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疇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聲光結合,能夠使學生的記憶得以鞏固,興趣得以激發(fā),這便是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課堂的理由所在。多媒體技術使教師具備了制作同教學內容相契合的課件資源的基礎,也有利于構筑同課文主旨、內涵相匹配的課上情境創(chuàng)設。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4-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91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感受,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下面我們將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一、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若學生對于一門知識的學習感到乏味,則其必然會因內心的抵觸造成對該門知識的學習效度下降。有鑒于此,教師所決定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是以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為首要考量對象,否則,將會因教學方式選取不當,而無法達成知識傳遞的教學追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利用多媒體是最常見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種方式。小學教材中的課文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往往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圈較遠,如果僅憑教材和黑板,教師很難將課文內容全方位地呈現(xiàn)給小學生。現(xiàn)今,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公眾進行產(chǎn)品路演、圖形展示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同時,此種技術亦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青睞。合理使用此種技術,將讓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產(chǎn)生迫切的期待。例如,教學《草原》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網(wǎng)絡搜集的草原的高清圖片,一望無際的草原,清風拂過,草原舞動著,有著優(yōu)美線條的小丘,有著悠閑的牛群、羊群,還有不經(jīng)意開著的小花……學生看到多媒體屏幕上展示的一碧千里的草原圖片,想象力被大大激發(fā)了起來,他們把自己變成一個草原上的勇士,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馳騁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享受藍天、白云、草地構成的完美景象,這樣學生即使沒有去過大草原,也能感受到草原上一草一木所傳達給我們的美妙氣息。
二、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感受
受自身經(jīng)歷與閱歷的限制,語文教材中所提及的諸多風光優(yōu)美、秀麗之地對于學生而言,僅僅存在于教材和課本之中,因此無論教師的講解如何動情、如何投入,對于學生而言,也只是會被教師的語言和情緒所感染和帶動,并不能幫助其真正產(chǎn)生對這些風光優(yōu)美、秀麗之地的向往。而且,學生此時的心態(tài)也多是一種旁觀者的心態(tài)。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聲像功能,將使這些學生未曾到過的場所被直觀、真切地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對這些風光優(yōu)美、秀麗之地產(chǎn)生內心的熱切向往,從而迫切地產(chǎn)生了解和學習的訴求。如教《桂林山水》這一課,當板書課題,質題后,學生處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體情景的心理狀態(tài),而教師則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播放桂林山水的圖片與視頻,高清的圖片和生動的視頻一覽無遺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魅力,使學生進入水靜、清、綠,山奇、秀、險的意境中,激發(fā)起他們對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筆者注意到,之所以部分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度不佳,除去其學習習慣不良、基礎知識不佳等問題之外,還在于其對所學習的課文內容并未產(chǎn)生情感共鳴,而僅僅將之視為一種學習負累。秉承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必然無法使其語文素養(yǎng)獲得進步。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實現(xiàn)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借助情感教育,讓學生領會課文的主旨與內涵。
以課文《在大海中永生》為例,該篇文章展示了人民同偉人鄧小平永別的悲傷場景。然而對于當代的小學生而言,偉人鄧小平的功績、歷史貢獻以及人民對其的深厚情感,是小學生所難以理解的。為此,我在教這課前,組織學生觀看介紹鄧爺爺事跡的電視錄像,以萌發(fā)學生的情感。其后,筆者以悲愴的語調為學生進行文章的示讀,從而在課堂上營造起一種悲傷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悲傷的情感中感受到人民對鄧小平離世的哀悼之情,從而最終達到理解文章主題的目的
對多媒體的深入挖掘,不僅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觀察、綜合、抽象,建立起形象,而且能充實直觀材料不夠完備和無法表述的內容,從多方面進行抽象的概括,盡量說出更多、更新的內容,以訓練學生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
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信息搜集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一)信息搜集能力訓練
筆者通常在一節(jié)課結束之前,為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手抄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二)思維能力訓練
如學習課文《黃山奇石》之前,考慮到學生無法實地去領略黃山的奇秀風光,因此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自行查找和觀看有關黃山的視頻,并結合自身的感受,寫一篇簡短的描繪黃山風光的文字。
(三)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如學習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時,筆者要求學生思考人類應當怎樣保護自己的家園--地球?引導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搜索資料,整理相關的答案,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提出更多創(chuàng)造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結語
依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小學語文教師獲得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教學目的也更易于達成。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提供些許參考與借鑒,更好地借助這一教學手段優(yōu)化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唐英.小學語文多媒體課件運用的“三回歸”[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應用),2012(9):50.
[2] 李雅紅.“不要讓屏幕遮沒了黑板”——多媒體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板書的生存訴求[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3):141-143.
[3] 朱彩云.多媒體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的便捷[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2(6):63-64.
[4] 孔建偉.多媒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3):41-42.
[5] 徐俊杰.多媒體拓寬小學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7):18.
[6] 王燕,方龍.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對教師的要求[J].中小學電教,2013(9):36-37.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