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文
(九江學院社會系統(tǒng)學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
趙 文
(九江學院社會系統(tǒng)學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鄧小平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理論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體系。鄧小平的政府公共思想分為宏觀維度——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政府觀、中觀維度——鄧小平的領導服務觀、微觀維度——鄧小平的公共產(chǎn)品理論三個理論層次。研究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服務
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是鄧小平在實現(xiàn)政府的人民性、公有性和服務性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應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xiàn)實國情之需要產(chǎn)生的。鄧小平將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思想直接應用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思想由理論到實踐的飛躍,真正維護和實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從宏觀維度來看,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關于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政府,建立什么樣的政府方面,這是實現(xiàn)政府服務人民職責的前提。首先,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政府必須是人民的政府。在我國的現(xiàn)行政治體制中,人民通過選舉而組成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直接選舉產(chǎn)生“一府兩院”??梢姡慕M成實質(zhì)上是人民意志外化的集中體現(xiàn)。因而,社會主義政府務必要以實現(xiàn)人民利益為根本宗旨,這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礎性要求,也是政府公共性的基本體現(xiàn)。其次,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政府必須是廉潔的政府。堅持政府的人民性,同時也需要限制政府的私利性。政府在實際運作中需要由現(xiàn)實的“人”和“制度”來支撐。制度的健全需要一個過程,并且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與時俱進。而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社會意義上也是社會成員之一,也有著為自身謀利益的傾向。這一傾向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而超出合理范圍的謀利必然會損害公共利益,損害政府的公共性。為此,鄧小平認為,要加強政府的廉潔治理,把貪官污吏從政府機構中清除出去。其次,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政府必須是透明的政府。政府必須將其權力運行過程、權力運作目的與結果都向人民公開,保證人民的知情權,這是實現(xiàn)政府公共性的必要條件。如果政府運作是暗箱操作,權力行使過程不透明,那么,人民則無從了解政府是否是在為公共利益而努力,也無從對政府權力運行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無法有效地防止權力異化,防止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變質(zhì)”。最后,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政府必須是法制化的政府。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依法辦事就是在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以法律規(guī)范來約束政府自身行為,以法律要求來保障人民權益,進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順利實現(xiàn)。
從中觀層面看,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具體體現(xiàn)在鄧小平的領導服務觀及其實踐方面,即政府領導應當如何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提供什么樣服務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在這方面,鄧小平提出“領導就是服務”的著名論斷,清晰地展現(xiàn)了中國政府公共性的主旨——為人民服務。鄧小平熱愛人民,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并為實現(xiàn)好和維護好人民利益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的精力。那么,在如何看待政府價值和職能的問題方面,鄧小平堅定地認為,政府作為掌握社會公共權力的組織必須清楚地將自身定位為“服務者”的角色。因為政府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的,人民是權力的真正所有者。所以1985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1](P121)實現(xiàn)政府公共性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政府向人民提供服務的過程。從具體的方面來看,鄧小平提出的“領導就是服務”的科學論斷,有著兩層重要的內(nèi)涵: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領導者”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中,領導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壓迫者。老百姓對封建時代的官老爺要畢恭畢敬、唯唯諾諾,即使在利益受到官家侵害時也不得抗議,也無從反抗。而在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則全然不同。人民群眾是國家之主人,領導是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公仆人員,領導是人民群眾的服務者而非管理者,更非壓迫者,領導需要以捍衛(wèi)人民利益為謀事之理念、行動之標準。二是要堅持實現(xiàn)“領導”就是為人民提供“服務”的功能。領導在現(xiàn)實中擔任一定的重要崗位,掌握一定的職權,控制著一定資源的配置與使用的權力。領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科學地運用權力,包括廣泛的調(diào)查權、民主的決策權、有效的執(zhí)行權以及有力的自我監(jiān)督權等等,以制定具體的政府政策、決策和決定為媒介,以落實具體活動為載體,來組織、安排和生產(chǎn)各種“服務”以供人民之需。簡言之,“領導”就是人民提供“公共服務”的。
第一,要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改善經(jīng)濟狀況,夯實社會主義公共產(chǎn)品之基礎。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zhì)理論,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就是要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任務,也就是社會主義政府的職責。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經(jīng)濟在本就十分貧瘠的基礎上開展了緩慢的發(fā)展,人民生活質(zhì)量改善工作成效不大。尤其是經(jīng)過了10年文革的浩劫磨難,中國經(jīng)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社會資源十分匱乏短缺,人民生活極其困苦。鄧小平看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明確認為,這一時期的社會矛盾就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落后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所以他認為,必須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社會物質(zhì)條件,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為此,鄧小平提出,要把國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解決生產(chǎn)力低下的現(xiàn)實困境。為此必須實施改革開放,打破一切束縛經(jīng)濟發(fā)展的桎梏,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為改善民生打牢經(jīng)濟基礎。鄧小平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jīng)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盵2](P370)只有如此,國家和政府才能夠向人民群體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產(chǎn)品和生產(chǎn)用品。否則,我們就將一直停留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的短缺經(jīng)濟時代,過著物質(zhì)匱乏境況下的“票證經(jīng)濟”生活。反觀今天,在鄧小平同志發(fā)起的改革開放政策之后,中國經(jīng)濟社會面貌發(fā)生很大變化,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不僅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且大幅度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關心人民生活狀況,注重民生發(fā)展,完善社會主義政府的公共產(chǎn)品供給體系。鄧小平認為,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主要包括物質(zhì)生活和文化生活兩個方面。因此,政府公共服務也必須要包含這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不僅發(fā)展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也要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鄧小平看來,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能。他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zhì)利益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zhì)利益,那就是唯心論?!盵3](P146)所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時候首先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zhì)需求,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和豐富社會主義文化產(chǎn)品,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層面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在具體的實踐中,鄧小平關注人民的生存與發(fā)展,從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個方面著手,推動著政府在關心人民溫飽、醫(yī)療、就業(yè)、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改善等公共產(chǎn)品供給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促進人民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高。
(一)研究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論意義。鄧小平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思想體系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加強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研究有極其重大的理論價值。近年來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對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一些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鄧小平思想某一方面的專門解讀(如政府職能、公共服務等),忽略了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各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性,缺乏對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整體把握。二是由于缺少對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整體挖掘和深入把握,導致未能有效地從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論與實踐中去探索出一些對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充分實現(xiàn)我國政府公共性,提高政府服務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進一步探究、梳理和總結。因此,從理論價值角度看,研究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有助于豐富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思想,有利于完整、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科學體系的構建,也有利于形成中國特色的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研究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的實踐價值。從實踐意義角度看,研究鄧小平的政府公共性思想對解決我國政府公共性缺失與不足問題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深入進行轉(zhuǎn)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著重解決的是政府服務職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政府服務方式不科學服務內(nèi)容不全面的問題、政府服務效能不高的問題、政府服務質(zhì)量不高的問題等等。鄧小平在實踐政府公共性的過程中,始終強調(diào)人民利益至上,始終將各項工作都圍繞在實現(xiàn)人民利益這個核心工作上,對于我們改進政府服務而言,有著直接的啟示價值。在我們深入推進政府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將政府的服務職能落到實處,以人民的滿意度為導向來優(yōu)化政府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效能,以人民的現(xiàn)實需要來供給覆蓋人民社會生活且質(zhì)優(yōu)價廉的社會公共產(chǎn)品,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狀況,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獲得感。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 王占峰]
A Study of 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 Publicity Thought
Zhao Wen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 System,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Jiangxi 332005)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building Chinese socialist cause,Deng Xiao-ping combined the Marxist government public theory with Chinese practice and formed an ideological system on government public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 Public Thought includes three parts:-Deng Xiao-ping's View of Socialist Government(Macro-Dimension),Deng Xiao-ping's View of Leadership Service (medium Dimension)and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Public Goods (Micro Dimension).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the public nature of Deng Xiao-ping’s government.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f government publicity.
Deng Xiao-ping;government;publicity;service
D63
A
2095-0438(2017)08-0040-03
2017-02-02
趙文(1984-),男,安徽安慶人,九江學院社會系統(tǒng)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九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政府治理、社會風氣理論。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鄧小平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MKS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