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濤 唐曉玲 熊墨年#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南昌 330046)
●診療經驗●
熊墨年運用“益氣清毒”法治療腫瘤經驗探析*
余濤1唐曉玲2熊墨年2#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南昌 330046)
惡性腫瘤;益氣清毒法;熊墨年;經驗探析
當代名老中醫(yī)熊墨年教授,精研中醫(yī)經典,尚仲景學說,集百家之長,從事腫瘤醫(yī)學研究40余年,臨床擅治各類惡性腫瘤,首創(chuàng)“益氣清毒”法治療惡性腫瘤,益氣強調從脾胃入手,清補為主,以防滋膩;清毒重在清癌毒,祛除六淫及內生毒邪。對腫瘤的中醫(yī)辨證,提出應“辨臟腑定病位,辨病因病機定治法,辨虛實定攻補”,用之臨床,效果良好。本文從理論基礎、治療原則、臨床實例探析熊墨年運用益氣清毒法治療惡性腫瘤的經驗,為中醫(yī)治療腫瘤提供指導思路。
1.1 正虛貫穿始終《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又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指出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根據[1],《醫(yī)宗必讀》論述腫瘤時指出氣血不足而感受外邪是疾病包括腫瘤的發(fā)生依據?!锻庾C醫(yī)案》更明確指出:正氣不足則生巖(癌)。皆說明了腫瘤形成與正氣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師認為,惡性腫瘤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人體自身正氣不足或感受外邪,包括飲食、六淫、情志等因素導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內外之邪交結、氣滯血瘀,濕聚痰凝、邪毒郁熱,久之形成癌腫。腫瘤結積在人體,侵害機體經絡和臟腑,最終導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百病由生,終可膏肓。反之,如體內正氣足則全身功能如常,抗邪有利,則內外之邪不得趁機而入,則癌腫無由而生。
正邪相博,正氣勝則病自愈,邪氣勝則病由生。正氣不足,人體代謝功能失調,導致氣滯、寒凝、血瘀,濕熱積聚而成。所以腫瘤的擴散與復發(fā)與正邪之氣密切相關,并且體內正氣虛而無力抗邪是腫瘤復發(fā)與轉移之根本。腫瘤日久,又進一步損害人體正氣,使人體虛而更虛,病情發(fā)展無可節(jié)制。
1.2 癌毒是主要邪毒《諸病源候論》論述:“惡核者,內中生核,累累似李梅,小者仿佛豆粒,此風而夾毒可致”[2]?!度数S直指附遺方論》指出“癌者顆顆累積,熱毒深藏”,就是說癌癥是由于癌毒痰瘀交結,郁而化熱所形成[3]。老師認為,導致惡性腫瘤之邪毒有痰濕、瘀滯、熱毒等,但癌毒是最主要、最常見的導致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病邪。而六淫和內生之邪是癌毒形成的前提與基礎。風、寒、濕、虛、熱以及風邪夾毒侵襲經絡臟腑后皆可成毒;內生之邪以痰濕、濕熱最為常見,久積均可成毒。
此外《格致余論》曰:“憂怒抑郁,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積滯,遂成隱核……又名乳巖?!?,可見人的喜怒哀樂太過影響臟腑的功能代謝也是腫瘤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再者《外科正宗》曰:“失榮者,或因六欲不遂,損傷中氣,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結而成。”[4]一旦外邪侵入和瘀積體內,正氣虧虛不能及時祛邪外出,導致人體氣血運行障礙,臟腑調節(jié)功能失調,引起風、寒、濕、虛、熱以及風邪夾毒侵襲(其中痰濕、濕熱、瘀阻最為常見)等相互交結,堵塞人體經絡臟腑,郁久不散、進而積聚成瘤。而腫瘤一旦形成,又與其生理產物交結為害互為因果,促使腫瘤進一步發(fā)展。
2.1 健中益氣熊老師認為健中益氣為基本,自古至今有氣的三元論。中國古代徐敬德和任圣周指出氣一元論:氣是物質性的,能產生萬物;此為中醫(yī)關于氣的表述,二元論指出:氣是物質與功能的二元統(tǒng)一說;三元論指出:氣是信息、能量、物質三元素的大統(tǒng)一體。脾主運化,后天氣血化生之源,脾氣主升,人體的精華皆需脾氣的運化方可運行致臟腑經絡,脾氣虛則氣血不化,經脈運行乏力則血瘀脈阻,抗戾力低下,且易聚濕成痰累及肺腎,旁損及肝成為腫瘤發(fā)病的基礎病因。老師對此作出深化,認為氣來源于水谷精微的涵養(yǎng),而水谷精微的攝取依靠中焦脾胃功能的健旺。所以,老師提出益氣應從強健脾胃入手,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其他臟腑得養(yǎng)而安,人體生命活動才能正常運行。而脾胃虛弱則百病生,正如李東垣所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5]。
老師在健脾益氣強調一定要清補做到補而不膩,因為惡性腫瘤的基本病機有痰、濕、毒、瘀,多用滋膩藥雖然可以起到補充正氣的作用,但很大程度上也滋養(yǎng)了這些邪氣,而且有留邪之弊,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老師臨床上多以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為基礎,按虛的程度和體質分別使用黨參、太子參或生曬參或西洋參或加黃芪等,抓住中焦,強健脾胃,使正氣充足,機體抗病能力強盛,則邪不傷正。老師憑借多年經驗,成熟運用,無不桴鼓取效。
2.2 祛邪清毒老師治療腫瘤的主要思路是清除癌毒,同時兼顧清六淫及內生毒邪。具體可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祛除六淫與內生毒邪。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初期往往是外邪侵襲與內生邪毒,積聚成毒,進而生瘤。所以治療惡性腫要祛除致病的六淫與內生的毒邪。二:清除癌毒。老師提出針對惡性腫瘤,應當把毒邪清除,而不是追求殺滅,切不可圖一時之效,使用大劑以毒攻毒之品,危害正氣,以防邪毒未去,而正氣已傷,癌毒更甚。臨床所見癌毒多為熱毒,故老師在選藥時候多用性平、清涼之品,是遵“治溫以清,冷而行之”之法。三:消腫散結。癌腫多為有形之邪毒郁結,治療癌毒也應本著治本的要求以消除形成癌毒的邪氣,老師認為盡管癌腫存在痰瘀互結這一病因病機,但由于不少解毒散結藥如腫節(jié)風、金蕎麥等兼具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不必專門使用紅花、桃仁之品。臨床上,老師多用三七、腫節(jié)風、莪術等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消腫散結,一舉三得,消腫而不使邪毒流竄轉行。四:導邪外出。老師臨床善用桔梗、柴胡、木蝴蝶開邪氣上出之路,茯苓、蒲公英、車前子導邪下行,如此給邪以上下出路,于平淡之中屢建奇功[6]。
官某,男,68歲,2015年10月15日就診?;颊哂?014年12月經腫瘤醫(yī)院確診為左肺小細胞癌,未行手術治療,行化療8次,放療2次。訴近1個月來咳嗽咽癢、咯少量白黏痰,胸悶氣短,活動后尤甚,納呆腹脹,神疲乏力,偶口干,小便平,大便不成形,日行2次,舌體胖大,苔薄白膩,中有裂紋,脈弦細。病屬肺癌,證屬脾肺氣虛、癌毒結聚。治宜益氣健脾、宣肺清毒。處方:生曬參15 g、炒白術12 g、黃芪15 g、山藥12 g、炒白術12 g、炙甘草15 g、金銀花15 g、厚樸12 g、射干6 g、桑葉15 g、藿香10 g、杏仁10 g、砂仁10 g、雞內金15 g、莪術12 g、半枝蓮30 g、白花蛇舌草30 g、金蕎麥30 g。服藥10劑后咳嗽大減,胃口得開,精神好轉。復診仍以四君子湯加莪術、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金蕎麥為基礎,隨癥加減,服藥200余劑,患者各癥狀消失,病灶及腫瘤標志物檢查穩(wěn)定,生活起居如常。
按:本案乃脾肺氣虛、癌毒壅聚所致肺癌,方以四君子湯加味益氣健脾,培土生金;以藿香、砂仁、雞內金健脾消食和胃;桑葉、杏仁宣肺止咳化痰;射干利咽祛痰;厚樸燥濕化痰、下氣除滿;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金蕎麥、金銀花、莪術清熱解毒抗癌。諸藥合用,補肺健脾和胃,清毒抗癌不傷正氣,故而療效顯著。
熊墨年教授治療腫瘤,辨證與辨癥相結合,重視健脾益氣以補充正氣和清除邪毒形成獨特的治病理念,推敲方藥,總結出“益氣清毒”法治療惡性腫瘤,充分體現了“治病必求其本”之理念?!饵S帝內經》曰:“上工治未病”,老師臨床多慮患者正氣虧虛,常固護正氣,調理臟腑,防患于未然,防止腫瘤的轉移。在應用此方法時也會根據具體證候兼以它法應用,當變則變,不固步自封,但始終不會脫離“扶正重在健脾益氣,驅邪重在清除癌毒”的中心思想。在理論和實際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豐富了中醫(yī)關于癌癥發(fā)病過程的治療手段。
[1]南京中醫(yī)學院.黃帝內經素問譯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248
[2]南京中醫(yī)學院.諸病源候論校釋(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645
[3]楊士流.仁齋直指附遺方論[M].臺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55
[4]熊墨年,唐曉玲,趙艷平,等.淺談益氣清毒法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9,9(6):64-65
[5]陸萍.熊墨年從脾論治肺癌經驗淺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 (33):105-107
[6]梁啟軍,熊墨年.熊墨年教授治療惡性腫瘤的“益氣清毒”法學術思想詮釋[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10):2533-2535
R246.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50
2016-12-28)
熊墨年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編號:國中醫(yī)藥人教發(fā)[2013]47號)
#通訊作者:熊墨年,E-mail:nian699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