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芳
這是一個關于堅守和夢想的故事。85后小伙王紹森帶領遼南皮影老藝人們在過去3年里演出了213場皮影戲,看似將要熄滅的皮影藝術又有了燎原之勢。
6年前,王紹森從杭州畢業(yè)后來到大連創(chuàng)業(yè)。2014年3月,王紹森去大連復州古城旅游,偶然走進一間老電影院,當時這里正在表演的皮影戲讓他看得入迷。這是王紹森第一次看皮影戲,他是現(xiàn)場唯一的觀眾。演出結束后,王紹森走到幕后看到幾位老藝人,通過聊天他得知,其中一位老藝人叫鄂文武,今年已經(jīng)77歲。他是遼南皮影界翹楚景維恒老先生的高徒,是非遺傳承人。在皮影戲紅火的年代,鄂文武是一個超級大明星。時過境遷,如今這些老藝人一年最多演5場,一年賺不到1000塊錢。因為沒人愿意學,遼南皮影戲正面臨失傳的境遇?!奥犃怂麄兊墓适拢耶敃r沒想太多,就想幫他們找一些演出機會,別讓皮影戲失傳?!本瓦@樣,2014年,大連遼南皮影藝術團成立。班底由遼寧省皮影傳承人鄂文武等十位老藝術家們組成,平均年齡66歲。一個是85后的小伙子,一個是耄耋老人,這兩個看似沒有交集的人,為了拯救遼南皮影這門落寞多年的藝術,走到了一起。在遼南皮影藝人圈里,老藝人們親切地把王紹森稱為阿森。
遼南皮影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2006年,遼南皮影成為大連唯一躋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項目。2011年,中國皮影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皮影戲曾伴隨著幾代人成長,豐富著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電視、電影的普及,傳統(tǒng)皮影表演藝術的生存空間逐漸狹小,從業(yè)人員逐年減少,遼南地區(qū)皮影藝術團相繼解散,大量劇目失傳。
“可以說是沖動,也可以說是一份情結,我不后悔?!卑⑸耙恢苯?jīng)營著一家絲綢公司,雖然公司不大,但銷售比較穩(wěn)定,一年十幾萬的利潤完全可以讓他吃喝不愁。但是阿森為了傳承和發(fā)展遼南皮影這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將之前生意上掙的幾十萬元全部用在遼南皮影藝術團上。藝術團成立后,為了幫助老藝人們尋找演出機會,阿森更是忙得幾天不著家。做推廣、拉贊助、找場地、請觀眾……“我之前覺得找演出機會并不難,用我這幾年生意上的人脈肯定能成?!钡聦嵅⒎侨绱耍粌H拉贊助、找商演機會難,由于無法分身,阿森不得不將早已走上正軌的絲綢公司關掉。在商業(yè)演出的過程中,大家發(fā)現(xiàn),孩子對皮影還是很感興趣的。在阿森看來,孩子是皮影未來的希望,所以他經(jīng)常去幼兒園、小學給孩子們表演皮影戲,普及皮影知識。并且在很多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活動中,無論觀眾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大連遼南皮影藝術團的演出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在大連遼南皮影藝術團成立的第一年里,他們在全國各地的演出就已經(jīng)達到173場,觀眾達30000余人,做到了中國皮影行業(yè)第一。
如今,藝術團基本實現(xiàn)了收支平衡,每位老藝人每月能拿到兩三千元工資。老皮影藝人們討論最多的再也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讓遼南皮影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