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楠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劉曉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并提出有益于人類社會探索更好制度的“中國方案”。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方案的自信來自中國人民對發(fā)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對中國的誤讀、西方霸道文化、中西方文明的競爭、自身軟實力與話語權不夠強等成為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文化價值因素。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途徑包括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用文化自信喚醒世界對中國的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崛起,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價值觀自信等。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明交流互鑒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diào)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和平、發(fā)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正在顯現(xiàn),全球性挑戰(zhàn)不斷增多,大國之間博弈激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不斷發(fā)展壯大。所有這一切,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格局,并給各國發(fā)展和國際關系帶來深遠影響。如何推動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合作,建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fā)展趨勢,準確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戰(zhàn)略走向,在一系列國際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引起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對當代國際關系正在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1]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承和弘揚了“天人合一”“和為貴”“世界大同”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會貫通了中外優(yōu)秀思想文化和智慧,增進了中國同世界的溝通認知,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蘊含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5000年,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可以說,不斷煥發(fā)新活力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代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深層次動因,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資利用的豐厚資源。
和諧作為一種價值觀,傳承了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深厚底蘊,不僅為中華民族所推崇,也是對全人類都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理念。追求和實現(xiàn)社會的平等、祥和、安定、和諧,是古今中外、不同國度人們的共同愿望,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和思維方法向來十分重視和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強調(diào)以和為貴,求同存異;在國家之間的關系上,主張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西方國家,無論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主張“數(shù)的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全世界和諧”、歐文的“新和諧公社”等對未來和諧社會的向往、描述和追求,直至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的身心和諧的和諧思想,都說明社會和諧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和社會理想。
中國在構想和諧世界基礎上,進一步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即以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為基礎,堅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經(jīng)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xié)作,進而把中國夢同世界夢連結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賦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深刻的世界意義,并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對中國方案的自信何來?來自中國人民對發(fā)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制度。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已經(jīng)用實踐證明了這一制度的優(yōu)越性與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在更深層次上講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币驗槲幕孕?,是來自于對時代發(fā)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曾談到,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之中的。因而,增強文化自信,應走入歷史的縱深,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和文化土壤。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出要加強文明交流對話和包容互鑒,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不同民族、不同文明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不同文明和諧共處、交流互鑒,可以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只有秉持這樣的文明觀,不同文明才能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共同促進人類社會和諧進步。而西方某些人鼓吹“文明沖突論”或“文明優(yōu)越論”,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背道而馳的。
當今國際社會存在著諸多影響和平與和諧的因素,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民族糾紛與種族沖突、恐怖主義與恐怖活動、貿(mào)易保護主義與金融危機、貧富分化與全球發(fā)展的不平衡、武器擴散、能源問題以及其他威脅安全的因素等,這些通常都與特定的利益相關聯(lián),并使得和平與和諧的價值追求在現(xiàn)實中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不少國家對中國的發(fā)展和價值主張心存疑慮,不乏質(zhì)疑的聲音。
(一)西方對中國的誤讀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步增強,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中國所具有的影響和世界力量格局的變化也開始使部分國家感到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壓力。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視中國為“異類”,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主要集中涉及中國的軍事、經(jīng)濟、生態(tài)與文明等幾個方面:中國軍事實力增強,是否走上軍事擴張之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世界最快,照這樣發(fā)展下去中國的經(jīng)濟將對世界經(jīng)濟構成威脅;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中巨大的生態(tài)成本不僅威脅自身環(huán)境,也給周邊國家?guī)硗{;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將對西方構成威脅等等。此外,所謂的 “中國威權論”“中國殖民擴張論”“中國不文明論”“中國崩潰論”也甚囂塵上。西方某些國家對中國的誤讀,重要原因在于西方強大的媒體攻勢、社會科學領域的話語主導權及其所造成的輿論影響力??梢?,在中國崛起的大局下,一些國家采取的是價值觀先行的典型做法,普遍具有某種狹隘的心理和不夠包容的姿態(tài)。
(二)霸道文化妨礙民主化
儒家思想認為,治國、平天下,應該行仁政、行王道,而不應該行霸道。孟子將統(tǒng)治方法總結為王道和霸道兩種。王道講究仁義,以仁德服人,以惠養(yǎng)民,霸道講究實力,以武力措施征服對方,強迫對方承認自己的地位。孫中山曾說過,近幾百年來,西方行的是霸道的文化。
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國因其硬實力和多樣的價值觀以及多樣的生活方式,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度雄心勃勃地希望重塑世界新秩序和提前防范下一個敵人的崛起。皮尤研究中心在2004-2005年的一系列民意調(diào)查顯示:在被調(diào)查的22個國家中,16個國家的多數(shù)或大多數(shù)民眾認為美國對世界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這種對美國負面態(tài)度的思想,通常被稱做“反美主義”。[2]美國的霸權主義體現(xiàn)在:第一,美國總想作為世界警察對全球議題進行干預;第二,美國干預其他國家事務的真正動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利益;第三,美國為達到這些目標而使用的手段通常都是強制性的。比如,美國1999年干涉科索沃問題,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以及中美撞機事件,對臺武器出售,南海問題等等。美國將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強加于人的做法已經(jīng)嚴重妨礙國際關系民主化。
(三)中西方文明的競爭性
在全球化過程中,文明的競爭與融合是一體的兩面,而競爭遠大于融合。企圖由單一文明一統(tǒng)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世界不同文明之間在接觸和交流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文明之間的誤解、摩擦甚至沖突。中華文明在歷經(jīng)幾千年遞變之后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對其他文明是一個挑戰(zhàn),但不會是破壞性的而是建設性的,會極大地促進世界文明的和諧,因為我們既在提倡也在踐行著“和而不同”的價值觀。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用“文明的沖突”框架來解釋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文化戰(zhàn)爭,認為未來世界國際沖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造成的,而不是意識形態(tài)和經(jīng)濟造成的,他既聲稱文明沖突是未來國際沖突的根源,又聲稱建立在文明基礎上的世界秩序才最可靠。亨廷頓在其名著《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顯眼地將儒家文明列為未來文明沖突中最可能“惹麻煩”的文明,聲言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zhàn)。[3]這顯然是亨廷頓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文明,可見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
(四)軟實力、話語權不強
最早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的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jīng)濟、科技、軍事領域體現(xiàn)出來的硬實力,還包括因文化、價值觀等吸引力表現(xiàn)出來的軟實力。軟實力既表現(xiàn)在政治制度層面,更滲透在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中。因此,軟實力的提升不僅需要社會制度的建設,而且需要核心價值的凝練與突破,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國力的競爭早已從單純的軍事較量轉向了軟實力的角逐,這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競爭。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過去我們通過搞“經(jīng)濟外交”與世界建立起一個以利益為基礎的新型關系,對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上的問題則缺乏足夠重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需要共同利益,也需要共同的價值基礎。共同價值的缺失也給國家間的關系帶來隔閡與束縛[4]。
西方世界的軟實力在全球范圍內(nèi)仍占壟斷地位。世界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印象還很模糊。中國可轉化為“文化軟實力”的“軟資源”不足。在國際交往中,崛起的中國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中國聲音,缺少核心話語體系,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套有效的話語來說明中國,讓他人了解我們的價值觀。思想解放和話語方式的改革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我們文化影響力不足,其中一個重要障礙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和政治運作方式所積累和形成的特殊的話語方式,使我們的文化和觀念傳播的效果不強。要想對外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擴大中華民族的文化影響力,就必須轉變我們的話語方式,學會用外國人能夠理解的話語講述中國的故事、表達中國的聲音。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都應該得到承認和珍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懊總€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薄昂椭C”將取代強調(diào)“沖突”的斗爭哲學,成為世界的共同價值,它給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以生存的“合法性”,這最終必將打破西方霸道文化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從而呈現(xiàn)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姹紫嫣紅的美麗景象。
(一)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與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蘭文明崇尚公平有所不同的是,中華文明崇尚包容。在悠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華文化對于外來文化一直持頗為開放的心態(tài)。歷史上對于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宗教的傳入,總體上都不排斥,而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以豐富自己,并最終實現(xiàn)與眾多外來文化和睦共處、和諧發(fā)展。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當今中國要和世界共享和平發(fā)展、民主進步,無論從中國文化還是從中國改革開放來講,中國能跟世界分享的共同的價值觀都在不斷增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他說:“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笔澜缍鄻O化一方面形成了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存在著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矛盾、對立、摩擦乃至沖突的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的和平發(fā)展。人類要攜手合作應對各種挑戰(zhàn),就要摒棄以往的那種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進而構建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5]。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chǎn)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绷暯娇倳浂啻伪磉_出鮮明的文化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華文化就是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yǎng)分中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我們要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有益成果,才能更好領略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
(二)用文化自信喚醒世界對中國的新認識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形成了獨特的價值觀念。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協(xié)和萬邦”“兼愛非攻”“與人為善”“扶貧濟困”,都是世界人民公認的道德要求,國際社會也廣泛接受。和諧是美,美是和諧,因此我們要將世界各國崇尚和諧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遵循的價值觀。
中華文化價值觀在構建和諧世界中的具體運用有:
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不僅是中國的文化精神,也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以“和平、和合、和諧”的價值觀為核心,以“和平發(fā)展,和諧相處、合作共贏”的理念為國際交往準則,以不同文明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鑒為基礎,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目標,主張不管國家貧富如何、大小怎樣,都應該受到充分的尊重;主張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往、吸收、融合,讓每一種文明中的每一位社會成員都煥發(fā)出生機。這種提法在國際關系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它與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強權政治的價值觀完全不同,提供了一種解決國際沖突的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待不同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人類應該追求的目標。文化在本質(zhì)上不是沖突的,而是寬容和共享的。應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習近平總書記表達了中華文化中“求同存異”的外交理念,為分歧和沖突的處理提供了更多的選項。比如在中美關系中,中國不挑戰(zhàn)美國的“霸主”地位,在不涉及本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不直接對抗美國,善于平衡協(xié)調(diào)中美之間的利益矛盾,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就體現(xiàn)了這種政治智慧。
正如張維為所提出的,“中國人今天要做的就是通過和而不同等理念去影響這個世界,揭示唯我獨尊思維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點破意識形態(tài)偏執(zhí)狂的愚昧。給西方話語霸權畫上一個句號,從而為世界贏得更多的公正、繁榮與和平”。[6]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國這頭雄獅雖然已醒,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老子說“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就是要兼收并蓄,虛懷若谷。中國不是靠戰(zhàn)爭崛起,而是靠和平融入全球化獲得發(fā)展機會。中國已不是全球化的被動參與者,而是積極的塑造方[7]。中國塑造世界的邏輯應是通過引領全球化,化中國夢為世界夢。中國不會重復國強必霸的歷史循環(huán),而是提出亞洲新安全觀,倡導和諧地區(qū)、和諧世界。由于中國近代遭受過許多外國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有過切膚之痛,因此中國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8],對外援助、投資貿(mào)易從來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體現(xiàn)了互相尊重的態(tài)度。
3.合理地斗爭
和諧價值觀認為,事物存在著多樣性的統(tǒng)一。和諧思想本身就內(nèi)含合作思想,因此,對于非對抗性的矛盾要盡量用協(xié)商、協(xié)調(diào)、平衡的方法去處理,使不協(xié)調(diào)達到協(xié)調(diào)、不平衡達到平衡。但是,對于對抗性的矛盾,還要不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等原則,關系到我國能否順利地和平發(fā)展。對來自其他國家的欺負、壓迫、侵害,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運用政治智慧和各種手段進行斗爭。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提供了對敵斗爭的智慧。對于侵略我們國家的圖謀,我們要堅決進行自衛(wèi)反擊。譬如,在南海問題上,面對挑釁中國主權海島的菲律賓,中國政府盡量以外交手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但是,為了捍衛(wèi)本國的主權、領海和島嶼,在需要的時候,也要進行堅決的斗爭。日本上演釣魚島國有化鬧劇以來,中國采取反制措施,不僅在外交政治戰(zhàn)場、經(jīng)濟戰(zhàn)場對日本進行反擊,還進行多項特別有明顯針對性的以??諔?zhàn)力為主的多兵種聯(lián)合實彈演練,這可看做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不排除使用軍事斗爭。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崛起
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國家之間的戰(zhàn)略競爭首先是核心價值觀的競爭。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僅是經(jīng)濟的崛起,也是社會制度的崛起,同時還應該有價值觀念的崛起。法國的崛起,與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念相伴隨;英國的崛起,與自由貿(mào)易的理念相聯(lián)系;美國的崛起,與民主、人權、世界秩序相交織。德國總理默克爾上臺后也明確提出價值觀外交,并訴諸政府行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價值觀外交”的概念,意在與中國競爭在亞洲的影響力。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提升各自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扎根于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平穩(wěn)快速增長,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穩(wěn)步攀升。中國崛起不應該僅僅是經(jīng)濟等硬實力的發(fā)展,而且應該是社會制度和社會文明的崛起,[9]這包括中國文化特別是價值觀等軟實力的崛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中國和平發(fā)展的進程應該是中國價值觀得到弘揚和升華的進程。
(四)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價值觀自信
中國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國際話語權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大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绷暯娇倳浺矎娬{(diào)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在當今文化思潮激蕩的復雜背景下,要打造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構建我們的話語優(yōu)勢,必須實現(xiàn)國際社會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廣泛認同,必須實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向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促進中國現(xiàn)代文化向“國際化”“世界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和對外話語的親和力、公信力和吸引力。可以說,在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國際話語權,誰就能在復雜的國際競爭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和競爭優(yōu)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內(nèi)在優(yōu)勢,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轉化為國外受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話語,努力實現(xiàn)“中國立場、國際表達”,不斷增強“中國故事”和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感染力和解釋力[10]。
撒切爾夫人有句名言“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 而不是思想觀念?!眲偢傔x美國總統(tǒng)失敗的希拉里也說過類似的話。意思是說中國人沒有、也不能給世界提供價值觀。這當然是罔顧歷史的,而有些國人一如既往地選擇用西方話語來解釋自己,這種情況不改變,中國永遠不會有自己的話語權、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論,當然更不用說是文化軟實力了。我們應當了解自己的文化及其歷史上對世界文明的積極貢獻。面對西方的強大攻勢,價值觀的主動表達是一種姿態(tài)也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在與西方的正面交鋒中體現(xiàn)我們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對外正面地講授傳統(tǒng)文化。比如,在出訪歐洲提到中國傳統(tǒng)國際秩序觀時,他引用“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睦鄰友邦”“天下大同”等詞句,反駁了西方近代以來,“主導性大國”和“崛起性大國”必將爆發(fā)沖突的看法,強調(diào)“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戰(zhàn)勝的;在提到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古代中國與周邊鄰邦友好交往的時候,他提到了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和唐代活躍的對外交流;在提到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理念與和平的關系時,他提到了“國泰民安”“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的箴言。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智慧體現(xiàn)了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他是中華文明在世界大舞臺上的重要傳播者[11]??梢?,要走向國家形象的自我塑造,首要是要做好價值觀的主動表達,也就是說不斷尋找機會,積累能量和歷練技巧,在國際社會的各種場合爭取和把握我們的話語權,針對不同問題采取不同應對策略。不輕易地放棄發(fā)表獨立觀點、展示自我態(tài)度的任何機會。這樣才能解決好國內(nèi)話語“失序”問題以及國際話語語境中的中國“失聲”問題,從而掌握中國在國際話語競爭中的主動權。
[1]王毅.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EB/OL].(2016-05-31).http://opinion.people.com.cn/ n1/2016/0531/c1003-28394300.html.
[2]彼特·J.卡贊斯坦羅伯特.誰在反對美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
[3]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上海:新華出版社,2010:336.
[4]王月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軟實力[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4:175.
[5]周薇.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N].南方日報.2014-06-16.
[6]張維為.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11:142.
[7]王義桅.“醒獅”中國主動塑造世界的途徑[EB/OL].(2014-08-21).http://theory.people.com. cn/n/2014/0821/c112851-25513454.html.
[8]張利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與民族認同[N].中國科學報,2012-08-06.
[9]韓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7.
[10]王永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N].新華日報,2014-10-21.
[11]金燦榮,郭振家.習近平歐洲之行的戰(zhàn)略意義[J].黨建,2014(5):60.
劉曉楠,女,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統(tǒng)戰(zhàn)理論、中華文化、兩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