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方法的“穆儒丐”
主持人語: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乃至東亞現(xiàn)代文學研究繞不過的議題之一。日本對東亞地區(qū)的侵略和殖民,改變了東亞地區(qū)原有的社會結構,也改變其精神形態(tài)和審美訴求,影響著東亞地區(qū)的現(xiàn)代文學走向和形態(tài),例如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抗日文學、殖民地的解殖文學、東亞一體的狂想文學等。以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的理論視角觀察東亞地區(qū)的現(xiàn)代文學,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且有助于理解我們今日之文學。
如何建構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的理論話語?開啟新的研究領域,更新已有的知識話語,必須以東亞殖民主義時代典型文本作為基礎。穆儒丐(1884—1961)的獨特身份、經歷極其豐富多樣的作品是研究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理論問題的珍稀“標本”,滿族后裔、日本留學生、著名報人、作家、翻譯家、劇評人、時評人;歷經清代光宣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政體與意識形態(tài)都極為迥異的時段,同時在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生活數(shù)年,偽滿洲國14年,是當時大報《盛京時報》的主筆人;作品數(shù)量驚人、種類繁多,有小說《福昭創(chuàng)業(yè)記》《笑里啼痕錄》《北京》《香粉夜叉》《同命鴛鴦》《徐生自傳》《玄奘法師》《財色婚姻》《新婚別》等,劇本《馬保羅將軍》《兩個講公理的》等,劇評《新劇與舊劇》《中國的社會戲》,時評《世界列國現(xiàn)今之狀勢》《蒙回藏與國會問題》等,文論《小說叢話》《文學的我見》《美學史綱要》等,翻譯了雨果的《哀史》(即《悲慘世界》)、大仲馬的《嚴窟島伯爵》(《基督山伯爵》)、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等,創(chuàng)造岔曲《敬愛的毛主席》等。
本期三篇出色的論文從不同的視角透視多棱面的穆儒丐其人、其文、其思、其事。劉大先副研究員從“清遺民旗人身份的穆儒丐與現(xiàn)代日本文化”的關系考辨穆儒丐的政治與文化身份,創(chuàng)造出“族群民族主義”概念,以此來理解穆儒丐的獨特之處:即有別于日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又無法歸入中華民族主流的革命與反帝話語序列。從這種第三空間的獨居之所——“族群民族主義”,為解讀穆儒丐偽滿洲國時期的作品打開新的視域,開啟新的話語和議題。王曉恒副教授是穆儒丐研究專家,發(fā)表諸多穆儒丐專深研究論文。本期這篇文章《〈隨感錄〉:〈盛京時報〉時期穆儒丐真實思想的表述》,是王曉恒副教授的穆儒丐系列研究之一,該文考辨了1939年《盛京時報》上穆儒丐的思想隨筆欄目“隨感錄”中系列文章,詳細分析具體文本,并且透過當時東亞時局,解讀出穆儒丐思想中“以日為師”的來龍去脈及其危險性——對日本的推崇、對滿清王朝復興的期待、對日本倡導的東亞新秩序的誤判。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羅鵬(Carlos Rojas)教授是一位熱愛中國文學、積極向英語世界推介中國文學的學者。他從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解讀穆儒丐的一中篇小說——《新婚別》,在小說中假親屬關系之“假”和偽滿洲國之“偽”之間發(fā)現(xiàn)一種獨特的關聯(lián)性,《新婚別》中的婚姻、家庭、軍隊、國家中所包含的思想矛盾、真假渾濁與偽滿洲國的內部混雜矛盾構成一種隱喻關系,從這種隱喻關系,識別出小說文本中起作用的邏輯,開啟了一種理解穆儒丐小說文本的獨特理論視角。
“以穆儒丐作為方法”是想開啟一條新的知識路線,在原有的學術思想、知識生產之外開辟一條重新認識東亞現(xiàn)代文學與文化的路線,發(fā)現(xiàn)談論東亞殖民主義與東亞知識人新話語,認識多棱面的穆儒丐及其作品也是為了重新認識我們原有的現(xiàn)代文學秩序,激活新的知識想象。關于穆儒丐的知識,尚有許多期待打開之處,諸如穆儒丐的政論文章與政治想象,穆儒丐的文化身份轉換方式,穆儒丐的舊體詩文,穆儒丐與東亞文化場,穆儒丐與跨域、跨語寫作,穆儒丐與東亞城市,穆儒丐與清遺民知識群體等,穆儒丐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欣聞在中國、在日本都有博士研究生以穆儒丐為博士論文議題,期待這些新的研究,進一步加深、更新我們對東亞殖民主義理論與文學的理解,建構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的理論話語。
特約主持人:劉曉麗(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