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懿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盆腔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
陳君懿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分析探討盆腔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效果。方法對盆腔惡性腫瘤患者術前給予健康宣教、預防血液濃縮、保護下肢血管等護理措施;術后密切觀察病情、鼓勵患者早期活動等預防性護理措施。結(jié)果在60例盆腔惡性腫瘤術患者中,2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現(xiàn)象,其發(fā)生率遠低于未采用任何預防措施的盆腔惡性腫瘤術患者。結(jié)論對盆腔惡性腫瘤患者行早期預防性的護理干預可降低DVT情況的發(fā)生。
盆腔惡性腫瘤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及處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指由于動過手術之后深靜脈內(nèi)發(fā)生的具有不正常的凝結(jié)、堵塞管腔并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并發(fā)癥。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癥狀表現(xiàn)為下肢腫脹、疼痛、麻木而影響其功能,輕者致殘,重者可因栓子脫落引起肺栓塞而死亡。目前,盆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高達一半以上,是嚴重危害術后患者身體健康的并發(fā)癥。對我院婦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盆腔惡性腫瘤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通過有效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后,可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并降低肺栓塞的發(fā)生率和婦科腫瘤手術風險?,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婦科盆腔惡性腫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疾病類型:宮頸癌12例,子宮內(nèi)膜癌8例,卵巢癌4例,輸卵管癌6例。
曾經(jīng)歷過盆腔惡性腫瘤術患者,由于手術刺激、麻醉作用的后遺癥、惡性腫瘤刺激因子、術后臥床休息等各種原因,很容易造成患者術后下肢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從而導致發(fā)生上下肢深靜脈血栓,尤其是老年肥胖者。因此,有必要對這一部分高發(fā)性人群采取預防性措施干預,以防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1 心理護理。腫瘤患者往往對手術后存在緊張、恐懼心理。如盆腔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后心情不太好而導致神經(jīng)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血管舒縮功能的失調(diào)。所以,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行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在手術實施前晚給予患者服用西泮助眠。讓患者在手術實施前保持樂觀開朗的好心情,也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
2.1.2 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術方式、歷時時間,并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有效咳嗽及下肢的運動方法。講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險因數(shù)及后果。告知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癥狀及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
2.1.3 保護下肢血管。血管內(nèi)膜損傷是形成靜脈血栓的三大因素之一,靜脈穿刺是對血管的機械性損傷。因此避免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抽血等,禁止在下肢行淺靜脈留置操作。
2.1.4 預防血液濃縮。盆腔腫瘤手術術前腸道準備要求較高,術前晚上及術晨均需清潔灌腸,患者排泄會帶走大量體液,另因手術禁食禁飲的需要,患者體液相對處于不足狀態(tài),應及時補充水、電解質(zhì),防止血液濃縮,誘發(fā)靜脈血栓形成。
2.1.5 預防性用藥。1976年Ver strate指出,預防性應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可使血栓形成發(fā)病率明顯降低。近年來國外采用潘生丁、腸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藥物,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一定效果。
2.1.6 手術時間。有資料顯示,手術時間與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有關[3]。所以,對于一些年齡較大、手術時間過長、并發(fā)癥較多的患者來說,在手術前囑醫(yī)生盡可能的加快手術,縮短手術時間和范圍,降低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4]。
2.2.1 病情觀察。術后回病房,去枕平臥6 h,給予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避免在腘窩處墊枕,以免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密切觀察下肢膚色、膚溫、測量下肢周徑。必要時穿彈力襪,促進下肢靜脈回流。術后還可采取氣壓治療,2次/d,20 min/次。
2.2.2 飲食護理。肛門排氣后進流質(zhì)飲食、半流飲食,逐步過渡到普食?;颊唢嬍骋藸I養(yǎng)易消化,多食用纖維素、忌食鹽及各種如黑木耳、洋蔥、芹菜等有利于稀釋血液并改變血液粘稠度的高膽醇食物的大量攝入。并保持大便的通暢,避免因屏氣用力排便而導致腹壓升高,阻礙下肢靜脈回流。另外,要鼓勵患者及時補充體內(nèi)水分,這樣才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飲水時,最好能夠多飲2000~3000 mL的水,這樣才能達到潤腸、潤糞便的目的[5]。
2.2.3 早期活動。手術后針對患者的具體情使用科學的護理管理,為患者配備全補償系統(tǒng)、部分補償系統(tǒng)或者輔助教育的護理方式。努力使護理對象盡早擺脫“患者”角色,通過護理活動由患者自己滿足自理的需要[6]。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好發(fā)部位在比目魚肌的靜脈竇內(nèi),為防止患者小腿肚由于長期受壓而導致麻木,最好可在手術后按摩下腿肚的比目魚肌和腓腸肌。6 h后鼓勵患者床上翻身,做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伸曲活動。24 h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不疲勞為度。
2.2.4 疼痛護理。術后切口疼痛是影響患者活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做好疼痛護理。術后采用自控式鎮(zhèn)痛泵,并利用聽音樂、與患者交談鼓勵等方式,分散其活動時對疼痛的注意力
力。
2.2.5 下肢保暖。由于可能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部位是患者下肢,所以在天氣變化或溫度下降的情況時,患者極易發(fā)生下肢靜脈痙攣及血液淤積狀況的發(fā)生,更要注重對患者下肢的保暖工作。
2.3.1 休息與體位。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為了避免將情況加重,有必要進行防護措施,如讓患者及時臥床休息,不能對腿部做任何按摩、理療、熱敷等操作,也不能改變原有的體位。避免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
2.3.2 心理護理?;颊咭蚧及┌Y給心理上帶來嚴重負擔,再加上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癥,所以,為了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可根據(jù)其情況,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并向家屬及患者介紹溶栓治療方法及成功病例,提高其治療信心[7]。
2.3.3 患肢護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 cm,做好患肢保暖,密切觀察患肢膚色、膚溫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每日定時測量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
2.3.4 嚴密交班??剖壹訌娮o理力度,將盆腔惡性腫瘤術患者作為護士交班的重點對象,讓各班護士加強巡視,并仔細聽取患者對自己病情的表述,如有異常情況則要讓各班護士及時匯報關于患者的病情,讓負責醫(yī)生及時處理不良情況,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2.3.5 溶栓護理。使用藥物溶栓前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疾病病史,用藥期間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監(jiān)測肝、腎功能及凝血指標。特別注意有無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顱內(nèi)出血跡象及有無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等肺栓塞癥狀。
20例患者中,1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為33歲肥胖女性,于術后9天在左側(cè)股淺靜脈下段及左側(cè)腘靜脈形成血栓,幾乎完全閉塞可能。綜合考慮患者的求治欲望、治療安全性和經(jīng)濟承受能力,轉(zhuǎn)血管外科植入下腔靜脈濾器后溶栓治療,1周后治愈出院。
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是靠小腿肌肉的收縮、瓣膜的防逆流及胸腔的負壓。盆腔手術由于麻醉作用小腿肌肉松弛、術后臥床、使用腹帶等原因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再加腫瘤因子釋放的活性物質(zhì)干擾出、凝血時間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原因,使盆腔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不容忽視。因此必須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降低患者發(fā)生率,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本組30例患者通過預防性護理措施,僅1例發(fā)生DVT,低于相關文獻報道的7%~45%。
[1]黃春燕,陸仁連.藥物溶栓法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0,31(30):5449.
[2]張小容.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8,7(6):66.
[3]石關鑫,熊汝成,李鴻儒.實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548-952.
[4]韓素新,周劍利,朱潔茹.老年婦女婦科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9例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38(6):739.
[5]林 杰,劉 揚,楊麗霞.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發(fā)生便秘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0,31(26):4490.
[6]鄧秋霞.婦產(chǎn)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25.
[7]葛棟云.盆腔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5):837-838.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4.126.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