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微微+程紅艷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網(wǎng)上廣泛傳播。文章講述10歲的兒子在學校如廁時遭兩名同班男生欺辱的經(jīng)歷。此事件經(jīng)多家媒體報道,迅速成為新聞焦點,引發(fā)人們對校園欺凌問題的關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該怎么從根源上預防校園欺凌呢?……
2016年12月,“北京某知名小學欺凌事件”一度引起社會的關注。目前關于校園欺凌事件并不少見,據(jù)姚建龍教授2016年對全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的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發(fā)生率為33.36%,其中經(jīng)常被欺凌的比例為4.7%,偶爾被欺凌的比例為28.66%。校園欺凌行為小學階段尤其嚴重,初中次之,高中有所減弱。這類事件的發(fā)生不僅影響了學校的教學秩序,而且給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極大危害。
一、欺凌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有著復雜的、多方面原因?!捌畚暾摺钡酿B(yǎng)成往往源于家庭教育先天失調,而學校教育氛圍不良和社會風氣不佳則會放大家庭教育的失誤,為欺侮行為滋生提供土壤。
其一,家庭教育缺失或存在誤區(qū)。大多數(shù)家長表現(xiàn)出了一種強烈的教育焦慮,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渴望孩子能夠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因而頻繁帶孩子穿梭于各種培優(yōu)班和特長班,導致孩子在學習之外的其他內心需求得不到關注,缺少自由玩耍的幸福體驗。孩子壓抑的情緒最終通過暴力發(fā)泄出來,如語言暴力、觀看暴力視頻、打暴力游戲或實施暴力行為等。同時,在品德行為方面,一些家長也沒有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和榜樣。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過分嚴厲,經(jīng)常呵斥體罰,無形中為孩子樹立了使用暴力的榜樣;還有些家庭關系緊張、家暴頻繁;個別家長自身本就藐視規(guī)則,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味地教育孩子“不能吃虧”。
其二,學校教育看重學業(yè)成績,忽視學生品德培養(yǎng)。學校很少對孩子進行友善教育、愛心教育和尊重教育,班級中缺少關愛氛圍,強調學業(yè)競爭和排名。教師會花費更多的精力關照優(yōu)秀生,而對于后進生的要求只限于“上課不違反課堂秩序即可”,在學生中無形地劃分為三六九等。一些調研表明,受欺侮兒童往往自尊心差,在同伴中不受歡迎,欺侮者則身強體壯,容易沖動,同樣與同伴關系不良。被教師忽略、成績不佳的孩子得不到認可,不受學生群體歡迎,甚至被認為是“垃圾”。其中個性內向膽小者易成為被欺凌的潛在對象,而膽大好動者則可能成為欺凌者,這些學生“從學校的運作中找不到存在感和愉悅,理所當然地逃離進自己的天堂,而在教室和學校的邊緣地帶,自我中心、無規(guī)則意識、簡單的低層次欲望驅動和同伴影響等因素就導致了校園欺凌”。
另外,學校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校領導官本位意識比較濃厚,缺乏平等、民主、責任意識。再者,一些家庭背景特殊的學生在做出不良行為時,學校領導或教師為了本校或個人利益,無視學生心靈受傷,害怕得罪家長,不敢主持正義,一味大事化小。
二、欺凌現(xiàn)象的防治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校園欺凌所帶來的一系列消極后果無論是對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而言,均不利于其日后健康發(fā)展。因此,對小學生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盡早防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校園欺凌現(xiàn)象重在預防,建立校園反欺凌預防體系很重要。首先,學校要加強反欺凌教育。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對于欺凌沒有清晰的認識,難以把握“玩笑”和“欺凌”的界限,常發(fā)生以大欺小、以強欺弱行為而不自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欺凌及其帶來的后果,讓學生認識到欺侮包括語言欺侮、身體欺侮和關系欺侮等,起綽號、講粗話、打人、毀壞他人財物、捉弄人等傷害他人情感與自尊的行為均屬欺凌行為。學校還可以加大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比重,通過教材呈現(xiàn)、開展主題班會、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欺凌行為的傷害性;通過法制教育和規(guī)則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欺凌者應承擔的責任。教師要教育學生在遭遇欺凌的時候要采取合適的方式來回應及反擊,切勿“以暴制暴”或者認為被欺侮是不光彩的經(jīng)歷,默默忍受。其次,學校要加強學生行為管理。小學階段的欺凌多表現(xiàn)為言語傷害行為和身體直接接觸行為,欺凌行為多發(fā)生在課間休息或午休時間,同樣具有隱蔽性的特征。學校和教師往往低估了學生中身體欺侮事件的發(fā)生頻率。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缺乏察覺和有效制止,導致學生由“叫綽號”等較小的欺凌行為演變成為嚴重的欺凌行為,由單人欺凌行為演變成多人行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保持對學生欺凌行為的警覺,通過班干部、家長等多種反饋渠道及時了解班級欺凌行為,并對欺侮者進行必要的批評與處罰,避免“破窗效應”。從以往經(jīng)驗來看,男生卷入校園欺侮事件較女生更多,班主任應針對性別差異,進行重點的監(jiān)督教育。
第二,加強友善教育,營造學校關愛氛圍。一些調研表明,欺侮行為發(fā)生頻率與學校類型有關,辦學質量較高學校欺侮行為相對較低。另一些調研表明,周圍有要好的同學和朋友的學生遭受欺侮行為的可能性較低,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于化解孤立。而對學校及教師認可程度的高低與遭受欺辱行為的可能性呈負相關關系,一句話,學生融入學校生活有助于減少沖突發(fā)生。由此可見,學校全方位關心學生,營造安全關愛的校園環(huán)境,促進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學校生活,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和諧發(fā)展,也有助于減少校園欺侮行為。
首先,教師是示范關愛行為的最佳榜樣。教師要做到關愛每個孩子,尤其是要關愛三類學生:學習困難學生、行為問題學生和人際交往適應困難的學生。另一方面,尤其是注重營造家庭式的氛圍,強調每個人都是班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淡化學生的成績排名,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讓積極進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通過過集體生日、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開展志愿活動等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集體歸屬感,讓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能體會到集體的接納和同伴的尊重。
其次,注重學生之間相互關愛的品質養(yǎng)成。移情是關愛的發(fā)生機制,也即是說,關愛他人的前提條件是能夠對別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具有關愛品質的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對他者的生命表現(xiàn)出一種尊重、關切。尊重意識和移情(同情)能力應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點,尤其是移情教育能夠改變學生對欺侮行為的態(tài)度。
第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對沖突的能力。小學生之間常會因為“玩笑”“打鬧”等引起一系列的沖突,而教師精力有限,對學生的告狀往往無暇深究。故而,可以采用朋輩調解的方法,即在學生中訓練調解員,通過調解員協(xié)助沖突,讓同學以理性及和平的方法解決沖突,促使雙方達成協(xié)議,幫助學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解決沖突。由于調解是基于當事人雙方的意愿而主動開展,且由同齡學生作為第三方調解員,更有利于消除沖突的根源,避免進一步惡化為欺凌、暴力事件。所以,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遴選比同齡學生略為成熟懂事的孩子,訓練他們化解學生沖突的能力。通常流程如下:給沖突的兩方以機會讓他們分別陳述事件始末;讓兩人互換立場,讓欺侮者體驗被欺侮者的感受;欺侮者道歉。如果雙方對于調解結果不滿,則提交至班主任處理。調解行為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理性態(tài)度和情感控制能力,防止學生在情緒沖動下實施過激行為。
第四,家校合力育德是關鍵。盡管學校是校園欺凌發(fā)生的主要場地,但欺凌產(chǎn)生的根源卻在家庭、社會。因此,校園欺凌的防治迫切需要家長、社會的積極配合。合力育德有助于克服學校教育的盲區(qū)。
首先,家校價值觀要統(tǒng)一,雙方都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關愛意識。許多學校開發(fā)了德育作業(yè),或開展陪父母上班、孝順父母等活動來引導家庭對于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此外,家長應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其他心理需求,尊重、理解孩子。
其次,家校雙方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網(wǎng)絡社交平臺,及時交流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以保證全面掌控學生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有欺凌或者被欺凌的苗頭要及時合作采取措施,正確引導,將潛在的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另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委會和社區(qū)志愿者,補充學校教師力量之不足,在欺凌行為發(fā)生之后,加強對受欺侮者個體心理的干預與疏導。
當然,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防治不僅要依靠家庭和學校,還需要教育制度支持,要進一步完善校園欺凌行為綜合治理的制度。同時,凈化社會文明環(huán)境,減少網(wǎng)絡游戲和各種媒體中的暴力因素,為未成年人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