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然
在2016年赴美國的實習中,筆者體會到美國的教育重點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以美國洛杉磯一所高中的歷史課為例,可見其在課堂組織、課堂管理與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特色。
一、知識講授
在知識講授部分,理論性的知識增多,教材的文本更像是閱讀材料(見圖1),課程進入了相對較為枯燥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在上課前會就采用哪種方式學習征求學生們的意見:由教師來講授,還是由學生兩人一組自己閱讀。學生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根據(jù)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最終決定由學生自己閱讀。但是教師告訴學生,如果在學習中有任何問題,她都可以提供幫助。無論學生選擇哪種方式學習,教師都需要進一步講解。因此這種授課方式需要教師準備兩種講解方案:一種是針對學生沒有知識準備的情況,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讓全體學生達到大體相同的理解水平;另一種是學生自己閱讀,教師需要在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兼顧學生的各種水平進行講解。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準備工作需要付出更多時間與努力。
美國中學的教師一天大約有5節(jié)課左右的工作量,由此只有較少的時間來備課,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課程的修改與完善是在實際課堂上同步完成的,因此每周三的最少講課日(Minimum Day)就是為教師提供更多時間備課的一天。在這一天,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實行方法,有的學校是推遲上學時間(將第一節(jié)課從7點開始延遲至9點開始),有的學校是提前放學時間(提前一節(jié)課放學),有的學校是壓縮每節(jié)課的時間(將平常的每節(jié)課1小時壓縮為40分鐘),以這種方式爭取出來的時間,用于教師們備課或研討。
二、導學案
除了給學生選擇課堂授課模式的權利,美國課堂更多地使用導學案作為學習材料(見圖2)。
導學案的內(nèi)容是一些標題性、概括性的內(nèi)容,需要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從而鍛煉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導學案的設計基于思維圖展開,能夠幫助學生整理課本知識脈絡。當學生在完成任務有困難時,教師會提供幫助,并且最后會有總結,同時將答案寫在白板上,學生再將準確答案抄寫在導學案上。筆者通過觀摩聽課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電子幻燈片的使用比較有節(jié)制,更多使用板書,并不會整節(jié)課都依賴電子文件,重要的知識都會通過板書強調(diào)。由于美國的高中實行走班制,因此教師每節(jié)課都會重新寫一遍。通過導學案和教師的板書整理(見圖3),教學內(nèi)容顯得很明確清晰,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教學評價
教師會采取對小組合作評價、個人測試等多種方式的評價。其中小組合作任務類似于項目式學習,每個小組要完成一個項目或任務。例如在歷史課中的小組合作任務是選擇一個國家,制作一張介紹這個國家歷史的“國家獨立”主題海報,海報內(nèi)容包括圖片、文字,等等(見圖4)。任務內(nèi)容包括海報設計、資料收集、海報制作,都由小組合作完成。由于每個小組選擇國家不同,所以每個小組制作的海報將成為其他小組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們將自己制作的海報張貼在墻上,教師要求學生在紙上根據(jù)其他組海報的內(nèi)容完成對該國家獨立歷史的時間線整理——根據(jù)時間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整理該國家的歷史事件與發(fā)展情況。每個學生需要學習其他所有組的海報,每過一段時間教師會提醒學生到下一張海報前學習,整個課堂如同博物館,學生們根據(jù)圖文并茂的材料學習。任務完成后學生們將這張整理了“國家獨立”時間線的紙以及海報上交(見圖5),進行綜合,計入成績。這樣的一節(jié)課,學生們就同時完成了學習與測試兩項任務。
以上只是美國高中課堂組織與管理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美國高中歷史課堂有著豐富多彩的形式,學生有一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可能需要做更多準備,但是學生卻可以獲得更多愉快的體驗。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