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師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但小班幼兒手指肌肉正在發(fā)展,許多精細動作不能完成,動作往往遲緩、笨拙,可以利用什么材料讓小班幼兒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呢?
撕紙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也是啟迪幼兒智慧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撕紙活動需要幼兒兩只手不斷地協(xié)調(diào)配合才能完成,除了能鍛煉幼兒技能、發(fā)展幼兒手指肌肉外,還因其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事物的特征,讓小班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一、將撕紙與游戲結合,激發(fā)幼兒對撕紙活動的興趣
陶行知提倡要“解放兒童的雙手,給幼兒以動手的機會,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使他們在手腦并用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小班幼兒喜歡重復做某件事情,在往返重復中他們會逐漸認識物體屬性,發(fā)展語言與動作,并由此逐漸認識事物的簡單關聯(lián),并產(chǎn)生簡單想象。
1.將撕紙與游戲結合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機械地撕紙,他們是不會有興趣的,但若將撕紙活動引入到游戲中,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一次玩“娃娃家”時,幼兒發(fā)現(xiàn)娃娃家沒有“面條”了,教師靈機一動,開設了“面條加工廠”,拿出許多白色、黃色、紅色的紙,請幼兒趕緊加工制作面條,送到娃娃家。幼兒一有任務就忙開了,一個個拿著紙就撕,顯然,第一次是不成功的。娃娃家的客人說,面條太粗,要細一點。幼兒又運回來重新加工,一一把粗面條重新撕得細細長長的。有的還跑去詢問客人:“這么細行不行,要不要再細一點?”直到客人點了頭,幼兒才把樣品拿回來,照著樣子撕。這一次,只有少數(shù)面條被退回來。最后,撕面條的幼兒紛紛去娃娃家做客,分別享受了主人的“款待”——吃面條。幼兒一個個表現(xiàn)出面條特別好吃的樣子,吃得哧溜哧溜的。
從撕面條、改面條、煮面條到吃面條,幼兒在游戲中愉悅了身心,小手協(xié)調(diào)力得到發(fā)展,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玩得興致勃勃,教師成為游戲中的引導者、觀察者。
2.故事性導入,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
每個幼兒都有英雄情結,都樂意幫助別人,適當示弱會激起幼兒動手的欲望。“樹上的蘋果梨子熟了,誰能幫著摘下來?”幼兒躍躍欲試,一點一點地沿著水果邊線將蘋果、梨子撕下來,有的還相互提醒,“別把水果撕壞了,撕壞了就不值錢了,農(nóng)民伯伯就要傷心了”。這種提問可以極大調(diào)動幼兒操作的積極性。
再如,教師出示簡筆畫小貓、小狗,問幼兒:“小貓、小狗今天洗澡了,忘記帶衣服,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嗎,他們會感謝你們的!”短短幾句話,幼兒操作的興趣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一個個積極地加入到撕貼活動中。
二、開辟撕紙活動區(qū),讓幼兒獲得成功
《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chuàng)設并有效地利用環(huán)境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guī)要求應有利于引發(fā)幼兒的主動探索和幼兒間的交往?!?/p>
1.半成品加工。
小班幼兒有時會隨意撕紙,將撕出的各種造型加以想象、加工,普通的三角形狀,幼兒想象成高山,再撕點其他形狀,一個個連起來,就是一幅小動物爬山圖,大人看起來覺得不起眼,幼兒卻越看越愛玩。再如,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奇形怪狀的邊角料,幼兒們卻想象成了“跳舞的小人”,再撕了點紅紅綠綠的碎紙撒上去,“老師,看,小朋友在跳舞”!幼兒的想象無處不在。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半成品讓幼兒加工。如,制作“獅子的頭發(fā)”,出示獅子頭,讓幼兒幫獅子撕出長長短短的頭發(fā),并粘貼好;再如,“漂亮的煙火”,用彩紙撕出各種各樣的五彩焰火等等。
2.撕紙活動區(qū)。
為了滿足幼兒的需要,教師可以在區(qū)域中開辟“撕紙活動區(qū)”,根據(jù)幼兒能力的強弱,可以投放不同材料。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用彩筆在紙上勾出各種可愛動物、植物等的輪廓線,讓幼兒撕紙粘貼;對于能力稍強的幼兒,可以出示一個太陽或一棵大樹,讓幼兒盡量沿著輪廓線一點一點撕下來,再將撕下來的物體粘貼到合適的載體上,適當添畫,形成一副完整作品;對于動手能力很強、想象力豐富的幼兒,教師可以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只需布置一定任務就行,比如:“小動物們沒有房子住了,請小朋友們幫他們造些房子吧!”要求幼兒用彩紙撕出自己滿意的房子,貼到一定的載體上。
這樣在活動區(qū),不管什么能力水平的幼兒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操作,不同的載體顯現(xiàn)的形式不一樣,最后的效果也會不一樣。
3.成果展示。
平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有意識地搜集一些廢舊盒子、卷紙筒、不用了的唱片、不同材質的紙等等,提供膠水、雙面膠、漿糊等材料,讓幼兒想辦法將自己的作品粘貼到載體的合適位置,展現(xiàn)一定效果。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撕紙成果,除了在區(qū)域內(nèi)展出,在一定時候還可以選擇出來布置教室環(huán)境,做成吊飾等等,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不時更換材料。
《綱要》指出,教師要“關注并敏感地察覺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當按計劃進行的活動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應時,應主動反思,尋找原因,及時調(diào)整活動計劃或教育行為,使之適合于幼兒的學習”。因此,當幼兒對原有的材料不感興趣時,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及時投放對幼兒有挑戰(zhàn)性的撕紙內(nèi)容,使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撕紙興趣。
三、通過作品評價展示,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力
《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賞”。對于幼兒來說,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最好的,所以教師在適當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
1.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作品,肯定幼兒撕紙作品的優(yōu)點,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
如:“你的手真靈巧,撕出了各種各樣的煙花,你真棒!”“媽媽的頭發(fā)是卷的哦!你撕得真好!”等。
2.讓幼兒自己說一說自己的作品。
小班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教師要引導幼兒多說、多練。對于自己的作品,幼兒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雖然他們掌握的詞匯不豐富,但是會用盡自己的辦法表達對自己作品的喜愛。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紹,這兒是什么,那兒是什么,說的人會增強自信,看的人會恍然大悟,在這看看說說的過程中,幼兒的審美情趣會持續(xù)發(fā)展。
四、擴大幼兒眼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現(xiàn)在許多家長都愿意帶幼兒出去旅游,觀賞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我國有許多剪紙、撕貼等民間藝術值得大家去學習、借鑒,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賞,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要注意的是:
1.撕紙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
幼兒在撕紙活動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xiàn)。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用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注意不要把撕紙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2.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幼兒的撕紙能力是需要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方法,才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成長變化,抓住時機,循序漸進地提出新要求。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總之,撕紙是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撕紙活動中來,讓幼兒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自發(fā)的表現(xiàn)中發(fā)揮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幼兒園月亮灣分園)
(責任編輯 關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