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kg/m2)、超重組(BMI為24~28kg/m2)及正常組(BMI0.05)。"/>
王麗慧+蘇冠明+曹光+胡淑國+常湛+高麗娟++楊洋
[摘要] 目的 探討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及皮下脂肪厚度與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的相關(guān)性。 方法 選取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診的糖尿病患者842例分為三組,即肥胖組(BMI>28 kg/m2)、超重組(BMI為24~28 kg/m2)及正常組(BMI<24 kg/m2)??崭?2 h后取血,對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等指標進行檢查,測定微量白蛋白(UMA),并行眼底檢查篩查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并檢測體重指數(shù)(BMI)、腰臀比(WHR)及皮下脂肪厚度(SFT)水平。 結(jié)果 三組FBG、HbA1c、TG、TC、HDL-C、LDL-C、BUN、Cr、UM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肥胖組糖尿病腎病患病率最高,超重組次之,正常組最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肥胖組BMI、WHR及SFT值最高,超重組次之,正常組最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BMI、WHR及SFT與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呈正相關(guān)(r = 0.081、0.138、0.087,P < 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SFT是糖尿病腎病的顯著性影響因素(P < 0.05)。 結(jié)論 BMI、WHR及SFT與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呈正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 體重指數(shù);腰臀比;皮下脂肪厚度;糖尿病腎?。幌嚓P(guān)性
糖尿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且極易導致諸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中糖尿病腎病是較為常見的微血管難治性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上20%~4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并發(fā)該癥[1-2]。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在糖尿病患者中極其常見,但糖尿病腎病與腹型肥胖間的研究仍較少[3-5]。在對肥胖進行評價時,體重指數(shù)(BMI)、腰臀比(WHR)及皮下脂肪厚度(SFT)是十分常用的指標[6-7]。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糖尿病腎病與腹型肥胖間的關(guān)系及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842例于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中國成人超重與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8]將患者分為三組,即肥胖組(BMI>28 kg/m2)、超重組(BMI為24~28 kg/m2)及正常組(BMI<24 kg/m2)。其中肥胖組135例,男79例,女56例,平均(52.03±11.89)歲,平均病程(9.87±2.31)年;超重組322例,男191例,131例,平均(54.28±12.03)歲,平均病程(8.93±2.74)年;正常組385例,男207例,女178例,平均(53.27±14.46)歲,平均病程(9.98±3.09)年。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如下標準:①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③尿微量白蛋白升(UMA)高;④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
1.3 排除標準
本研究若患者符合如下任何一條標準,則將其排除:①并發(fā)其他腎臟性疾?。虎谡诜弥扑釀?、保鉀利尿劑;③服用過腎毒性藥物;④并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⑤患者并發(fā)惡性高血壓、代謝紊亂等;⑥哺乳期或妊娠期;⑦臨床資料不全或主動退出本研究。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空腹12 h后,取5 mL靜脈血,對其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等指標進行檢查。所有對象在24 h內(nèi)不連續(xù)取樣3次測定其UMA,取均值。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檢查,若患者出現(xiàn)散瞳則直接使用眼底鏡進行檢查,篩查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
1.5 BMI、WHR及SFT測定
所有患者均脫鞋測量升高,僅穿貼身內(nèi)衣測量腰圍、臀圍、體重,計算BMI、WHR及腰圍身高比。連續(xù)3次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分析儀(DEXA)方法檢測患者臍上1 cm處體脂和瘦組織含量,并分析患者SFT水平。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采用Pearson分析,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三組患者相關(guān)臨床指標比較
三組患者FBG、HbA1c、TG、TC、HDL-C、LDL-C、BUN、Cr、UM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2.2 三組患者糖尿病腎病患病率比較
肥胖組患者糖尿病腎病患病率最高,超重組次之,正常組最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2.3 三組患者BMI、WHR及SFT比較
肥胖組BMI、WHR及SFT值最高,超重組次之,正常組最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2.4 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
BMI、WHR及SFT與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呈正相關(guān)(r = 0.081、0.138、0.087,P < 0.05)。年齡、TC、TG、LDL-C、FBG、HDL-C、BUN、HbA1c及Cr水平與糖尿病腎病患病率無相關(guān)關(guān)系(P > 0.05)。
2.5 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BMI、WHR、SFT中僅SFT為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的影響因素(P < 0.05)。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糖尿病致死性因素之一。研究證實,慢性代謝性疾病時肥胖的誘發(fā)因素之一,且常與糖尿病集結(jié)出現(xiàn)[9]。有大量實驗證實,多種代謝異常疾病均可能導致中心性肥胖,也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誘發(fā)及危險因素[10]。諸多可能誘發(fā)代謝性綜合征的因素均可能導致患者腎臟負擔加重,并發(fā)腎臟損傷[11-12]。
臨床中常使用BMI、WHR、SFT等指標評價肥胖情況。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20歲時,若BMI>25 kg/m2,則其并發(fā)腎功能衰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13-14]。成年女性BMI≥35 kg/m2或成年男性BMI≥30 kg/m2,其腎衰竭的發(fā)生率是正常者的3~4倍[15]。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與糖尿病腎病存在顯著性相關(guān)關(guān)系[16]。本組資料顯示,隨著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肥胖患者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發(fā)病率顯著高于正?;颊?。此外,本組資料顯示,糖尿病腎病與肥胖程度密切相關(guān),且BMI、WHR、SFT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呈正相關(guān),Logistic回歸結(jié)果顯示,SFT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顯著性影響因素,但BMI及WHR并非主要影響因素。分析認為,BMI與患者總體重有關(guān),但無法區(qū)分脂肪與肌肉量,且無法有效反映脂肪的全身分布[17]。而在評價WHR指標時,缺乏身高因素導致其具有一定局限性[18]。SFT既無性別差異且受身高影響較小,因此其可以良好地反映體內(nèi)脂肪分布情況,且可以有效評價脂肪堆積情況。結(jié)果表明,腹型肥胖是導致糖尿病腎病潛在的影響因素。
研究結(jié)果顯示,肥胖及超重患者Cr及BUN水平與正常體重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腎功能改變與腹型肥胖間并無直接關(guān)系,當肥胖導致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糖尿病腎病后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其發(fā)展至終末期腎病,并出現(xiàn)明顯的腎功能異常[19]。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病患病率與BUN、Cr并無相關(guān)關(guān)系,提示腎功能無法有效預測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風險[2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正常體重患者血TG及TC水平顯著低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TG水平差異最為顯著,超重及肥胖患者HDL-C水平顯著低于正常體重者,但LDL-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超重及肥胖糖尿病患者其體內(nèi)可能存在明顯的脂代謝異常現(xiàn)象。三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TG、HDL-C、TC、LDL-C、HbA1c及FBG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率無相關(guān)關(guān)系,其可能與患者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主動控制血脂及血糖有關(guān)[21]。
綜上所述,BMI、WHR及SFT與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呈正相關(guān),可認為腹型肥胖與糖尿病腎病存在密切關(guān)系。僅對BMI進行評價以判斷腹型肥胖存在一定缺陷,可考慮聯(lián)合WHR及SFT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 韓卓笑,牛尚梅,王蕓,等.肥胖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5,21(3):488-490.
[2] 杜雪霞,吳明清,李曉春,等.血清Ghrelin水平與糖尿病腎病腹部肥胖患者的相關(guān)性[J].疑難病雜志,2015,14(3):258-261.
[3] Shelbaya S,Amer H,Seddik S,et al. Study of the role of interleukin-6 and 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2,16(2):176-182.
[4] 翟莎,周園媛,王戰(zhàn)建,等.腹型肥胖和糖尿病腎病[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9):24-27.
[5] 王興,田力銘,郝玉杰,等.腎絡安方治療肥胖型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中草藥,2015,46(2):245-249.
[6] 何冰,萬里凱,譚衛(wèi)紅,等.非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超聲測量肥胖指標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9):3080-3082.
[7] 張穎瑩,莊守綱,李曉珺,等.肥胖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體內(nèi)氧化應激系統(tǒng)的影響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3,12(10):820-823.
[8] 武陽豐,馬冠生,胡永華,等.中國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現(xiàn)狀[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39(5):316-320.
[9] Herman-Edelstein M,Scherzer P,Tobar A,et al. Altered renal lipid metabolism and renal lipid accumulation in human diabetic nephropathy [J]. J Lipid Res,2014,55(3):561-572.
[10] 于睿超,湯曦,付平,等.糖尿病腎病臨床規(guī)范化治療——指南解析[J].西部醫(yī)學,2015,27(2):161-163,166.
[11] 冷蕾,張承巍,袁志剛,等.血清內(nèi)脂素、Vaspin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guān)性[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1):31-34.
[12] 詹雪梅.微量白蛋白檢驗在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及與病程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30):114-116.
[13] Mashitani T,Hayashino Y,Okamura S,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serum bilirubin level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progression among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diabetes distress and care registry at tenri [DDCRT 5]) [J]. Diabetes Care,2014,37(1):252-258.
[14] 曾慧妍,曹瑛,趙玲,等.肥胖相關(guān)指標與2型糖尿病腎病患病率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4, 31(6):617-619,623.
[15] 任偉,郭劍津,郗光霞,等.利拉魯肽治療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的治療作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9):1284-1286.
[16] Turgutalp K,zhan O,Akbay E,et al. Mean platelet volum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a preliminary study [J]. Clin App Thromb Hemost,2014,20(2):190-195.
[17] 曹晉,周巖,吳大方,等.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4,9(5):667-671.
[18] Zou C,Xie R,Bao Y,et al. Iron chelator alleviates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tenascinC and other correlation factors [J]. Endocrine,2013,44(3):666-674.
[19] 郭振紅,許杰,王靖宇,等.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與黎明現(xiàn)象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6,55(1):16-20.
[20] Jeon YL,Kim MH,Lee WI,et al. Cystatin C as an early marke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Clin Lab,2013,59(11-12):1221-1229.
[21] 劉學斌.肥胖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及病理特點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31(11):62-63.
(收稿日期:2016-11-19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