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燕云
作為一個翻譯標準,“對等”概念一直是翻譯理論的中心話題。本文以茨威格的小說Brief von einer Unbekannten以及張玉書的中文譯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語料,分析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的句法功能對等,以探討翻譯中句法對等的意義。
一、翻譯中的對等
翻譯是語言轉(zhuǎn)換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力求將源語的所有信息體現(xiàn)在目的語中。為了獲得一份理想的譯文,譯者在工作的時候必須堅持一個清晰的方向和一條明確的標準。回顧翻譯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人們可以找到大量的17至19世紀間在西方國家廣為傳播的翻譯標準:譯文不應該是譯文,而應該是一篇真正的源文;最近的自然對等;20世紀奈達的形式對等,動態(tài)對等;波波維奇的完全對等;維爾斯的篇章語用對等;萊斯的交際對等……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對等”是翻譯理論的中心概念。
翻譯語言學認為,翻譯是對信息的解讀,這種信息由信息“發(fā)出者”用源語編碼發(fā)出,由翻譯者接收并轉(zhuǎn)換為譯語編碼,之后發(fā)送給譯語“接收者”。此過程中,信息內(nèi)容不變,這一內(nèi)容的“不變量”作為源語語段和譯語語段之間可比較的第三者,是評判翻譯質(zhì)量的決定性標準。其翻譯的可能性基于各個雙語的最小片段之間潛在的“等值關系”,翻譯時,它們可以互相替代,被稱為“最小翻譯單元”。
然而尤金·A·奈達認為,翻譯是一個分析、轉(zhuǎn)換和綜合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應首先在意義上,其次在風格上,盡可能自然地用譯語產(chǎn)生出源語信息的等值體。譯者應當實現(xiàn)的是面向接收者的源語語篇和譯語語篇之間動態(tài)的等值。因為,不同語言具有不同的特點,源語語篇和譯語語篇在語言形式上不可能完全一致,最佳的情況是達到功能一致。為使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轉(zhuǎn)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翻譯的本質(zhì),提出了著名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蹦芜_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皠討B(tài)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
二、介詞短語在德語和漢語中的句法功能
在德語和漢語中介詞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詞類,數(shù)量少但使用頻率高。它表現(xiàn)了句子成分間的關系,但介詞不在句子中單獨出現(xiàn),它總是與其他詞類構(gòu)成介詞短語來行使一定的句法功能。
(一)德語中介詞短語的句法功能
德語句法學把德語的句子成分分為謂語、主語、賓語和狀語,定語不屬于句子成分,而只是句子成分的一部分。介詞短語在德語中可以是句子的表語、賓語、狀語或定語。
(二)漢語中介詞短語的句法功能
漢語句法學一個簡單句最多可以分成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或狀語。介詞短語不可能是主語或賓語,極少數(shù)情況下會是謂語,它作為補語的功能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漸漸消失,有一些可作為定語,介詞短語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狀語。
介詞短語在德語中可作句子的表語(在德語中表語是謂語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謂語)、賓語、狀語或定語,而在漢語中是謂語、補語、定語或狀語。兩者加以對比可以得出,介詞短語在兩種語言中都具有謂語、狀語或定語功能,區(qū)別在于只能在德語中作賓語和只能在漢語中作補語。雖然這兩種語言整體差異很大,但介詞短語句法功能的相似性也是明顯的。
三、語料分析
本文論及的是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的句法功能對等性研究。這種比較性研究除了遵循語義最大化一致這個根本標準,通常還有一條補充的、限制的標準,即形式一致。也就是說,目的語和源語的成分必須可以進行形式上的分類,由此形成了對等理論最初的對等層面,也就是詞匯意義和語法形式等值。翻譯語言學研究從語料分析入手,即尋找源語的元素與其公開發(fā)表的譯語中的對應體。這種主要為演繹式的研究得出一系列潛在的詞匯及句法等值體的對照清單。這些成果常常成為傳統(tǒng)翻譯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和評價翻譯質(zhì)量的主要標準?!暗戎嫡摗备爬ǔ隽怂姆N等值體的對應關系,即“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一對零”的對應關系。本文以茨威格的小說Brief von einer Unbekannten以及張玉書的中文譯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語料,分析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的句法功能對等,以探討翻譯中句法對等的意義。
(一)語料收集
根據(jù)核算,源語中共出現(xiàn)了1 107個介詞短語。其中有512個被譯成了漢語的介詞短語,由此產(chǎn)生了512組對應關系作為接下來的研究的對象,比如,“Ich habe die fünfte Kerze genommen und hier zu dem Tisch gestellt, auf dem ich an Dich schreibe”,譯為“我把第五支蠟燭取來放在這張桌子上,我就在這張桌子上寫信給你”。
其余的介詞短語不使用介詞而是通過其他的語言手段進行翻譯,比如:
Denn ich kann nicht allein sein mit meinem toten Kinde, ohne mir die Seele auszuschreien.(我怎能孤單單地守著我死了的孩子,而不向人傾吐我心底的衷情呢?)
ich bitte Dich, die eine Viertelstunde von mir zu h?ren nicht müde.(我求你,聽我談自己談一刻鐘)
Das ganze Haus ha?te mit einem gemeinsamen Instinkt diese Menschen.(全樓的人懷著一種共同的本能,都恨這家人)
Noch ehe du selbst in mein Leben getreten, war schon ein Nimbus um Dich, eine Sph?re von Reichtum, Sonderbarkeit und Geheimnis.(你自己還沒有進入我的生活,你的身邊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光圈,一種富有、奇特、神秘的氛圍。)
語料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狀語是德語介詞短語在句法層面上最主要的功能。在512組對應關系中,有417個德語的介詞短語以81.45%的比重在句子中行使狀語功能。除了狀語,語料中的介詞短語還有賓語、定語和表語功能,但和狀語相比它們只是少數(shù),分別占9.18%、8.01%和1.37%。
(二)句法功能對等分析
源語中的這512個介詞短語在漢語是否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可以通過表1體現(xiàn)出來。
表1 源語中512個被譯為介詞短語的介詞短語在目的語中承擔的句法功能情況
狀語 補語 定語 謂語
狀語417 323 94 0 0
賓語47 42 4 0 1
定語41 25 3 12 1
表語7 6 1 0 0
注:該表縱向為源語中512個被譯為介詞短語的介詞短語的句法功能及數(shù)目,橫向為其在目的語中相應的句法功能及數(shù)目。
從表1可以看出,源語中的這512個介詞短語在目的語中并沒有完全被譯成相同的句子成分。
源語417個狀語中77.46%在目的語中仍是狀語,其余是補語。例如:
源語(狀語):Weil in unserem Vorstadthaus ein Herrschaftsdiener etwas ganz Neuartiges war.
目的語(狀語):因為首先在我們這幢坐落在郊區(qū)的房子里,上等男仆可是一件十分新穎的事物。
源語(狀語):An der Tür wurden sie alle aufgeschichtet.
目的語(補語):這些書都碼在門口。
源語中41個定語只有25%在目的語中是同一個句子成分。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即63.41%在目的語中是狀語,3個是補語,只有一個是謂語。例如:
源語(定語):Und all das vermehrte nur, statt sie zu mindern, meine Neugier nach Dir selbst.
目的語(定語):所有這一切,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增強了我對你這個人的好奇心。
源語(定語):Sondern da? Deine Z?rtlichkeit zu Frauen ganz unbewu?t Deinen Blick weich und warm werden l??t.
目的語(狀語):而是你對女人懷有的柔情使你一看見她們,你的眼光便不知不覺地變得溫柔起來。
源語(定語):Und es gibt nichts Entsetzlicheres, als Alleinsein unter den Menschen.
目的語(補語):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
源語(定語):es war ein Kampf durch die Ewigkeit entsetzlicher Sekunden.
目的語(謂語):這場斗爭經(jīng)過了可怕的幾秒鐘,真像是永恒一樣漫長。
源語中作賓語和表語的介詞短語沒有一個在目的語中譯成相同的句子成分的。42個賓語在目的語中是狀語,4個是賓語,1個是表語。例如:
源語(賓語):da? ich mit dem ganzen Starrsinn, der ganzen bohrenden Beharrlichkeit einer Dreizehnj?hrigen nur mehr um Dein Leben, um Deine Existenz herumging.
目的語(狀語):我本著一個十三歲的女孩的全部傻勁兒,全部追根究底的執(zhí)拗勁頭,只對你的生活、只對你的存在感興趣!
源語(賓語):der auf mich tritt wie auf einen Stein.
目的語(補語):你碰到我的身上猶如碰在一塊石頭上。
源語(賓語):denn irgendwie war aus meiner ma?losen, unaufh?rlichen Besch?ftigung mit Dir der Wahn in mich gefahren, auch Du mü?test meiner oft gedenken und auf mich warten.
目的語(謂語):我自己毫無節(jié)制沒完沒了地想你,結(jié)果我竟產(chǎn)生錯覺,以為你一定也常常在等我。
源語中六個表語在目的語中是狀語,一個是補語。例如:
源語(表語):Ich war immer um Dich, immer in Spannung und Bewegung.
目的語(狀語):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
源語(表語):obwohl ich ihn beneidete, da? er immer um Dich sein durfte und Dir dienen.
目的語(補語):盡管我心里暗暗地妒忌他,能夠老是呆在你的身邊,老是可以侍候你。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512組對應關系中共有335組在句法層面上是對等的。這些介詞短語在源語和目的語中都是同一種句子成分,即狀語或定語,它們只占不到源語介詞短語總數(shù)(1 107)的三分之一。
(三)其他分析結(jié)果
在漢語和德語中,介詞短語最主要的句法功能都是狀語。512個介詞詞組中的大多數(shù)在目的語中都是狀語。占第二位的是補語。源語中相關的狀語、賓語、定語和表語在目的語中或多或少都是補語。并且,這些補語不只是由介詞和其賓語構(gòu)成,還有方位詞。例如:在這張書桌旁邊;到你的門前;在深深的雪地里;在你的身上;在你的腳下;于千里之外……在這些例子中,邊、前、里、上、下都是方位詞。作為漢語中特有的詞類,方位詞在目的語中頻繁出現(xiàn),因此有必要對它進行簡單介紹。
方位詞是具有組詞特性的一種名詞。從語義上看它有助于指示準確的位置。從語法上看其與其他名詞相比具有不同的功能。它通常不單獨使用,而總是位于指示特定的時間或地點的名詞之后。鑒于這種情況方位詞歸屬于名詞類,但又與普通的名詞完全相同,也被看作是名詞的一個附屬類別。下列詞為常見的方位詞:東、西、南、北、上、下、左、右、里、前、后、邊、面、頭、外、中、間、內(nèi)。
它們可以和“以”或“之”構(gòu)成一個新的方位結(jié)構(gòu),如:以上、以下、以東、以西、以外、以內(nèi)、之中、之間、之內(nèi)、之上、之下、之外。
方位詞可以和其他成分一起構(gòu)成指示時間或地點的名詞,如:東邊、南面、城北、京西、床邊、門外、內(nèi)里、午后、外頭、左右、上下、中間。
方位詞可位于其他詞或詞組后構(gòu)成一個指示時間或地點的方位詞組,如:教室之外、長江以南、五個月之中、八個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詞組不可以直接在句子中作補語。它必須先和介詞構(gòu)成一個介詞短語,該介詞短語才可以是一個補語,比如:酒杯要擺在桌子上,但算盤卻要收在抽屜里。
從語料庫中人們可以注意到,很多介詞短語都被譯成了方位詞組。事實上,這些方位詞組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介詞短語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介詞總是被省略掉了,尤其是當方位詞組作為狀語位于句首的時候。如例(1):
源語:Deine Wohnung von innen, Deine Welt, den Schreibtisch, an dem Du zu sitzen pflegtest und auf dem in einer blauen Kristallvase ein paar Blumen standen.
目的語:我看見了你的天地,你的書桌,你經(jīng)常坐在這張書桌旁邊, 桌上供了一個藍色的水晶花瓶, 瓶里插著幾朵鮮花,
例(1)的補語“桌上”“瓶里”都省略了介詞“在”。
如例(2):
源語:Und am Schreibtisch stand die Vase mit den Rosen darin
目的語: 書桌上供著花瓶,里面插著玫瑰花
例(2)和例(1)一樣省略了“在”。
四、結(jié)論
通過觀察和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無論是在德語還是在漢語中,介詞都是體現(xiàn)句子成分之間關系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它本身并不具有作為句子成分的功能,而必須構(gòu)成短語。只有由它和其他詞類構(gòu)成的介詞短語才能行使句法功能。
通過對句子成分的分析也可以知道,盡管這兩種語言差別很大,但在句法層面上它們有著相似的語法體系。也就是說,兩種語言都有主語、謂語、賓語、狀語和定語。在漢語中還有補語。此外,介詞短語的句法功能也很相似,它們都可以作為謂語、狀語和定語。區(qū)別有兩點:一是只有在德語中可作賓語,;二是只有在漢語中可作補語。
鑒于這些相同和不同之處,筆者進行了對于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的句法功能對等研究,借助的語料庫是茨威格的小說Brief von einer Unbekannten和張玉書的漢譯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經(jīng)過對語料庫深入全面的分析發(fā)現(xiàn)翻譯中介詞短語對等的可能性。
(1)源語的大多數(shù)介詞短語在目的語中不再是介詞短語,而是其他短語或表達方式。(2)在句法層面上,介詞短語在源語和目的語中通常不是相同的句子成分。(3)與在源語中一樣,大多數(shù)介詞短語在目的語中是狀語,這正是因為漢語中介詞短語的主要句法功能就是在句中充當修飾性的狀語角色。(4)相當多的介詞短語在目的語中是補語。補語是漢語語法中的一種句子成分。它可以是不同的詞類,如動詞、形容詞、量詞、介詞短語、主謂詞組等。作補語的介詞短語大多含有一個方位詞。
雖然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句法功能的對等具有可能性,但這種對等既不明顯也不重要。句法功能只是對等研究的角度之一,如果把它和語義、語用研究結(jié)合在一起,那么介詞短語在德譯漢中的對等量就更小了?;诓煌Z言間的相似性,一些詞類或句子成分之間的對等是可能的,但不存在完全或絕對對等。雖然在翻譯中忠于源文很重要,但功能對等才應該是翻譯的最終目的。
(井岡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