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福建近代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歷史貢獻與局限性
——以福州市盲校發(fā)展為例
黃靖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福州市盲校已有百年歷史,久經不衰、發(fā)展至今,與其前身靈光盲童學校和明道盲童女校的創(chuàng)辦與貢獻密不可分。兩所盲校雖然不是福建最早的特殊教育學校,但卻是辦學成效最為卓越、影響最為深遠的。福州盲校雖為教會所創(chuàng)辦,但其建校理念、課程設置、培養(yǎng)出來的盲人學生能夠自力更生,憑技藝在世上生存,為現(xiàn)代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經驗。
福州盲校;發(fā)展歷史;教會特殊教育學校;貢獻;局限性
先秦時代的文獻中記載商代有一種“瞽宗”學校,“瞽”就是“盲”的意思。[1]從此處可見我國特殊教育萌芽較早,然而,在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下,中國古代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被掐死在搖籃中。近代“特殊教育”一度曾被關注過,但只是過眼云煙。如《資政新篇》有論及特殊教育,提倡開設“跛盲聾啞院”,教授“鼓樂書數(shù)雜技”,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捐助。盡管特殊教育重被提及,但此時的特殊教育仍很羸弱,真正的早期體制化的特殊教育是緣起于近代西方傳教士來華創(chuàng)辦的盲童學校和聾啞學校。[2]
戰(zhàn)爭敲開了中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大門,教會學校在特殊年代破殼而出,來華傳教士成為推動福建近代特殊教育學校建立與發(fā)展的主力軍。教會管轄的特殊教育學校在福建各地崛地而起,如古田、福州、建寧、泉州等地皆有設立盲校,數(shù)量不菲。教會在閩開辦的特殊教育學校中,影響至今貢獻最大的當屬福州靈光盲童學校與明道盲童女校。新中國成立后,兩所特殊教育學校于1951年合并為“福州市盲人學校”。
本文試圖通過研究福州市盲校前身——福建中華圣公會福州私立“靈光盲童學校”和私立“福州明道盲童女?!保?]的創(chuàng)校及發(fā)展歷程、教學內容、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狀況等方面,對教會開辦的特殊教育學校歷史貢獻和局限性進行探討,以期對當前我國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福州靈光盲童學校和明道盲童女校在閩創(chuàng)校時間較早,且在持續(xù)發(fā)展中招生人數(shù)、辦學規(guī)模都在逐漸擴大。同其他曇花一現(xiàn)的教會特殊學校相比,兩者皆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長期發(fā)展特點。這與兩所盲校的創(chuàng)辦人、經手人的艱辛付出與貢獻密不可分。兩所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初創(chuàng)波折困難時期(1898—1920年)
福州靈光盲童學校初創(chuàng)與創(chuàng)辦歷程頗為曲折,創(chuàng)辦人是岳愛美(Amy Oxley)女士,一位來自澳洲的女傳教士。1882年,岳愛美女士在連江傳教時看到當?shù)孛ね罹狡葻o助,政府與民眾都不關心殘疾人教育。基于其當過看護的經歷,有愛心的岳愛美女士想致力于盲童特殊教育。當岳愛美女士到順昌縣傳教,與同樣是傳教士的柯先生偶遇。柯先生注重盲人教育,試圖在華運用盲文。在此契機下,兩人共同將盲文轉譯成連江之福州方言,并在福州地區(qū)得到推廣[4]。1898年,她在連江創(chuàng)辦了盲童學校,招收的第一位盲童學生在其教學下,學會撫摸盲文認字讀音,而且也會寫馬可福音。[5]其后陸續(xù)招收學生,學生人數(shù)增至17人。1900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國家陷入紛爭,亂事四起,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學校被迫暫時關閉。岳愛美女士并未放棄盲校,而是趁機返回澳洲尋求募捐,期望籌得資金重建盲校。1901年岳愛美女士有幸回閩,教會派其轉至福州傳教,同年與傳教醫(yī)生惠更生結婚,隨后夫妻倆合力重辦盲童學校,至此,福州靈光盲童學校正式成立。
明道盲童女校的創(chuàng)辦歷程與靈光盲童學校成立緣由不同。該校的創(chuàng)辦人是傳教士司蒂芬,其隸屬于英國圣公會女部所屬的“印度婦女傳教會”。辦校是因為一個加拿大女士收養(yǎng)了教會的盲女嬰,而后,這名女士資助教會辦盲女收養(yǎng)機構。是年,碰巧有12名被棄養(yǎng)的盲女央求教會收留,機緣巧合下明道盲童女校建立起來了。學校移址多次,1903年學校在福州倉山梅塢建校舍,1905年在南臺設立學校地址,1922年遷往施埔。建校之初,學校面臨著內憂外患:學校內缺乏盲人教育的專業(yè)師資人員;外要面對中國民眾對西方傳教士的敵意與質疑。最終在傳教士的耐心教育下,民眾才對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態(tài)度有所改觀,甚至當?shù)厥考澾€會對學校有所資助。
(二)逐步平穩(wěn)發(fā)展時期(1920—1944年)
1920年—1944年為靈光盲童學校和明道盲童女校的發(fā)展期,期間有些小波折,但皆能逐步平穩(wěn)發(fā)展。到1920年,靈光盲童學校逐步完善,己設置幼稚園,及初級、高級小學各部。1929年夏天,學校遷入新校舍,設備更加周全,辦學規(guī)模也逐漸擴大,并增設特種中學4年(小學6年)。課程種類多,還包括黨義、符號、常識等科目。課程設置也頗為完備。課外活動開設了體育,組織銅樂隊等。盲校還注重培養(yǎng)盲童的生活能力,開辦學生實習工場如席科、竹科、棕科等五科。因開支不足,學校力求學生生活自立,校內建有養(yǎng)雞場、菜園,自給自足。
1922年,英國人黃淑玉接任明道盲童女校校長,在倉山施埔擴建校舍,學校規(guī)模也逐步擴大。其學制大致同靈光盲校相似,設幼稚園,及初級、高級小學各部,幼稚園2年、小學6年。課程設置也頗為豐富,有語文、英語、珠算、鋼琴、體育等。民國20年,即1931年,上海教會特殊教育發(fā)展較為成熟,出版了供盲人使用的盲文課本。由此契機,明道的學生也開始學習華語普通話盲文。民國37年,即1948年又增設初中班,學習漢語、歷史等文科課程。[6]學校分為學習部和織工部兩個部門,學習部的盲童半工半讀。因社會對盲童的看法并未完全改觀,所以畢業(yè)了的盲童就業(yè)狀況仍然困難,大多只能在學校的織工部從事全日工作。
(三)兩校合并改組時期(1944—1951年)
1944年圣公會委任華人李孟雄為靈光盲童學校校長。第二年明道、靈光兩盲校開始合并改組,并成立靈光明道聯(lián)校校董會,由李孟雄兼任校長,一直到1951年學校由福州市救濟分會接辦。1951年,靈光盲童學校和明道盲童女校正式完成合并改組任務,合并后的學校改為福州盲人福利院附屬盲人學校。1954年又改為福州盲童學校。1979年與福州市聾啞學校合并,并改名為福州市盲聾啞學校。1995年最終定名為“福州市盲?!薄?/p>
(一)宗教課程
無論是在普通教會學校還是教會特殊學校,其皆隸屬于教會管轄,因而宗教課程是主要課程,占有很大的比例。1922年,教會對其管轄的特殊教育學校列出一系列宗教課程教材,教材均來自《圣經》等宗教典籍。大英圣公會甚至為了便于盲童學習圣經,還向學校提供了用“布萊葉盲文法”印刷的圣經教義。教會特殊教育學校仍同普通教會教育一樣,都是以傳教為宗旨的。在“收回教育權運動”和“非基督教運動”的沖擊下,其他教會宗教課程萎縮,而靈光與明道兩所特殊教育學校仍堅持以宗教課程為主。盡管學校在多次運動壓力下不得再將宗教課程設置為必修課,但卻以開設形式多樣的宗教選修課來吸引學生,企圖間接達到“傳教”目的。靈光和明道盲童因入學后傳教士的溫暖感召與宗教課程的引導,產生了極為虔誠的宗教信仰,大部分人都成為基督徒。據(jù)統(tǒng)計,1929年時,靈光師生與在校工作人員共有62人,基督徒就有44個。明道創(chuàng)校時收養(yǎng)的12名女盲童中的大部分成了基督徒。從以宗教為主的課程設置與影響結果看出,靈光與明道兩所學校宗教氛圍極為濃烈。
(二)基礎文化課程
靈光與明道雖為盲校,但其基礎文化課程設置卻也不失偏頗。初級小學課程有初等國語、注音、算術等;高等小學加設歷史、地理、英文等科目。1929年起,增設特種中學,學制4年(小學6年)。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又增加了黨義、符號、常識等科目。起初靈光盲童學校基礎文化教學用書為學生手制,到20世紀20年代末,臺灣某同道贈送一套盲字印刷機,這對盲童接受基礎文化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盲童也并未因其自身缺陷而使文化課程學習落后于常人。不少學生畢業(yè)后也以其學到的基礎文化課程服務于本校。例如1902年入校的一名學生憑其嫻熟的英語知識留校當英文教員,其打字口述英語精確度極高。
(三)職業(yè)謀生工藝課程
長期以來,盲啞人一直被視為“廢人”,大家普遍認為他們非但不能為社會生利,反而成為分利之人,成為社會的負擔。[7]1914年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不少教會特殊教育學?!?,即盲校,惟規(guī)模皆甚狹小,成績未能昭著,大半皆以傳教為宗旨,而工藝一門,不甚注意,盲童依然不能自謀生理。”[8]然而靈光與明道兩所盲校卻在早期就已關注學生的習藝謀生能力,設置謀生職業(yè)工藝課程,半天工作半天讀書。靈光盲校開辦的習藝謀生工藝課程內容頗為豐富,包括席科、竹科、棕科等五科內容。1929年學校又將制席部擴建成為工藝部,拓展了學生的手工制作產品與能力,除了制作席子外,還增加了遮陽簾、籃筐等。其制作的工藝品多次獲獎,揚名國內外。其名聲之大甚至獲得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主席蔣介石的贊賞,稱其為全國盲校之冠。當時的教會也推崇其辦學經驗,號召全國其他教會特殊教育學校向其學習。從學生學習中可以看出靈光學校盲童精湛的制作技藝,學校開設的職業(yè)謀生工藝課程非常成功。
因明道盲童女校學生皆為女生,學校在設置謀生技藝課程上更偏向家政方向。學生從小就要學習布置住宅、洗碗、洗衣等家務。從高小起,學生開始學習手工藝,主要包括織布、織帶和編織毛衣等等。明道盲童女校還創(chuàng)辦了工廠,為小學畢業(yè)生提供工作。
(四)音樂課程
《陰符經》中有記載:“瞽者善聽,聾者善觀。 ”《周禮·春官·宗伯》記載:“其無目,無所賭見,則心不移于音聲。顧不使有目者為之也?!薄痘茨献印ふf林訓》也有記載:“瞽無目而耳不可以塞,精于聰也。”。古人早已意識到盲人雖目不能視,但聽覺敏銳、富有音樂天賦。因此,從古至今,音樂教育始終貫穿于盲人教育過程。靈光與明道兩所盲校也不例外,皆有開設音樂課程,但男女生所學樂器不同,男盲童學銅管樂,女盲童學鋼琴。靈光盲校的銅樂隊與明道盲校歌唱團的音樂演出膾炙人口,《福州市志》中有記載,1917年—1919年,靈光學校盲童樂隊不僅在國內多地巡演,而且還到英國表演,甚至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因兩所特殊教育學校屬于教會學校,因此,音樂課程內容也是以宗教音樂為主。明道盲校學生還是福州不少教堂唱詩班的鋼琴手。[9]音樂課程的設置豐富了盲童的精神世界,讓精神有了歸屬感。
回首19世紀—20世紀福建省眾多的教會特殊教育學校,靈光和明道兩所盲校是最具有代表性與典型性的。從對靈光與明道盲校的研究中就可窺探到福建省盲校的發(fā)展與特點。教會特殊教育學校具有雙重性質,既是教會學校,又是特殊教育學校。在評價教會特殊教育時,應當將其與普通教會學校區(qū)別對待,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公正地看待教會特殊教育學校。
(一)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歷史貢獻
在教會特殊教育開展之前,我國的特殊教育幾乎一片空白,基本忽略了盲童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得不承認正是傳教士的博愛、公正的基督精神,打開了盲童受教育的大門。盲校的創(chuàng)始人及一代代承辦者,以其堅強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呵護盲童,為盲童黑暗的世界帶來一絲色彩與光芒。教會引進并加以改造的盲人識字方法、謀生職業(yè)教育、音樂課程等為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職業(yè)謀生工藝課程不僅培養(yǎng)了盲童自力更生的能力,使其能憑自身技藝在世上生存,而且也為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提供了資金。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模式、建校理念等為現(xiàn)代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了借鑒與經驗。從靈光與明道兩所盲校各自創(chuàng)立、發(fā)展,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教會特殊教育學校逐漸被政府和相關部門所接管,兩校合并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當今的福州市盲校不僅繼承了靈光與明道盲校積極先進的一面,而且在時代推動下有了新的發(fā)展理念與運行軌道,為特殊教育譜寫了新的篇章。
(二)教會特殊教育學校的局限性
1.靈光與明道盲校的創(chuàng)辦人并非特殊教育專業(yè)人士,只是或因個人善心,或因機緣巧合而創(chuàng)校。早期在華創(chuàng)辦盲人學校的傳教士大多缺乏系統(tǒng)的盲教理論指導,限制了盲校的科學發(fā)展。
2.因其早期具有教會學校性質,處于教會管轄,因此,盲校的宗教色彩濃烈。盡管受到“收回教育權運動”與“非基督教運動”沖擊,但其仍依附于教育以期達到傳教的目的。直至1944年起,宗教教育才退出歷史的舞臺。
3.盡管稱為學校,但教會特殊教育學校有極為明顯的特色,即:慈善救助。身體殘缺的可憐盲童皆能進入靈光或者明道盲校。既然是慈善救助,那么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接收的盲童能夠生存,繼而謀生。這就使得特殊教育學校忽略了教學質量,忽略了盲童心靈真正渴求。
當然,在19世紀初那個年代背景下,中國教會特殊學校的局限性大多是無法避免的,今天在看到其局限性的同時,更多的應該是看到創(chuàng)辦者和歷任承辦者對我國特殊教育的歷史貢獻。
[1]熊賢君,喻本伐.中國教育發(fā)展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9.
[2]宋玲.近代中國教會特殊學校述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12).
[3]百度百科.福州市盲校.[EB/OL].[2016-01-05].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iRO54Z9-_0dKUrl3EI e4FXIsrH6v6Zrs496SeS_HZe-S_0pOkbgAY9VwU_VenB nZRnDBLMFHlHaodm6_6o1Vq.
[4]崔軍鋒.民國時期福州基督教慈善事業(yè)研究(1912-1949)[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5]郭衛(wèi)東.基督教會與福建近代特殊教育事業(yè)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2011(12).
[6]倉山區(qū)志編撰委員會.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373.
[7]宋來祥.民國時期國人盲啞教育的實踐和理論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8]中華基督教會年鑒(第一期)[Z].臺北橄欖文化基金會、中國教會研究中心,1983:132.
[9]東南快報.福州館述.[EB/OL].[2016-01-05]. http://digi.dnkb.com.cn/dnkb/html/2013-07/21/content_ 273766.htm.
G76
:A
:1673-9884(2017)01-0071-04
2016-12-01
黃 靖,女,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