”到今天的“以科學探究為中心”,科學教育關注的焦點開始從外在的、客觀的科學知識轉向幼兒的學習活動,轉向生動而豐富的科學探究過程。本文試通過一個教學案例對教師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教育行為進行“解剖”與反思。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孩子,其實活動的精彩是可以預約的。
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十分開放的課堂:讓幼兒大膽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拆卸自行車。孩子們在一個十分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體驗了探究、發(fā)現(xiàn)和成功的喜悅?;顒又泻⒆觽內硇牡貙W⒃谧约旱奶骄恐?。整個活動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開放、自主、合作的氛圍。但是,在活動中教師的教育行為也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讓幼兒操作的時間太短,許多孩子還未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就只能在老師的指令下被迫回座位,孩子們意猶未盡。我們也深深感到: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充滿靈性的自主的開放課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要積極構建互動學習的平臺。
教師教育行為“解剖”:本案例中教師的非適宜性教育行為——
問題一:教師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太少
在本案例中幼兒對此活動十分感興趣。第一次嘗試時就是戀戀不舍地在老師的指令下回座位的,這時教師應該注意到,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幼兒繼續(xù)研究,給他們充分的研究時間;而不是一定要按預設的教學方案:第一次嘗試——集中討論回答——第二次嘗試……本次活動可以將整個活動的時間都用于讓幼兒探究,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嘗試解決許多的問題。教師作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要多注意觀察孩子,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適當?shù)囊龑В皇亲魈嗬圪樀摹皢l(fā)”、“小結”。待到幼兒充分探究后,下次活動再集中討論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還可以此為主題開展下去,延伸到區(qū)域活動中等等,效果可能會更好。我們是否缺少了一份等待幼兒的耐心呢?發(fā)現(xiàn)不了孩子的閃光點,又如何能提升幼兒的經(jīng)驗呢?
問題二:教師的活動駕馭能力等有待提高
本案例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活動的駕馭能力、提問和應答的水平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1)教師對幼兒探究過程的關注和引導的時機、方式問題。案例中教師有時在不知該如何恰當介入孩子活動的猶豫中迷茫。其實,整個活動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神情、行為表現(xiàn)、討論的問題等,注意幼兒有哪些困難和認知沖突,以便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給予必要的引導。找到了介入的切入點,就能把握好引導的時機,使幼兒的探究活動得以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重在引導,而不是指正。教師若“引導”過度,會使幼兒因為教師的“熱心”幫助而失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2)往往不能給幼兒搭建感悟或認知的支點。案例中,教師有時一個“為什么”把幼兒的思考引向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幼兒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教師能否判斷出問題所在成為這次對話繼續(xù)進行的關鍵。案例中教師困惑的正是幼兒無法逾越一個籠統(tǒng)的“為什么”,從而出現(xiàn)了對話雙方的論題不一致??梢姶藭r,教師不能僅僅關注教材,應轉而關注孩子,即努力了解幼兒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如何使幼兒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自然過渡到現(xiàn)有經(jīng)驗。教師要學會搭建幼兒感悟的支點,使幼兒真正輕松地學習。
相關問題思考
我們如何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如何真正關注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一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所謂“成功”和“精彩”?我們由此也產生了許多困惑和值得反思的問題,如:如何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提升對孩子預測性語言的智慧應答?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如何接納孩子們不同的意見和發(fā)現(xiàn),多一分耐心,多一份期待?教師如何使評價不停留在表面的一成不變的幾句簡單鼓勵和表揚,去學會“點火”,點燃孩子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的激情?如何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如何將科學活動的組織與日常隨機教育有效地結合、滲透,捕捉教育的契機,如何真正向生活延伸等等,我們認為有這樣幾點是最需要教師注意的——
1.學會預想。過去老師在“教”的活動中顯得很忙,而現(xiàn)在在“引導”的活動中卻顯得很有空,很無為,好像不知道該如何去介入孩子的活動。想指導,又怕有牽引的嫌疑,想旁觀,又怕失控——迷茫了。表面上看這是老師在現(xiàn)場的指導問題,而實際上這跟老師的整個思路和活動前的準備息息相關。如果老師對活動、材料、研究的問題很清楚,那么她就會看到孩子操作中的問題,看到孩子在其中的思考了。于是,她就會在孩子盲目操作而不懂思考時用一個小問題去點破他;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以合作者的身份去開啟他;在活動結束時她還不會忘了幫助孩子們總結存在的問題或指明下次研究的方向??傊?,老師若在活動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預想,那么,當孩子在操作時她就絕不會兩眼空空。
2.學會“拋球”。當孩子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巧妙地采用拋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解釋,讓孩子成為問題的主人。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對孩子的假想要保護,要講究應答的技巧和智慧,要鼓勵孩子的獨特想法,千萬不要對其想法和猜測做錯與對的定論。
3.學會等待。適時適度的“等待”是一種教學策略。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疑惑。教師不要急于去幫助解答,要學會留出時間和空間,等待幼兒的自然成熟,或者說是在更積極地尋找一個成熟的時機、一個更好的教育點。當然,教師的“等待”不是消極的坐等,也不是袖手旁觀。當幼兒反復嘗試失敗并趨于放棄時,教師應通過適當?shù)陌凳?、引導,盡力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支持幼兒的探究,并在看似“等待”中,幫助、促進幼兒發(fā)展。教師的“等待”是不是越久越好?不,當幼兒確實感到困難時,教師就應該在幼兒身后推一把從而促使他們更快地發(fā)展。
我們如何在《指南》的引領下,一步步把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給自己的角色找好適宜的坐標,真正用實際行動去實現(xiàn)教育的“以人為本”。相信,我們的努力會讓我們擁有這樣一種發(fā)言權,讓我們一起大聲說——
把課堂還給孩子,其實活動的精彩是可以預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