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贛?。ㄈA南農(nóng)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廣東廣州 510642)
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是酶促反應動力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溫度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中,酶活性的變化呈現(xiàn)“吊鐘形曲線”。酶活性先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升至某一溫度時,酶活性達到最大,即達到最適溫度(optimum temperature)。而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酶活性隨之下降,直至酶失去活性。
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程度,不少教材都使用了溫度系數(shù)(temperature coefficient,一般用Q10表示)這個概念。但是,不同教材中對溫度系數(shù)的定義卻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溫度系數(shù)指溫度升高10℃時酶的反應速率與原反應速率的比值[1-4]。
2)溫度系數(shù)指溫度升高10℃時所增加的酶反應速率[5]。
3)溫度系數(shù)指每提高反應溫度10℃時所增加的酶反應速率的倍數(shù)[6]。
不妨做如下分析。假設溫度t時酶促反應的速率值為Vt,而溫度升高10℃后的酶促反應的速率值為Vt+10,則按照上述3種定義所得到的溫度系數(shù)會出現(xiàn)如下3種情況。
按照第 1種定義,Q10=Vt+10/Vt=a。當 a=1時,說明酶活性沒有變化;當a>1時,說明酶活性增加;當a<1時,說明酶活性降低。
按照第2種定義,Q10=Vt+10-Vt=b。當b=0時,說明酶活性沒有變化;當b>0時,說明酶活性增加;當b<0時,說明酶活性降低。
按照第3種定義,則是Q10=Vt+10/Vt-1=c。當c=0時,說明酶活性沒有變化;當c>0時,說明酶活性增加;當c<0時,說明酶活性降低。
由此可見,這3種定義是有差異的。因此,有必要將溫度系數(shù)概念的定義統(tǒng)一起來。筆者以為,上述第1種定義即可直觀反映出溫度變化對酶活性產(chǎn)生的影響。
此概念能否隨意使用?
不妨再做如下分析。由于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呈現(xiàn)“吊鐘形曲線”,因而同樣是溫度升高,在由低溫向最適溫度的升高階段與由最適溫度開始繼續(xù)升溫的升高階段,酶活性的變化規(guī)律明顯不同。因此,對溫度系數(shù)概念的使用就應注意到溫度變化的這個階段性特點。現(xiàn)有教材中,一般是在溫度由低溫向最適溫度的升高階段使用。但筆者認為,即使在溫度由最適溫度開始繼續(xù)升溫的階段同樣可以使用,只不過是可以直觀反映隨著溫度升高酶活性下降的情況,其優(yōu)越性在上述分析中即可看到。而至于在最適溫度附近的溫度變化范圍內(nèi),則使用此概念的優(yōu)越性似乎不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明確最適溫度的前提下,在溫度由低溫向最適溫度的升高階段或由最適溫度開始繼續(xù)升溫的升高階段,溫度系數(shù)這個概念都可以較直觀地反映酶活性隨溫度的升高而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的情況。
[1]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生物化學.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1.
[2]李憲臻.生物化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124.
[3]張楚富.生物化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0.
[4]ReginaldH Garret,CharlesM Grisham.Biochemistry,3rd ed.Thomson Learning Academic Resource Center,2007.
[5]張洪淵.生物化學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6]劉祥云,蔡馬.生物化學.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