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娟
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人們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有多數人認可,就會越發(fā)大膽地傳播;而發(fā)覺某一觀點只有少數人支持,可能會出于防止自己被孤立的心態(tài)而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方聲音越來越大,另一方聲音越來越沉默的螺旋式過程。在跨國傳播時代,現(xiàn)存的國際傳播秩序和傳播科技維持并強化了殖民主義時期國與國之間業(yè)已存在的不平等。以西方為首的部分傳播大國正控制世界信息流通體系,從而使“沉默的螺旋”這一規(guī)律在國際強勢和弱勢輿論的對比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如何打破信息傳播領域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沉默的螺旋”,一些國家的媒體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近兩年來,正在改變一直以來由西方輿論大國控制的國際傳播格局,并與之分庭抗禮、甚至讓西方媒體視為威脅的媒體當屬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該社下屬的俄羅斯“衛(wèi)星”新聞通訊社(簡稱“衛(wèi)星”通訊社)在助其母體突破西方輿論重圍的過程中,作用至關重要。在2015年前八個月,“衛(wèi)星”通訊社微博訂閱量即從290萬發(fā)展到407萬,遠超美聯(lián)社和路透社①。在西方媒體控制國際傳播格局的情況下,“衛(wèi)星”通訊社如何在短時期內即實現(xiàn)輿論突圍?本文僅以2017年1月至3月3日兩會召開前,“衛(wèi)星”通訊社關于中國外交議題的報道及評論文章為研究范本,通過對其報道手法、觀點表達方式的梳理和分析,概括、提煉其報道技巧和特點,進而總結“衛(wèi)星”通訊社對中國的國際傳播所能提供的借鑒意義。
“衛(wèi)星”新聞通訊社簡介
“衛(wèi)星”通訊社成立于2014年11月10日,該社立足俄羅斯,以對外傳播為主。該社認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利益、文化、歷史和傳統(tǒng),其宗旨即為“展現(xiàn)一個多極化的世界”②。這與其母體的理念一脈相承?!敖袢斩砹_斯”通訊社掌門人基謝廖夫說,“我們反對當前西方媒體向世界所做的侵略性宣傳,它在強行建設一個單極化的世界結構”③。其總編輯西蒙尼楊也說:“我們將以俄羅斯視角介紹國際事件?!?④2016年10月29日,在中俄網絡媒體論壇上,“衛(wèi)星”通訊社副總編輯戈爾諾斯塔耶夫說:“很多西方媒體和政治家把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企圖強加給受眾,用帶有偏見的內容取代客觀的報道……個別西方媒體還向受眾封閉客觀的信息來源渠道,對事件的報道有一些預設、先入為主的看法,所以媒體之間話語權的爭奪有非常重大的輿論意義”⑤。正是基于這種對國際傳播格局的清醒認識,“衛(wèi)星”通訊社開啟了其爭奪國際話語權的模式,這種模式在其涉華報道中也深有體現(xiàn)。
“衛(wèi)星”通訊社涉華報道情況
“衛(wèi)星”通訊社的涉華報道以對中國外交領域的議題關注、評論居多。總體看,其報道手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報別人所不報。2017年年初以來,恰逢美國新總統(tǒng)特朗普就任,其政策的不可預測性給國際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鑒于中美同為世界大國,中國對國際事件的態(tài)度、立場及涉華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情況都引發(fā)國際輿論關注。但相較而言,“衛(wèi)星”通訊社對中國聲音的關注度遠高于西方媒體。僅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為例,“衛(wèi)星”通訊社對每場記者會的內容均進行滾動播報,每日平均大概播發(fā)五條消息稿,使中國聲音得以有效傳播。西方主流媒體則一般對此類消息采取不報、或滯后作為背景信息進行提供的手法,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新聞的時效性。
此外,在對中國專家、學者的觀點引用方面,“衛(wèi)星”通訊社與西方媒體也有很大不同。英文中“構飾”的說法(spin or slanting)認為,媒體報道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眼球,用夸張的方式編造一個故事或者在報道中只采用能支撐作者偏見觀點的信息,以達到以偏概全的效果⑥。這種寫作手法在西方主流媒體中較為常見。可以說,不論對中國問題的研究,還是中國對國際事件的看法,中國專家學者在西方主流媒體的聲音較少,西方媒體大量引用西方國家中國問題專家的主觀臆測性觀點支撐作者帶有偏見的判斷,給我內政外交均帶來諸多被動?!靶l(wèi)星”通訊社在其評論文章中,不論在其寫作手法上,還是報道本身所體現(xiàn)的深層價值方面,均能秉持平衡報道原則,均衡反映中外專家學者的聲音和觀點,為我就一些問題及時對外解疑釋惑,提供了渠道和平臺。
見別人所未見。獨到的觀點和視角向來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也是“衛(wèi)星”通訊社打破西方主流媒體壟斷國際輿論話語權的不二法寶。
特朗普對華政策走向一直是外媒極其關注的內容。“衛(wèi)星”通訊社在1月25日的報道中,結合特邀請印度總理莫迪今年較遲時候訪美、安倍與特擬在華盛頓會面以及美新任防長馬蒂斯首次外訪選定日韓等一系列事件,引用俄專家的話指出,特與奧巴馬的對華外交政策顯現(xiàn)出徹底的繼承性:即遏制中國的政策由奧巴馬制定,特目前正在嚴格遵守。相比較而言,西方媒體在2月份才對特對華政策做出此種判斷。
在新聞的競爭力已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搶時間變成搶角度的今天,誰有獨特新聞視角,誰就會擁有受眾?!靶l(wèi)星”通訊社在2月22日題為《美國懷疑中國在南海增強軍事活動》的報道中,圍繞2月19日美宣布“卡爾?文森”號航母戰(zhàn)斗群將進入南海巡邏、美稱中國在南海實際上已完成至少20個地空導彈設施的建設以及同時正在舉行的東盟國家外長會議,引用專家的話指出這三者在時間上的“巧合”,也即“美國同時在對中國和東盟施加壓力”,一方面,“美方有關中國導彈出現(xiàn)在南海的消息及其航母群在南海巡航是針對中國的把戲”,這為航母進行所謂的“巡航”提供了口實;另一方面,航母出現(xiàn)在南海也是向東盟國家“炫耀自己的軍事能力”,逼迫東盟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報道引用專家的話總結為:“美國在南海制造軍事緊張?!闭沁@種獨家視角幫助“衛(wèi)星”通訊社在強者如林的媒體環(huán)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說別人所不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0年發(fā)表的《麥克布萊德報告》認為,現(xiàn)代跨國媒介高度集中和壟斷最終是為了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意識形態(tài)和統(tǒng)治權力。在信息的單向流動過程中,受益者無疑是代表壟斷資本的少數發(fā)達國家,而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則難以避免在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受到嚴重損害。因此,西方媒體所謂的新聞自由和專業(yè)主義制造了一種幻象,就其本質而言,不過是維護其背后利益集團的工具。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其在涉華報道中總是對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和中國的正義立場視而不見,居高臨下審視甚至不惜污蔑、抹黑中國。而“衛(wèi)星”新聞社秉持的理念是“幫大家更好地了解事件原本的情況”⑦,這同樣是其與西方媒體分庭抗禮的有效手段。
關于薩德問題的本質,“衛(wèi)星”通訊社在其2月8日和3月3日的報道中指出,韓因為實際上沒有獨立的外交政策,所以如果特朗普對華立場強硬,韓國也會不顧導彈危機而進一步惡化同中國的關系,而美準備部署的薩德無法覆蓋韓國的目標,能覆蓋的僅是美國需要的陣地,且系統(tǒng)完全置于美國控制之下,韓甚至都無法了解美國雷達偵測的是什么。關于南海問題,該社在3月2日的報道中指出,美國不是南海周邊國家,更不是南海問題當事國,它沒有插手南海地區(qū)事務的立場。就貿易保護主義問題,該社1月28日題為《中國給了美國企業(yè)從悲觀轉向樂觀的機會》的報道引用的專家的話可謂一針見血:發(fā)達國家總是希望別國開放市場,而自己卻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發(fā)展理念就是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獲益。美國在這一點上就更為明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非常嚴重。
“衛(wèi)星”通訊社以上報道特點可歸納為一點,“內容為王”。在我媒體技術上不斷趕超西方,融媒體手段和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成為當務之急。正像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所說:“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決定其生存與發(fā)展的關鍵所在?!雹?/p>
「注釋」
①馬建光:《今日俄羅斯”:全媒體傳播實現(xiàn)輿論突圍》,《解放軍報》2015年11月27日。
②《“今日俄羅斯”新品牌Sputnik將于12月初啟動中文信息專線》,俄羅斯衛(wèi)星網2014年11月11日。
③陳怡:《解密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中國記者》2015年第3期。
④同②
⑤《俄羅斯“衛(wèi)星”新聞通訊社和廣播副總編輯、信息總部主任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戈爾諾斯塔耶夫在論壇上發(fā)表演講》,中國日報網2016年10月29日。
⑥Alsem,Impact of Newspapers on Consumer Confidence:DoesSpinBiasExist?Applied Economics,July,2005,pp.1-2.
⑦同⑤
⑧劉奇葆:《加快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人民日報》201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