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重慶市雙福第二小學校 吳 詩
有效開展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的嘗試
□文/ 重慶市雙福第二小學校 吳 詩
在早期的音樂教育中,有許多種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徑,而這些途徑是教育的關鍵點,它關系到開發(fā)孩子各方面的潛能,包括語言能力、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思維方式等。音樂的早期教育針對不同兒童的不同特點及差異,對孩子的教育手段也會不同,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究適宜的教學方法,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選擇合理,適合孩子的音樂教育方法,因人而異地去引導。
在對孩子進行早期音樂的教育里面,如何正確地選擇最佳音樂顯得尤為關鍵。既要讓孩子能夠欣賞到經(jīng)久不衰的音樂,同時也要讓孩子在平日的生活當中,無形地去享受音樂。
音樂的種類有很多,有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搖滾音樂等等。家長在選擇給孩子欣賞的音樂一定要慎重考慮。對于平時比較沉默寡言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應該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給孩子以安全感,讓他們的心情能夠放平靜,在音樂的選擇上,就應該先從舒緩的音樂開始,逐步地讓孩子適應,再慢慢加快音樂的節(jié)奏,挑一些歡快的兒童音樂,這樣在孩子放松心情之后來調動他們的情緒;同樣,對于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動是他們的天性,這時的家長就不能一味地去打壓他們,而是應該通過正確的干預來進行教育。首先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這一特點,利用合適的音樂,讓他們做一些運動,比如跳舞或者是有關音樂的游戲,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行動協(xié)調能力,也可以釋放他們好動的性格。除了必要的活動之外,這部分好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就需要家長耐心的教育孩子,例如在吃飯的時候,在睡覺之前,用平靜、悠揚的古典音樂營造一種安靜的氛圍,使孩子的心能夠逐漸的靜下來??傊?,家長對孩子的音樂教育,并不是只要有音樂就可以聽,在選擇音樂上面,一定要考慮周全,真正為孩子將來的發(fā)展提供正確,良好的方法與環(huán)境。
選擇好適合孩子欣賞的音樂之后,接下來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時間給孩子聽音樂。要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欣賞音樂,而非刻意抽出專門的時間去聆聽,音樂的感受是通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的,并不是特意去學習的,如果特意學習,孩子會有強烈的反感情緒,反而得不到真正的思維鍛煉和審美感受。家長可以選擇在孩子玩耍做游戲、吃飯、洗澡、臨睡前這些時間段里播放背景音樂,就好像是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一樣的自然條件下進行音樂的培養(yǎng),給孩子制造一種輕松、安靜、自然的環(huán)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可以說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包括思維方式等等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孩子就像是他們的一面鏡子一樣,如實的反映著好與壞。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是很單純的想與他們在一起分享快樂,希望父母能夠在百忙之余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在自己身邊做游戲,談談心。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去對待孩子,真正的和孩子能夠貼近,去了解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與面對孩子,尊重理解包容孩子,這樣才能換取孩子的信任,才能成為朋友。在建立了和孩子溝通和信任的橋梁之后,就要去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思想行為習慣,當他們在某些事情上無法做出很好的判斷的時候,家長們應該知道如何通過一些孩子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引導,給予他們一定的點撥和提示,孩子們一定也會有同樣正面的反饋。
孩子的天性是玩,我們不能因為教學而刻意去遏制他們的天性,相反,我們在教學中更應該去利用孩子的天性,得到一個良好的發(fā)展。音樂課堂本來就應該是一門輕松愉悅的課堂,在教兒童歌唱或者是欣賞歌曲的同時,我們適當加一些與孩子互動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再播放需要學習的背景音樂,以后,在孩子聽到這個音樂的時候就能夠聯(lián)想到當時做游戲的情境。《白雪公主》童話故事當中有一個場景是講述七個小矮人在一起勞動。設計這一堂音樂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們到臺上來分別扮演這七個小矮人,并交代每個人不同的分工,音樂開始播放的時候,每個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角色做出勞動的動作,讓孩子們既有展示表現(xiàn)的機會,又可以欣賞到與之相關的音樂。這樣,通過游戲,達到了鍛煉孩子身體的協(xié)調性,并且能夠用肢體的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
越小的孩子就越喜歡表演,他們的欲望就越強烈。正規(guī)的早教中心里面,就會在定期的時間里,提供一個孩子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平臺,讓他們得到一次鍛煉的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音樂劇的表演當中去認識音樂。所以,對兒童進行一些音樂上的行為表演,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彼得與狼》的故事,很形象生動地用音樂表現(xiàn)了出來,孩子就可以通過這個故事,了解到在故事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用了一種特定的樂器來表現(xiàn),音樂中用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弦樂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旋律,它們分別代表了小鳥,貓、鴨子、爺爺、彼得、獵人、狼。根據(jù)每一個樂器不同的旋律特點描繪出這些人物的形象,孩子們通過對整個故事的了解,就能夠在音樂之中把每個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既豐富了音樂知識,也讓孩子們在表演當中找到了自信。同時,用音樂劇的形式來表達音樂,也是豐富了音樂,這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是一味枯燥地學習,間接地調動了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豐富多樣的音樂內容和表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使孩子有一個興趣與愛好,有發(fā)自內心想繼續(xù)學習下去的愿望。
在音樂的教材中,時常都會要求孩子對這首歌曲進行節(jié)奏的認識以及創(chuàng)編。對于兒童來說,有著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運用好手中的樂器,并指導學生使用。對歌詞和節(jié)奏的創(chuàng)編,實際上也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進行一種創(chuàng)新,突出兒童的自我表現(xiàn)力。有一首兒童歌曲叫《我是少年阿凡提》,這是一首來自新疆的歌曲,在節(jié)奏等方面有切分,有附點,要求相對來說要比一般的歌曲更有難度。但是作為老師來說,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慮到,首先就是把需要創(chuàng)編的四條節(jié)奏反復的讓學生記住,同時用比較形象的代表新疆風格的打擊樂器來示范演奏,孩子們對這樣的打擊樂器一定會表現(xiàn)出好奇的心理。這樣,就可以讓能夠獨立創(chuàng)編的孩子給其他的同學做出示范,運用手中的打擊樂器,敲擊出不同的節(jié)奏,臺下的同學就會躍躍欲試,想辦法得到老師的肯定,努力去學習節(jié)奏的創(chuàng)編。
音樂,本身就應該是以快樂出發(fā),讓兒童在快樂的音樂陪伴下健康成長,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我們都應該在音樂的早期教育上,開辟出不同的道路來,發(fā)展各種方式方法來為兒童的思維等發(fā)展起到有利的作用,利用現(xiàn)在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來達到我們最終的目的。通過找尋正確并且有效果的音樂教育方法,讓兒童打開思維的源泉,能夠在觀感上面有一定的認識,用音樂來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教育改善他們的行為習慣。透過介紹一系列的早期音樂教育,希望可以讓家長,學校,社會能正確認識到如何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