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興
高考大綱對于寫作的“發(fā)展等級”部分,有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等要求。而就議論文寫作而言,有創(chuàng)新就意味著觀點要新、例證要新。高考作文存在的普遍問題之一就是用例陳舊、俗套,讓閱卷者產生審美疲勞。就拿江蘇高考作文來說,2015年寫“智慧”,閱卷教師總結考生舉例,周國平、汪國真、王國維出鏡率最高,被戲稱為“三國志”;而2016年考生則高歌“三愛”,即愛迪生、愛因斯坦、張愛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我們的作文也應該用嶄新的素材來表達嶄新的觀點,如此文章才能具有時代感和現(xiàn)實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中生閱歷有限,同時閱讀時間偏少,閱讀面較窄,在語文教與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妨放開眼光,通過“四輪驅動法”來打通素材積累的高效渠道。
一、回歸課本,落實教材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蔽覀兘g盡腦汁想尋找新穎的素材,殊不知,高品質的素材就在我們的手邊。教材是經過專家反復甄選,從無數(shù)經典當中精心挑選出來編排的,高含金量的課文往往可以多角度用作素材,以江蘇必修三的課文《燭之武退秦師》為例,全文雖只有短短396字,教師僅用一課時就能完成教學,卻能為學生們提供多維度的思考空間:
① 燭之武年輕時才華橫溢卻被埋沒。及至晚年國難當頭之際,被委以重任,出使秦國,力挽狂瀾,可以用來證明“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② 韓愈在《馬說》中曾感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笨v然燭之武是千里馬,也須得伯樂佚之狐的賞識與 推薦。
③ 顧全大局,全局利益高于一切。雖有委屈和不滿,但國家存亡之際,燭之武不計私怨,為國效力。
④ 燭之武“退”秦師全在一個“說”字,語言的魅力與談話的藝術盡顯。
⑤ 責已以周,知錯就改。面對燭之武的牢騷,若非鄭伯低姿態(tài)的自責致歉,燭之武未必肯接受使命,那國家就岌岌可危了。
當然,從秦伯、晉伯的角度切入,還能夠收獲其他解讀。一篇短小精悍的課文,信息量如此之大,情節(jié)如此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如此豐滿,如果我們能好好咀嚼,定能受益無窮。
比如,也有一些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經過甄選,并加以妙用。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2016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亮劍無聲處》中的片段:
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歷來為文人墨客推崇贊賞。然而細想,倘若沒有那“前人之述備矣”地走出大流,而僅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萬頃”之泛泛言談,又怎會有《岳陽樓記》的成功。唯有在眾人無聲處發(fā)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真心慨嘆,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方有千年不衰的 魅力。
雖然是初中必背名篇,但《岳陽樓記》可能早已被大部分學生遺忘。然而作者巧妙地抓住“前人之述備矣”這句話作為突破口,闡發(fā)“我們唯有亮劍無聲處,才能不隨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在“話長話短”的論題下讓“老樹發(fā)出新芽”,不可謂不靈活。
教材是一座素材寶庫,學生如能做砂礫中淘金的有心人,作文素材的積累與運用定能會對其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
二、關注時事,覓增長點
新聞中有大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以及熱點話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關注與思考的,能為寫作注入蓬勃的時代感。另外,很多學生都是追星族,對于各路明星的動向可謂如數(shù)家珍,不管是愛好體育,還是喜歡娛樂,針對自己喜歡的領域來培養(yǎng)個性化的素材增長點,也是不錯的選擇。很多教師與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實際上,最前沿的資訊往往就是作文資源,如果能夠加以甄選和恰當運用,也是可以點石成金的。
比如2016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智慧,重許人生之芬芳》中,為了論證智慧的重要性,談及與慈善相關的熱點現(xiàn)象,通過中外慈善家的不同做法,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古訓點出“做一名有愛的慈善家固然很好,做一名擁有智慧的慈善家更好,所以愛也需要一種智慧”,可謂清晰通透:
現(xiàn)在的慈善家大多將錢盲目地捐給貧困地區(qū),卻不知道貧困地區(qū)的那些孩子是如何利用這筆錢的。有的孩子長大后要求慈善家增加捐款,后來甚至因為這筆錢而誤入歧途。而一個叫麥克菲的富豪,在美國開辦了有名的連鎖超市,當一個因貧困交不出學費的麻省理工男孩向他尋求資助時,麥克菲聯(lián)絡了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的一家超市,聘請他做一名職員,預付一年工資。后來這個男孩經過努力成就了自己。
2016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該說就說》的作者正是關注過電影《一九四二》的相關訊息,才能想到如此熨帖的開頭:
馮小剛在《一九四二》的發(fā)布會上面對諸多記者關于“為什么要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揭當年的痛處”的提問,淡淡地回了一句:“沒什么值得掩 飾的?!?/p>
關注時事,激活思維,對于新事物、新現(xiàn)象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寫文章時才能真正“我手寫我心”,讓文章涌動時代的氣息。
三、避重就輕,杜絕撞車
說到素材新穎性的界定,有的學生可能滿腹委屈:“我并沒有使用非常陳舊的素材,我關注時事,每天都看新聞,凡是重要人物的重要經歷,我都如數(shù)家珍,可是老師還是評價我的素材不夠新穎,這可如何是好?”實際上,作文素材的“新”不只是與“舊”相對。有些材料,從它誕生的時代看,未必屬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們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新鮮感;反之,哪怕事件或人物是新近出現(xiàn)的,但是引用的學生過多,那就淪為了陳舊素材。比如“馬云”“王石”“姚明”“李娜”等,這些人物頭頂光環(huán),都是各自領域的一哥一姐,我們在積累素材的時候要注意避“重”就“輕”,聽從川端康成的建議“不要在喧囂處歌吟,否則,你的歌聲也將成為那喧囂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避開這些重量級的人物,去選擇居于他們之下的二號或三號人物,這樣方能杜絕“撞車”。抑或是避開重量級人物的重量級作品或成就,去尋找他們不為人知的其他特點。
以2013年北京高考優(yōu)秀作文《閑敲棋子落燈花》為例,文章反思與批判快節(jié)奏的生活,有這樣一段論述:
還記得余光中的《催魂鈴》嗎?那精確而間歇的發(fā)作,那一串連聲的催促,凡有耳神經的人,沒有誰不悚然驚魂,一躍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鍥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囂張的驚嘆號一樣,滔滔向我們卷來,攝人心魄。
余光中的名字學生們都聽過,但大部分只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鄉(xiāng)愁》,頂多也就加上個必修課本里面的《聽聽那冷雨》?!洞呋赈彙芬苍S很多考生聞所未聞,然而該文的內容用在此處非常貼切,也就是說名人不那么出名的作品也是可以去關注和積累,并為我所用的。
2013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一葉知秋》論證對細節(jié)的注重中蘊含大度與包容,小作者引用的就是大詞人蘇軾一首比較冷門的詩:
“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边@是蘇軾對于生命的大度。這位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真男兒,心中也有這種如“塵”的時刻,面對禪師的做法心有所同。
由此可見,避重就輕是保證素材新穎的一個捷徑,在平時積累的過程當中就應該留心。當然,學生的興趣不同,閱讀與關注的領域有差,如果能形成個性化的閱讀,自然會讓作文閃爍只屬于自己的光芒。
四、別開生面,曲徑通幽
所謂“世上本來是有路的,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了路?!币胪脐惓鲂拢捅仨氁胨酥聪?,關注他人關注不到的角落,“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這也就是要求我們別開生面,跳出常見的人物素材的范疇,關注除了人物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素材,比如電影、書籍作品、繪畫創(chuàng)作等等。
經典文學著作對于寫作的積極影響是不可小覷的,而相對小眾的作品更能避免老生常談。翻開2015年浙江卷“作品與人品”的高考優(yōu)秀作文集,我們能發(fā)現(xiàn),考生們侃侃而談的是盧梭與《懺悔錄》,被稱為“南美洲的良心”的作家加萊亞諾與《南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普魯斯特與享譽世界的《追憶似水年華》,卓爾不群的伍爾芙與《墻上的斑點》,艱深的加繆及其代表作《局外人》,乃至于引發(fā)熱議的余秀華與她的新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等等。如此豐富而又個性化的閱讀世界,當然能助力寫作的“打開”。
不但文學經典,其他藝術形式也能啟發(fā)寫作靈感。2014年高考浙江優(yōu)秀作文《那扇門,那條路》就提煉了電影《無人區(qū)》中主人翁的經歷來闡釋論點:
在影片《無人區(qū)》中,潘肖在那條沒有規(guī)則沒有法律設置沒有盡頭的公路上,歷盡社會屬性和動物屬性的掙扎,最終守護住內心的道德法則,完成了他作為“人”的升華。毋庸置疑,那種種的磨難便是那扇門,而那條路則引領他走向一個新的 世界。
能援引看過的電影,緊扣材料進行如此深刻的剖析,小作者在當初觀影之時就并非僅僅停留在欣賞情節(jié)的淺層次,所以此時才能信手拈來,成就一篇妙文。
又比如2016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于無聲處聽驚雷》用電影的臺詞來結尾也頗為精妙。作者的引用與片中角色八卦掌掌門人“年事已高,承諾退隱”的背景結合起來,既說理清楚,又干凈 利落:
《一代宗師》有句臺詞我很喜歡。八卦掌掌門人年事已高,承諾退隱,說:“年輕人要出頭,總要給他個機會不是?”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年輕人要出頭,不妨就給他們個機會吧,彰顯個性,銳意創(chuàng)新,由他們造反為王去。
從平時的寫作可以看到,對于社會與人性有著深度思考的經典影片,比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也是學生們所青睞的。教師們不妨設置影視鑒賞課,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可以激活自己的所見所聞。
作文的世界應該是氣象萬千的,局限于課堂 “制造”出來的只能是狹隘的思想與表達。教師要啟發(fā)多元化的學習渠道,學生們也應避免方法的盲目與單一,學會“多輪驅動”,拓展閱讀,激發(fā)思維,點化生活,盤活作文。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附屬中學;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