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
摘要:在農村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農村小學教育和城市有較大的差異,急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本文從數(shù)學教師的角度認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關鍵詞:農村數(shù)學教師 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村教育是其中問題之一,提高農村教育是當前的重要議題,在農村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農村小學教育和城市有較大的差異,急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本文從數(shù)學教師的角度認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教師應當從最基本的做起
教材是每一位教師教學最根本的依據(jù),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首先要從研究教材開始,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以教材為展開點的,教材同時還是連接學生和教師的橋梁,只有研究好教材才能很好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我們現(xiàn)在提倡教學方法多樣化,但又有一點不能忽略,教學方法可以多樣,但是教學內容必須是唯一的,這個唯一的內容就是教材,不能忽略教材,而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教師一味的追求方法,把課堂氣氛弄得十分的熱鬧,光注意學生的興趣了,而忽略了最根本的教材,讓學生只是覺得課堂熱鬧好玩,并沒有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舍本逐末,這并不是好的教師應該做的事情,作為教師熟悉教材是教師最根本的任務,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當把小學所有的教材全部吃透,研究透徹,才能保證在教學方法變幻之間保證根本,讓學生學到知識是主要的。
二、教師備課時應當充分的備學生的特點
教師的教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知識,所以學生是教師講課的直接受眾,所以教會學生知識才是教學的最根本的任務,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習時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設計最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做到教學面對的是全部的學生,而不是每堂課都是只有那幾個接受能力超強的學生參與。針對每一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通盤考慮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習新知識。讓我們的教學做到最大限度的為全體學生服務。
三、教師應當及時的接受各種形式的專業(yè)培訓
教師掌握好教材,備好學生這些是教學的基本要件,是上課的前提,也是必要的準備工作,但作為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能力,還需要教師及時的參加專業(yè)培訓,更新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把固有的知識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利用培訓加強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開闊視野提高業(yè)務能力,真正的做到修煉“內功”而強外的目的,把握各種能夠使自己提高的培訓機會,讓自己在培訓中真正受益,得到自己在教學中急需的教學技能,然后在教學中利用專業(yè)的培訓學習來的技能武裝自己,進行多種多樣的教學把知識能夠很好的傳授給學生。這樣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準,更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挖掘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能,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到知識帶來的能量,這樣對學生以后更好的成長起到一催化劑的效果。
四、教師應當根據(jù)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學習是機械復制式的,只能是老師教了什么知識就能學到什么知識,老師怎么教他就怎么學,自己沒有總結能力,更沒有尋找學習方法的能力。這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凸顯重要了,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做到事半功倍,但什么是好的教學方法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一種教學方法對甲班級的學生合適,但到了乙班級就不一定是好的方法了,因為學生本身都是有差異的,接受能力是有著很大差別的,興趣點的差別也是很大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注意積累,什么樣的學生用什么樣的方法,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學生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也不同,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時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為學生傳授知識。
五、教師應當全方位的加強自己的備課工作
課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全的掌握并消化掉我們老師所所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時間上是不夠的。這些就需要教師提前謀劃,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例如:課前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把學生有困難的部分找出來,然后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寫好教案,選擇合適的教具等等把這些準備工作做足;講完課之后及時的批改學生的作業(yè),通過作業(yè)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了解,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在對癥下藥,把學生的困難解決在初期階段,對確實有問題而不宜通過課堂講解解決的學生,加以單獨的輔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避免欠賬,及時的把學生的困難解決掉,有利于我們教師以后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利于學生學習連貫性。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教學本身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事情,正所謂教學相長,而教師之間的研討更是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如果能夠把自己或者同事之間的研討結果,形成文字性的結論進行長期研討,或者是拿出去和大家研討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于教師來說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正是基于這一點教師教學需要和科研相結合,這是因為首先科研的問題都是來自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值得自己研討的問題,都有很強的教學針對性,這樣在科研過程中不僅能體現(xiàn)自己的成果,還能用自己的成果武裝自己,把它轉化道教學實踐中去,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和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能。其次由教師在科研是的地位決定,教師在科研時不僅僅是研究者,更是一名學習者,在科研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循環(huán)往復,這一點正是我們平時學習模式的一種體現(xiàn),只有不斷的發(fā)現(xiàn)、研究、并最終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夠提高我們的科研水平,相應的提高教學能力,實現(xiàn)課標要求下的雙有效課堂。只有這樣,教師的工作才能變得更加的主動,更加的有意義,而不再是一個教材的機械重復者,不再是一個教書匠,而真正的成長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甚至一個教育學者,專家,為教師的成長指引一條光明之路。
最后,歸根結底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成長當然離不開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教學能力的上長,只有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的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不斷的增強,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才能夠把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推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邑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