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毅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基于綠色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思考
鄭 毅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從建筑空間設計中相應的氣候適應屬性、以空間塑造引導行為的建筑綠色設計策略,以及建筑表層空間、建筑內空間系統(tǒng)的綠色策略三方面對建筑空間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旨在在當代建筑空間設計過程中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符合我國綠色策略的理念,推動我國社會綠色健康的發(fā)展。
建筑空間設計,綠色策略,建筑內空間,氣候適應屬性
現階段我國建筑空間設計,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結構上都已經全面得到了良好發(fā)展,在建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空間設計是其中至關重要的關鍵性內容,能夠滿足現階段我國群眾對建筑空間以及自身活動的要求[1]。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發(fā)展中的關系、人們在行為上的具體需求、建筑的結構設計以及我國發(fā)展中的城市關系等多種方面,為建筑空間設計提供了多樣化的需求。目前我國在建筑設計中提出了節(jié)能策略及綠色策略的發(fā)展要求,需要全面從綠色策略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對建筑空間設計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
現階段我國在新時期時代背景下全面提出了綠色發(fā)展的策略,建筑空間設計需要全面建立在綠色策略的基礎上。我國現代建筑空間設計與相應的形式與傳統(tǒng)建筑有很大的區(qū)別,現階段我國的建筑空間設計因為其結構技術的有限性,而與傳統(tǒng)建筑中相應的封閉空間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在屬性的多元化及空間的流動性上有很大體現,并且空間形式有不同的表現[2]。除此之外,建筑空間設計中氣候適應問題并沒有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地域性氣候中的恒常屬性需要人們在空間設計上理解并繼承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經驗,在形式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從而形成現代化的建筑。
傳統(tǒng)的建筑空間設計中,不同的地域氣候在氣候適應的空間設計上也會不同,我國南方的傳統(tǒng)民居因為其地域氣候的濕熱性,雖然是圍院式的布局,但是與我國北方四合院形式的住宅在空間設計上有十分明顯的空間尺度差異。我國閩南地區(qū)的建筑空間設計因為多雨潮濕的氣候,不論是在單體建筑的空間布局上還是在整體空間的結構布局上,都需要對通風及防熱給予高度的重視[3]。
本文所闡述的觀點中,并沒有把構造措施及技術設備作為我國綠色建筑空間設計的主要選擇,建筑行為主要是指工作人員全面通過對空間的塑性進一步引導人們在建筑中的各種行為,不僅能夠讓人們獲得建筑空間的愉悅感及舒適感,還能夠通過健康方式有效而充分的使用建筑,從而實現我國建筑使用過程中節(jié)約能源并且低碳環(huán)保的目標。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建筑空間設計進行良好的總結與分析,在引導行為的建筑綠色設計策略上總結出了人們對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風進行優(yōu)先利用的策略。因為現代建筑的主要功能以及使用效率上的實際要求,建筑的體積以及數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微型城市類型的綜合體[4]。這種形式的建筑對于北方地區(qū)的人們來說,在體量上進行放大就好比在建筑面積及體積在相同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對墻面積進行減少,對建筑空間設計上的體型系數控制方面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我國夏熱冬暖的地區(qū)而言,因為該氣候不會造成室內外的較大溫差,在建筑的空間設計上對通風散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控制體形系數并不是建筑空間設計的關鍵所在。讓建筑空間在相應的幅度之內變得更薄,能夠有效通過增大建筑空間與外部接觸面積的方式,全面實現對建筑室內空氣自然光滲透以及空氣對流的合理科學引導,從而能夠讓人們通過自然條件的積極優(yōu)先利用而全面滿足對建筑內部的環(huán)境要求。
3.1 建筑表層空間設計
在建筑空間設計過程中表層的空間作為建筑自身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有效連接的一個界面,可以理解為表層空間設計是具有良好過渡空間的技術空間。微觀化的“雙層表皮”空間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建筑物理性能,對于氣候調節(jié)可以靈活的展開,因此在綠色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中能夠得到良好的應用[5]。世界上有很多的建筑設計師立足于綠色策略設計出了具有高度綠色環(huán)保性的建筑作品,并且對建筑的表層設計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倫敦的保險中心建筑的設計中,建筑設計師合理的在表層上進行局部的放大,建筑向外的空間能夠有效實現對不同環(huán)境氣候而進行的建筑管理活動。除此之外,有很多的建筑在設計上結合了當地居民居住環(huán)境的通風設計手段,并積極利用相應的可控表皮空腔的建筑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滿足不同氣候條件的室內環(huán)境的舒適度。
3.2 建筑內空間的設計
在夏熱冬暖地區(qū)在建筑的空間設計上對防熱以及通風的條件給予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我國的閩南地區(qū),建筑設計師需要全面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對風向以及太陽移動的軌道展開系統(tǒng)性綜合性分析,在建筑空間的設計上立足于綠色空間策略全面滿足地域氣候的實際性問題[6]。在20世紀50年代逐漸發(fā)展的嶺南建筑,建筑設計師積極在南方的濕熱型天氣氣候上作出了相應的嘗試,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及表層空間設計的層面上展開了分析。在嶺南現代建筑的空間設計中,相關設計人員結合實際的氣候問題并展開了理論的研究與具體實踐,對建筑內部空間設計及表層空間設計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全面的理解,在嶺南現代建筑中,屋頂的通風隔熱設計以及外部的遮陽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建筑在主體空間上形成了一定的防熱遮陽空間,并且這個空間是另外附加的,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效對建筑內部的采光均勻度及室內通風進行一定的改善,在對建筑內部的空間組織設計上,可以通過對嶺南庭院設計的有效借鑒,而實現對建筑微氣候的良好改善[7]。
立足于綠色策略中展開建筑空間設計對于提高人們居住舒適度產生了積極作用。本文圍繞著建筑空間設計中相應的氣候適應屬性、以空間塑造引導行為的建筑綠色設計策略,以及建筑表層空間、建筑內空間系統(tǒng)的綠色策略三個主要方面展開了全面的論述與分析。旨在推動當代建筑空間設計符合我國綠色策略的理念,促進我國社會得到綠色健康的發(fā)展。
[1] 李 巍.塑造宜人的內部空間——現代綠色辦公建筑空間設計實現途徑思考[J].中外建筑,2011(6):122-124.
[2] 鄭雅慧,賈志林,許 麗.室內設計課程引入綠色建筑體系的模塊化教學思考——以辦公空間設計課題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2):52-53.
[3] 宋曄皓,王嘉亮,朱 寧.中國本土綠色建筑被動式設計策略思考[J].建筑學報,2013(7):94-99.
[4] 蒲宏宇,蔡余萍.綠色策略選擇在濕地建筑中的運用研究——由“REVIT杯”設計競賽引發(fā)的思考[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6(12):79-83.
[5] 張 輝,周 旋.大空間鐵路客運站綠色建筑設計策略分析——以太原南站設計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6(6):134-137.
[6] 王 靜,周 璐,郭夏清.綠色建筑設計中被動設計與性能工具的應用思路與策略研究[J].華中建筑,2014(8):88-95.
[7] 鄭 斐,張曉楠,劉 甦,等.綠色校園景觀建筑設計實例——以山東建筑大學“岱岳一居”設計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3(6):514-520,526.
Based on building space design consideration of green strategy
Zheng Yi
(TheInstituteofShanxi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Taiyuan030013,China)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climate adaptation properties, a comprehensive space to guide the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 green design strategy, as well as building surface space, building space system green strategy three main aspects, it illustrates building space design maters, aimed at the comprehensive in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pace. The design process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China’s green strategy to promote China’s society to be gree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green strategy, building spatial, climate adaptation attribute
1009-6825(2017)20-0020-02
2017-05-05
鄭 毅(1983- ),男,工程師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