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
摘要:中國的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很多書法研究者和評論家已經(jīng)開始零星的探討中國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所具有的美學范疇和文化起源?!稌V》是中國古代一部相對完整的書學論著,其研究表現(xiàn)出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和作者孫過庭一生遠離政治漩渦,夾雜極少的政治意圖有直接的關系,也和孫過庭一生系統(tǒng)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展現(xiàn)出較高的美學抽象和理論提煉能力不無關系。
關鍵詞:書法 審美 象形 氣韻
中圖分類號:J29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24-0065-03
一、《書譜》作者孫過庭的生平軌跡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
孫過庭在歷史上留下來的記載并不多,比之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等書法大家,其生平事跡、奇聞趣事可謂少之又少,不像歷代很多書法名流出身顯赫、位高權重,人生軌跡沾滿了時代沉浮的印跡,如王羲之出身東晉名門士族,結交當世名流,一生顛沛,折射出東晉士族衰落、戰(zhàn)亂頻仍的社會現(xiàn)實(其傳世名作《蘭亭序》記載羲之同“竹林七賢”飲酒作樂,暢懷人世感悟的事件);蘇東坡身居高位,置身宋神宗年間改革派與保守派斗爭漩渦之中,宦海沉浮與當朝者“變”與“不變”之間的徘徊抉擇緊密相連(其《黃州寒食貼》記述東坡本人被貶黃州食不果腹的悲慘境地)。孫過庭一生官階不高,政治影響力極其有限,在其生平著作中幾乎看不到當時政局動蕩、歷史變遷的痕跡?!稌V》一書成于其去世前四年,基本上可以判斷該書論應為生命最后幾年辭官賦閑所作。孫氏為歷代公認的書法大家,特別是在唐代確立唐楷為正規(guī)書寫范式之后,唐楷一度獨霸天下的情形下,孫氏以其小草立身傳世更是實屬不易,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孫氏兼具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于一身,中國古代的“藝術評論家”往往兼具政治家或官員的雙重角色,使得其評論言語里往往帶有濃重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觀或作者映射的政治訴求,孫過庭在這一點上成功的克服了政治色彩對書法評論的干擾和作者個人的政治抱負性,這與其一生與眾不同的個人經(jīng)歷不無關系。
二、書法理論的確立和早期研究成果
書法理論是指中國書法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特征,和中國書法的基本觀念與審美立場所進行的研究理論,是漢字所特有的,西方的字母不存在書法的概念。書法理論包括技法、書法史、書法家、書法文學等其他文化的研究、書體研究以及考釋辨?zhèn)蔚取ɡ碚撟鳛闀ㄋ囆g的一個重要范疇,在《周禮》(一般被史學家考證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書中就有關于“六藝”的記載,其中“書”指的是識字和寫字,在教學上必有相當確定的方法,但具體“書”法至今未有史料記載流傳,故世人尚不知其法。書學理論歷經(jīng)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成果頗多,早于孫氏的西漢楊雄的“心畫”說、東漢許慎的“象形”說被認為是有史料記載最早的關于書學的理論,楊雄提出的“書,心畫也”和許慎提出的“書者,如也”的兩大著名論斷探討了中國書法形成的主觀和客觀兩大來源。在楊雄提出的“書為心畫”理論中,極具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意識到了書法和人的感情意識、人品操守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一理論為后來的書學理論家進一步開拓“書品與人品”“書風與心性”的理論發(fā)展提供了依據(jù),他所建構的書法和情感的關系論也為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邁進世界藝術的殿堂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撐,因為如果書法只是一種冷冰冰的書面語言或者符號體系,同人的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毫無關聯(lián),也不存在任何審美意象和主觀創(chuàng)造,只是一種類似數(shù)學或者密碼學對客觀世界的提煉和說明的話,書法便永遠成為不了一門藝術,更成為不了中國藝術中的核心藝術而被世界認可。許慎的書法成因客觀說則從樸素唯物主義的立場解釋了中國書法的起源,揭示了書法的本源在于象形,“每一字皆如其物狀”,他肯定了書法作為人的主觀意識的產(chǎn)物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認識,并非憑空想象創(chuàng)造,即使在書法的演化發(fā)展中有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但必須遵守一定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這一“象形說”為后世“書畫同源”的論點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為抨擊各個時代打著顛覆傳統(tǒng)、不合規(guī)矩的“流行書風”的泛濫從書法起源上找到了最有利的證據(jù)和駁論。后世翟媛的《草書勢》、趙壹的《非草書》、蔡邕的《筆勢》和《九勢》則在繼承前人“心畫論”和“象形說”的基礎上,糅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道家思想,在書法的具體表征、社會功能和心理體驗上都作了進一步闡釋,在筆法、筆勢、結構、審美趣味、教化作用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上都作了各自精彩的論述,其中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不單在指導書法實踐中有非凡的意義,更在整個中國藝術理論史上創(chuàng)造了光輝而影響深遠的思想,其中一些形象比喻和論述具備相當高的文學價值,甚至在中國古典文學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一重要現(xiàn)象契合了中國古代書法理論和藝術思想的貫通性、藝術觀點和政治主張的同一性、個人修為與天地哲學的通融性。
三、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書學發(fā)展和美學發(fā)展成就
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政治上的分裂動蕩與人的覺醒并行不悖,老莊玄學的盛行與美學思想的大發(fā)展相得益彰,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理論都迎來了一個全盛時期,北朝魏碑的興起為書法藝術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和氣象,這一時期的書法家大多成就卓著,如傳世的鐘繇、衛(wèi)爍、王羲之、王獻之等,其中很多聲名顯赫的書家兼具書法家與理論家于一身的特點,這與前代的書法思想的啟蒙與奠基不無關系,也與書法逐漸發(fā)展成熟構建起完善的書體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中國美學核心概念和范疇的建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骨”“肉”“筋”等審美意象引入書法批評,“言”“意”“象”“心”“手”等觀念和相互關系的論述極大的豐富了書論的范疇,書法的實用性減弱,藝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為審美追求的主要對象,關于書法美、“流美”的論述層出不窮,與老莊哲學中重視天地元氣的思想不謀而合,關于“氣”的概念被大量的引入書法美學的論述中,氣與勢、韻、象結合形成氣勢、氣韻、氣象等審美因子成為歷代品評書法高下的重要尺度,人的生命脈動與天地萬物的運動形成的“氣”為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動態(tài)衡量的指標體系,使得書法欣賞在觀其靜態(tài)書法作品的時候更加注重感悟其中“動”的因素、“氣”的神韻。孫過庭在繼承前人書學思想的基礎上,系統(tǒng)的總結了前人對鐘繇、張芝、二王等書法大家的客觀評價,《書譜》的開篇就提到“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可見《書譜》一書首先具有對歷代書家脈絡的梳理和史料的貢獻。孫在書中肯定了書法的實用性,論述了不同書體最初是為了滿足不同書寫情形的需要進而發(fā)展演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面貌,漢代張懷瓘在書論里就指出行書具有“務從簡便”“臨事致宜”的特點,孫吸收了前輩書法理論家的正確思想,對五種書體的歷史演進和藝術特色作了進一步闡釋,“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一個優(yōu)秀的書法理論家,首先在基本的哲學觀點上要有正確和獨到的見解,孫的書學理論就來源于書法發(fā)展的客觀實踐,具有“知行合一,由行致知”的哲學品質(zhì),他成功的克服了魏晉時代受玄學影響,部分書論里關于書法的神秘論和不可知論,而把書法發(fā)展的本源和動力回歸實踐,體現(xiàn)了一個書學理論家客觀和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對后世的書法理論的繼續(xù)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對書法本體的發(fā)展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路徑指引,孫生活在唐代封建專制統(tǒng)治之下,統(tǒng)治階級所推崇的“尚法”的風氣正在醞釀成型,孫尚能正確的認識各書體之間的關系和地位,并未趨炎附勢或揚此抑彼,實屬難能可貴。
四、近代“西學東漸”和《書譜》書學理論的歷史意義
唐以后的書法批評往往根據(jù)一時的審美趣味和時代特色,極力拔高或鼓吹某種書體的優(yōu)越性,貶斥或否定另外書體或不同時代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甚至人為的劃分不同書體或者書法特色的高下優(yōu)劣,特別是進入晚清、近代以來,受西方進化論和變革思想的影響,特別是近代知識分子由于肩負強烈的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書法評論極易失允偏激,大興書法“批判”和“革命”之風。如清代康有為在書法論著《廣藝舟雙楫》里大談特談尊碑抑帖,抒發(fā)其“托古改制”的政治理想。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藝術是具有鮮明階級性的,從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但是藝術不能簡單的同政治劃等號,或者單純的淪為某一階級宣揚其政治主張的工具,若真如此,藝術評論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場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革命運動”。孫過庭在著書立說過程中一直秉持傳統(tǒng)儒家“不左不右、中庸和諧”的態(tài)度,在縱觀歷代書學發(fā)展和書體變遷的時代背景下,正確的認識到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指出書法中“變”的因素,“質(zhì)以代興、妍因俗易”“今不逮古,古質(zhì)而今妍”,他站在書法評判的客觀立場上指出了那個時代書風的流弊,而不是為統(tǒng)治階級歌頌太平盛世書壇盛況,同時解釋了一代書風受當時時代審美的影響,在此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著名書法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指出學習古人不能違背時代精神,追隨時代氣息又不能與當時的流弊相混。孫過庭身處初唐時期,已經(jīng)意識到關于書法傳承經(jīng)典和時代創(chuàng)新的的重大問題,明確了藝術的發(fā)展要遵循內(nèi)在規(guī)律,既不能墨守成規(guī),也不能混同流弊,這一問題被后來的書家反復提及至今仍是困擾書壇發(fā)展的一項重大難題。孫過庭的獨到見解無疑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思想成果。
參考文獻:
[1]孫過庭.書譜[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
[2]王鎮(zhèn)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合肥:黃山書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