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道
小學語文童話是兒童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通過豐富的想象,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塑造了一個個寓意深刻、膾炙人口的故事。童話是虛擬文學,人物是虛擬的,環(huán)境是假設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幻想是童話的主要特征。作為語文教師,自覺地引領孩子進入童話的宮殿,親近童話,讓孩子享受快樂的童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呢?
一、學情分析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關鍵是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潛在能力,第二學段的學生在第一學段短篇童話學習的基礎上,已初步認識了童話具有想象、擬人等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和閱讀有了一定的積淀,能夠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表達能力,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對文本主人公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有了一個理性的感知和把握,對童話所表達的道理有了正確、積極的理解。要讓學生在童話學習中,正確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就需要教師提供適合的教法和學法。
二、結合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時學習目標
兒童的思維明顯帶有童話特點,童話的幻想性和強烈的求知欲能滿足兒童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的需求。新課標指出,閱讀應“有所感情和思考”,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生閱歷,怎么能對經(jīng)典的童話感悟呢?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倍挼恼Z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樸,教師只有以語言為載體,引導他們去品讀文本,理解文本,體會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較好地引導學生進入童話世界。為此,羅艷秋老師結合學情和課標理念,針對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了兩個學習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童話中神奇的畫面;2. 明白童話的道理,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三、教給學法,讀中想象、感悟
羅艷秋老師充分采用自讀、師生共同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多樣的讀,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讓學生在讀中品悟童話《巨人的花園》由冬天變?yōu)榇禾欤儆纱禾熳優(yōu)槎斓淖兓?。自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巨人訓斥孩子的句子,通過“滾出去”的強烈語氣,為理解花園變化提供了學法支持,這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突破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橋梁紐帶,這一瓶頸的突破,為學生輕松理解孩子們的天真、純樸、陽光、快樂就是萬紫千紅、百花齊放的花園,而巨人的蠻橫、任性、孤獨就冰封雪地、寒風呼嘯的冬天。
四、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花園的形象美
整個教學中,羅艷秋老師激情四射、熱情洋溢、春風拂面、激勵多元、合作互動、交流分享,用多幅情景畫面,再現(xiàn)了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的自然特征,用巨人和孩子的心靈對比、語言對比、花園景色變化,特別是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叱責時,沒有拔腿就跑,而是對巨人說了一通話,讓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教師通過4人小組讓學生猜想小男孩的話,再以小組交流分享,進而感受花園的形象美,孩子的心靈美,教學隨之升華,高潮迭起,效果水到渠成——美源于心靈,美在心靈。心魔是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無形屏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一名教師,要以慈愛和責任心,翱翔書海,與古今中外教育智者名人交流對話,汲取教育營養(yǎng),用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的課堂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