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的興起及迅速發(fā)展,我們已進入了“微時代”?!拔r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社會主流價值受沖擊、教育主體工作權威受挑戰(zhàn)、教育對象人格塑造受限制等多重困境。化解這一困境,從國家、學校、大學生個體層面入手,應完善法律法規(guī)和監(jiān)督機制,搭建互動平臺增進師生交流,積極引導學生抵制錯誤思潮。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12 — 0164 — 0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伴隨著各類移動便攜終端的大規(guī)模流行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微時代”。微小說、微電影、微動漫、微公益、微支付等大量微媒介井噴式突起,已使人們不斷卷入其中,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微時代”的到來既促進了社會的便捷交流和整體發(fā)展,也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大系統(tǒng)中,大學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群體作為微媒介使用的重要群體之一,“微時代”的到來,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因此,如何在“微時代”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微時代”的來臨及其重要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其賴以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微時代”的來臨無疑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產(chǎn)生重要影響,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予以研究、思考、應對的現(xiàn)實問題。那么,何謂“微時代”,其重要特征是什么,是我們首先必須予以把握的。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手機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當今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而一系列以“微”為標志的文化傳遞媒體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更為現(xiàn)代生活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微時代”。這是一個“微”力不凡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正無“微”不至?!?〕“微時代”的出現(xiàn)是以2009年微博的興起和迅猛發(fā)展為標志的,此后帶動了微信、微小說、微電影、微公益等一系列以“微”為標志的新事物的產(chǎn)生。微博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使得它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人們的青睞,“織圍脖”成為一種潮流。此后,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微信也大受人們的好評,根據(jù)騰訊發(fā)布的2016年版《微信數(shù)據(jù)化報告》統(tǒng)計,我國使用微信人數(shù)已達6.97億,超過我國總人口的一半。這些微應用的產(chǎn)生和迅速發(fā)展,實際上是在宣告“微時代”的到來。
何謂“微時代”?目前學術界對“微時代”涵義的理解見仁見智,尚未形成權威性的界定。這一概念最早來自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上這樣定義“微時代”:“微時代”是以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有學者從傳播學角度分析,認為“微時代”指的是將數(shù)字化信息作為傳播基礎,利用視頻、文字及圖片等形式通過智能終端來進行高效傳播和實時互動的一個時代?!?〕還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個信息高度開放、資源高度共享、信息傳播零門檻的時代。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學術背景去界定它,但從本質上來說,它是網(wǎng)絡時代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從“微時代”包含的內容來看,“微時代”是以微博、微信等“微平臺”及其承載的微小說、微電影、微公益等“微形式”。
與傳統(tǒng)大眾傳播媒介相比,“微時代”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信息的迷你性?!拔r代”之所以稱之為“微”時代,關鍵在于傳播信息的迷你性?!拔r代”下各類微媒介一般會受到字數(shù)和界面的限制(如新浪微博要求用戶發(fā)送的信息限制在140字符內),常常會導致用戶以短小精煉的信息來呈現(xiàn)事實。加之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及心態(tài)的日益浮躁,長篇敘事信息的閱讀對他們來說已成為不可能,“微時代”下各類新媒體發(fā)布信息的碎片化、迷你性正好迎合了大眾的需求。微信里一段語音的發(fā)布、一張圖片的傳播甚至是一個表情符號的發(fā)送,都體現(xiàn)了“微時代”下信息的迷你性。二是交流的互動性?!拔r代”背景下的人們通過各種微媒介可以實現(xiàn)交流的互動。以微博為例,用戶可以通過微博了解自己所關注的人的最新動態(tài),并能在其發(fā)布的消息下進行評論實現(xiàn)交流的互動。這是以往傳統(tǒng)媒體很難實現(xiàn)的,微博卻可實現(xiàn)一對一的即時交流互動。三是信息的大眾性?!拔r代”實現(xiàn)了信息由精英走向大眾,由少數(shù)人走向大多數(shù)人?!拔r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注冊微博、微信,微博、微信的發(fā)布信息短小,不需要發(fā)布者具備很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邏輯思維,所以“微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參與者,其發(fā)布的內容可以是新聞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瑣事;可以是社會熱點,也可以是個人見聞。所以“微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收者。四是傳播的即時性。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使用,人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發(fā)布各種信息,方便快捷。因此“微時代”下信息的傳播和更新速度更快,信息的內容更加豐富。
二、“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微時代”的到來以及微時代所呈現(xiàn)的交往特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諸多影響。一方面,它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范圍?!?〕18-19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辯證地看待問題,不能忽視“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多重困境。
(一)社會主流價值受到?jīng)_擊
由社會主義性質的決定,我國政府在全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至關重要。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接受的價值觀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通過公共政治理論課來進行的,其內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按照國家社會的要求來選擇的,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要求,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極力倡導的主流意識。然而,“微時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發(fā)布的信息具有零審核的特性。每個微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關注特定的信息,并根據(jù)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和知識結構對這些信息進行重新的加工、轉發(fā)和評論,發(fā)布的信息魚龍混雜,信息的準確性大大降低。大學生是微媒介的主要使用群體之一,他們隨時隨地成為這些魚龍混雜信息的受眾。大學生由于認識和甄別信息的能力還較弱,很難對這些復雜信息進行客觀、科學、理性的分析。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其微媒體技術的先發(fā)優(yōu)勢,利用微媒介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企圖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地位,由此造成了思想領域的混亂必將增加大學生價值判斷的困難,給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統(tǒng)攝力造成一定的削弱。
(二)教育主體工作權威受到挑戰(zhàn)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憑借其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掌握的大量素材和內容樹立起絕對的權威。但是“微環(huán)境”卻動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這一傳統(tǒng)地位。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微時代”下人人包括大學生都可以通過微媒介來獲取海量信息,享受各種教育資源,拓寬知識接受的范圍和渠道,學生不再聽從教育者的一家之言。更有甚者,與經(jīng)常使用微媒介的大學生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觸微媒介沒有那么頻繁,因此在很多時候他們對一些信息的了解可能還沒有大學生那么及時,這樣,他們不再是信息的唯一發(fā)布者,他們擁有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可能會過時。二是在教學方式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取集中授課、課外講座等形式,對大學生缺乏感染力和說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大大減弱。在“微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與知名專家學者直接對話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習,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感到厭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
(三)教育對象人格塑造受到限制
高校大學生追求時尚,崇尚新穎,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渴求他人關注,再加上他們平時的閑暇時間較多,因此他們成為“微時代”下各種微媒體如微博、微信的主要使用群體。以微信為例,據(jù)2014年發(fā)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4.5%的大學生使用微信,65.8%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微信結交一些新的朋友。”〔4〕“微時代”使高校大學生認知世界的渠道增多,在某些方面也能夠擴大他們的交際。盡管如此,“微時代”還是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這些消極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其一,信息的碎片化,使大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受到影響。如前所述,“微時代”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信息的迷你性和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是散亂的、不完整的,其呈現(xiàn)的文化內涵沒有深度且雜亂無章,這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知識學習不求甚解,缺乏深入探索精神,同時也使得大學生不愿意閱讀大段的文字和較厚的書籍,這些都容易使大學生產(chǎn)生浮躁的心理。第二,信息的多元化,使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沖擊。有些大學生的自身自制力不強,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使用上,更有甚者在課堂上拿出手機刷微博、朋友圈,荒廢了自己的學業(yè)。網(wǎng)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大學生的“三觀”還沒有完全形成,自身認識和判斷能力不足,他們不能從中提煉出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部分,反而可能被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影響。第三,信息的虛擬化,給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帶來挑戰(zhàn)。大學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挫折感。大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環(huán)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尤其是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而言,他們在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中容易遭受挫折,因此,他們就容易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尋求安慰。網(wǎng)絡世界是虛擬的,大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就容易使他們忽略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不利于教育對象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脫困境的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經(jīng)濟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拔r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困境。我們要揚長避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微時代所帶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脫困境的路徑頗多,我們將從國家、高校、大學生的角度,探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建立法律法規(guī),完善監(jiān)督機制
“微時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發(fā)布者,發(fā)布的信息良莠不齊,有些信息沖擊我國的社會主流價值、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的秩序,也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這些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應對這些問題,國家需要做的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因為法制的完善永遠都是維護秩序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法律來制裁傳播虛假有害信息的人,給他們一定的懲罰,使他們意識到傳播虛假有害信息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從而減少甚至杜絕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同時引導公民包括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此外,我們要充分意識到,擺脫“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不僅僅需要相關部門制定法律,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監(jiān)督以及參與個體的自我約束,共同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
(二)搭建互動平臺,增進師生交流
“微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各種微媒介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進行人際交往的主渠道。就學校而言,要更新觀念,充分利用微媒介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積極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平臺。高校應開通官方微博及微信公眾號,推送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的消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公信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熟悉和充分利用新興媒體,開通個人微博、微信,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及時了解他們的最新動態(tài),以一種更加平等的姿態(tài)和他們交流,充分滿足當代大學生被尊重被關懷的心理需求。在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出現(xiàn)任何的困惑、疑慮時給予他們適時的引導,及時消除他們的疑慮,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論的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時政內容及網(wǎng)絡上的重大事件,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采取圖片、視頻等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公共政治理論課課堂的趣味性,這就有利于打破以往公共政治理論課課堂枯燥沉悶的氣氛,讓大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積極引導學生,抵制錯誤思潮
要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看待微媒介。面對當前蓬勃興起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當代大學生要辯證地看待。既要看到微媒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微媒介了解世界,獲取信息,利用微媒介來加強同親戚朋友的聯(lián)系,拓寬自己的人際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wǎng)。同時又要看到微媒介的不利影響,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過度消耗時間和精力沉溺于網(wǎng)絡。拒絕成為微博控,培養(yǎng)良好的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的使用習慣,不要因為微媒介的過度使用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yè)。要始終謹記自己仍是一名學生,而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在學習第一的前提下適當?shù)厥褂酶鞣N微媒介。同時不能因為沉迷于網(wǎng)絡虛擬世界而忽略了身邊的家人朋友,要分清楚網(wǎng)絡虛擬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
要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當代大學生要加強自律,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在各種信息面前不要迷失自己,提高對各種信息的甄別能力。主動駕馭信息,對于不確定以及帶有明顯負面效應的消息,不轉發(fā)、不評論,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毒害。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各種色情暴力信息、西方國家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的危害性,自覺抵制這些錯誤思潮的影響,對這些錯誤思潮堅決說不。同時要自覺接受各種高尚主流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最終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拔r代”的到來,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的內容,創(chuàng)新的方法和模式,但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境。我們應充分利用微媒介,在國家、高校、大學生等多元主體的合力作用下,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 考 文 獻〕
〔1〕劉靜.“微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2,(07).
〔2〕鐘錕.“微時代”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新聞戰(zhàn)線,2015,(03).
〔3〕趙婷.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法制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4〕鄭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全國208所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4,(02).
〔責任編輯: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