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左傳》中“其”的幾種固定結(jié)構用法考察

2017-04-14 00:25:39尹世英
綏化學院學報 2017年9期
關鍵詞:領屬楊伯峻左傳

尹世英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5)

《左傳》中“其”的幾種固定結(jié)構用法考察

尹世英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5)

文章旨在明確在《左傳》中包含“其”的固定結(jié)構是否已經(jīng)形成,進而確定“其”的用法;我們通過對《左傳》中包含“其”的9個結(jié)構的全面調(diào)察,在定量描寫基礎上做定性分析。發(fā)現(xiàn)《左傳》中這些結(jié)構雖然已經(jīng)連用,但和現(xiàn)代漢語用法不盡相同,對語境的依賴很強;在這些結(jié)構中,“其”具有第三稱代詞、指示代詞和副詞的功能,與非固定結(jié)構中的功能是一脈相承的。

其;固定結(jié)構;語法功能;左傳

對“其”在《左傳》中的固定結(jié)構進行調(diào)察,首先要涉及《左傳》版本,我們以清人阮元??钡摹妒?jīng)注疏》本為底本,以今人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1]為主要參照本,所有例句及其統(tǒng)計數(shù)字只以《左傳》語言為研究對象,不包括《春秋》經(jīng)文。據(jù)統(tǒng)計,“其”在《左傳》中共出現(xiàn)2577次,在此,我們只對《左傳》幾個包含“其”的固定結(jié)構中的用法進行調(diào)察。

關于《左傳》中包含“其”的固定結(jié)構有哪些,何樂士先生在《〈左傳〉虛詞研究》[2]中有涉及,筆者結(jié)合何先生觀點和閱讀《左傳》的體驗,選取9個組合為研究對象,具體包括:“其若之何”10例,“若之何其”4例,“其是之謂”15例,“與其”11例,“何其”5例,“其中”5例,“其余”9例,“其次”7例,“其他”5例,共71例,描述“其”在這些結(jié)構中的作用,以及這些結(jié)構在《左傳》中的用法,同時也對這些結(jié)構在古今漢語中的不同進行辨析。

一、其若之何

《左傳》有10例是“其若之何”,要說清楚“其若之何”,我們首先要解釋“若之何”,“若之何”在《左傳》中共使用63次,具體描述如下:

(一)《左傳》中“若之何”,31例做謂語,其中17例是獨立做謂語,沒有修飾成分,表示“怎么樣”;“若之何”是固定結(jié)構,例如:

(1)趙宣子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文公十三年2·594)(對象文字加下劃線,“2·594”中,“2”是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的冊數(shù),“594”是頁碼,以下相同。)

(2)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僖公十五年1·354)

(二)14例“若之何”前面有“將”,這些“若之何”也是做謂語的,“將”是它的狀語,“若之何”還是“怎么樣”,例如:

(3)舍此三者,君將若之何?(僖公二十八年1·474)

(4)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德,將若之何?(文公七年2·563)

(三)18例“若之何”在謂語之前,做狀語,表示“怎么樣”或“為什么”,其中2例加“而”,例如:

(5)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閔公元年1·257)

(6)商臣聞之而未察,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文公元年2·514)

還有16例“若之何”不加“而”,例如:

(7)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若之何去之?不聽。(文公七年2·558)

(8)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宣公十二年2·725)

“若之何”做狀語,和中心詞中間有“而”的感覺語氣舒緩些,沒有“而”的語氣更干脆利落。

(四)“其若之何”《左傳》有10例,這里的“若之何”還是謂語,“若之何”前的“其”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前面有名詞,有2例,這個“其”就是主謂之間的,在反問句中,表達反問語氣“難道”,例如:

(9)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賂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臣聞命矣。(莊公十四年1·198)

(10)析父謂子革:“吾子,楚國之望也!今與王言如響,國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昭公十二年4·1340)

(五)其余8例“若之何”的前面只有“其”,我們今天會理解為“那又怎樣呢?”,“其”有指示代詞的作用,例如:

(11)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桓公二年1·90)

(12)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僖公九年1·328)

(六)還有4例是“若之何其”,“若之何其”也不宜看做固定結(jié)構,“若之何”在這里,是一個倒裝句的謂語,“若之何”的意思是“為什么”“怎樣”,“其”是后面成分的定語或主語,例如:

(13)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chǎn)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襄公三十一年3·1189)

按:該“其”是領屬義,即是“其釋辭若之何也?”,“其”做定語。

(14)見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書云:“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衛(wèi)也?(定公四年4·1541)

按:該“其”是子句主語。

(15)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襄公二十一年3·1061)

按:“其”子句是主語。

(16)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成公二年2·791)

按:“其”是子句主語。

由以上列舉可知,《左傳》中“若之何”是固定結(jié)構,但“其若之何”或“若之何其”就不宜看做是固定結(jié)構。

二、其是之謂

《左傳》中共有“其是之謂”15例,它們都是獨立成句,句末都有語氣詞,其中2例是“矣”另外13例的語氣詞是“乎”,例如:

(17)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諸侯,況其下乎?《詩》曰:‘不解于位,民之攸暨。’其是之謂矣。”(成公二年2·808)

(18)《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蠓蛘讘n,憂能無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謂矣。(昭公元年4·1204)

13例句末是“乎”的,從現(xiàn)代標點來看:2例是陳述句,用句號;4例是疑問句,用問號;7例是感嘆句,用感嘆號,例如:

(19)《詩》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涫侵^乎。(昭公八年4·1301)

(20)《詩》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其是之謂乎?!保ㄕ压?·1320)

(21)君子曰:“惠王知志。《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其是之謂乎?志曰:‘圣人不煩卜筮?!萃跗溆醒?”(哀公十八年4·1713)

(22)《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涫侵^乎?(襄公十三年3·1000)

(23)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襄公二十四年3·1088)

(24)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襄公二十四年3·1088)

(25)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骸⒆硬粎T,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隱公元年1·16)

(26)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饗之,命以義夫!《商頌》曰:‘殷受命咸宜,百祿是荷’,其是之謂乎!”(隱公三年1·30)

(27)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罅x滅親’,其是之謂乎!”(隱公四年1·38)

(28)初,季孫為己樹六槚于蒲東門之外。匠慶請木,季孫曰:“略?!苯硲c用蒲圃之槚,季孫不御。君子曰:“《志》所謂‘多行無禮,必自及也,’其是之謂乎!”(襄公四年3·935)

(29)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对姟吩唬骸尤珈?,亂庶遄已?!涫侵^乎!”(昭公三年3·1238)

(30)君子曰:“禮,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為禮于晉,猶荷其祿,況以禮終始乎?《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涫侵^乎!”(昭公三年3·1239)

(31)《詩》曰:‘宗周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其是之謂乎!”(昭公十六年3·1376)

(32)君子曰:“惠王知志?!断臅吩唬骸僬?,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涫侵^乎?志曰:‘圣人不煩卜筮?!萃跗溆醒?”(哀公十八年4·1713)

從以上可知,“其是之謂”中的“其”在用法上和“其”在一般謂語前的用法是相同的?!捌涫侵^”是個倒裝句,用現(xiàn)代漢語理解應該是“其謂是”,“是”是前置賓語,“之”是賓語提前的標志,“其”還是謂語前的那個成分,在陳述句中,無論是“其是之謂矣”還是“其是之謂乎”,“其”都可以理解為“大概”;在感嘆句中也是“大概”的意思;但在疑問或反問句中就是“難道”。

三、與其

在《左傳》中“與其”共出現(xiàn)40次,其中29例不能看做是固定結(jié)構,例如:

(33)秋,齊侯伐晉夷儀。敝無存之父將室之,辭,以與其弟,曰:“此役也不死,反,必娶高、國?!保ǘü拍?·1574)

按:與,給;其,第三稱代詞,定語。

有9例可以看做是一個固定結(jié)構的前半部分,都是與別的詞搭配,具體包括:1例“猶……與其……”,2例“與其……,不猶……”,1例“與其……寧其……”,2例“與其……寧……”,1例“與其……不如……”,1例“與其……寧為……”,1例“與其……猶是……”,例如:

(34)為吳大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閔公元年1·259)

按:楊伯峻先生注:此兩句是因補充而倒說,順說之當為“與其及也,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吳太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p>

(35)事之不捷,惡有所分。與其專罪,六人同之,不猶愈乎?(宣公十二年2·728)

(36)子展曰:“與其莫往,弱,不猶愈乎?《詩》云:‘王事靡盬,不遑啟處?!瘱|西南北,誰敢寧處?堅事晉、楚,以蕃王室也。王事無曠,何常之有?”(襄公二十九年3·1156-1157)

(37)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襄公二十六年3·1120)

(38)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保ㄏ骞?·1120)

(39)范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天子實云。雖有后事。晉勿與知可也。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昭公三十二年4·1518)

(40)羅曰:“與其素厲,寧為無勇。”(定公十二年4· 1586)

(41)安于曰:“與其害于民,寧我獨死,請以我說?!保ǘü?·1590)

(42)眾言異矣,子不如易于齊。與其死也,猶是郈也。(定公十年4·1581)

由以上可知,“與其”在《左傳》中和“猶”“寧”等共同構成一個表示選擇關系的復合結(jié)構,現(xiàn)代漢語叫連詞,幫助構成選擇復句。

還有兩例,雖然單用,但也應該看做連詞,例如:

(43)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知也?!保ㄏ骞荒?·1059)

按:楊伯峻先生注:比之于死亡如何,言雖受囚而勝于死亡。

(44)今亂本成矣,立可必乎?孝而安民,子其圖之,與其危身以速罪也?!保ㄩh公二年1·272)

按:楊伯峻先生注:此倒裝句法,正說宜是“與其危身以速罪也,不如孝而安民,子其圖之?!贝朔N句法與元年士蒍語“與其及也”同。

以上兩例,雖然沒有后半部分,但在語義表達上還是表選擇的。

四、何其

《左傳》有5例“何其”,是否固定結(jié)構,需要具體分析,例如:

(45)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晉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僖公十五年1·357)

(46)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僖公二十四年1·414)

(47)對曰:“老夫罪戾是懼,焉能恤遠?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昭公元年4·1210)

(48)陳轅頗)道渴,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腶脯焉。喜曰:“何其給也?”對曰:“器成而具?!保òЧ荒?·1661)

(49)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其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襄公二十九年3·1163)

按:楊伯峻先生注:“其”字本無,今從《石經(jīng)》《唐風正義》引《金澤文庫》本增。

這里第45、46“何其”是“怎么如此”的意思,做狀語;第47例是“怎么能”,做狀語;第48例是“怎么”,做狀語;以上4例都是問原因,“何”在句中還是起疑問作用的,算是前置賓語,“其”還是謂語前的那個“其”,實在意義不大,但對語氣的表達有幫助,45、46、47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何其”較為接近,第48例差別就比較大,第49例也許可以提供就是一個佐證,“其”可以不存在,在語義表達上不受影響,《左傳》中的“何其”在語義表達上更偏重“何”,“其”起輔助作用,現(xiàn)代漢語“何其”是“多么”的意思,是程度副詞,跟《左傳》中的這幾個用法都沒有關系。

五、其+X

“其+X”式,即現(xiàn)代漢語中包含“其”的雙音詞,在此選取“其中”“其余”“其次”“其他”四個。

(一)其中?!蹲髠鳌饭灿小捌渲小?例,例如:

(50)苗賁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保ǔ晒?·885)

(51)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陳以當之,欒、范易行以誘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襄公二十六年3·1122)

(52)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昭公五年4· 1264)

(53)齊侯執(zhí)陽虎,將東之。陽虎愿東。乃囚諸西鄙。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約而歸之。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追而得之,囚于開。(定公九年4·1573)介賓

(54)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哀公十一年4·1668)

這里,第50、51例顯然不是固定結(jié)構,例52、53、54都是偏正結(jié)構,但和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其語義更具體,尤其是第54例,和“其厚”“其薄”語法地位相同,更可以顯示“中”是一個名詞,和“厚”“薄”一樣,因此,《左傳》的“其中”和現(xiàn)代漢語的那個表示范圍的副詞“其中”,還是不同的。

(二)其余?!捌溆唷痹凇蹲髠鳌分泄渤霈F(xiàn)9例,唯有一例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其余”等同,列舉如下:

(55)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保ㄎ墓吣?·626)

按:這是主謂之間表推測的“其”,不是固定結(jié)構。

(56)鄭尉氏、司氏之亂,其余盜在宋。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產(chǎn)之故,納賂于宋,以馬四十乘與師茷、師慧。(襄公十五年3·1023)

按:這個“其”有指示作用。

(57)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嫡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余子,以為“余子”。(宣公二年2·665)

按:這個“其”有領屬義。

(58)足以共祀,盡歸其余邑。(襄公二十二年3·1068)

按:這個“其”做賓語,做代詞。

(59)丙寅,齊師、宋師敗吳師于鴻口,獲其二帥公子苦雂、偃州員。華登帥其余以敗宋師。(昭公二十一年4·1427)

按:“其余”是“剩下的部隊”,名詞性,做賓語,“其”是領屬義。

以上5例與“其余”雙音結(jié)構無關。

(60)文子曰:“其余皆數(shù)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樂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襄公二十七年3·1135)

按:“其余”名詞性,做主語,“其”是領屬義,代詞。

(61)對曰:“必來。從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衛(wèi)、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wèi)逼于齊而親于晉,唯是不來。其余,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昭公四年4·1248)

按:“其余”名詞性,做主語“其”是代詞,領屬義。

(62)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幣,禮也。其余則否?!保ㄕ压吣?· 1384)

按:“其”是代詞,領屬義,“其余”名詞性,做主語。

以上3例“其余”都是名詞性,做主語或賓語,“其”是領屬義,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只需加“的”。

(63)因其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余四十縣,遺守四千,奮其武怒,以報其大恥,伯華謀之,中行伯、魏舒帥之.其蔑不濟矣。(昭公五年4·1269)

按:這個“其余”做定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最接近,“其”是代詞,表領屬義。

綜合分析《左傳》中的“其余”,我們發(fā)現(xiàn),“其余”是一個承前省略的用法,這是代詞的功能,《左傳》中的“其余”只有“其余四縣”中的才是與現(xiàn)代漢語接近的“其余”?,F(xiàn)代漢語的“其余”是形容詞,以“的”字結(jié)構或定語的形式使用,這和《左傳》中“其余”是名詞性做主語是相通的?!蹲髠鳌分小捌洹痹凇捌溆唷敝惺潜眍I屬義的第三稱代詞,這是一脈相承的。

(三)其次?!蹲髠鳌分小捌浯巍惫灿?例,例如:

(64)臣聞之:大上以德?lián)崦?,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僖公二十四年1· 420)

(65)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其次皁牧輿馬,其小者衣裳劍帶,是賞盜也。(襄公二十一年3·1057)

按:楊伯峻先生注:其次、其小者,謂與庶其之禮物之次者與小者?;蛞詾槠浯纹湫≌邆S指庶其之從者。從者有高卑,賜亦有小大。

(66-67).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襄公二十四年3·1088)

(68)文子曰:“其余皆數(shù)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樂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襄公二十七年3·1135)

(69)鄭子產(chǎn)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保ㄕ压?·1421)

(70)裨灶曰:“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將死。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保ㄏ骞四?·1144)

按:楊伯峻先生注:即不在星紀。

通過以上的例句我們可以知道,從語義上說,《左傳》中的“其次”和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意思的是“第二”;但“其次有立言”“其次”就不是“第二”的意思,是“再次”之意;“歲棄其次”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根據(jù)語境和注釋我們知道這個“其次”的意思是“星紀”,是借代的修辭手法;從語法結(jié)構上說,“其次”都是偏正結(jié)構,“其”都是領屬義的代詞。

(四)其他?!蹲髠鳌分小捌渌庇?例,沒有“其它”,都可以看做是固定結(jié)構,這里的“其”也是表領屬義的。例如:

(71)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過,長亦不改,不識其他。(僖公九年1·331)

(72)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cè)也。不知其他。(成公九年2·845)

(73)晉,吾仇敵也。茍得志焉,無恤其他。(昭公五年4· 1267)

(74)二至、二分,日月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水。(昭公二十一年4·1427)

(75)史趙曰:“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鄭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保òЧ拍?·1653)

綜上所述,“其”在《左傳》的固定結(jié)構中的用法,由于先秦漢語還是以單音詞為主,所以,對于《左傳》中的這些語言現(xiàn)象,我們要實事求是,既要看到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之處,也要注意不同的用法,尤其是看起來差別不大,但還是有差別的語言現(xiàn)象?!捌洹痹凇蹲髠鳌返墓潭ńY(jié)構中的作用是“其”在先秦用法的一個縮影,它具有第三稱代詞、指示代詞和副詞的功能?!蹲髠鳌分械摹芭c其”“何其”“其中”“其余”“其次”“其他”等用法,對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與其”“何其”“其中”“其余”“其次”“其他”的復音詞的形成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歷史存在,但“與其”“何其”“其中”“其余”還是形成階段,不宜看做是固定用法,更不是復音詞。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責任編輯 靳開宇]

H059

A

2095-0438(2017)09-0078-05

2017-03-06

尹世英(1968-),女,山東莒縣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語法。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科研項目“從《左傳》看語序?qū)ζ涮撛~的影響”(08SKY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領屬楊伯峻左傳
《左傳》“其無晉乎”補證
江海學刊(2024年1期)2024-03-14 09:09:58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四部類型理論下的達斡爾語第三人稱領屬成分語法化研究*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湘語衡山方言領屬結(jié)構研究
城市學刊(2018年5期)2018-12-12 01:37:52
攘雞
“客氣”詞義的源流演變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01:13
領屬范疇研究綜述
英語知識(2016年4期)2016-04-01 21:56:22
《論語譯注》與《傅佩榮譯解論語》版本比較欣賞
噶尔县| 工布江达县| 蕉岭县| 蒙阴县| 南澳县| 渭源县| 元氏县| 竹山县| 巴楚县| 乌兰浩特市| 和政县| 繁昌县| 安顺市| 仁寿县| 县级市| 页游| 扎赉特旗| 葫芦岛市| 明溪县| 锡林浩特市| 岳西县| 拜泉县| 盐津县| 望城县| 调兵山市| 澜沧| 凤冈县| 炎陵县| 兴和县| 山丹县| 彭泽县| 祁连县| 三明市| 习水县| 松桃| 建湖县| 宜良县| 游戏| 黄骅市| 平安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