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師范類院校不同學科微課教學最優(yōu)模式選擇

2017-04-25 22:33:04徐玉霞
文教資料 2017年5期
關鍵詞:微課教學模式

徐玉霞

摘 要: 為了探索不同學科微課教學的最優(yōu)模式,本文以陜西師范大學、寶雞文理學院等四所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法,研究不同學科微課教學的最優(yōu)模式。結果表明:文史類學生的微課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內差異化教學為最優(yōu);理工類學生建議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模式;藝體類學生微課教學的最優(yōu)模式為翻轉課堂。

關鍵詞: 師范類院校 微課 教學模式

隨著無線網絡的普及、視頻壓縮與傳輸技術的成熟、移動智能終端的日漸流行,互聯(lián)網逐漸進入微時代[1]。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在教育領域推動了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翻轉課堂等新的學習方式的產生與發(fā)展[2],引發(fā)了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微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長起來的[3]。在硬件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對于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日益擴大,在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學媒體的變化非常明顯。微課正隨著開放、共享教育理念悄然進入教學系統(tǒng)[4]。胡鐵生等認為高校的微課建設正向著專題化、課程化發(fā)展,秉承著資源開放共享的理念,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5]。目前國內學者對高校微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課的設計制作與具體運用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立足于微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寶雞文理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渭南師范學院四所高校為研究對象,探索在微課教學活動中,不同學科最優(yōu)的微課教學模式。

一、微課的概念與本體特征

1.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主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胡鐵生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進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6]。它的形式是自載體,是主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簡短,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華南師大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7]。蘇小兵等認為,微課是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由目標、內容、教的活動、交互、多媒體五大要素構成[8]。

2.微課的特征

(1)主題明確,主要圍繞學科中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等展開教學活動。

(2)內容短小精悍,核心組成內容是教學視頻,時間一般控制在5~8分鐘。

(3)資源豐富多樣但容量小,可流暢地在線觀摩,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

(4)結構相對獨立,微課是基于某個知識點或教學主題建立起來的,知識模塊之間相對獨立。

二、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

1.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的差異及優(yōu)勢

高校微課程教學較之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差異,就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設計制作的教學視頻不受時空環(huán)境限制,可供學生自主、便捷和個性化地學習[9]。微課以其精簡、高效的特性,深刻地影響和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教師課上講授知識,學生課下練習、內化知識[10]。自微課產生之后,教學流程隨之變化。課前,學生用微課學習知識,并通過練習內化知識;課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微課的優(yōu)勢在于共享優(yōu)秀學習資源,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2.微課的應用模式

微課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節(jié)假日的自主學習、缺課學生的補課和異地學習、學習困難生的輔導等。目前微課的應用模式主要有三種,翻轉課堂、課內差異化教學、課外輔導答疑。課內差異化教學注重學生在能力和興趣上的差異性,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課外輔導答疑,對課堂教學的完善和補充,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鍛煉和發(fā)展。翻轉課堂,教師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學生在家中或利用課外時間觀看視頻講解,在課堂上,師生面對面討論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這樣一種教學形式[11]。知識的傳遞在課前就已經完成,課堂上是師生互動及學生之間合作、討論的時間。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老師化身為指導者與協(xié)調者。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內化[12]。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1.數(shù)據來源

采用網絡問卷的方法,以高校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依托于微信、QQ、微博、貼吧等社交平臺,選擇關中地區(qū)的陜西師范大學、渭南師范學院、咸陽師范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四所師范類學校發(fā)放網絡調查問卷。問卷地址為:http://www.sojump.com/jq/7658832.aspx。開始時間為3月18日,結束時間為4月12日。問卷共計回收1332份,經過篩選、整理,得到有效問卷1200份。每所高校各300份,其中理工類、文史類、藝體類樣本各100份。

2.分析方法

(1)用Excel分類、統(tǒng)計;做表,繪圖。

(2)一致性檢驗。對四所高校樣本進行平均值和方差檢驗,以確定在一定顯著性水平下各平均值或各方差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四、結果分析

1.高校微課現(xiàn)狀

當前,微課在中國正處于從數(shù)量、規(guī)模向質量、內涵發(fā)展轉變的關鍵期。高校的媒體設施齊全,學生移動設備、數(shù)碼產品持有率非常高,加上智能手機的運用及無線網絡的普及,為高校的微課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基礎,較適宜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13]。雖然從問卷的情況看,同國內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寶雞文理學院及另三所高校微課的建設與發(fā)展還在上升階段,但發(fā)展前景非常廣闊。

如表2和圖1所示,從均值看,四所高校中超過40%的學生對微課了解一般,對微課非常了解的學生僅有9%,對微課不了解的學生達到約29%,即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是不了解微課的。從了解微課的渠道看,四所高校的學生對微課的認識主要源于老師,占34%,從網絡了解微課的為31%,從其他途徑和身邊同學了解微課的占35%。綜合看在這四所高校中,微課發(fā)展尚不成熟,學生對微課的了解并不深入。

2.微課教學發(fā)展趨勢

如表3可知,在高校微課建設不成熟,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微課還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四所高校中不愿意用微課學習的人數(shù)比例在8%以下,再加上無所謂使不使用微課的學生,兩者約占總人數(shù)的30%。非常愿意使用微課來學習的學生超過了24%,愿意使用的同學約占到40%及以上。

由圖2可知,60%以上的學生喜歡在網絡上學習和自學。就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而言,不贊成在網絡上學習或者自學的學生人數(shù)基本都在30%以下,在信息化越來越發(fā)達,媒體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今天,如何讓學習者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及終身學習顯得尤為重要[14]。新技術的發(fā)展及學生對學習方式多樣化的迫切需求,使得微課的發(fā)展順應時代的潮流,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在教學領域必會占領一席之地。

3.教學效果

微課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移動學習。在推動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普及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15]。傳統(tǒng)學習方式受到地點、時間的限制,學習者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精力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不佳。微課能夠調動學習者的所有感官參與學習,視覺、聽覺、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實用、高效。時間方便靈活;內容上針對性強,富有啟發(fā)性;形式上生動活潑,極富吸引力。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教師則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16]。從學習效果看,如圖3所示,四所高校中非常認同自己在網絡上學習效果會更好的學生達到10%~15%,贊同和基本贊同的學生達到了60%。不難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再也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效率上的優(yōu)勢正在降低,學習效果在慢慢削弱。

由表4可知,約70%以上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之后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對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效率提高了,成績進步了。尤其在理工類學生中,前三項比例超過80%,甚至接近90%。微課教學內容較少、時間較短且能夠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較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17],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不同學科微課最優(yōu)模式選擇

微課最優(yōu)模式即學生最接受、最喜愛的模式。本次調查從文史類、理工類、藝體類三大類學科出發(fā),以四所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得出師范類院校不同學科微課教學最優(yōu)模式如下:

(1)文史類微課教學最優(yōu)模式

文史類專業(yè)的微課教學主題以專業(yè)知識優(yōu)先;最優(yōu)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課后復習與課外拓展,一本類院校中學習新課與課后復習和課外拓展可以兼重,均達到接近40%的選擇率。教學模式上,以混合學習方式優(yōu)先,二類院校比一類院校更顯著。應用模式上,一類院校與二類院校在選擇上一致性最強,均以課內差異化教學為最優(yōu)。

(2)理工類微課教學最優(yōu)模式

理工類專業(yè)在教學主題上以科普知識優(yōu)先,一本類院校與二本類院校選擇一致,但一本類院校更加顯著。最優(yōu)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課后復習與課外拓展,在課前預習上需謹慎運用微課,理工類學生普遍不喜歡用微課預習。教學模式上以混合學習方式優(yōu)先,超過50%的學生喜歡混合學習。在傳統(tǒng)教學上,一類院校和二類院校的選擇分別低至10%與17%。最優(yōu)應用模式是課內差異化教學,可以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特長,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藝體類微課教學最優(yōu)模式

藝體類專業(yè)在教學主題上以專業(yè)知識優(yōu)先,達到40%的選擇率,一類院校專業(yè)知識和科普類知識可以兼重。最優(yōu)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習新課;教學模式上以混合學習方式優(yōu)先,在二類院校中60%及以上的學生喜歡混合學習,一類院校中超過50%。最優(yōu)應用模式是翻轉課堂,與文史類、理工類學生不同,超過45%的藝體類學生喜歡翻轉課堂,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更適合個性化的藝體類學生。

5.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文史類學生的微課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內差異化教學為最優(yōu);理工類學生建議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模式;藝體類學生微課教學的最優(yōu)模式為翻轉課堂。

參考文獻:

[1]霍莉萍.移動智能終端在培智信息課堂的應用實踐與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5(4):10.

[2]羅潔.信息技術帶動學習變革——從課堂學習到虛擬學習、移動學習再到泛在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3-35.

[3]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15.

[4]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育,2014(7):94-99.

[5]王覓.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8-94.

[6]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7]焦建利.微課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8]胡鐵生.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4):41.

[9]姜藺,韓錫斌,程建鋼.MOOCs學習者特征及學習效果分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1):54-59.

[10]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11]田貞.微課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3(24):148-149.

[12]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9):46-51.

[1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3(4):13-14.

[1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15]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9.

[16]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17]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22-2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公眾人地觀和風險感知的全球變化適應研究”(41071359);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后退耕時代陜西省退耕還林工程效益評價及其影響研究(2015D057);陜西省教育廳項目:寶雞鳳縣鉛鋅礦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與植物修復研究(12JK0647);寶雞文理學院第十一批校級教改項目:高等院校微課教學的有效性及最優(yōu)模式選擇研究(JGYB15008);陜西省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學資助。

本論文在完成的過程中2012級地理科學專業(yè)學生朱均超做了不少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猜你喜歡
微課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體育教學(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基于EduSoho的微課平臺搭建與應用
中小學電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5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中政治微課設計探討
景洪市| 民和| 乐山市| 凤庆县| 乌苏市| 确山县| 四川省| 桃园市| 红桥区| 大余县| 中阳县| 稻城县| 常山县| 临湘市| 涞源县| 民县| 兴山县| 紫阳县| 正蓝旗| 茶陵县| 汉寿县| 舞钢市| 望城县| 开封市| 临安市| 武川县| 蓝田县| 夏津县| 静乐县| 晋宁县| 荆门市| 金秀| 昆明市| 朔州市| 安化县| 哈密市| 舟山市| 梁山县| 蕉岭县| 平舆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