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啟俊
?
《莊子》記時詞語對王海棻《記時詞典》的補正
馬啟俊*
(皖西學(xué)院 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安徽 六安,237012)
王海棻先生的《記時詞典》是中國第一部關(guān)于記時詞語的專門詞典,其所搜集的記時詞語及其書證都很豐富,受到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史學(xué)界的重視和好評。但是在詞條立項與釋義、書證選擇與引用上,尚存在一些不足?!肚f子》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和經(jīng)典文獻(xiàn),在對當(dāng)時詞匯的運用和后世詞匯的發(fā)展方面貢獻(xiàn)和影響很大?!肚f子》的記時詞語對《記時詞典》增補詞條、改正釋義、增加或提前書證等都有很好的補正作用。
《莊子》;記時詞語;王海棻;《記時詞典》;補正
王海棻先生的《記時詞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5萬字)是中國第一部關(guān)于記時詞語的專門詞典,其所搜集的記時詞語及其書證都很豐富,釋義簡明,優(yōu)點頗多,受到國內(nèi)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史學(xué)界的重視和好評。陳振寰先生認(rèn)為,《記時詞典》是語法界第一部“系統(tǒng)而全面地研究古漢語時間范疇的專書”“是一部兼有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研究性詞典”,是“古漢語時間范疇研究的力作(該文標(biāo)題——引者注)”[1]58-59。
關(guān)于記時詞語,王海棻先生在其《記時詞典·古代記時與社會文化》中有明確的定義:“記時詞語,就是記述時間(包括與時間密切相關(guān)的人的年齡)的詞、短語和成語等?!盵2]1筆者在專題研究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和經(jīng)典文獻(xiàn)《莊子》的記時詞語過程中,重點查閱和參考了王海棻先生的《記時詞典》,發(fā)現(xiàn)該詞典有多處涉及《莊子》中的記時詞語,或立為詞條,或以《莊子》為書證,對我們研究《莊子》的記時詞語極有幫助。
經(jīng)過筆者對《記時詞典》的爬梳搜羅,整理統(tǒng)計,全書以《莊子》為書證的詞條共有23個:大年(P41)、俄然(P48)、晦朔(P75)、期年(P87)、久長(P131)、年齒(P185-186)、年壽(P190)、頃久(P221)、窮年(P225)、窮生(P226)、上壽(P261)、少焉(P266)、朔(P283-284)、歲(P289-290)、通昔(P305)、往世(P319)、無幾何(P325)、向者(P346)、小年(P348-349)、玄古(P355)、異日(P380)、終古(P427-428)、昨(P448)。
《記時詞典》以《莊子》為其詞條義項書證的情況比較復(fù)雜,其中以《莊子》為唯一義項唯一書證的有:大年、頃久;唯一義項第一書證(即首見例)的有:俄然、久長、年齒、窮生、上壽、少焉、通昔、無幾何、玄古;唯一義項第二書證的有:期年、年壽。多個義項中第一義項唯一書證的有:昨;第一義項第一書證的有:向者、異日;第一義項第二書證的有:往世;第二義項唯一書證的有:晦朔、朔;第二義項第二書證的有:窮年;第三義項第二書證的有:歲、終古;第四義項唯一書證的有:小年。
《記時詞典》還有一處以《莊子》為書證,指明其詞條的出處,即“隙駒”(P334):“易逝的光陰。出自《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夺屛摹罚骸S,本亦作隙。’”
《記時詞典》涉及《莊子》一書及其作者莊子的還有三處,一處是詞條“侵早”(P217)引用的第三條書證《沉吟樓詩選·云在法師西山讀<莊子>》:“鄰僧夜靜聞《秋水》,侵早開窗見《馬蹄》。”巧妙地利用《莊子》篇名,一語雙關(guān),構(gòu)成特殊的意境。第二處是詞條“少壯”(P267)引用的第二條書證《文選·劉琨<答盧諶詩>序》:“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yuǎn)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蔽闹杏欣献印⑶f子。第三處是詞條“伊昔”(P377)引用的第六條書證《公是集·談莊子》:“伊昔舜廷內(nèi),鳴鳳為來儀?!逼杏星f子。
《記時詞典》是重視古典文獻(xiàn)《莊子》在我國記時詞語的產(chǎn)生、運用和發(fā)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因此多處以《莊子》為書證,以說明詞語的源頭和證明義項的運用情況。《記時詞典》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莊子》在詞匯學(xué)包括記時詞語方面具有很高的認(rèn)識和研究價值。
當(dāng)然,《記時詞典》作為我國首部記時詞語的專門詞典,又是由王海棻先生獨立完成其撰寫任務(wù)的,其在詞條立項與釋義、書證選擇與引用上,尚存在一些缺漏和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莊子》記時詞語的實際情況,對《記時詞典》在增補詞條、改正釋義、增加或提前書證等方面作些局部的補充和訂正工作。
經(jīng)過筆者對《莊子》所有符合定義的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的記時詞語窮盡式的搜集和統(tǒng)計,“《莊子》記時詞語共有4個大類,21個小類,160個(含9個分屬不同類型重復(fù)出現(xiàn)10次的,不計重復(fù)的是150個)”[3]152。其中記述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三個不同時態(tài)的時間詞語48個,記述時段和時點的時間詞語36個,記述與時間相關(guān)問題的記時詞語43個,記述人的年齡、壽命的時間詞語33個?!啊肚f子》還有2個三音節(jié)詞組和8個四音節(jié)的詞組或成語,這些詞語與上述單音詞、復(fù)音詞共同構(gòu)成了詞和詞組或成語兩種記時詞語類型。”[3]154這些統(tǒng)計數(shù)字充分顯示出《莊子》記時詞語分類的多樣性和數(shù)量的豐富性。
經(jīng)過筆者對《記時詞典》正文部分的統(tǒng)計,該詞典共收不重復(fù)的記時詞語2 273個。其中有73個單音詞和雙音詞亦見于《莊子》,除了上文羅列的21個引用《莊子》為書證的(另兩個“朔”“無幾何”不在其列,詳后),還有52個未引用《莊子》為書證,即:春(P37)、冬(P44)、冬日(P44-45)、而今(P48-49)、方今(P52)、俯仰(P55)、古今(P58-59)、古者(P61)、后(P68)、后世(P70-71)、今(P111)、今日(P115)、今世(P116)、今者(P119)、來年(P144)、來世(P145)、明日(P176)、暮(一本作“莫”,P179)、乃今(P183)、曩者(P185)、秋(P226-227)、日(P234)、日夜(P239-240)、日中(P241)、上古(P258-259)、時(P273)、世世(P274-275)、斯須(P285)、四時(P285-286)、他日(P299-300)、晚(P309-310)、萬世(P315-316)、昔日(P333)、昔者(P334)、夏(P336)、夏日(P336-337)、須臾(P354)、旬(P358-359)、夜半(P365-366)、一旦(P370)、一日(P371-372)、一時(P374)、一朝(P376)、有間(P386)、早(P407)、朝夕(P413-414)、正晝(P419)、終日(P428)、終身(P428-429)、終始(P429)、晝(P433-434)、昨日(P449)。
見于《莊子》的記時詞語尚有77個單音詞和雙音詞在《記時詞典》中未作為詞條收入,其中單音詞35個,雙音詞42個,幾乎各占一半。
單音詞有:初、旦、方、古、故、即、將、久、老、曩、年、少、身、始、世、壽、宿、往、昔、夕、向、夭、夜、已、以、亦、矣、月、蚤、長、朝、終、壯、卒、祖。
雙音詞有:長久、春秋、卒然、旦旦、旦暮、俄而、而后、方將、方且、忽然、即將、今夫、今故、今且、盡年、末年、沒世、偶而、千世、頃間、然后、始終、壽考、壽命、壽夭、大初、太初、泰初、天年、無窮、無始、下壽、行年、一世、以來、以往、以下、之后、中壽、終年、晝夜、作始。
這77個見于《莊子》的記時詞語都很古老,其中有很多使用頻率極高,甚至至今仍然是語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詞語,如初、古、故、久、老、年、少、始、壽、夕、夜、已、月、長、朝、終、壯;長久、春秋、而后、忽然、即將、盡年、偶而、然后、壽命、天年、一世、之后、終年、晝夜等。有些單音詞后世以雙音詞的形式仍然在發(fā)揮著記時的作用,如初(當(dāng)初、起初、期初)、古(古代、古時、古今、古人)、往(往日、往年、往昔、往古)、昔(往昔、昔日、今昔)、已(已經(jīng)、業(yè)已)、以(以前、以往、以后)、向(一向、向來)、方(方才)、即(立即、即將)、將(將來、即將)、旦(元旦、旦夕)、身(終身)等。只有一些文言色彩較重的詞語后世使用頻率較低,現(xiàn)在有一些甚至已被淘汰,或被其他記時語詞所取代,如:曩、蚤、卒、祖、卒然、旦旦、旦暮、方將、方且、今夫、今且、沒世、頃間、壽考、大初、太初、泰初、下壽、行年、中壽等。
《記時詞典·凡例》云:“這里所收的大多是先秦至清代前后使用頻率較高、對一般讀者又需加以詮釋才能明白其涵義的記時詞語。但詞典必須具有的全備性,又要求收進(jìn)若干一般性的記時詞語,這些詞語的收入,帶有類型舉例的性質(zhì)?!盵2]1根據(jù)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以上77個見于《莊子》的記時詞語都理應(yīng)收入該詞典。
實際上《記時詞典》中收有不少把以上部分單音詞作為首字構(gòu)成的雙音詞,卻未收該單音詞。如“初+X”17個,“古+X”12個,“曩+X”11個,“往+X”14個,“月+X”24個等,卻未收“初”“古”“曩”“往”“月”。《記時詞典》總共只有41個單音節(jié)的記時詞語,還不及《莊子》一本書(50個)多。
《記時詞典·凡例》又云:“有些記時詞語,本應(yīng)收進(jìn)《詞典》中的,只因一時未能找到適當(dāng)書證,暫不收入?!盵2]2實際上以上77個在《莊子》中有而《記時詞典》未收的詞條,有許多是常用詞,應(yīng)該能夠在古典文獻(xiàn)中找到適當(dāng)?shù)臅C。筆者查閱了《記時詞典》出版之前的《辭?!罚ㄉ虾^o書出版社1989年版縮印本)、《辭源》(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版修訂本)、《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縮印本),只有“作始”沒有作為詞條收入,即便如此,至少可以以《莊子》為書證,補充進(jìn)這個詞條。這三部工具書中的一些詞條就只有《莊子》一條書證,如“向”“祖”“泰初”“行年”“千世”等。
另外,《記時詞典》在“俄爾”詞條(P47)例④⑤⑥中以“~(而)”的形式為“俄而”設(shè)立詞條,并以《法言·問神》(應(yīng)提前為例①)、《文選·謝慧連<雪賦>》、《梁書·蕭景列傳》為書證,并不穩(wěn)妥,因為原文只能有“~(而)”中的一種形式。不如單獨立以詞條“俄而”,并以《莊子》為始見例?!肚f子·大宗師》就有用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p>
《記時詞典》中所收的詞條“今”“來年”“明日”“時”“一時”,所設(shè)立的義項不夠完整全面,可以根據(jù)《莊子》而補充之。如:
1.今:《記時詞典》義項有二:第一義項為“現(xiàn)在”;第二義項為“現(xiàn)代,當(dāng)代”。可以據(jù)《莊子》補充義項“假如現(xiàn)在”。如《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大宗師》:“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铘!’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鳖愃频睦尤纭俄n非子·五蠹》:“今有構(gòu)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睒I(yè)師白兆麟先生在《文言文假設(shè)句的幾種格式》中就列舉了用時間詞“今”字表示假設(shè)的格式和例句,并指出“今”有時還與“于此”并用,如《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之音,舉疾首蹙額而相告。”[4]17
《莊子》還有“今且”也可表假設(shè),如《齊物論》:“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辈艿A(chǔ)基《莊子淺注》此兩處“今且”皆注釋為“假設(shè)之辭”[5]28。
2.來年:《記時詞典》只有“明年”一個義項。可以據(jù)《莊子·則陽》補“今年”義項?!秳t陽》:“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終年厭飧?!备鶕?jù)前后文對比,以及后半部分對已發(fā)生的事實的敘述和已存在的狀態(tài)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處“來年”義當(dāng)為“今年”。此例“來年”的意義并非“來”和“年”的簡單相加,如通常理解的那樣,表示將要到來的年歲,而是特指正經(jīng)歷著的“今年”,與原文“昔”相對。此種用法在其他古代文獻(xiàn)中很少見,與后來表示明年等未來年份的“來年”用法不同。《老莊詞典》將此例“來年”釋為“第二年”[6]338,所指不明確?!皝砟辍钡拇朔N用法在《莊子》中出現(xiàn),是一個有特定義的時間詞?!队洉r詞典》當(dāng)據(jù)《莊子》以補之。
“其實,以‘來’為首字構(gòu)成的雙音詞在表示時間時,除表示未來、將來、后來等將然的時間概念外,也有表示現(xiàn)在、當(dāng)今等當(dāng)下時間概念的,除‘來年’外,還有‘來今’,如《水經(jīng)注·河水四》:‘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干木,晉之賢人也,魏文侯過其門。軾其廬,所謂德尊萬古,芳越來今矣?!薄啊荚絹斫瘛x即美名蓋過當(dāng)世?!盵3]209
3.明日:《記時詞典》列有兩個義項,第一義項為“明天”,第二義項為“不遠(yuǎn)的將來”??梢該?jù)《莊子·山木》補充義項“第二天”,即某一天的第二天,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時間,與今天之即將到來的“明日”或“明天”不同,與“不遠(yuǎn)的將來”更不同。《山木》:“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此處的“明日”顯然為“昨日”之后的今天,即昨日的第二天?!肚f子》中還有多處“明日”是“第二天”的意思,與《山木》用法相同。
《莊子》的記時詞語在吸收當(dāng)時的書面詞語或口頭詞語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富有表現(xiàn)力,大多流傳久遠(yuǎn),廣為人知。也有些在流傳的過程中,增加了義項,或者詞義發(fā)生了變化,如“來年”由“今年”義轉(zhuǎn)為指“將要到來的年份”,“明日”由“某一天的第二天(已經(jīng)出現(xiàn))”轉(zhuǎn)變?yōu)椤敖裉斓南乱惶欤磳⒌絹恚钡取R虼藨?yīng)該引起關(guān)注,加以借鑒和利用。
《記時詞典》中有32個詞條可以以《莊子》為書證,但是沒有引用,引用了其他早于《莊子》或與《莊子》同時代的書證為始見例,因此不必靠《莊子》提前書證,但是可以酌情引用《莊子》用例以豐富書證。這32個記時詞語是:春、冬日、古者、后世、今日、來世、暮、乃今、曩者、秋、日、日中、上古、斯須、四時、他日、萬世、昔日、昔者、夏、須臾、旬、夜半、一旦、一日、一朝、有間、朝夕、正晝、終日、晝、昨日。
《記時詞典》中的“今”“來年”“明日”“時”“一時”5個記時詞語需要依靠《莊子》增加義項,補充書證,已如上述。另有15個亦見于《莊子》的記時詞語,書證晚于《莊子》,可以補充見于《莊子》的書證,以提前其詞條的始見例時間。這15個記時詞語是:冬、而今、方今、俯仰、古今、后、今世、今者、日夜、世世、晚、夏日、早、終身、終始。如:
1.冬:《記時詞典》僅以《世說新語·言語》“秋冬之際”為例,《莊子》中“冬”凡12見,不僅有5例“秋冬”連用的,還有5例“冬”單獨使用的,如《則陽》:“冬則擉鱉于江,夏則休乎山樊?!?/p>
2.而今:《記時詞典》以《水經(jīng)注·河水》為第一條書證?!肚f子》中有10處用例可以為書證,如《養(yǎng)生主》:“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p>
3.今世:《記時詞典》以《顏氏家訓(xùn)·省事》為第一條書證?!肚f子》中有4處用例可以為書證,如《讓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p>
4.日夜:《記時詞典》以《文選·張華<勵志>》為第一條書證?!肚f子》中有8處用例可以為書證,如《齊物論》:“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p>
5.世世:《記時詞典》以《史記·李斯列傳》為第一條書證,《莊子》中“世世”凡3見,如《馬蹄》:“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木?!?/p>
《記時詞典》在使用《莊子》書證和釋義時存在一些疏誤,如:
1.“晦朔”“朔”“小年”三個詞條共用同一條書證,即《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边@樣反復(fù)使用同一書證,有書證貧乏,內(nèi)容重復(fù)之嫌。其將該書證用為“晦朔”條第二義項“早晨與晚上”的唯一書證,又用為“朔”的第二義項“平旦,天亮?xí)r”的唯一書證,這樣理解書證中的“晦朔”詞義就很值得商榷。與“晦朔”對應(yīng)的詞義應(yīng)是“晚上與早晨”,而不是“早晨與晚上”。兩個詞條里解釋“朔”一為“早晨”,一為“平旦,天亮?xí)r”,時間長短也有所區(qū)別。將同一書證里的“晦朔”與“晦朔”中的“朔”分立為兩個詞條,如此設(shè)立詞條也不妥當(dāng),此處的“朔”不應(yīng)單獨作為詞條而置“晦”于無所對應(yīng)。《記時詞典》“晦”(P74)條有義項“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無“晚上、天黑時”義項,與其“晦朔”“朔”詞條義項不對應(yīng)。又有“朔晦”(P284)詞條,與“晦朔”同素異序,也只有“農(nóng)歷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并無“早晨和晚上”義。從中也可看出《記時詞典》詞條釋義的不全面、前后的不對應(yīng)。
《逍遙游》中的“晦朔”歷來有歧解,據(jù)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晦朔’,月的終始,指一個月的時光。另一說:‘朔’,旦(《釋文》)。‘晦’,夜(王先謙《注》)。指一日的時光。今譯從前說?!盵7]10從前說的不僅有陳氏,唐成玄英《疏》亦云:“月終謂之晦,月旦謂之朔;假令逢陰,數(shù)日便萎,終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釋文》引司馬釋“朝菌”云:“大芝也,天陰生糞上,見日則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終始也?!盵8]12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亦持此說:“晦朔,每月的頭一天叫朔,尾一天叫晦。這里猶言早晚?!盵5]429故《記時詞典》也可將《逍遙游》此條書證作為其“晦朔”的第一義項“農(nóng)歷每月的最末一日和下個月的第一日”的書證,或作為“朔”的第一義項“農(nóng)歷每月初一”的書證。因此應(yīng)該對所作選擇做一說明。
《記時詞典》“小年”條將“短促的壽命”作為第四個也是最后一個義項,而所舉的書證《逍遙游》卻早于前三個義項的所有五條書證,這種義項出現(xiàn)時間的早晚顛倒,不符合詞義引申的規(guī)律和順序。
2.往世:《記時詞典》有兩個義項。第一義項是“從前,過去”,其第二書證為《人間世》:“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薄独锨f詞典》也解釋此處“往世”為“過去;從前”[6]536。但是此條書證實際上應(yīng)為第二義項“前生,前世”的第一書證,表示“前世”,與“來世”相對,特指過往的時世,與一般意義上的“從前,過去不同”。其第二書證為《全唐詩·白居易<自解>》:“房傅往世為禪客,王道前生應(yīng)畫師?!薄巴馈闭c“前生”相對應(yīng)。
3.無幾何:《記時詞典》只有一個義項“不久,不多時”,用《莊子·德充符》“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為其第一書證。實際上“無幾何”為否定式時間詞組,“無”表示否定,“幾何”表示時間短暫。成疏:“幾何,俄頃也?!眄曋g,逃遁而去?!盵8]209因此“無幾何”與前一頁(P324)所列“無多日”“無多時”一樣,不當(dāng)立為詞條,應(yīng)去“無”后,與前一頁所列“無何”“無幾”一樣,作為雙音詞列為詞條。另外,《記時詞典》引用《德充符》此例,“寡人恤焉”后不可缺少“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否則引文句意不完整。
4.向者:《記時詞典》用《莊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為第一義項“剛才”的第一條書證,其余四條書證依次是《后漢書·臧宮傳》《筆記小說大觀·冥音錄》、《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史記·高祖本紀(jì)》,未按先后順序排列書證,《田子方》應(yīng)位列第二,居于《左傳》之后,《史記》應(yīng)居于《后漢書》之前。
5.異日:《記時詞典》列舉了三個義項:1.來日,以后。2.往日,從前。3.不同日子。用《莊子·德充符》“哀公異日以告閔子”為第一義項的第一條書證,有誤。《莊子》此處的“異日”意為“他日”“后來的某一天”,為已發(fā)生的時間,而第一義項后兩個例子的“異日”皆為未發(fā)生的時間,不宜混同,應(yīng)另立第四義項“他日”“后來的某一天”(與第三義項“不同日子”即“不同的日子”“分開的日子”也有別),可以《莊子》此例為書證。
6.終古:《記時詞典》將《大宗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作為第三義項“經(jīng)常”的第二條書證,欠妥。此書證成疏云:“得于至道,故歷于終始,維持天地,心無差忒?!薄夺屛摹罚骸按拊疲航K古,久也。鄭玄注《周禮》云:終古,猶言常也?!编嵶⒅俺!蹦耸恰伴L期、固定、永久”義,而非“經(jīng)?!绷x,與“久”同。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北斗星得到它,永遠(yuǎn)不會改變方位;日月得到它,永遠(yuǎn)運行不息?!盵7]183所以《莊子》“終古”書證應(yīng)為《記時詞典》第一義項“永遠(yuǎn)、久遠(yuǎn)”的第一條書證。
王海棻先生2004年又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力作《古漢語時間范疇詞典》,2005年出第2版,字?jǐn)?shù)達(dá)到61萬字。這是王海棻先生也是國內(nèi)第二部關(guān)于記時詞語的專門詞典。該書的正文部分對《記時詞典》的原有條目、釋義、書證進(jìn)行了增刪調(diào)整,詞條總數(shù)增加到2 700個,內(nèi)容更加豐富完善。該書在《記時詞典》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長篇論文《古漢語時間范疇綜說》,作為全書的總綱與核心。書后增加了附錄《<公羊傳>語法研究》一文,展示了專書語法研究的成果?!啊豆艥h語時間范疇詞典》是一部兼有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的研究性詞典?!盵9]2該書的出版對時間范疇和記時詞語的研究都是有推動意義的。
經(jīng)過比對,《記時詞典》與《莊子》直接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在《古漢語時間范疇詞典》里作了少量的調(diào)整變化,其余修改對《莊子》的運用沒有實質(zhì)性的變化,因此《莊子》對《古漢語時間范疇詞典》同樣具有較多的補正作用。
總之,“《莊子》中的記時詞語數(shù)量多,詞義豐富,用法靈活,是《莊子》詞匯系統(tǒng)富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對其進(jìn)行窮盡性統(tǒng)計和比較研究,有助于人們認(rèn)識《莊子》詞匯系統(tǒng)和先秦記時詞語狀況,同時也有利于推進(jìn)先秦專書詞匯和時間范疇研究?!盵10]54-59充分利用《莊子》的記時詞語,對補正《記時詞典》和《古漢語時間范疇詞典》就都是有所幫助的。
[1]陳振寰.古漢語時間范疇研究的力作——讀王海棻的《記時詞典》[J].古漢語研究,1999(3).
[2]王海棻.記時詞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馬啟俊.《莊子》詞匯研究[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4]白兆麟.文言文假設(shè)句的幾種格式[C]//白兆麟.文法訓(xùn)詁論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5]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6]王世舜,韓慕君.老莊詞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7]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9]陳和年.序[M]//王海棻.古漢語時間范疇詞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
[10]馬啟俊.《莊子》記時詞語考察[J].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4(3).
The Complement of Temporal Words into Wang Haifen's
MA Qi-jun
(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Media,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Wang Haifen's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dictionary of temporal words in China. It has rich temporal words and documentary evidence, which is highly valued and praised by ancient Chinese experts and ancient literary historia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entry confi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election and reference of documentary evidence.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use of vocabulary of that time and later vocabulary development. The temporal words in the book ofare complement to thein supplementing the entry, correcting the interpretation, increasing or advancing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
; temporal words; Wang Haifen;; complement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02
H136.31
A
1004-4310(2017)02-0007-06
2017-02-07
安徽省教育廳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重點項目“《莊子》的民俗學(xué)新論”(SK2015A555);皖西學(xué)院校級壽縣文化扶貧項目“出自壽縣的《淮南子》在中國莊子學(xué)史上的地位和影響”(WXSK1533)。
馬啟?。?965- ),男,安徽金寨縣人,皖西學(xué)院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院長,教授,文學(xué)博士,阜陽師范學(xué)院兼職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訓(xùn)詁學(xué)和民間文學(xué)的教學(xué)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