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池州儺事中的色彩學考析

2017-03-29 05:49李寧許平山史鋒
池州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儺戲池州面具

李寧,許平山,史鋒

(1.安徽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城市設計系,安徽合肥230011;2.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非遺工作室,安徽合肥230011)

池州儺事中的色彩學考析

李寧1,許平山2,史鋒2

(1.安徽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城市設計系,安徽合肥230011;2.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非遺工作室,安徽合肥230011)

池州的儺事中最為搶眼的是其表演的空間、場地以及穿著服飾的色彩。通過色彩空間的有效轉(zhuǎn)換,營造出池州儺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通過場地的色彩的擺放,彰顯池州儺作為鄉(xiāng)人鄉(xiāng)儺的自然親潤的神秘樸實之美;通過跳儺者穿著的服飾,還原了池州儺的驅(qū)邪攘災、祈子延年、納福招財?shù)暮愠V黝}。

池州儺;色彩;營造;紅色

池州儺戲給人的印象是古樸、自然、純真的鄉(xiāng)村儺。觀儺人第一印象就是儺之色彩,池州儺的色彩有著獨特的視覺人文效果,它能讓觀儺者見之不忘、流連忘返,使觀儺者進入一個特殊的儺的氣場氛圍之中。

1 原色是池州儺服飾的主色調(diào)

在色彩學上,原色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原色可以通過調(diào)和、混合生成另一種顏色,狹義上的原色是指紅、黃、藍三色,廣義上的原色是指未經(jīng)調(diào)制的色彩。一般原始藝術中的用色,多半是使用原色作為穿著、裝飾、化妝的,這是原生態(tài)藝術的配色手段。池州儺就是屬于鄉(xiāng)村原生態(tài)藝術,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穿著方面受其他藝術流派影響小,還保留了原色裝扮的效果。

池州儺戲的服飾主要包括面具、服裝與鞋帽,其色彩有著華夏民族的共性,又有著別樣的搭配理念。

儺儀與儺舞的服裝現(xiàn)今保存和傳承的相對完整。儺儀、儺舞服飾形制相對標準,包括袍服、衫衣、馬甲、褲、云肩、腿甲(京劇中叫下甲)等種類?;敬┲钆浞绞接校号鄯?褲子;衫衣+花馬甲+花褲;衫衣+褲子+腿甲衫衣+云肩+褲子。儺戲演出的服裝基本采用戲劇服飾,根據(jù)扮演角色確立穿著款式,如官員穿“官衣”或“蟒”,百姓穿“素褶”,而女性的服裝則主要以穿著“襖裙”為主。池州的儺事表演,儺衣的著裝在色彩學上運用三原色的配色手法,以紅黃藍為主,另外輔以綠色搭配。色彩飽和度高,凸顯色澤純正而艷麗,彰顯了山民們的淳樸審美觀。由于受到當?shù)氐臈l件的限制,儺衣的面料就地取材,采用葛布、麻布、土布等制作,而富裕家族采用絲綢面料制作儺衣。服裝色彩多為山民自己染織,就地取材,黃山梔通過壓榨,液汁可以把土布染成茶色,用靛藍還可以把當?shù)赝敛既境伤{色,用當?shù)貫蹊陿錁淙~榨液,把白土布能侵染成深灰或青黑色。這樣的染色服飾,凸顯了古儺事的鄉(xiāng)土情懷。能有效把觀儺者帶入那個原始洪荒時代。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當?shù)丶易逋獬鲋苯淤徺I現(xiàn)成戲服成為主流。這一時期紅色作為儺事傳統(tǒng)的吉祥色,被更廣泛地使用在儺衣上。在色彩搭配上,主要是三原色搭配。紅、藍、綠是其主要色彩選擇,色相純凈,印染遵循當?shù)赝练?。花衣主要是采用外購再加工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黃色服裝主要用于抬龍亭的侍者,也在儺舞“二郎神舞滾燈”的演員身上出現(xiàn),因為他們承擔的是天神出游,因此他們享受與人間的皇帝是同等的著裝地位[1]。

演出人物著裝裝扮,從上往下依次是:用巾帽固定頭發(fā),再戴上臉子(面具),巾帽的式樣按明朝的網(wǎng)巾、四周巾和結巾制造,色彩上采用紅色;腳上穿的鞋子按古制應該是線鞋、蒲鞋或是外纏高筒動物粗糙皮靴,解放初期當?shù)匮莩鲅輪T穿著的是自家做的土布千層底,色彩上倒也十分古樸自然,工藝粗放。“文革”后重新恢復儺事表演,在穿鞋上演員較為隨意,有穿著皮鞋的、有穿著運動鞋的,這種著裝有違儺事的古樸粗放自然鄉(xiāng)土風格[2]。

池州的儺事,面具是其靈魂核心扮演道具,戴上面具就是儺神的化身。面具有多重說法,“嚎啕戲神”、“臉子”、“社神”或“菩佬”等。無論儺事以何種方式詮釋儺儀、儺舞和儺戲,都依然不變地繞著面具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展演。一個家族不論何種理由,假如不小心遺失了面具,按當?shù)匾?guī)矩這個家族的儺事活動權限就此終結。

每個家族的儺戲演出的面具數(shù)目不等,多則48枚,少則13枚,主要包括戲劇角色、舞蹈、當?shù)乩习傩招叛龅纳?,比如關索、土地、財神、二郎神等。面具皆為木雕?,F(xiàn)在能看到的面具,清代只有27枚,這是因為“文革”、戰(zhàn)亂、自然損毀等因素導致的。其余的面具大多是8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當?shù)卣试S恢復儺戲表演后新雕刻的[3]。池州儺戲面具雕刻,大多敦厚樸實,神態(tài)或優(yōu)雅神閑,亦或端莊秀麗;即便是正邪之神,也被雕刻得怒而不猙、兇而不獰。早期的色彩是當?shù)卮迕褡约河脦r石和植物萃取,手工繪制于木雕面具上。色彩本真自然,樸實厚重。在色彩搭配上主要是紅、黑、肉色以及少量金色妝點。原色在面具上同樣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與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儺戲面具的猙獰恐怖,色彩上的極力夸張表現(xiàn)得大相徑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池州的儺衣穿著的色彩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保持高度一致。中國的色彩一直是沿用“五色觀”,歷時兩千多年的歷史。“五色觀”對民間傳統(tǒng)藝術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池州儺戲的面具就是最好的例證。面具的用色,地處池州的先民們,一直遵循千古不變的口訣:“紅色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黃色猛烈草莽藍、綠是俠野粉年老、金銀二色色澤亮,專畫妖魔鬼神判”。從口訣中,我們不難看出池州老百姓一直遵循華夏民族對色彩的認同感,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五色觀”理論,當?shù)乩习傩找脖淮蛏狭说燃壍睦佑?,黃色是皇家專用色,它是“禁色”,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代表。在池州,儺事服飾色彩主要包括:赤、黃、青、黑、白五種基本原始顏色,在色彩使用上,純度極高、色彩對比強烈,極少使用間色和復色[4]。池州地處封閉山區(qū),世族觀念濃厚,除了面具外,儺戲服裝也遵循“五色論”觀念。服裝使用的是純色的紅、藍、黃,與黑白無色系相搭配,形成池州儺戲的基本色調(diào)。再加一個傳統(tǒng)的綠色形成一個完整的儺戲服飾基本色系。特別是紅與綠的配色,對比尤為強烈。

2 以天地為背景的自然色彩彰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池州的儺戲自古就遵循著不變的祭拜儀式。一年一度的儺事活動,從“迎神下架”開始。正月(農(nóng)歷)初六夜子時,族長代表整個家族等準時趕到祠堂(廟宇),在點燈,燃香燭的同時,擊鼓鳴鑼,以警示神圣儺事的開始。眾族人從閣樓上把面具從神龕上迎取下來,并當當眾族人面前將盛有面具的木箱虔誠地打開,一邊把神傘平放在面具上面。從這時開始,一鼓一鑼就不能停止鳴響,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初七晚開飯前。當鑼鼓聲在夜半的深山之中響起,黑夜之中,萬籟俱寂。其震撼深入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個中韻味和唐朝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中描繪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意境如出一轍??梢韵胂笤谄岷诘纳钜估?,山民們通過儺神下架,營造出敬天敬地的儺儀式出場氣氛。讓眾生感受到時空的永恒和黑暗的孤寂,而當此時,天地人達到全天候最佳的融為一體時刻,令人產(chǎn)生出關于人生和歷史的無限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營造,精妙地傳達出池州儺文化最為典型的藝術的韻味。

在池州,每年同社各村按事先排定的日期輪流迎接面具回村,當?shù)厝朔Q之為“移駕”。一般“移駕”是在輪值演出之日傍晚進行,首先是將儺神(面具)迎進祠堂之內(nèi),家家戶戶將事先準備好的三牲供品、香燭、酒,聽候號令。并把三牲供品擺放到儺神(面具)面前,同時由本族族長率領本族男性集體跪拜儺神,大聲宣讀《請神文告》,酻酒禮拜,恭請各路神袛。時值立春剛過,天氣依然寒冷,“移駕”隊伍從祠堂出發(fā),經(jīng)過山丘、田埂、小溪等地方,遠遠望去,但見青山如黛,郁郁蒼蒼;小溪流水淙淙;田野是收獲后衰草枯葉。正好與迎神隊伍的彩旗、彩傘、挑擔面具的儺藝人的花衣等形成了色彩上的強對比。頓覺天地之間生機勃勃,天地人再次達到和諧統(tǒng)一之大美,一幅大美民間祥和慶豐畫卷呈現(xiàn)于天地蒼茫之間。

隨后,各家的供品集中擺放在祠堂進門天井一端,對面是儺神供奉的地方。家家戶戶用竹篩盛放供品,酒和米飯是單獨供放在三牲之前面一排,講究本族擁有多少面具(儺神),供奉多少杯酒和多少碗米飯。要求供品上披紅,鄉(xiāng)民們用紅紙剪成福祿壽圖案,放置各菜品之上。祠堂之上高高懸掛傳統(tǒng)六角大紅燈籠,儺神前集中點燃紅蠟燭。在請神之前,有本族尊者站立于祠堂天井正中,向上拋灑紙錢和米飯,安慰路過的神靈和孤鬼。當值時刻,光線從天井之上傾瀉而下,通過彩色紙錢,把祠堂里的人與物與天地連接起來,通過傾瀉的光線,仿佛打開了時光通道,從而為迎陽神做足了意境鋪設。這種通過“象”與“意”之間的色彩營造,強調(diào)“形”與“神”之間的色彩處理,把觀眾情感體驗帶入審美意境之中,營造出“遺貌取神、離形得似”的最佳藝術夢境[5]。

3 紅色是貫穿儺事活動中的靈魂之色

走進池州儺堂你就會立刻被紅色包圍,從帷幔到蠟燭,從對聯(lián)到表演儺戲的演員穿著的服裝,紅色顯得格外的搶眼。池州的儺堂演出,其背景是用紅色布幔仗起,左右為對聯(lián),上方有橫批。對聯(lián)、橫批中的漢字是用紅色中的桃紅色書寫,同時四周裝飾有桃李等花卉圖案。這種用色和當?shù)氐霓r(nóng)耕文化相吻合,儺事演出的季節(jié),是一年春天的開始,萬物復蘇,桃花、杏花等相繼開放的季節(jié)。其中預示著年景祥和,豐收喜樂,人丁興旺。

演出中的起末場地是家族的祠堂,祠堂中的每根立柱上一定要用長長的對聯(lián)張貼,目的是增加紅色的面積感。祠堂空中懸掛紅色的燈籠,里面點燃紅色的蠟燭,蠟燭燃放出紅紅的火苗。兩側(cè)再插上數(shù)面紅旗,紅旗分大紅與桃花,分別與立柱上大紅對聯(lián)與中堂上桃紅對聯(lián)、圖案相呼應。而這正是美學中的重復原理,充分反映了山民們的審美水準。

在演出道具中,紅色也是大行其道。在社廟前踩“起圣馬”中的起圣馬,主要是用紅色裝扮的;龍亭一定是大紅色油漆裝點過的;舉起的牌匾“回避”“肅靜”“儺神大會”等是紅色裝飾過的。還有“羅傘”“神傘”與“古老錢”也是紅色裝點過的。

儺戲演出中的演員的穿著的服飾是以紅色為主,從頭上來看,頭巾是紅布系扎。所戴面具是以紅黑二色為主,外加肉色為輔。身上穿著的服裝主要色彩也是紅色,外加藍色、黃色,這三原色著裝的核心就是天地人一體的表征。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大地,紅色儺神是神人的化身,當然是人的代表[6]。

為什么儺戲中穿著色彩大量用紅色呢?歸根到底一句話是:儺的本質(zhì)所決定的。儺事舉辦的目的是驅(qū)除疫鬼,祓除災邪。鄭玄《禮記》記載:“春儺,難陰氣也。陰氣至此不止,害將及人,所以及人者陰氣右行……”。當代學者經(jīng)過研究后認為:“厲、儺”兩字一聲之轉(zhuǎn)?!嵭恢笔且灾饏柟淼囊饬x來解釋“儺”,由此可見,儺就是祭厲神。因而可以推導,“祭厲神”是儺禮的主要功能之一?!吨芰ⅰぬ旃佟匪d:舃有三等,分白、黑、赤三色,以赤為上,因赤系盛陽之色,表陽明之義??梢砸株幏鲫?。中國人認為:陰者,鬼、疾作怪也,紅色是代表陽氣的力量,可以驅(qū)鬼避邪,集中用于祭祀活動中。所以,儺衣中的大部分是選用紅色。當然,在人們認為值得慶祝的時候選擇紅色亦是自然的事。庶民百姓不惜假借神化、故事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中國的農(nóng)民世世代代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他們生活中最大的威脅來自天災,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平安幸福、添人進口,年景能風調(diào)雨順便好。百姓們的愿望集中代表的色彩就是紅色,因而在儺事中服飾色彩的主角絕對是紅色,祭祀者要扎上紅頭巾,穿著紅色衣服,儺堂、道具也被點綴成搶眼的紅色,加以紅色的蠟燭發(fā)出紅色的光輝,就連觀看儺事的老嫗也拿一根紅頭繩來系發(fā)。

中國人對紅色有很多的想象和解讀,以紅為美,以紅色為吉祥,用紅色來代表中國的觀念,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漢族人就有在過年時穿上紅色衣服、襪子、系紅色腰帶來避邪討吉利的風俗;在漢族的婚俗中,結婚這種喜慶的事情被稱為“紅”事,紅色被認為是一種吉祥喜慶的色彩,紅色自然是唯一的選擇;就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都用“紅紅火火”這樣的色彩詞匯來形容。華夏民族的祖先炎帝,率先利用火使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對太陽、火神的崇拜反映了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特征[7]。由崇拜日神、火神,轉(zhuǎn)為對色彩符號性的崇拜。

4 結語

通過表演的空間、場地以及穿著服飾的色彩的有效轉(zhuǎn)換,營造出池州儺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通過場地的色彩的擺放,彰顯池州儺作為鄉(xiāng)人鄉(xiāng)儺的自然親潤的神秘樸實之美;通過跳儺者穿著的服飾,還原了池州儺的驅(qū)邪攘災、祈子延年、納福招財?shù)暮愠V黝}。池州儺的美是天地之大美,它不像其他儺類可以在狹小的空間演出,博得人們短暫的視覺愉悅,池州儺只能在池州這山區(qū)的天穹之間,通過時空、地域轉(zhuǎn)換而博得觀者的靈魂深處的永久震撼,這就是池州儺的魅力,它是把融天地之色彩與人的著裝、古祠堂的質(zhì)樸、鄉(xiāng)村原生態(tài)色澤充分糅合為一起的大美。

[1]許平山.池州儺中的花卉圖案寓意解讀[J].池州學院學報, 2015,(2):92-94.

[2]許平山,李寧.池州儺服飾形制及其美學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34(1):128-131.

[3]桂迓衡.池州縣志[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0:306-308.

[4]呂光群.池州儺文化藝術[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8:165-166.

[5]汪濤.顏色與祭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71-72.

[6]楊蕾.古代戲曲色彩考論[D].鄭州:河南大學,2013:103-118.

[7]梁兵.中國安徽池州儺衣形制考[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8:59-61.

[責任編輯:錢果長]

J805

A

1674-1102(2017)01-0120-03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31

2016-08-28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2015A581);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5jyxm551)。

李寧(1978-),女,山東淄博人,安徽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城市設計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服裝設計與服飾文化。

猜你喜歡
儺戲池州面具
池州學院二級學院商學院簡介
非遺瑰寶·儺戲 王雪寧 絕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軟陶儺戲面具
我們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池州武儺文化研究
新四軍第七師沿江團池州抗戰(zhàn)述評
面具中的魚
池州儺戲面具在動漫角色創(chuàng)意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