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波
摘 要 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注意在閱讀教學中多讓學生積累語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根據(jù)低年級的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我就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如何進行語言積累途徑、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關鍵詞 低年級語文 閱讀教學 語言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7-0101-01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注意在閱讀教學中多讓學生積累語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根據(jù)低年級的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我就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如何進行語言積累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朗讀中豐富積累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重視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寶貴經(jīng)驗,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針對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提出了以下的要求: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讓他們喜歡朗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并在朗讀中豐富積累。這一要求,注重了孩子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指導孩子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讓孩子聽課文錄音,聽老師范讀,讓孩子在模仿中學習,這也是符合孩子的生理特征的。還須注重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過高,要一步一步地來。例如在教學一篇課文的閱讀時,要分步提高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把課文讀正確,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其次,在讀準音后,再提要求,把句子讀流利,這時要注意長短句之間、詞語的停頓等。再次,同學們真能干,下面提一個更高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一步一步落實目標,長期堅持下去,有助于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良好語感的形成,有助于對語言的積累。
二、品析中深化積累
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可在品析中積累。我們強調(diào)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zhì),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二年級的孩子由于生性好動、想象力豐富,老師可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但加深了孩子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參與品析課文的熱情。教材中的課文內(nèi)容多樣,有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豐富多彩的童話等,老師可針對不同的文本,選用不同的品析方式,運用孩子容易接受的唱、演、畫等活動來展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中,激發(fā)內(nèi)心情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涵。
三、背誦中沉淀積累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人讀書,歷來是讀過來背過去的,讀背得多了,肚子里裝滿了詩詞文章,就逐步掌握了讀寫規(guī)律和方法。背書的過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營養(yǎng)的過程。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佳作,是積累語言材料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重要方法。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材中的兒歌、短文瑯瑯上口,語言淺顯易懂,通過背誦,讓學生不斷充實語言庫存。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更高了,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形成能力。在指導學生背誦的時候,我告訴學生,讀到能背下來時不要停下來,應再讀幾遍,這樣才能記得牢,背誦后忘得最快的是開頭十幾天,因此,在熟讀成誦后隔三差五就要復習一下。
總之,語言學習重在積累,學生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才能準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fā)自己真情實感。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提高了。讓孩子們在今后學習中充分地接觸語言、品味語言、內(nèi)化語言,進而豐富積累,接受熏陶,體驗到語文的樂趣。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