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強
【摘 要】 有深度的語文課是有魅力、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如何將語文課上出“深度”?文章結(jié)合《皇帝的新裝》具體教學課例闡述這樣幾點認識:備課時心中有“度”,能準確把握課程標準要求達成的目標,基本明確學生知識面貌和能力水平狀況,對課文教學適宜達到的“深度”有精準的把握;課堂教學巧妙設問,教學走進文本深處;使學生思維深入活躍,才是真正的“深度語文教學”。
【關(guān) 鍵 詞】 深度語文教學;精準備課;巧妙設問;相對深度
“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是一次奇妙的語言之旅、思維之旅。沒有人擁有真理,我們從各自的理解出發(fā),走向精神的共鳴;我們越過喧嘩與騷動,走向更廣闊的未知之境。我們共同生活在語文的深度里。”(鐵皮鼓《語文課》)有深度的語文課,才能使語言文字更有魅力,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們真正被語文所吸引,思考、理解、運用語文,達到語文教學的理想旨歸。
如何將一節(jié)語文課上出“深度”來?
一、備課時需心中有“度”
心中有“度”,是準確把握施教需要達成的目標。全面深入閱讀把握《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都有明確規(guī)定,教師應該了然于心。深入研析文本,確定文本適用學生培養(yǎng)某方面語文能力,明確文本解讀的重難點所在,對文本做深入個性化的解讀,挖掘思想上的深度,拓展思維上的廣度。
心中有“度”,也是對學生已有知識面貌、能力水平的基本了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才能將將要施教的內(nèi)容與之“無縫對接”,避免過多重復舊知,費時耗力使學生厭煩,失去探求新知的興趣。
心中有“度”,還是對“深度語文”合理精準的把握。語文課的“深度”,應該是基于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上的一步有效的深入,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能力所能達到的深度,是學生思維再“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而不能無止境的深挖、無邊際的拓展。唯有建立了這樣的認識,“深度語文”教學才能真正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語文教師個人才華過分地展示表演。
這學期一節(jié)教學研究課是《皇帝的新裝》。這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篇目,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各個方面都有值得研究學習的地方。從思想角度說,作品批判虛偽與自私,引導兒童保持真誠的天性;從文學體裁角度說,它是一篇童話,可以作為學生了解童話形式特點的一篇典型范文;從閱讀和寫作的學習角度,可以研究它塑造人物的方法等等。
《皇帝的新裝》是安徒生的經(jīng)典童話之一,很多學生在幼兒時代就聽過,對童話故事內(nèi)容非常熟悉。這篇課文的傳統(tǒng)教法一般是先理出皇帝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揭新裝的情節(jié)脈絡,然后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再從騙子之所以得逞的探究中得出這篇童話的主題。毫無疑問這樣的按部就班、四平八穩(wěn)的教學是可以完成課文的教學任務的,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難以被調(diào)動起來,當然這個“皇帝裸奔”的童話故事本身的趣味可以吸引學生,但這不是來自語文教學激發(fā)的興趣,這樣的興趣和學生小學階段讀到這篇童話的趣味沒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在中學階段這樣的教學并沒有讓學生在思維發(fā)展上有所提高。近幾年,《皇帝的新裝》還有一些比較新穎的上法,如課本劇,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孩子們笑聲一片。但這僅僅說新瓶裝老酒,用新的形式繼續(xù)講述學生熟悉的故事,學生的思維還停留故事本身這個表層上,思維是淺層次的。
語文課要有“深度”,深度是學生思維的深度,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一定能引導學生思維在原有層次上有所突破、有所深入才行。就這篇文章而言,哪里可以深入探究,哪里值得深入探究?學生對故事內(nèi)容很熟悉,但對這么有趣的故事怎么寫成的不是很了解,因此寫法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故事的內(nèi)容是一出滑稽鬧劇,作者僅是寫一出街頭鬧劇嗎,作者的寫作目的很值得深究。這也就是教學難點所在。要讓初中學生能逐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由接受具體形象的信息到理解分析抽象深刻的內(nèi)涵,從而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二、課堂巧問引深思
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學科,提出問題始終是語文教師推動課堂的最主要的手段。如何巧妙地提出問題,使學生關(guān)注的對象由文本原生的內(nèi)容轉(zhuǎn)向?qū)ξ谋緝?nèi)涵思想等非文字表面的東西,是讓這節(jié)語文課上出“深度”的關(guān)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先由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話題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要求速讀課文六分鐘,用一句話概括故事。近幾年中考往往喜歡在第一題就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從而也起到促使考生認真閱讀文本再進一步答題的作用。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一篇長文,這一點確實有一定難度,尤其對于初一學生而言。我以《羚羊木雕》為例教學生概括敘述類作品的基本方法,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jié)果如何”的句式來加以提煉概括。學生模仿后把《皇帝的新裝》概括為“一個酷愛新衣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欺騙,光著身子舉行游行大典,最終被一個孩子道破?!蔽疫M一步提出用一句話概括《西游記》的要求,學生概括為“唐僧師徒四人歷經(jīng)磨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边@樣既訓練了學生概括能力,又熟悉了文本為后面深入探究做了鋪墊。
我順勢問學生:“整個故事的制造者是誰?”
學生沒經(jīng)太多議論就得出是騙子的結(jié)論。
我進一步問了句:“這篇課文里有幾個騙子?”
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兩個?!?/p>
我追問:“到底幾個?”
這下只有幾個聲音稀稀拉拉的說兩個,其他的學生則陷入思索,于是,漸漸有聲音說老大臣是騙子,誠實的官員也是騙子,皇帝,許許多多人都是騙子。
我點頭表示肯定,然后板書“______是______的騙子”,概括出這些騙子的性格形象的特點,并填寫在空格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jù)作品中的人物描寫依次概括出了這些人物的共性與個性特點。
我問:“會有這樣一個國度,除了一個小孩,其他人都是騙子?會有一個國家的君臣愚蠢到這樣的地步?這是什么手法?”從而自然引入了對童話的特點的研究。實際上作為童話最重要的手法,想象和夸張又是課文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最后由“童話起到對兒童的教育作用”這一特點展開對本文思想主題的深入討論。
這堂課的教學,學生不自覺地往深層次思考,思考分析問題能力明顯有提高,教學效果比我自己以往教這課要好很多。反思這堂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我覺得一是教學流程安排比較合理;二是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難點的問題設計比較巧妙。這個問題和前面教學銜接較緊,自然引入,由淺入深,有層次感;問題呈現(xiàn)難度很小,學生愿想敢說;問題似淺實深,包容性很強。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打開深入思考大門的鑰匙。語文課的“深度”,是建立在語文教師深入研究文本,精思巧問的基礎上。這也往往是一節(jié)語文課能否上得有深度出彩的關(guān)鍵。錢夢龍老先生的教學示范課《愚公移山》中就有很大精巧的提問,是我們語文教師學習的典范。
三、語文課的“深度”,是學生思維探究得到的“相對深度”
“有深度的語文課”不是“有難度的語文課”,超越學生學習能力的深度拓展和挖掘,都是沒有價值的。語文課的“深度”,必須是學生積極思考,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而達到的相對深度。也就是說,這個“深度”必須是學生自己思考得來,不能是教師灌輸?shù)摹N覀冃枰P(guān)注的是如何使學生學習投入、主動思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使學生的視野從原生態(tài)的文本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皇帝的新裝》這篇老課文,采取這樣的新思路教學,挖掘了內(nèi)容的深度,使課堂教學豐厚起來,增加了語文課堂的魅力,更有意義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對有深度的問題表現(xiàn)出來思維熱情和思考有所得時興奮的神采。這些都讓施教者獲得了極大的內(nèi)心愉悅。這節(jié)課可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 田國瑞. 什么樣的語文課才是有深度的語文課[J]. 語文教學通訊,2016(3).
[2] 徐建利,房勝強.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J]. 語文教學通訊,2016(C2).
[3] 梁順芳. 例談童話、寓言類文章的教學策略——以《皇帝的新裝》為例[J]. 廣西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