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磊
(安徽師范大學 政治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為灌輸教育法正名
----基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考察
黃 磊
(安徽師范大學 政治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闡述了灌輸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以灌輸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建設時期,為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認為雖然時代發(fā)生了改變,但灌輸教育法在今天依然有著巨大的價值。注重灌輸過程的互動性、保持灌輸內容的科學性、促進灌輸方式的多樣性是實現(xiàn)灌輸教育法當代價值的現(xiàn)實理路。
灌輸教育法; 歷史依據(jù); 當代價值; 現(xiàn)實理路
灌輸教育法又稱理論教育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受教育者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或由受教育者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步樹立科學世界觀的教育方法。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灌輸原理為理論依據(jù),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1]。灌輸教育法在歷史上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在今天卻備受責難。新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還需不需要灌輸教育法,如果需要,又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進行灌輸教育。從歷史與現(xiàn)實兩個維度對灌輸教育法進行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灌輸教育法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只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灌輸教育法需要有所變化和調整。
灌輸教育法以灌輸理論為理論依托,而灌輸理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者們繼承發(fā)展的過程。
灌輸?shù)乃枷胱钤缬神R克思、恩格斯提出。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寫道:“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這里,馬克思論述了群眾掌握理論的重要性,而群眾如何掌握理論,只能依靠灌輸,這是馬克思關于灌輸理論最早的思想萌芽。1844年,恩格斯在與馬克思的信中直接使用了“灌輸”一詞。在信中,他表達了對自己境況的憂慮,怕自己會變成一個“把庸俗習氣灌輸?shù)焦伯a(chǎn)主義運動中去”[3]的俗人。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灌輸?shù)乃枷脒€體現(xiàn)在其《共產(chǎn)主義在德國的迅速進展》一文中,他欣喜于德國共產(chǎn)主義的發(fā)展,并高度贊揚了許布納爾的畫在宣傳和灌輸社會主義思想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他寫道:“從宣傳社會主義這個角度來看,這幅畫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冊子大得多?!@幅畫在德國好幾個城市里展覽過,當然給不少人灌輸了社會的思想?!盵4]此外,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諸多著作中也有灌輸思想的體現(xiàn)。可見,馬克思、恩格斯是灌輸思想的最初提出者。
考茨基進一步闡述和發(fā)展了灌輸思想。他認為工人運動不會自發(fā)形成科學的政治理論,“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shù)綗o產(chǎn)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去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從這個斗爭中自發(fā)地產(chǎn)生出來的東西。因此,……社會民主黨的任務就是把認清無產(chǎn)階級的地位及其任務的這種意識灌輸?shù)綗o產(chǎn)階級中去”[5]326。在論述向無產(chǎn)階級灌輸科學理論的必要性時,考茨基批判了英法工人運動中工人領袖未將科學社會主義灌輸?shù)竭\動中去從而致使工聯(lián)主義盛行的情況,從反面論證了將科學社會主義意識灌輸?shù)焦と诉\動中的重要性??即幕鶎@些問題的闡發(fā)使得灌輸理論初具雛形。
列寧是灌輸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俄國革命的特殊背景下,正式提出了灌輸理論并將其踐行到本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列寧關于灌輸理論的思想在《怎么辦?》一文中得到了最為系統(tǒng)全面的闡釋。在文章中,列寧指出:第一,工人階級的實際運動不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科學社會主義,只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經(jīng)濟主義和工聯(lián)主義。“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lián)主義的意識”[5]317。第二,資產(chǎn)階級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存在著尖銳對立?!皢栴}只能是這樣:或者是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體系,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這里中間的東西是沒有的”[5]326。第三,科學社會主義意識的確定必須依靠灌輸?!肮と吮緛硪膊豢赡苡猩鐣裰髦髁x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5]317。第四,無產(chǎn)階級政黨要重視理論斗爭,善于把革命理論和群眾實踐相結合?!拔覀儜敿纫岳碚摷业纳矸?又以宣傳員的身分,既以鼓動員的身分,又以組織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 ?!盵5]366列寧在這篇文章中系統(tǒng)回答了當時俄國革命理論斗爭中灌輸?shù)闹骺腕w、灌輸?shù)膬热?、灌輸?shù)姆椒ê凸噍數(shù)囊饬x等問題。列寧對灌輸思想的進一步論述,使灌輸理論正式形成。
灌輸理論是灌輸教育法的世界觀,灌輸教育法是灌輸理論的方法論。在世界無產(chǎn)階級運動中,灌輸教育法曾發(fā)揮了巨大的功效。在俄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當時的工人階級知識水平不高,宣傳渠道有限,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十分困難,各種不科學思想對工人運動的侵蝕使得宣傳科學社會主義變得緊迫而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灌輸教育法是當時最適宜的宣傳手段。歷史事實表明,正是灌輸教育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大眾化,為其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最終推動了革命的勝利和建設的發(fā)展。同樣,在我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過程中,灌輸教育法也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革命戰(zhàn)爭時期,人民群眾雖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渴望救亡圖存,但因為受教育水平和政治地位低,思想覺悟不夠,要想贏得革命的勝利,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而當時灌輸教育法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指導革命的勝利發(fā)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建國初到“文革”期間,灌輸教育法的踐行雖然出現(xiàn)了偏差,但后期也得到了調整。新時期,灌輸教育法被繼承發(fā)展并廣泛運用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循著歷史的長河,探索灌輸教育法的印記,可以發(fā)現(xiàn),灌輸教育法不僅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今天,灌輸教育法依然有著強大的當代價值,堅持和發(fā)展灌輸教育法,對個人來說,有利于塑造人格,全面發(fā)展;對社會而言,有助于凝聚思想,集中力量;對國家而言,有利于堅定原則,保證方向。
1.塑造人格,全面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先進科學的思想是不可能自發(fā)在頭腦中產(chǎn)生的,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和科學文化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灌輸和教育。借助灌輸教育法,灌輸主體通過理論講解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灌輸給個體,個體才能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將社會的基本準則、法律規(guī)范以及不斷變化的新思想、新情況傳達給個體,個體才能實現(xiàn)社會化,不斷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同樣,也只有將正確的政治意識、科學的理論、生存和發(fā)展的技能灌輸給個體,才能不斷提高個體的各項能力和素質,實現(xiàn)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灌輸教育法在個體的成長與進步中,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2.凝聚思想,集中力量
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維護是每個國家最重視的事務,意識形態(tài)的陣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當前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圖謀依舊存在,他們借助強大的科技手段向我國輸入資本主義的思想,企圖動搖人民群眾對共產(chǎn)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信仰。面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我們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灌輸力度,凝聚全體人民思想,共同筑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
我國現(xiàn)階段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必須集中全國上下的力量。但是由于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水平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造成他們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度也不同。更為重要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多種經(jīng)濟成分并存,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存在著矛盾,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人民內部的一些矛盾。如何在這個關鍵時候凝聚全社會的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攜手共進,只能依靠灌輸教育法這一有效手段來增強全體人民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度,使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開拓進取。
3.堅定原則,保證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不僅給人們的收入帶來了量的提升,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一方面,人們不再只滿足于吃飽穿暖,更多地希望提升生活品質、追求自我發(fā)展;另一方面,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也甚囂塵上,腐蝕著人們的心靈。這種時候,只有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灌輸、傳達給人民群眾,才能啟發(fā)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yǎng),使他們理解并且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堅定各項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各項事業(yè)總的指導思想,它提供的是方向上的保證。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沿著正確方向向前推進,很大程度上受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程度的影響。雖然和平與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但西方國家從未放棄過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的圖謀,稍不注意,我國的各項事業(yè)就有可能偏離方向。因此,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中國化、大眾化的方式灌輸給人民群眾,才能堅定全體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才能保證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梢?是否堅持和發(fā)展灌輸教育法是一個立場問題,是非問題,在這一點上,決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灌輸教育法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如今灌輸?shù)闹T要素都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加上對灌輸教育法的誤解,“否定論”“強制論”和“無用論”等非議不絕于耳。但通過歷史和現(xiàn)實的雙向考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今天依然需要堅持和發(fā)展灌輸教育法,只是面對新時期、新情況,應研究如何堅持和發(fā)展灌輸教育法,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它的當代價值。
1.注重灌輸過程的互動性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由于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水平低,他們自身無法產(chǎn)生科學的理論,形勢使得將科學社會主義意識灌輸?shù)焦と诉\動中成為必要。當時的灌輸對象構成簡單,多為工人和農(nóng)民,這又使灌輸成為可能。現(xiàn)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個性增強,社會更加開放,思想交流更為活躍,灌輸對象的情況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以往灌輸教育法中生灌硬輸?shù)淖龇ㄔ獾脚惺钦5?。因?當下在使用灌輸教育法時,要關注灌輸對象,注重整個灌輸過程的互動性。
首先,灌輸主體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過去我們曾對馬克思主義存在著教條式的理解,過分強調國家和社會,忽視了個人,造成部分灌輸對象對馬克思主義的反感,這是灌輸主體的過失。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建立在實現(xiàn)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基礎之上的,灌輸主體在灌輸?shù)臅r候要把馬克思主義體現(xiàn)的人文關懷揭示出來,不管是灌輸共產(chǎn)主義最高理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還是黨的具體路線方針和政策,都應該關注“人”的價值,體現(xiàn)“人”的意蘊。其次,要關注到灌輸對象的現(xiàn)實需要。人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有著多種多樣、不同層次的需求。灌輸主體必須關注到灌輸對象的現(xiàn)實需要,結合灌輸對象的實際生活,回答和解釋灌輸對象的思想困惑,而不能照本宣科,脫離現(xiàn)實生活。最后,要講究灌輸過程中的交流和互動。進入新時代,灌輸對象的個性增強,單向的灌輸已經(jīng)不合時宜。灌輸主體在灌輸過程中應該與灌輸對象有交流和互動,灌輸對象就自己困惑和質疑的問題向灌輸者請教,灌輸者運用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jīng)驗進行解答,通過數(shù)次的互動,灌輸效果才會得到提升。
2.保持灌輸內容的科學性
灌輸教育法在今天廣受詬病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灌輸內容陳舊、空洞、缺乏時代性。如今人們的知識水平普遍提高,批判性思維增強,再加上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都要求灌輸?shù)膬热莞呖茖W性和時代性。因此,當下我們要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為其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針對我國現(xiàn)實國情的科學思想,今天的灌輸內容體系必須囊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以及黨和國家新時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此外,科學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理論的說服力取決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效果。所以不論何時,灌輸?shù)膬热蒹w系都必須緊密結合實際、扎根生活。只有保證灌輸內容的科學性和時代性,才能提高人們對灌輸內容的認同度和接受度,才能實現(xiàn)灌輸?shù)念A期目標。
3.促進灌輸形式的多樣性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受條件的限制,灌輸?shù)男问奖容^單一,但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當時的工人群眾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但又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隨著時間的推移,灌輸?shù)沫h(huán)境和主客體的情況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相應地,灌輸?shù)男问胶屯緩揭矐摳佣鄻踊?。長期以來,人們都將灌輸理解為“說教”,其實這是對灌輸教育法的誤解。灌輸教育法雖然以理論說服的形式為主,但并不是不注重滲透,雖然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并不是不注重灌輸對象的現(xiàn)實情況。因此,要實現(xiàn)灌輸教育法的當代價值,必須改變對灌輸教育法的誤解和誤用,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促進灌輸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將硬性灌輸和軟性灌輸相結合,把灌輸融入到灌輸對象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當中,借助灌輸對象常用的現(xiàn)代通訊工具來宣傳黨的理論和思想。還可以鼓勵和支持民間組織創(chuàng)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圖片展覽、讀書節(jié)和知識競賽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其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接受需要灌輸?shù)膬热荨?傊?就是要改變過去在運用灌輸教育法時不合時宜、脫離實際的情況,善于借助現(xiàn)代傳媒的力量,以群眾接受度高的形式進行灌輸,使灌輸?shù)膬热莺头椒R性與趣味性于一體。
堅持和發(fā)展灌輸教育法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其自身的內在要求。基于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注重灌輸過程的互動性、保持灌輸內容的科學性和促進灌輸形式的多樣性是實現(xiàn)灌輸教育法當代價值的可行路徑。當然,灌輸教育法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調整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適應的動態(tài)過程,主體要做的就是在繼承灌輸教育法合理內核的前提下,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讓灌輸教育法真正發(fā)揮其內在價值。
[1] 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19.
[2] 馬克思.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
[3] 列寧. 論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恩格斯是共產(chǎn)主義底創(chuàng)始人之一)[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 第1卷.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57:4.
[4] 恩格斯. 共產(chǎn)主義在德國的迅速進展[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589-590.
[5] 列寧. 怎么辦?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1901年秋—1902年2月)[M]∥列寧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責任編輯祝穎】
RectificationofNameforInculcationEducation:BasedonHistoryandReality
HuangLei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It is expounded that, the inculcation education is the most basic metho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culcation educ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pread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t is considered that, although the times have changed, the inculcation education still has great value in the present. It is the realistic way to realiz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indoctrination education law by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indoctrination process, keeping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incul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iversity of inculcation.
inculcation education; historical basis; contemporary value; practical thoughts
A 81
: A
2017-04-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3CKS038)。
黃 磊(1992-),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2095-5464(2017)04-04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