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
摘要:本文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翻譯水平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yè);翻譯水平
隨著社會的全球化、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快,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其實用性和工具性的功能在中國顯得越來越重要了,英語的翻譯也相應的越來越受重視了。但是,在中國的大學生中,特別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中,翻譯水平還是非常的薄弱。但是在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當中,翻譯還是占了一定的比例,也說明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一、重視翻譯才能教好學好翻譯
二十幾年來,很多大學生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這些學生的翻譯能力還是非常的有限。他們當中主要的薄弱地方就是對原文理解欠佳,譯文語法錯誤較多。這主要與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得不到重視有關系。大家都知道,翻譯是外語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是衡量外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翻譯不應只作為學習外語的工具,而應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予以重視,并且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才會有成效。因此,教師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從多個角度進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翻譯教學。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翻譯,讓學生在課外通過大量訓練增加翻譯的輸入量,而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答疑、講授翻譯技巧和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有壓力地學。這樣下來,翻譯教學才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作為學生,不能因為自己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認為自己的翻譯水平本應該很低,認為自己反正以后不會從事翻譯方面的工作,所以就不好好學習翻譯。其實,翻譯無所謂高低層次之分,無論是專業(yè)或業(yè)余的翻譯工作,還是四六級考試中的翻譯,都需要扎扎實實的進行訓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
二、扎實的英漢語言基礎是提高翻譯水平的根本
翻譯的基本要求是,譯者必須有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及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因為它直接影響對原文的翻譯和譯文意思的表達。扎實的英語基礎是翻譯的前提條件,一些學生英語基本功欠缺,從而導致對英譯漢中原文理解及漢譯英中表達的失誤。事實表明,對中國學生來說,中文表達能力強,其譯文水平要高于中文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很多。因此,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不僅要努力學好英語基本功,更要重視母語的學習與提高。學生漢語基本功欠缺會直接導致漢譯英中原文理解和英譯漢中譯文表達失誤。中國學生要做好英語翻譯,必須從兩個方面提高母語修養(yǎng)。首先要系統(tǒng)地學習漢語語法規(guī)則。漢語語法中的任何一條規(guī)則都是經(jīng)過幾代學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從無數(shù)的同類語言現(xiàn)象中概括出來的。它來自語言實踐,又對語言實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其次,要格外重視自身的知識修養(yǎng)。作為學生,提高自身水平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閱讀。唐宋詩詞,四大名著都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不可不讀。中外現(xiàn)當代的文學作品也應該多了解。同時學生還應加強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這有助于學生打下牢固的英漢語言基礎。
三、注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翻譯技巧訓練
翻譯技巧的訓練有助于譯者有意識地跳出直譯的框架,擺脫漢式英語。如果忽視翻譯技巧,高水平的翻譯工作者也可能不知不覺地受到漢語結構和漢語思維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譯文的質(zhì)量。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關鍵在于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練習,只有通過大量的訓練,不懈的練習,才可以熟能生巧。關于漢譯英的翻譯技巧,學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與意譯因為英漢兩種語言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所以在翻譯實踐中,學生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種方法進行翻譯。直譯與意譯是兩種重要的翻譯方法。直譯與意譯相互關聯(lián),互相協(xié)調(diào),不可分割。學生應該注意,直譯不是死譯,而是只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結構,照字面意思翻譯。直譯以嚴格意義上的忠實為宗旨,意譯則更多考慮英語的特點。總之,選擇直譯還是意譯,應該根據(jù)文章具體需要而定,兩種譯法可以并用。
2.翻譯的變通手段翻譯時不能簡單地或機械地逐字照譯,必須認真分析上下文,掌握詞的確切含義,然后用適當?shù)挠⑽谋磉_,必要時應采取一些變通手段。
(1)增詞、減詞譯文的增詞、減詞都是為了更確切、更真實地表達原文的含義。譯文中添加一些原文沒有的詞句,表面上看似不真實,但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增加的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并非無中生有,而是隱含在原文中的。減詞則是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省略無關緊要的詞語,避免脫泥帶水。
(2)詞類轉換詞類變形和轉換,是英語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特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這三種主要的詞類,大部分可以直接轉換使用,或者加詞綴就可以轉換為另一種詞類。因此,詞類轉換是漢英翻譯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使譯文通順流暢,也能反映出英語的風格特點。
(3)語態(tài)轉換因為在英漢兩種語言當中都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語態(tài),在漢譯英時,人們常常會簡單地認為只要按照原句的語態(tài)處理就行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頻率要遠遠高于漢語。如果一味按照原句的語態(tài)來翻譯,往往會使譯文顯得十分別扭。所以在漢譯英時需要靈活運用語態(tài)之間的轉換。
(4)分譯與合譯句子的分譯與合譯是較為復雜的課題,也是翻譯中常需要解決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長句要分譯,短句要合譯,但不可一概而論。決定分譯還是合譯的重要因素還取決于句子中的各個成分之間意思上的關聯(lián),以及該句與上下文之間含義的連貫,同時還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需要分譯的句子,多數(shù)是長句,或者是結構復雜的復句。這種句子如果翻譯成一個長句,就會使譯文累贅、冗長,如果采用分譯,就會使原文內(nèi)容層次分明,譯文易于理解。盡管英語句子日趨簡潔,但從句套從句,短語含短語也頻頻出現(xiàn),較漢語而言長句多,所以在翻譯中,就要把漢語的兩個或多個句子合譯為英語的一句。
總之,翻譯能力在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學生應堅持多看、多做、多背的原則,循序漸進,翻譯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