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慧
摘 要:長期以來高中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角。隨著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需求,為學生設計標準和教材。因此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受到挑戰(zhàn),應主動與學生溝通對話,平等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本著以上宗旨,筆者來談談歷史教學中的探究課設計。
關鍵詞:歷史探究課 設計 學生發(fā)展
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教學帶來了鮮活的教育新理念,尤其是其中關于開展歷史探究課的要求,為長期沉悶的高中歷史課堂注入了生機。然而,面對一個全新的課型,在教學實踐中,怎樣才能設計一堂成功的歷史探究課呢?筆者認為應本著高中歷史基礎性和時代性原則,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做好探究課設計。
一、探究課設計前的準備
高中歷史探究課的特點是以歷史教學為基礎,不拘泥于歷史教材本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重新去體會和感悟歷史,所以,教師促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尤其重要,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參與討論,達到互相尊重、信任合作、教學相長的目的。
同時,在探究課設計前,教師應對本地區(qū)能開展探究課的資源作調查研究,對歷史遺跡、影像和圖片文字資源的內容、數(shù)量,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探究活動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接下來筆者以探究課《桂林對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為例,談談筆者的做法。
二、探究課設計的過程
1.設計探究課目標
探究課的目標要體現(xiàn)多樣性,從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這才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體發(fā)展。筆者認為探究課的目標是對學生進行兩種意識和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
這兩種意識是:(1)參與意識。要求學生全員,主動參與探究,既要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發(fā)展的機會。(2)合作意識。要求學生們共同承擔課程責任,共同分享課程成果。
同時進行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1)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資料以及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課前,筆者要求學生收集抗戰(zhàn)時期桂林的各種歷史資料,包括:中外反法西斯進步人士在桂林的實踐活動,桂林出版的各種進步刊物,中國第一個民主黨派——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桂林建立等,然后對這些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和實物進行整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和還原歷史,去偽存真的洞察能力。(2)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闡釋觀點的能力。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后,分別制作成WORD文檔、PPT幻燈片,再配上自己的解說,舉證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探究所得。(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探究問題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4)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讓學生們在形成觀點、制作影像和圖文資料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配合,鍛煉團隊協(xié)作能力。
2.設計多樣的探究形式
探究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標,所選取的探究形式都是可行的。幾種常見的的探究形式有:(1)收集歷史資料寫小論文、調查報告、歷史人物小傳。(2)針對某一問題開展訪談會、辯論會。(3)觀看歷史影視作品并寫觀后感。(4)制作歷史題材的影像作品或多媒體課件。(5)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示和闡釋自己的探究所得。宗旨是要體現(xiàn)學生在活動中參與、體驗、內化、展示四個階段。
以探究課《桂林對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為例,筆者采用的是將全班分為六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和闡釋自己的探究所得。讓筆者驚喜的是,學生們?yōu)榱松虾眠@堂探究課花了很多心思,不僅去網(wǎng)上收集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而且還找到了很多寶貴的歷史遺跡和實物資料,比如:去參觀周恩來創(chuàng)辦的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給同學們帶回了自己拍攝的照片;前往七星公園,不僅拍攝了三將軍墓,給同學們介紹桂林保衛(wèi)戰(zhàn),而且在七星巖的巖壁上找到了“敵人在轟炸,我們在上課”的標語,以此證明抗戰(zhàn)時期的桂林巖洞文化教育,大批群眾白天勞動工作,晚上到巖洞學文化,由中學生講解傳授知識,宣傳抗日;對課本上提到的臺兒莊戰(zhàn)役,學生們以翔實的資料證明,這是由桂籍領袖、愛國名將李宗仁將軍指揮,由八桂子弟組成的中國軍隊,取得的抗日戰(zhàn)爭在正面戰(zhàn)場的最大一次勝利。
3. 設計探究課的評價方案
(1)評價的標準:可把探究活動分為組織分工、計劃制訂、活動開展、活動記錄、活動成果幾個方面,以ABCD等級或以優(yōu)秀、合格為標準進行評價。
(2)評價的形式:要具有公開性和多樣性,通過學習小組的報告會、討論會或成果展覽等形式,提供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收獲和經驗教訓表達出來,鼓勵他們敘述自己感受最深的經歷。
(3)評優(yōu)不評劣,愛護學生自尊心
在評價學生的活動時,即使是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只要他參與了活動,也不必把他的活動評為差。對這些同學可以在活動中多為他們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然后在評價中通過同學之間的評議、教師的個別談話,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督促改正,又多給與鼓勵,激發(fā)上進心和自信心??傊u價應是善意的和建設性的。
三、探究課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
1.態(tài)度,是指學生對活動的關心、參與和進取心。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活動,并帶著責任感投入到實踐中,成為積極的行動者,且力求做出最大貢獻。
2.能力,由于這是實踐活動,主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評議表達能力、領導和被領導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動手能力等。
3.知識,是指培養(yǎng)學生接受新知識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結語
總之,探究課以開放、生動、實效的特點備受關注。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習慣。高中歷史探究課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民主教學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