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晨光
詠唱湘湖的風(fēng)氣,隨著北宋湘湖的建成逐漸興盛起來,湘湖詩詞無論是作者還是數(shù)量,都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到湘湖及附近區(qū)域游歷的名人漸多,初步形成了筆者所謂 “湘湖詩巢”。元末明初,蕭山北干山吳越兩山亭建成,邀請?jiān)S多名人到此吟詠。自此以后,到湘湖旅游的名人漸多,吟唱者迅速增加?!断婧旁娢灏偈住饭?53頁,明清詩詞有182頁,其中明代詩詞110首,清代詩詞170首,共280首,占全部詩詞的近60%。魏驥寫湘湖詩詞有9首,來集之有10首,劉基有6首,其余詩人均不超過3首。如果說魏驥、來集之、劉基等人是明朝詩人寫湘湖的典范,到了清代,寫有6首以上湘湖詩的詩人多達(dá)10余位,分別是蔡仲光、包啟禎、毛萬齡、毛奇齡、單隆周、朱彝尊、陳至言、蔡惟慧、黃元壽等。自宋元明到清代,湘湖詩歌達(dá)到了高峰, “湘湖詩巢”日漸繁榮。光從數(shù)量上說,136余位詩人的詩作就達(dá)280余首,約占 《湘湖古詩五百首》的60%。但到了清后期,隨著湘湖的淤塞,風(fēng)光漸消,詩詞也隨之減少。
明清時期,湘湖是一塊福地,云集了眾多的詩人。蕭山本地詩人之外,細(xì)數(shù)一下,不下50人[1]。其中約6/10為浙江人,2/10為江蘇人,還有1/10為安徽、福建、上海等地人,可見多為江浙一帶的人。浙江籍詩人來自仁和 (杭州)、山陰、會稽、諸暨、富陽、上虞、余姚、鄞縣、嵊縣、嘉興、平湖、義烏等。其中山陰、會稽人有鎦績、徐渭、汪應(yīng)軫、朱純、徐緘、吳壽昌、姚夔、陶元藻、李慈銘等;仁和 (杭州、錢塘)人有凌云翰、邵經(jīng)邦、徐繼恩、王嗣槐、厲鶚、金志章、瀞挺、項(xiàng)廷紀(jì)等。江蘇人有楊基、姚廣孝、高啟、王寵、王守、虞謙、金圣嘆、謝承舉、錢子義、孫自式、潘耒等,來自江蘇長洲 (蘇州)的楊基、姚廣孝、高啟、王寵、王守等人尤值得關(guān)注。而蕭山本地詩人達(dá)70余位,詩作達(dá)190余首,魏驥、黃九皋、來集之、毛奇齡、湯金釗等朝中名臣的詩尤其引人注目。
“湘湖詩巢”的興起與繁榮,具有鮮明的特色。
明朝初期,湘湖水域廣大,風(fēng)景秀麗,古跡遍布,詩壇領(lǐng)袖紛紛來到湘湖,寫下了許多詠湘湖的詩篇。有 “會稽二肅”中的謝肅,朱元璋謀士劉基,“吳中四杰”之一的高啟,“后七子”領(lǐng)袖王世貞,“后五子”胡應(yīng)麟,“云間派”領(lǐng)袖陳子龍,“景泰十才子”中的蘇平等。
“羅剎江東寶地幽,袈裟獨(dú)上木蘭舟。青山玄度同深隱,彩筆文通結(jié)勝游。雙樹吹香連竺國,雜花飛雨灑皇州。道心何處非清凈,雪里芭蕉水上鷗。”這是 “會稽二肅”之一謝肅的 《送翱天碧住蕭山凈土寺》詩。從詩中可知翱天碧是高僧,謝肅為送翱天碧主持湘湖東側(cè)凈土寺作送別詩。 “羅剎”指羅剎江,即錢塘江。 “玄度”“文通”,指許玄度 (許詢)和江文通 (江淹),兩人雖處不同時代,但都舍宅為寺,許寺 (祇園寺)和江寺在凈土寺東的縣城內(nèi)。全詩表達(dá)了謝肅送翱天碧時戀戀不舍的情意,體現(xiàn)了謝肅樸健清新的詩風(fēng)。收錄于 《蕭山古詩五百首》中的,還有 “客懷對此真悲壯,且飲樟亭酒一杯”的 《浙江觀潮》一詩。
朱元璋的謀士劉基 (伯溫)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他先后到蕭山縣城、湘湖越王城、石巖山、任氏山堂等處,留下許多題詠。《題煙波泛舟圖》《蕭山山行》《題湘湖圖》 《蕭山任氏山堂》 《發(fā)紹興至蕭山》 《菩薩蠻·越城晚眺》等,均收錄于 《蕭山古詩五百首》。劉伯溫的詩,以樸茂、雄放見稱,尤長于古體詩。他早期的詩作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動亂的情況和人民的痛苦生活。細(xì)讀劉伯溫寫湘湖的詩,如 “蛟鼉?nèi)懹谢?,兩臂無力令人哀”“此地忽漫思身世,奈爾桃花滿眼何”“顧瞻望四方,悵然愁思深”等詩句,不難看出其中壯志未酬而不平的心境,當(dāng)為遭排擠后棄官鄉(xiāng)游之作品。劉基為朱元璋開國功臣之一,官至太史令、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告老還鄉(xiāng)后,受左丞相胡惟庸的構(gòu)陷,憂憤而死。
“吳中四杰”之一的高啟,受到李白的影響,擅長寫七言歌行,其詩兼師眾長,詩風(fēng)清新秀逸。高啟曾為蘇州知府魏觀撰 《上梁文》,有 “龍蟠虎踞”四字,被目為黨人,逮赴金陵,僅39歲而被連坐腰斬于市。高啟被推為明代首屈一指的詩人?!兑沟纸虾虼?,至?xí)允夹小贰锻泶挝髁牮^》《渡浙江宿西興民家》《夜發(fā)錢清》《十二月十九雪中》等,是高啟往返于京城至浙東路經(jīng)蕭山候船時寫下的詩,內(nèi)容多為江潮、碼頭、沿途的風(fēng)景與心境。但有一首送別詩比較特別: “鳳凰臺下一帆歸,秋雨秋風(fēng)滿客衣。黃菊到家應(yīng)落盡,西陵斜日閉園扉?!保ā端腿卧Y》)任元禮為蕭山人,在北干山麓建有 “怡怡山堂”,山堂曾是元末明初眾多名士如劉伯溫、宋濂、王祎、蘇伯衡、高則誠等的聚會之地。任元禮與高啟同朝為官,好友回鄉(xiāng),高啟以此詩為贈。古時坐船回鄉(xiāng),金陵到蕭山路途漫長,或要七八天,因此會有 “黃菊落盡”“斜日閉園”之感慨。高啟還是蕭山縣尹的 “吳越兩山亭”落成典禮所邀請的詩人,寫有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的詩歌 (明府是對官員的尊稱,不是名字。尹大概是官職,即縣令)。
明朝 “后七子”中的王世貞、李攀龍、宗臣等,提倡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并前后呼應(yīng),形成一次聲勢浩大的文學(xué)復(fù)古運(yùn)動,在明代文壇持續(xù)達(dá)百年之久。這一運(yùn)動在沉重打擊 “臺閣體”、扭轉(zhuǎn)明代風(fēng)氣方面是有進(jìn)步意義的。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 “后七子”的領(lǐng)袖。攀龍?jiān)缱?,他?dú)主文壇20年,在明代前后七子中,學(xué)問淵博,才力雄厚,被后人推為明代文壇盟主。王世貞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進(jìn)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隆慶時出任浙江等地方長官,寫下 《往返錢塘江喜為問答》(二首)?!俺甘捝襟A,暮喚錢塘渡。儂身不屬儂,卻似商人婦。”詩詼諧幽默,讀之朗朗上口。
胡應(yīng)麟是明朝 “后五子”之一,特愛古文辭,為王世貞所推崇。胡所作 《錢塘秋望》《渡錢塘七首》《送董大之會稽》等錢塘詩尤其引人注目?!俺碧絽窍鄰R,山繞越王臺?!薄褒愻骰赝麅缮酵停煜縻y屏障海門?!薄懊坊▋砂肚逑?,船到西興正落潮?!睂㈠X塘江兩岸的古跡和景色與潮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形象生動,大氣回蕩。
到了清代,詠湘湖的詩人和詩詞在數(shù)量上均不亞于明朝,也不乏名家。其中以號稱 “煙霧水石間客”的金志章,“會稽才子”陶元藻,有 “南施北宋”之稱的施閏章,詩人查慎行、方象瑛,以及文學(xué)大家厲鶚、朱彝尊、趙執(zhí)信、李慈銘等比較著名。
清雍正浙江錢塘人金志章,性閑曠,人稱 “煙霧水石間客”,著有 《江聲草堂詩集》。工詩,清才淵雅,與杭世駿、厲鶚齊名。有 《蕭山》、 《越游雜詩》 (五首)、《東淀舟中雜題》等選入 《蕭山古詩五百首》?!敖O浦白,山繞固陵青。”“蕭然山下經(jīng)行處,絕憶當(dāng)年許椽居。”“驚起鄉(xiāng)關(guān)廿年夢,風(fēng)吹一夜到西陵?!逼湓娗妍愖匀?,追求的是 “竹箭春逾美,莼絲晚更馨”的意境。
“會稽才子”陶元藻,詩文負(fù)盛譽(yù),乾隆時諸生,九試未取,屢薦不得上。歸里后,在西湖筑泊鷗莊,撰述自娛,有 《泊鷗莊文集》。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中,收錄其 《游壓烏山》 《江寺》 《隆興寺》等詩。 “望到白洲外路,賣魚船載一僧歸?!逼湓娂聫R、僧人、湖光于一體,有隱居鄉(xiāng)野之情趣。
取士有 “冰鑒”之譽(yù)的施閏章,詩學(xué)韋應(yīng)物、柳宗元,工于五言,與宋琬齊名,有 “南施北宋”之稱。沈德潛說: “宋以雄健磊落勝,施以溫柔敦厚勝?!保ā肚逶妱e裁》)善古文辭,尤工詩,因?yàn)槭前不招侨耍荒繛?“宣城體”。康熙十八年 (1679年)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擢翰林院侍讀。著有 《學(xué)馀堂詩集》。施閏章與毛奇齡 (字大可,蕭山人)交厚,同修 《明史》。 《蕭山古詩五百首》中選的兩首詩,都與毛奇齡有關(guān)??滴跞?(1693年),年屆七旬的毛奇齡辭官回鄉(xiāng),施閏章在送毛奇齡還鄉(xiāng)的宴席上寫了 《即席送大可還蕭山》:“論詩風(fēng)雨過三春,江畔榴花照眼新。明日湘湖歸棹遠(yuǎn),相思各是獨(dú)吟人?!泵纨g回鄉(xiāng)后,施閏章還常常想起毛奇齡,“詩序真看毛奇齡,騷歌重見屈原來”。他寄詩予毛奇齡:“湘湖春綠香莼軟,吳岫天青錦樹開。見說樓船橫海急,茅齋門掩水城隈?!?(《憶蕭山毛大可》)可見,施閏章與毛奇齡情意深重。
清文學(xué)大家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浙江錢塘人。少貧,性孤峭,于書無所不窺??滴鯐r舉人。所著有 《宋詩紀(jì)事》《樊榭山房集》《絕妙好詞箋》等多種?!锻戆l(fā)江干》、《蕭山》、《題北嶺將軍廟》 (二首)等,收錄于 《蕭山古詩五百首》。前兩首為五言律詩,后一首是七言律詩?!皾O浦山爭出,樟亭樹忽過” “樹紅迎北干,江白隔西興”中的 “漁浦”“樟亭”“北干”“西興”等,均是蕭山地名。
以 《越縵堂日記》而聞名的清末文學(xué)大家李慈銘,在光緒六年 (1880年)中進(jìn)士,曾任戶部郎中、戶部江南司資郎,光緒十六年 (1890年)補(bǔ)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掌山西道。為文沉博絕麗,擅詩詞及駢文,一生著作甚豐。 “記曾賽廟過蕭山,回泊湘湖第幾灣?怪底夕陽紅袖濕,桃花塢口采莼還?!保ā赌呵镫s憶》)此詩是《湘湖古詩五百首》最后一首?!百悘R” “采莼”這兩幅湘湖民風(fēng)民俗圖躍然紙上,值得玩味。
濃濃的鄉(xiāng)情亦成就了湘湖詩歌的繁榮。據(jù) 《湘湖古詩五百首》統(tǒng)計(jì),明朝蕭山籍詩人有30余位,來勵、魏驥、張箕、來天球、蔡友、童瑞、汪景昂、來汝賢、黃九皋、來日升、來三聘、倪朝賓、孫學(xué)思、孫學(xué)古、來集之、張玘、方以規(guī)、朱玉貞、任杰、任徵、任四邦、來曾奕、黃琮、來儀、張山、丁克振、來端容等寫了90余首詩歌。清朝蕭山籍詩人有40余位,蔡仲光、包啟禎、毛萬齡、毛奇齡、單隆周、沈堡、何之杰、王先吉、毛遠(yuǎn)公、張遠(yuǎn)、周起莘、丁夢芝、陳至言、徐廷槐、周琰、來吾廬、何其菼、陸成棟、汪繼培、王端履、韓欽、蔡惟慧、來又山、王宗炎、湯金釗、黃元壽、張文瑞、湯樹棠、任琦、湯鼎熺、黃巽 (女)、林國柱、王廷樞、來沂圣、王勉、韓綏之、陶軒、蔡英、沈士藻、傅以言、何增筠、黃道之、傅鼎頤、任國任等寫了190余首詩歌。
明清時期,有許多歌頌湘湖詩歌的作者是朝廷大員,像魏驥、黃九皋、孫學(xué)思、來集之、毛奇齡、韓欽、湯金釗、何增筠等人均是蕭山籍詩人。
明吏部尚書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jìn)士副榜授松江訓(xùn)導(dǎo),召修 《永樂大典》。歷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南京太常少卿、吏部侍郎、吏部尚書。景泰元年致仕,年七十七。一生98年中,除在南京等地做官外,有54年住在家鄉(xiāng),尤其是告老還鄉(xiāng)以后的22年,為家鄉(xiāng)湘湖做了很大的貢獻(xiàn),連墓地也選在了湘湖邊的徐家塢山麓。逝世后,欽賜祭葬,謚文靖。他對湘湖情有獨(dú)鐘,倡議修筑湘湖堤塘涵閘,禁富豪占湖為田。一生著作頗豐,有 《南齋前后集》《蕭山水利事述》《水利切要》《南齋摘稿》等?!断婧旁娢灏偈住分校?《吳越兩山亭》《舟發(fā)湘湖抵峽山途中書事》等多首。魏驥是個怪人,常人忌諱言死,他卻津津樂道,寫有 《樂邱》 《樂丘》等詩,多達(dá)十余首。而樂邱 (樂丘)是他生前為自己選的墓址,在湘湖徐家塢自建生廓,基本每年都要去看看,去了就賦詩,是個 “樂天派”人物?!氨闶翘以蠢铮凭涌蓸飞保w現(xiàn)出浪漫主義情懷。明朝文學(xué)家、書畫家徐渭 (徐文長)在魏驥所藏的酒杯中題詩,贊曰:“魏家名德并恢恢,魏氏宗彝并偉瑰。”
說到黃九皋,只要看今存位于知章村的 “甲科濟(jì)美坊”和 “思家橋”便可知曉。“甲科濟(jì)美坊”為表彰黃九皋等黃姓中舉16科13人,于明嘉靖四十年 (1561年)奉旨敕建。 “思家橋”為嘉靖年間黃九皋重建。黃九皋為嘉靖十七年 (1538年)進(jìn)士,官至工部主事。《湘湖古詩五百首》所收 《登石巖》《壓烏山》《登石巖一覽亭次吳龍津林丹峰韻》,均為七言律詩?!昂馕鹘訃?yán)陵瀨,地脈東連天柱峰”,寫的是湘湖的位置?!傍欓T示玦玉斗碎,項(xiàng)氏焉知眷范增”,說的是壓烏山的來歷。“路瞻兜率諸天界,潮動錢江出地雷”,表達(dá)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浪漫主義情懷。
周易藻 《蕭山湘湖志》云,湖中雙鳳坊為 “孫學(xué)思、孫學(xué)古建,坊在西門外數(shù)十步。孫氏為湖中翹楚”。毛奇齡為 《蕭山湘湖孫氏宗譜》寫序云:“明世宗朝,有禮部春溪公以文章為世指名,而其弟東莞公登嘉靖甲辰進(jìn)士,當(dāng)時榜之為湖中雙鳳,比之云間之兩龍,而不為過?!薄凹卓茲?jì)美坊”有孫學(xué)思書寫的牌坊文。孫學(xué)思?xì)v官中書舍人、禮部郎中。其有 《越王城吊古》詩:“越城迢迢舊有城,越王曾此駐行兵。當(dāng)年霸氣全消歇,此日龕燈復(fù)更明。敵國謾論嘗膽事,野臺還著臥薪名。至今月黑千峰夜,似有排空戰(zhàn)馬聲?!贝嗽妼⒕溘` “越王城退兵” “老虎洞臥薪嘗膽”“白馬湖排馬布陣”等典故,通過到后山上的句踐寺吊古,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是一首絕妙好詩。
來集之,又名熔,字元成,號倘湖,明蕭山長河 (今濱江區(qū))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jìn)士,授安慶府推官,累官太常寺少卿、兵科給事中。著有 《倘湖樵書》。來集之是寫湘湖詩詞最多的詩人之一,《湘湖古詩五百首》《蕭山古詩五百首》共收有13首,其中寫楊岐寺的詩3首,寫西陵的詩詞4首,以 “湘湖”命題的詩3首。來集之對楊岐寺非常鐘情,一再到此寺,每次有不同的情致,不同的收獲。“妙高樓上閑閑坐,看見山前起翠煙?!薄包S花滿地風(fēng)雨天,翠竹當(dāng)空好悟禪。”“欲隨漁子滄浪去,萬里天風(fēng)看渺茫?!彪S著來集之逐漸老去,其心情從清閑、求禪到渺茫,詩情隨年齡而變化。再看看他的 《湘湖即事》:“西陵道上人如蟻,羅剎江邊浪似山。獨(dú)有魚罾湖角掛,風(fēng)風(fēng)雨雨總安閑?!庇脤Ρ鹊姆绞?,將湘湖的繁忙與安閑呈現(xiàn)出來,猶如自身已被世界漸漸拋棄。
湯金釗是清朝少有的做過禮、吏、工、戶四個部尚書的大官,他在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jìn)士,做官執(zhí)法嚴(yán)明,力主禁煙,著有 《寸心知室存稿》。湯金釗喜登石巖山,攜友同登,曾宿于山寺。 “撰杖來登百仞山,山頭坐數(shù)鏡中鬟。湖緣水淺舟行澀,江為沙橫溜勢灣?!?(《乙酉冬日從王晚聞師游石巖》) “湖外長江江外山,湖中幾點(diǎn)碧煙鬟?!保ā端奘瘞r山先照寺》)詩人拄杖如孩童般細(xì)數(shù)湘湖中的如鬟一般的小島,感嘆做人也如 “湖緣水淺舟行澀,江為沙橫溜勢灣”,但 “松竹經(jīng)霜無改翠,峰巒返照有余殷”,表明決不同流合污。
湖北巡撫何增筠,謚文節(jié),道光十五年 (1835年)進(jìn)士,不知何原因在任上殉難。其 《同人泛舟湘湖由城山寺至湘云寺小集醉歸得四首》,寫攜友看山,一路乘船、登城山寺、游湘云寺,然后歸舟的情景和招游、祭拜、尋古、狂歌、棹歸的動態(tài),通俗自然,形象生動。像這樣的承上啟下、相互連接的詩,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中僅此一首。
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 《蕭山古詩五百首》中,有6首以上詩作的詩人,清代有10位。除朱彝尊外,像蔡仲光、包啟禎、毛萬齡、毛奇齡、單隆周、陳至言、蔡惟慧、黃元壽、張文端等,幾乎清一色為蕭山人,桑梓情懷顯露無疑。
如果說來集之是明代寫湘湖詩詞最多的人,那么清代最多的當(dāng)為蔡仲光,統(tǒng)計(jì)了一下,共有20首,比來集之還多出7首。蔡仲光 (1609~1685年),原名士京,字大敬,清蕭山人。明末諸生,以博學(xué)著稱,后匿跡山林,悉心從事災(zāi)異、星象研究,著 《地震說》一卷??滴跄觊g,征召隱士,知縣登門相邀,蔡推辭不就。著有《謙齋文集》 《謙齋詩集》。蔡仲光擅長律詩與絕詩,20首詩歌中有律詩13首,其中七律4首,五律6首,排律3首;有絕句7首,其中七絕6首,五絕1首。從內(nèi)容上看,贈答寄友的有7首,游玩的有10首,誦潮觀江的3首。其詩比較直白,多描寫湘湖湖光山色和郊游時的情景。其中有一首值得關(guān)注。 “搖搖曾有狀,殷殷是何聲。湖海蕭條色,風(fēng)塵黯淡情。江云三折水,壟樹一孤城。不盡徬徨意,臨高涕泗橫。”(《宿城山地震有聲因早起望江》)這是古代唯一的關(guān)于湘湖地震的詩歌。詩人這一夜住在城山寺,感到地?fù)u,聽到殷殷聲,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清晨起來望江,見到萬物一片蕭瑟,不知該怎么辦,不禁老淚縱橫。
清初,詩人們結(jié)伴到湘湖郊游的不在少數(shù)。而包啟禎、蔡仲光、沈禹錫、毛奇齡四友結(jié)伴游湘湖,寫了許多詩歌。 《登越王城》 《從湖中攜得荷花歸》 《湖行》《湖中曲》《偕徐涵之走湖上》 《登龜山懷楊文靖先生》為包啟禎的作品。 《采莼》《湖中春社》《在湘湖有作》《七月雨晴湘湖即事》《泛湖入楊岐山寺》《仲春雨后湘湖書事》等為蔡仲光所作?!度胂婧露住贰断婧奢桓瓒住贰渡徆€住凈土寺》《重陽日同姚監(jiān)郡張廣文徐征君城山晚眺》等為毛奇齡所作。可惜,沈禹錫的詩未曾獲見,推想湘湖詩當(dāng)不少。從題目看,不知哪幾首為唱和之作,只有蔡仲光的 《在湘湖有作》寫明是 “因寄丁一惠、毛萬齡、單隆周、包秉德、毛甡”的。包秉德、毛甡,就是四友中的包啟禎和毛奇齡,包秉德、毛甡是包啟禎與毛奇齡的別名?!盀l湖盡是水云鄉(xiāng),蜿蟺群山繞路長。幾處紅墻開古寺,忽乘青舫入橫塘。睛(晴?)飛黃鳥迷歌曲,醉折荷花亂酒香。回睹江云心有憶,封書好為寄毛萇?!逼渲?“醉折荷花亂酒香”句,與包啟禎的 《從湖中攜得荷花歸》有相同內(nèi)容,或許是一同去采湘湖荷花的吧。 “分笑風(fēng)前彩袖薄,爭妝月下鏡屏聯(lián)。湖光十里明如繡,攜得紅衣相對眠?!卑押苫〝M為美人,倒也貼切。
蔡仲光的詩引來眾多唱和。翰林院檢討、浙西詞派創(chuàng)始人朱彝尊有 《贈蔡五十一 (仲光)》,專門贈寄蔡仲光?!笆锵婧?,回流入女墻。君家湖水上,時有落花香。海月升江寺,風(fēng)琴響石堂。更聞多古調(diào),識曲漢中郎?!睆脑娭械弥?,蔡仲光的家在蕭紹運(yùn)河邊,近江寺且有人彈古調(diào)的弄堂里。又有領(lǐng)江東文社、從游者百數(shù)的單隆周,也曾同蔡仲光在秋季的一天上了北干山,有 “古藤青骨石,白水凈沉螺。許椽風(fēng)流在,臨崖起嘯歌”(《同蔡大敬吳西美上北干山》)的詩。
鄉(xiāng)人中數(shù)毛奇齡成就最大 (另有介紹)。他與王嗣槐等為 “佳山堂六子”,與何之杰、徐緘為 “越中三子”,與其弟毛萬齡有 “江東二毛”之目。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蕭山古詩五百首》收錄的19首詩詞中,詩13首,詞6首。關(guān)于毛奇齡的生平,前有介紹。毛奇齡還有書畫作品 《看竹圖》《墨荷圖》,藏于日本大阪美術(shù)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毛奇齡湘湖詩詞不少,這里主要說說關(guān)于西施與西施古跡的詩詞,有 《西施廟》《苧蘿村二首》《山行過美施閘二首》《江城子》《青玉案·渡江有感》《憶王孫·游西施山》等。毛奇齡將西施古跡走了個遍,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捌挚谖魇R,蕭蕭竹映門。越王山下路,寂寂苧蘿村。紅粉溝頭水,青苔石上魂。夜來余里歸,燈燭伴黃昏。”這是寫西施廟。“西子吳宮去,溪邊少浣紗。綠蘿相伴女,空自貌似花。”這是寫苧蘿村?!拔魇╀杖固帲腥藛久朗?dāng)年教舞去,祠下?lián)Q衣裳?!边@是寫浴美施閘?!肮盼髁?,雨冥冥。越王宮女,著履在樟亭。”“當(dāng)日西施從此去。城山出海,樓船近岸,中有更衣處。”這是寫樟亭。 “西施歌館舊城東,畫棟朱欄映碧空,花絮陰陰趁晚風(fēng)。翠重重,石上胭脂墮雨紅?!边@是寫西施山。詩詞虛實(shí)結(jié)合,語言樸素,再現(xiàn)了與西施相關(guān)的歷史故事。
單隆周,幼與毛奇齡比鄰?fù)?,列書遍讀,并稱神童。年十四,補(bǔ)博學(xué)弟子員,試則第一,遂領(lǐng)江東文社,從游數(shù)百輩。著有 《史記考異》 《雪園雜著》等多種。單隆周寫湘湖的詩有13種,是寫律詩的好手。 “畫橋分徑敞層陰,高閣摩空試一臨?!鳖}的是浮湘閣?!肮示忧лd迷三徑,何處相尋菊與松?!闭f的是秦君里。“清馨音稀仙梵靜,滿塘寒露落芙蓉?!敝傅氖菞钺?。不同的古跡,描寫出不同的特點(diǎn),讓人回味無窮。
鄉(xiāng)人陳至言亦是律詩高手??滴跞?(1697年)進(jìn)士,官翰林院編修,充內(nèi)閣 《一統(tǒng)志》纂修官總裁,御試兩擢第一,兩充會試同考官,卒于任。陳至言不僅是考試能手,還是寫詩詞好手。今收存11首,其中詩8首,詞3首。“百疊湖山起霸圖,三千越甲下東吳?!薄案∠嬉黄汉?,水面微風(fēng)扇羅綺?!薄笆锏诘绦戮G滿,一湖春水曉云橫?!薄翱蓱z百戰(zhàn)陳兵地,白馬銀濤劇可哀。”氣勢磅礴,出手不凡,將典故與實(shí)景無縫對接,虛實(shí)相間,讀之朗朗上口。
蔡惟慧是善寫湘湖風(fēng)景的詩人。他是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的歲貢,曾筑書屋于城南,以六經(jīng)授生徒。在收錄的6首詩中,《湘湖云影》《北干松風(fēng)》《西村梅雨》是寫蕭山風(fēng)景的。“城北崔巍聳碧霄,婆娑雪干帶根搖。一溪松韻驚風(fēng)雨,半嶺濤聲雜海潮?!保ā侗备伤娠L(fēng)》)“披襟西望興悠然,梅熟江村五月天。漠漠水云翠岫里,層層煙霧綠陰前?!保ā段鞔迕酚辍罚┻@是 “蕭山八景”中的兩景,點(diǎn)出了景點(diǎn)的位置,描繪出了 “松風(fēng)”“梅雨”的特色。
清光緒十一年 (1885年)舉于鄉(xiāng)的黃元壽,好學(xué)能詩,其 《吳越兩山亭》《一覽亭》詩值得一讀:“玉頂高峰峙,江山一望收。龍飛天目勁,鱉鎮(zhèn)海門秋。句踐五千甲,婆留十二洲。英雄今已矣,終古暮云愁。”“玉頂”即玉頂峰,北干山最高峰,吳越兩山亭所在。“婆留”即錢镠?!谤Z鼻聳岧峣,孤亭萬象包。江流吳越判,星野斗牛高。山腳炊煙起,波心月影搖。眉珠荷箬定,飯粒滿湖拋?!薄谤Z鼻”即石巖山,頂有一覽亭。讀黃元壽五律詩,仿佛自己站在山頂?shù)耐ぶ?,心胸一下子開闊起來,古今氣象均包含于其中。
細(xì)翻 《湘湖古詩五百首》《蕭山古詩五百首》,其中書畫家詩人不少。唐賀知章以書法見重,留下名篇 《回鄉(xiāng)偶書》;宋林希逸善書畫,有 《泊舟漁浦望吳山作》《臨浦秋夜》《宿西興渡作》等詩作;元畫家王冕有 《過漁浦》《送章德遠(yuǎn)教官自湘湖歸慈湖》《趙千里夜潮圖》等;元畫家馬臻隱居于西湖之濱,有 《浙江晚眺》詩;元山水畫大家倪瓚 (云林居士)則有詞作 《人月圓》。
到了明清時期,畫壇 “明四家”的沈周、唐寅,能官能文的畫家倪元璐,山陰書畫大家徐文長,清代書畫家梅清、書畫金石篆刻家屠倬、大畫家鄭板橋等,均是寫詩高手。清文壇大家毛奇齡有書畫作品 《看竹圖》《墨荷圖》,藏于日本大阪美術(shù)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他們詩畫合一,使人們既能賞畫又能品詩。
明畫家沈周 (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 (今江蘇蘇州吳中區(qū))上城人。畫名很響,影響所及,形成 “吳門派”,與其學(xué)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稱 “明四家”。書法學(xué)黃庭堅(jiān),詩學(xué)白居易、蘇軾、陸游。其題 《越水圖》詩:“記別錢塘二十年,夕陽山色曉潮邊。隔江千里美人遠(yuǎn),夢落西興舊渡船?!痹娪霉P細(xì)膩,語詞清爽,形象生動,情在畫中。
擅畫山水、人物、花鳥的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 (1470~1523年,字伯虎),能詩文,其 《石井山》詩云:“嵯峨怪石倚云間,拋擲于今定幾年……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隴上田?!笔綖橄婧钡木胶袓u嶼,傳為秦始皇妃子墓。畫家畫石井山圖,并題詩于上。從詩中分析,畫中當(dāng)有怪石、苔蘚、藤蘿、牧童、夕陽等。
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徐文長 (1521~1593年),名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山人,山陰人。初為諸生,有盛名,然屢試不第。善書畫,好詩文,著有 《徐文長文集》?!妒捝焦旁娢灏偈住肥珍?《贈呂山人》 《龕山凱歌》《仲春有客登西興鎮(zhèn)海樓觀潮寄詩答此》 《龕山觀潮》等。徐渭為浙閩總督胡宗憲的幕府書記,懂軍事謀略,協(xié)贊抗倭軍事?!洱惿絼P歌》是會稽典史吳成器在龕山大破倭寇后寫下的?!捌旃鸠徦樗凤L(fēng),軍中吮卒有吳公。更教廝養(yǎng)眠營灶,自向霜槽喂鐵驄。”而 《龕山觀潮》詩則是與友人閱龕山戰(zhàn)地后登崗背觀潮所作。
倪元璐 (1593~1644年),字玉汝,號鴻寶明,浙江上虞人。天啟間進(jìn)士,授編修,歷任官國子監(jiān)祭酒、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能詩文,善書畫,有 《倪文貞集》。“叫破鸕鶿夢,粗吟與細(xì)呼。柔風(fēng)扶病櫓,瘦影點(diǎn)酸湖。舫額夸題米,堤身盜姓蘇。山山有新意,不是畫葫蘆?!贝嗽娒?《泛湘湖》,舟行湖中,驚了 “鸕鶿夢”,在寬闊的湖中,舟成 “瘦影”?!懊住弊之?dāng)指畫家米芾,其中 “點(diǎn)”“畫”之意顯然來自畫語。
清詩畫家梅清 (1623~1697年),字淵公,號瞿山,安徽宣城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中舉,再試禮部不第,乃游于燕、齊、梁、宋間,士大夫多與之交,王士禎、徐元文尤為傾服。 “越王臺畔罷吹簫,海色無邊夜寂寥。鐵馬不歸人去盡,問誰江上射新潮。”這首 《越中漫興》詩,詩畫合一,自然天成,思路開闊,畫境寬廣,今人與歷史交織,具有深意。
屠倬,字孟昭,號琴塢,清越州暨陽 (今諸暨)人,后居錢塘。嘉慶間進(jìn)士,官至九江知府。善詩文,旁及書畫金石篆刻,著有 《是程堂集》。 “北風(fēng)獵獵飐高桅,津鼓沉沉趁曉催。估舶穿城銜尾入,肩輿迎客踏波來。霜蒙屋角熹微白,云落江心掩冉開。閑聽吳儂談往事,三千犀弩射潮回。”此詩題為 《蕭山道中》,描寫作者在一個大冬天的早晨,乘舟一路入蕭山城往西而去,只見腳夫沿纖道背纖而來,船中吳人在談錢镠射潮的故事。這是一幅冬天早晨的水鄉(xiāng)畫。
鄭板橋 (1693~1765年),清書畫家、文學(xué)家,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進(jìn)士,選山東范縣知縣,后調(diào)濰縣,因忤大吏,罷官回?fù)P州,賣畫為生。工詩詞,善書畫,號稱 “三絕”,尤善蘭花、墨竹、怪石,為 “揚(yáng)州八怪”之一,有 《鄭板橋全集》。其 《觀潮行》為排律,有20句,想必不是畫中題詩?!氨擂Z喧豗倏已過,萬馬飛渡蕭山城?!痹娭?“蕭山城”當(dāng)為蕭山的西興城。
湘湖是一處擁有湖光山色的清靜之地,引來佛家在此建廟傳教,湘湖由此亦成為佛教圣地,引無數(shù)僧人到此一游,其中不乏名僧。歷朝僧人有許多詠湘湖詩,從《蕭山古詩五百首》看,唐朝和明朝是甚多詩僧游湘湖的朝代。唐朝詩僧有釋靈一、釋皎然、釋齊己等,還有道士華陽真人。明朝則有釋如蘭、釋德祥、釋至仁等,還有佛道兼通的詩人姚廣孝。僧人的詩歌,總是有許多典故和充滿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唐朝詩僧吳一公,法名釋靈一,居余杭宜豐寺,一生足跡遍及兩浙名山及衡廬諸寺。釋靈一描寫與皇甫冉在西陵相遇:“西陵潮信滿,島嶼沒中流。越客依風(fēng)水,相思南渡頭。寒光生極浦,落日映滄洲。何事?lián)P帆去,空驚海上鷗?!保ā冻昊矢θ轿髁甓梢娂摹罚┰姎赓|(zhì)淳和,格律清暢,時人甚譽(yù)之。謝靈運(yùn)的十世孫釋皎然,在唐代詩僧中最有名,他與靈澈、陸羽同居妙喜寺,著有 《杼山集》。《蕭山古詩五百首》收錄其6首詩,分別為 《送王居士游越》 《述夢》 《陪盧使君登樓送方巨之還京》《送人游越》《送劉司法之越》 《題秦系山人麗句亭》。從詩名看,詩人多與越人交厚,對越之山水熟悉且情有獨(dú)鐘。 “野性配云泉,詩情屬風(fēng)景。愛作爛漫游,閑尋東路水。何山最好望,須上蕭然嶺?!保ā端屯蹙邮坑卧健罚┨圃娚蒙?,法名釋齊己,從蜀游于湘湖,聽江寺無上人講經(jīng)。 “講終齋馨罷,何處稱真心。古寺高山下,炎天獨(dú)院深。燕和江鳥語,墻奪暮花陰。大府多才子,閑過在竹林。”(《夏日江寺寄無上人》)唐朝除詩僧外,還有位道士也云游至此,這就是被稱為華陽真人的施肩吾,是一位奇人。元和十年 (820年)殿試狀元及第,未待朝廷授官,即歸故里浙江分水,酷愛神仙術(shù)而不戀仕途,潛心學(xué)道修仙。 “憶昔西施人未求,浣沙曾向此溪頭。一朝得侍君王側(cè),不見玉顏空水流?!保ā对较獞压拧罚┐嗽姺从沉怂男木澈颓閼选?/p>
明朝僧人釋至仁,字行中,自稱熙怡叟,元末明初鄱陽 (今江西鄱陽縣)人。元末住紹興崇報寺,明洪武初主持虎丘寺,著有 《澹居稿》。有詩 《吳越兩山亭為尹本中縣尹賦》:“蕭然大夫新作亭,吳山越山相對青。天目云霞耀西浙,石帆風(fēng)雨來東溟。王霸英雄何足數(shù),句踐吳差兩抔土。喜君亂后蘇蒼生,白晝彈琴如單父?!笨磥?,僧人也脫不了世俗,竟然赴蕭山縣尹之約,為縣尹重建在北干山的吳越兩山亭作詩助興。此詩對吳越兩山亭的地理位置描繪準(zhǔn)確,對元末明初戰(zhàn)亂后的重建贊美有加。
曾住持徑山寺的僧人、明錢塘人釋德祥,也是元末明初寫詩的高手。釋德祥,字麟洲,號止庵,約洪武中前后在世。工詩,著有 《桐嶼集》。釋德祥有 《題鎮(zhèn)海樓》錄于 《蕭山古詩五百首》?!八箻菍乙酌簧弦粋?。白屋多為戍,青山半作城。雨中春樹出,風(fēng)里晚潮生。亦有歸鴉早,閑啼四五聲?!睋?jù)乾隆 《蕭山縣志》“西興鎮(zhèn)海樓塘閘圖”,鎮(zhèn)海樓為西興鐵陵關(guān)三層歇山頂關(guān)樓。鎮(zhèn)海樓,有關(guān)樓、玩江樓、望海樓、鐵陵 (嶺)關(guān)等名稱。2000年 《西興鎮(zhèn)志》載,相傳為越大夫范蠡所筑,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镠增筑。明洪武、宣德年間 (1368~1435年)稱“玩江樓”,后圮;弘治十年 (1497年)蕭山縣令鄒魯重建,改稱 “鎮(zhèn)海樓”;嘉靖十八年 (1539年)修葺,隆慶中受潮水沖擊,又圮;萬歷十五年 (1587年)秋季重修時,增高四尺,架樓三楹。清光緒年間 (1875~1908年),里人在石臺上建奎星閣。1966年,鐵陵關(guān)被拆,僅存關(guān)基。僧人釋德祥,洪武中前后在世,詩名 《題鎮(zhèn)海樓》,說明此時已稱鎮(zhèn)海樓。此詩不像唐宋詩人登鎮(zhèn)海樓看潮,而是看到了另一面,即元末明初戰(zhàn)亂而使民居成為 “白屋”,詩人難免 “一上一傷情”。
杭州天竺寺僧釋如蘭,字古春,自號支離,浙江富陽人,剃度后住杭州天竺,道行超邁。明朝永樂初,召校鐫經(jīng)律論三藏,有 《支離集》?!芭夯L(fēng)起晚涼多,高據(jù)胡床聽棹歌。芳草不歸支遁鶴,白沙惟見右軍鵝。人家隱隱連桑梓,僧梵悠悠出薜蘿。今夜湖中好明月,相思其奈故人何。”(《湘湖》)釋如蘭不知住在湘湖哪一座能看到藕花、能聽到棹歌的寺廟,在一個明月之夜,仿佛看到了古代僧人支遁的“鶴”和王羲之的 “鵝”,不由得想起與水相連的家鄉(xiāng) (富陽)的故人,傷感之情躍然紙上。
值的關(guān)注的是姚廣孝 (1335~1418年),他通習(xí)陰陽術(shù)數(shù)之學(xué)和佛學(xué)。字斯道,明長洲 (今江蘇蘇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名道衍。洪武中,從燕王 (成祖)至北平,為心腹謀士。成祖即位,復(fù)姓,賜名廣孝,授太子少師,命蓄發(fā),不肯,常居僧寺。曾參與纂修 《永樂大典》。著有 《姚少師集》 《逃虛子詩集》?!霸肝揖龢I(yè),從師凈一心。”是姚廣孝畢生追求的目標(biāo)和心愿。 《蕭山古詩五百首》收有《經(jīng)夢筆橋》《越王臺》。此二首均為七言絕句。 “脈脈溪流接遠(yuǎn)津,秋風(fēng)過客一酸辛。橋頭霜樹成文錦,猶記當(dāng)年夢筆人?!薄拜偼翞榕_抱恨深,營門金氣尚森森。當(dāng)時吳破非兵力,只在西施一捧心?!逼渲袣v史典故與哲理,讓讀者回味無窮。
清朝浙江錢塘 (杭州)人瀞挺,字俍亭,著有 《云溪近稿》。這是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中出現(xiàn)的詩僧。不知是未能發(fā)現(xiàn)還是別的原因,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中,清代只此一位僧人。他的 《錢塘懷古》詩亦頗多典故與哲理?!扒嗲鹞鞴B天,慶忌孤墳落照偏。夜夜海潮飛白馬,年年江月渡烏鳶。越王臺榭愁荒草,吳苑深歌泣斷煙。七十二峰零亂后,只今依舊采蓮船。” “白馬”指白馬湖,在湘湖北,傳伍子胥駕白馬化作潮神而來。“烏鳶”指句踐夫人與句踐一起入?yún)菫榕?,群臣臨水祖道所唱的 “烏鳶歌”,非常悲涼。通過 “越王臺榭愁荒草,吳苑深歌泣斷煙”的對比,道出了復(fù)歸 “七十二峰零亂后,只今依舊采蓮船”的主題。
據(jù)資料分析,明清時期到過湘湖北西興的皇帝有三位,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他們留下的一些可供后人研讀的詩篇以及與蕭山名人之間的故事,成為今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突出典型。少時為人傭耕放牧,后入皇覺寺為僧,后投紅巾軍,任右副元帥。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滅張士誠,次年在應(yīng)天府 (今南京)稱帝,國號洪武。盡管他對文人大興文字獄,在文化領(lǐng)域制造 “白色恐怖”,但他獨(dú)尊 “程朱理學(xué)”,召示 “一宗朱氏之學(xué),令學(xué)者非五經(jīng)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guān)閩之學(xué)不講”[2]。他常以 “予本布衣”“朕本農(nóng)家”自稱,但骨子里比較自卑,也由此引發(fā)一種極為敏感的對文人的忌諱。朱元璋也能寫詩。在 《湘湖古詩五百首》中,收錄他的 《題西施》:“天生兩奇絕,越地多群山。萬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顏。窈窕精神緩,悠然體態(tài)閑。笑擁丹唇臉,皓齡出其間。一召起閭里,句踐扼雄關(guān)。伐謀應(yīng)得志,西浙徑親攀。鐵甲乘潮渡,黃池兵未還。”詩寫得不怎樣,有點(diǎn)拗口。此詩當(dāng)是渡錢塘江時所作,因?yàn)槎煽陔x西施故里不遠(yuǎn),有許多關(guān)于西施的傳說故事。其詩表面看寫西施容貌,而實(shí)則寫西施之謀,志在奪取天下。
清朝自入關(guān)以來,為鞏固政權(quán),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翻譯漢文化典籍,融入漢文化道德理念,允許漢族儒生入仕,順應(yīng)漢文化習(xí)俗等。為加強(qiáng)對漢族的統(tǒng)治,圣祖康熙三次南巡,高宗乾隆六次南巡。康熙第二次到蕭山是在第三次南巡時。當(dāng)時渡江后在西興觀潮,只見西興鎮(zhèn)海樓下人頭攢動,觀潮者很多??滴踝髟娪浿骸跋鄠鞅堆┭聞荩瑵L滾掀翻涌怒濤。風(fēng)靜不聞千里浪,三臨越地識江皋。”(《錢塘江潮》)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乾隆十六年 (1751年)春第一次南巡,自京師出發(fā),經(jīng)直隸、山東至江蘇清河,然后渡黃河,乘船沿京杭運(yùn)河南下,經(jīng)揚(yáng)州、鎮(zhèn)江、丹陽、常州、蘇州、嘉興、石門而達(dá)杭州。乾隆皇帝的龍船到達(dá)浙江境內(nèi)時,他詩興大發(fā):“輕舟曉日別吳門,川路溪煙漾晏溫。柳葉輕籠雞犬社,菜花黃入苧蘿村。分疆頓覺民風(fēng)異,轉(zhuǎn)壑都關(guān)吾意存。恩沛寧無需再沛,疇咨大吏悉心論?!保ā度胝憬场罚膮侨朐?,煙云清繞,柳葉輕籠、雞犬相聞。在菜花黃時到了苧蘿村,感覺越地的民風(fēng)與吳地異樣,百姓安居樂業(yè),鄉(xiāng)民富足有余,皇恩浩蕩已經(jīng)滿溢了,大臣們議論一下看看還有什么要給予的。
乾隆皇帝渡錢塘江轉(zhuǎn)入蕭紹運(yùn)河去紹興祭祀大禹陵路過蕭山時,一口氣作了《西興》《蕭山道中》兩首詩。尤其是渡錢塘江,看到寬闊的江面和雄偉的大堤時,興奮不已,詩興大發(fā)。待船剛??课髋d碼頭后,便立刻親筆寫下 《渡錢塘》詩:“斛土千錢詭就塘,風(fēng)恬日暖采方舟。一江吳越分疆界,三月煙花正艷陽?!痹娭醒笠缰涎驳暮狼楹蛯﹀X塘江的贊美之情。詩被后人勒于石上,聳立于西興鐵嶺關(guān)外南側(cè)。在沿蕭紹運(yùn)河?xùn)|行過蕭山縣城時,乾隆帝寫下了 《蕭山道中》詩:“溪窄綠塍闊,水肥烏榜輕。開篷畫芃茜,掛席翦澄明。南國春方麗,越天云復(fù)晴。山陰指明日,已是鏡中行。”乾隆帝坐在 “烏榜”船上一路東行去山陰,眼中的蕭山一會兒一個樣,雨后晴空,春意遍地,山清水秀,仿佛是在鏡中行畫中走。
乾隆皇帝祭大禹陵后,一路西行,到蕭山縣驛過夜。第二天一早辭別蕭山,到西興渡江而去圣因寺行宮,游了占地十畝的圣因寺,在行宮的玉蘭堂寫下 《自紹興渡江至圣因寺行宮作》:“朝辭馀暨暮錢塘,片刻長江穩(wěn)渡航。未免情殷戀西子,不殊風(fēng)便送滕王?!?/p>
清朝歷代皇帝都對蕭山亦官亦詩的人非常欣賞。像毛奇齡、何之杰、蔡佳、朱筠、湯金釗等都得到過賞賜。被稱為 “越中三子”之一的何之杰,在康熙南巡時,獻(xiàn)壽12章,受到康熙皇帝的稱贊,令督臣詢其生平回奏。朱筠在乾隆年間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纂修,還將明朝 《永樂大典》中的稀世珍本加以刊印,得到乾隆皇帝的贊許。武將蔡佳,在康熙十三年 (1674年)隨清兵征討福建耿精忠 (后響應(yīng)吳三桂叛亂),招撫有功。雍正即位的第六年 (1728年)十一月,欽差奉特旨諭祭蔡佳,贊其 “鞠躬盡瘁”“恤死報勤”“賦性忠直,國爾忘身”,表示 “朕用悼焉,特賜祭典,以慰幽魂”。嘉慶帝的老師朱珪 (1731~1807年),在由兩廣總督改任安徽巡撫之時,將多年積蓄的養(yǎng)廉金1500兩解交廣東官庫,以作抗英維修兵船之用。當(dāng)嘉慶帝問詢其動機(jī)時,他說:“御外事大,惜乎金錢。”嘉慶皇帝甚是感動。當(dāng)他聞朱珪離世,傷心大哭,賜詩十二韻,命翰林黃鉞于殯前焚之。曾任吏部、工部、戶部尚書的蕭山人湯金釗,在任期間,勤政愛民,持法公正,頗得人心。道光皇帝曾在湯赴江南時,賦詩贈行,后加賞二品頂戴,旋復(fù)賞頭品頂戴。咸豐皇帝即位后,賞太子太保,并頌賜御書 “慶衍恩榮”匾額。湯金釗死時,咸豐皇帝特派禮部右侍郎前去祭祀亡靈,并贊其 “學(xué)宗醇正,品飭端方”。
歷朝詩人,還為湘湖寫了許多詞,像宋朝秦觀的 《望海潮·越州懷古》、陸游的 《長相思》《漁父·燈上讀玄貞子漁歌,因懷山陰故隱追擬》、姜夔的 《漢宮春·次韻稼軒蓬萊閣》、林淳的 《水調(diào)歌頭·次趙帥開西湖韻》、趙長卿的 《臨江仙·日暮舟中月明,寒甚,憶暖春圍爐》、康與之的 《江城子》,元朝倪瓚的 《人月圓》,明朝來集之的 《沁園春·題賈祺生江上新居北直人舊令蕭山》 《百字令·乘潮晚渡》,清朝毛奇齡的 《憶王孫·游西施山》 《長相思·泛舟西小江即事》 《江城子》《霜天曉角·同丁大聲史憲臣徐徽之蔡大敬來成夫登望京門樓》 《青玉案·渡江有感》《虞美人·九日同姚庸庵張德遠(yuǎn)左夔友諸君泛湘湖登越王城和庸庵韻》、朱彝尊的 《清平樂·雨中夜渡蕭山》《一半兒·西溪雙調(diào)》、徐釚的 《漁家傲·望錢塘江》、顧貞觀的 《眼兒媚·西興候潮》、陳至言的 《醉春風(fēng)·湖上即事》 《孤鸞·妝亭懷古》《望海潮·西陵觀濤》、沈暤日的 《東風(fēng)第一枝·詠蕭山白楊梅》、馮登府的 《惜瓊花·越溪秋思》、項(xiàng)廷紀(jì)的 《虞美人·歸自越中》等,都是詞中代表[3]。
細(xì)細(xì)翻閱,不乏大家名詞。 “泛五湖煙月,西子同游。茂草臺荒,苧蘿村冷閑愁?!保ㄋ吻赜^ 《望海潮·越州懷古》) “湘湖煙雨長莼絲,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時,潮落舟橫醉不知。”(宋陸游 《漁父燈上讀玄貞子漁歌,因懷山陰故隱追擬》)“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fēng)草綠,殘照花開。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當(dāng)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元倪瓚 《人月圓》)“排馬湖邊,越王城下,長河遠(yuǎn)村。覽江廬許剎,思量六代;桃源漁浦,追憶虞秦。東吊蠡謀,西憑胥怒,還溯桐江覓釣綸。扁舟去,訪六千君子,倘有遺人?!保鱽砑?《沁園春·題賈祺生江上新居北直人舊令蕭山》) “平沙十里長亭路,空留得,花如霧。最恨江流流不住。暮潮初下,午潮還上,今古西陵渡。”(清毛奇齡 《青玉案·渡江有感》)以上所選各朝一二大家的詞,內(nèi)涵豐富,韻律鏘鏘,讀后令人身心皆暢。
在湘湖詞曲中,《湘湖采莼歌》和 《湘湖竹枝詞》獨(dú)樹一幟。
《湘湖采莼歌》首見明朝長河人來集之創(chuàng)作,在明末清初流行。代表人物有來集之、毛奇齡、單隆周、黃巽等。 《湘湖采莼歌》,明來集之的共有18句,多為七言,少數(shù)為五言。清毛奇齡的共七言4句;單隆周的一首有32句,多為七言,也有少數(shù)九言,另兩首為七言14句和18句,沒有長短句。黃巽 (女)的詞名 《湘湖采菱曲》,共31句,多為七言,也有部分五言,可見 《湘湖采菱曲》是 《湘湖采莼歌》的翻版。毛奇齡寫的歌詞沒有長短句,其余的都有長短句,不押韻??梢?,此《湘湖采莼歌》形式比較自由。從內(nèi)容看,《湘湖采莼歌》主要反映的是湘湖女子采莼的情景?!俺酥壑比胂嫫掷?,四顧千山萬山紫。中有瑤草異眾芳,龍耕煙兮種水底。”(來集之) “壓烏山前春欲暮,阿子前湖采莼去。藕根菱葉生滿湖,艇子灣灣不知處?!保纨g) “莼根瑣細(xì)生湘渚,綠跗柔枝密如縷。肉食焉知風(fēng)格超,抱甘獨(dú)向波瀾苦。” (單隆周)可以看出,作者同情憐憫湘湖采莼女子采莼之辛苦,是“肉食”者無法體會的。
寫 《湘湖采菱曲》的是位女子,叫黃巽,字順之,號蕉卿,清蕭山人。蕭山訓(xùn)導(dǎo)黃超之女,19歲嫁錢塘梁超壬,未幾年卒。著有 《聽月樓稿》詩二卷。其詞主要寫湘湖女子采菱。 “采菱復(fù)采菱,菱船四面來前汀。湖水凈逾碧,湖山瘦且清,雙槳只在波中停。菱歌靜后不知處,卻向湖頭浣紗去?!庇纱丝梢姡断婧闪馇肥亲髡邔橄婧硬闪舛鴮懙?,《湘湖采莼歌》當(dāng)亦如此。夏秋之際的夜晚,文人們攜愛侶或坐于湘湖橋上,或在湘湖之船中,拉二胡,吹笛子,相互唱和 《湘湖采莼歌》和 《湘湖采菱曲》,也不失為風(fēng)流快活之事。
《湘湖竹枝詞》發(fā)端于清朝康熙年間,由蕭山人沈堡創(chuàng)制,當(dāng)從 《湘湖采菱曲》發(fā)展而來。大概是覺得 《湘湖采莼歌》內(nèi)容太狹窄,長短句不好記,故創(chuàng)制了 《湘湖竹枝詞》?!断婧裰υ~》經(jīng)后代不斷完善,在清代中后期形成成熟的曲牌。代表人物為沈堡、汪繼培、王端履、黃元壽、王勉等。與 《湘湖采菱曲》一樣, 《湘湖竹枝詞》的作者亦均是蕭山人。鄉(xiāng)人唱鄉(xiāng)曲,該是何等愜意和美妙。
《湘湖竹枝詞》為七言4句,由若干曲組成,一般在六曲以上。每曲一個內(nèi)容,每曲一個韻腳。內(nèi)容多為湘湖的特產(chǎn)、勞作、祭祀、風(fēng)俗、風(fēng)景、事態(tài)等。讀來朗朗上口,如鄉(xiāng)間順口溜?!断婧娫~五百首》中所錄的 《湘湖竹枝詞》,沈堡7曲,汪繼培12曲,王端履9曲。而黃元壽的 《湘湖雜詠》20曲、《湘湖吟社》6曲,王勉的 《湘濱秋泛》10曲等,雖不是以 《湘湖竹枝詞》命名,但其形式與 《湘湖竹枝詞》一樣。
越王臺下草萋萋,越王臺上鷓鴣飛。
啼盡江山多少恨,游人還唱浣紗溪。
湖畔村姬顏色紅,濃脂膩粉斗春風(fēng)。
烏篷艇子離南浦,去拜蒙山東岳宮。
楊梅初熟爛湖干,接種甘香草種酸。
采得金婆最佳果,火齊顆顆寫晶盤。
八月十八大潮王,鼓棹揚(yáng)舲逐隊(duì)行。
同到浙東臺上望,雪山一片壓吳城。
鳴榔得得散湖煙,雙槳紛來棹白船。
浦口漁家三百戶,一時都在鏡中天。
郎子板罾湖水濱,白舫玉鮪爛如銀。
若逢比目須開網(wǎng),莫使長笊碎錦鱗。
夜烏啼斷已三更,湖上風(fēng)高波浪生。
正是茅檐人未寢,寒雞聲和紡花聲。
這是清沈堡的 《湘湖竹枝詞》,共七首。沈堡,字可山,清蕭山人??滴蹰g廩生,喜吟詠,晚歲筑耋悔堂,聚書玩古,著有 《漁莊詩草》。此 《湘湖竹枝詞》,每段表達(dá)一層意思:第一段唱越王臺的荒涼,第二段寫湖畔村姬拜東岳廟,第三段寫采湘湖楊梅,第四段寫八月十八觀大潮,第五段寫浦口漁村早市,第六段寫漁家罾魚,第七段寫夜間百姓紡花。全詞除第一段寫出 “越王臺”附近的地點(diǎn)外,每段都有湘湖百姓的勞作與生活,讀之如身臨湘湖腹地,自己仿佛就是這幅湘湖風(fēng)俗圖中之人。
紹興師爺?shù)淖鎺熗糨x祖的兒子汪繼培,也是寫 《湘湖竹枝詞》的好手。汪繼培,字厚叔,號蘇潭,清蕭山人。嘉慶乙丑 (1805年)進(jìn)士,官吏部主事,乞假言歸,嫻習(xí)子史,搜討不倦。父輝祖,晚年著 《九史同名錄》等,未成而逝,繼培續(xù)成之。著有 《潛夫論箋》。汪繼培的 《湘湖竹枝詞》有12曲,把龜山遺風(fēng)被人忘卻、湘湖侵湖狀況、江湖一覽亭、湘湖百姓的農(nóng)活、越王句踐屯兵城、湘女打魚采茶場景、湘湖男人有福不知、浮湘閣鐘聲、制磚燒窯作生涯、采莼街賣的風(fēng)情、清明湘湖掃墓、楊岐山上采楊梅等寫入詞中,猶如一幅湘湖風(fēng)情畫,栩栩如生。
另外,家有十萬卷藏書的王端履,曾為教諭的王勉,長河人來又山,好學(xué)能詩的黃元壽等,均有 《湘湖竹枝詞》,只不過內(nèi)容的側(cè)重不同。
至今為止,共發(fā)現(xiàn) 《湘湖賦》三篇,分別為黃九川、朱彝尊和郎敬齋所寫,都是清前期的作品,但所寫角度不同,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
《蕭山湘湖志》載清黃九川[4]《湘湖賦》曰:“翳吾邑之有湖兮,厥令名之湖。肇龜山之開蟄兮,用以灌九鄉(xiāng)。袤八十里之回繞兮,實(shí)民命之攸系?!贝速x描寫湘湖 “實(shí)民命之攸系”,以 “湖開而巨流”解 “槁苗之憔悴”和 “亢旱之蘊(yùn)隆”,以“開閘之迅疾”而 “轉(zhuǎn)枯槁為榮秀”,功歸 “群公大賢”,“積盛德以動天”。此賦主要是從湘湖水利的角度來歌頌湘湖和 “群公大賢”們。
而清朝朱彝尊[5]的 《湘湖賦》則是以越之舊疆吊句踐, “十年生聚” “十年教訓(xùn)”,終 “一舉而沼吳”,“衣錦而師旋”。賦曰:
歲柔兆困敦兮,是月維陽。辭鑒水之一曲兮,言歸故鄉(xiāng)。尊大路于蕭山兮,猶句踐之舊疆;舍予舟於城闕兮,別問渡於陂塘。踐荒涂之幽僻兮,山是越而湖湘;圍列岫之周遭兮,匯一水于中央。莼絲荇帶齊消歇兮,澄百頃之波光。相茲湖之寥闊兮,溯蒼蒼之葭葦。漾輕舠而如所如兮,逾五里而十里。鮮澤農(nóng)之耕作兮,但眾師之棲止。雉角角以飛鳴兮,鷺娟娟而停峙;瞻牛頭與苧蘿兮,信不遠(yuǎn)而伊邇。愛山川之清淑兮,斯生長夫西子;洵明艷之絕倫兮,直夫差之一死。以余暨為諸暨兮,驗(yàn)往牒之非是;眺越王之故崢兮,丁國步之迍邅。會稽不可保兮,稱臣妾而播遷;洊臨江而祖道兮,奏哀曲於烏鳶。迨返國而渡三津兮,惟八臣四友謀猷之后先;既十年而生聚兮,更教訓(xùn)之十年。簡俊士之四萬兮,率君子之六千;誕一舉而詔吳兮,齊衣錦而師旋。讎九世而當(dāng)復(fù)兮,豈身恥辱而忘焉;志既立而轉(zhuǎn)死為霸兮,胡后之人獨(dú)不然。他山難久留兮,問西陵而前路;夕既濟(jì)于錢塘兮,尚踟躕而回顧。徒吊古而慨慷兮,惜年歲之遲暮?!?《曝書亭集》(四庫全書)
朱彝尊在遲暮之年,到越地宦游,吊古嘆今,慷慨而作此 《湘湖賦》。今蕭山圖書館正門前有此書卷的雕塑。
清朝乾隆年間蕭山人郎敬齋亦有 《湘湖賦》,以吟詠湘湖風(fēng)景為主題?!捌鋿|則崖叢石立,峭峻壁于千尋,亭翼山椒,挹波光于一覽……其南則金堤匝地,玉鏡浮天,漁浦聯(lián)江,平接煙光……其西則井山肖其形,青山名其色,蜿蜒屈曲……其北則凈土名山,慨想千秋風(fēng)月,浮湘名閣,常涵萬頃波濤……”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將湘湖的地理位置、山川地形、風(fēng)流古跡等形象地描繪出來,并大加贊美?!叭耸陋?dú)操其勝,物產(chǎn)莫可比倫?!薄把├梭@而聲沉羅剎,綠影動而影接陴田?!薄般y床涵冰雪之香,萃律蔥蘢。”“餐菊山之落英,不羨籬頭舊植;煮茗山之新甲,何須飲甕里香醪。”引人入勝,讓人神往。從此 《湘湖賦》可見作者對湘湖的深厚感情,也足見湘湖之魅力所在。
湘湖因風(fēng)景秀麗,引得文人相繼歌頌之。湘湖文賦乃湘湖又一道獨(dú)特風(fēng)景,令鄉(xiāng)人讀之難以忘懷。關(guān)于湘湖最早的文賦,是南朝王十朋 (1112~1171年)的 《會稽風(fēng)俗賦并序》,有句云: “連山如珠,秦皇之所驅(qū)兮。” “壓山如玦,亞父之所割兮?!蹦纤螌殤c間 (1225~1227年)進(jìn)士孫因作 《越問》,其中的 《句踐》云:“昔句踐兮思報國,問國政兮五大夫……客曰:異哉兮!彼長頸而烏喙,如其可與共樂兮,何鴟夷之遠(yuǎn)避?!钡莱鼍溘` “可共患難,不可共福貴”,故范蠡察之,離他而遠(yuǎn)去。元代至正間 (1341~1368年)為蕭山教諭的趙子漸有 《蕭山賦》: “粵若蕭山之形勝也,雄哉偉乎!分巒峙句踐之役,長江界吳越之區(qū)……西陵通南北之商,古驛候往來之使;亭灶課煮海之程,鄉(xiāng)民羨湘湖之利……嗚呼!江山險阻兮,古越故疆;人才淵藪兮,夢筆故鄉(xiāng);偉衣冠之塵跡兮,茲感慨以成章!”而郭倫的 《蕭山賦》曰:“湘湖澤多,回環(huán)七十余里,溉灌九鄉(xiāng)之禾,蓄兮有時,放焉有科。創(chuàng)于楊而定于趙,培于魏而清于何?!卑严婧墓τ煤秃t的貢獻(xiàn)生動而形象地描繪出來。清楊繩祖 《蕭山賦》,以歌詠漁浦煙光、清江月色、北干松風(fēng)、西村梅雨、羅剎濤聲、湘湖云景、書院遺芬、文峰拱秀等 “蕭山八景”而聞名于世。
南宋淳祐八年 (1248年)任會稽縣事的蔡攀龍有 《江湖一覽亭記》云:“爰舉首焉,長江在前,濤聲振耳,恍疑數(shù)部笙歌;載凝眸矣,巨湖在側(cè),水色侵人,知是何年圖畫。點(diǎn)點(diǎn)潑來忘錯愕,戲浪輕鳧;層層舞出擁云衢,零風(fēng)墮葉。疊障遐嵐,映湘湖之豪氣,懸崖飛瀑,分山水之奇觀。虬松與虎石相依,修竹偕老梅共峙。片帆疾去,陣鹢低飛,是皆亭中寓目逼真注睛即是也?!秉c(diǎn)出站在江湖一覽亭上觀長江、看湘湖風(fēng)景之特色。《蕭山湘湖志》記載:“亭為韓樞密公所建,初稱著戴亭。公之孫德麟始匾其上,曰 ‘江湖一覽亭’。蔡攀龍有記?!贝送の挥谙婧ぷ宇^自然村,20世紀(jì)80年代移建于老虎洞山。
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以進(jìn)士出任蕭山知縣的吳淑[6]寫有 《游湘湖記》:“蓋湖之北岸而來,夾于兩山,闊不數(shù)百丈,至此軒然而起,豁然而開,山益高峻,水益深闊。洲渚島嶼之勝,花木禽鳥之盛,與夫云煙變動,宇宙推移之跡,凡得于斯游者,皆足以長吾胸中育物之機(jī),消吾事外營心之慮。始而喜,終而樂,初不知天地之在吾身,吾身之在天地也?!眳鞘缭谑捝阶龉傥遢d,對湘湖情深似海,在政事之暇,乘一小輿由德惠祠經(jīng)隆興寺至湫口,在湫口下舟循湖之北岸,過菊花山至桃花塢,又西行達(dá)越王城下,上山而觀越城古壘……或車或舟或步行,逆時針方向,繞湘湖一周,以登石巖山觀湘湖作歌而終?!吧絽操夂澹缏癸柵P兮魚龍不驚,坤實(shí)固脈兮天氣清明。河洛標(biāo)異兮岐山鳳鳴,超越宇宙兮刮磨日月之精??曙嫮倽{兮饑餐玉樹之英,將俾吾身兮與天地而長生。歌竟而返。”
明吏部郎中、文學(xué)家袁宏道[7]作 《湘湖》文: “湘湖在蕭山城外,四匝皆山。余游時,正值湖水為漁者所盜,湖面甚狹,行數(shù)里即返舟?!比淮朔情_篇之語,乃文后余言。觀此文章,實(shí)乃贊美湘湖莼菜之詞。 “蕭山櫻桃、札鳥、莼菜皆知名,而莼尤美。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他湖,便無味。浸處亦無多地,方圓僅得數(shù)十丈許?!?“余往仕吳,問吳人,張翰莼作何狀?吳人無以對。果若爾,季鷹棄官不為折本矣。”袁宏道是寫作高手,不是正面寫湘湖莼菜,而是以西湖莼菜浸湘湖一宿而佳的側(cè)面描寫,突出了湘湖莼菜相比西湖莼菜更為上品,而且浸之最佳處也只有這數(shù)十丈大小的地方。這亦是側(cè)面贊美莼菜之效用。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家,為浙江山陰 (今紹興)人,以散文聞名,代表作《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是對過去繁華生活的回憶,其中或描寫風(fēng)景名勝,或記載人物掌故,往往流露出故國之思。筆觸細(xì)膩,描摹生動,為人們所傳誦。 《明圣二湖》是他 《西湖夢尋》中的一篇?!坝嗟芤闳娉1任骱槊廊耍婧殡[士,鑒湖為神仙。余不謂然。余以湘湖為處子,眡娗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而鑒湖為名門閨淑,可欽而不可狎;若西湖則為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xiàn)笑,人人得而媟褻之矣。”張岱避亂剡溪山,杜門謝客數(shù)十年,寫下了許多著作,此為名篇。將西湖、湘湖、鑒湖作為對比,形象而生動。尤其是把湘湖比作未嫁之時的處子,妙不可言。
清蕭山人韓綏之寫 《游湘湖記》,載于 《蕭山湘湖志》?!凹咨曛?,七月既望,余與同志泛舟于湘湖。于時皓魄初呈,湖光如鏡,流螢歷亂,宿鳥無聲。蕭寺晚鐘,悠揚(yáng)山半;遠(yuǎn)村夜火,隱約林間。乃與諸君敲野店而沽酒,釣修鱗以作羹,歌清夜之曲,誦明月之詩,任輕舟之所之,乃徜徉而樂甚?!比蛔髡吖P鋒一轉(zhuǎn),借游湘湖而追憶往昔情懷:“雖日涉其間,不知其為樂也……昔者處之不加喜,今則遇之以為樂,豈風(fēng)景之或異乎?蓋涉風(fēng)波而后知居安之樂,登峻嶺而后知王道之平,人情之安于其常故耳?!贝宋拿?《游湘湖記》,意卻在游玩之外,通過游湘湖而闡述何為“樂”及 “樂”的哲理。
民國長河袍園老人來裕恂著有 《民國蕭山縣志稿》,其中 “衙署公牘”載有明邑令張懋的 《湘湖水利圖記》和任辰旦的 《邑令劉儼斷毀湘湖筑堤記》等?!暗胤接涊d”收有元朝提學(xué)副使劉圩的 《德惠祠記略》,明何世復(fù)的 《何御史舜賓復(fù)入縣志揭》,清毛奇齡的 《湘湖水利永禁私筑碑記》等。 “名人著作”有清朝沈堡的《三江辨》,李慈銘的 《全榭山漸水篇跋辨正》等,均為有關(guān)湘湖的文章,尚待過后細(xì)讀。
注 釋
[1]以 《蕭山古詩五百首》作者統(tǒng)計(jì)。
[2]陳鼎:《高攀龍傳》,《東林列傳》(卷二)。
[3]引自杜永毅編選 《湘湖古詩五百首》和 《蕭山古詩五百首》。
[4]黃九川,蕭山人,曾任江寧六合縣 (今屬江蘇省)訓(xùn)導(dǎo)。
[5]朱彝尊,清文學(xué)家,浙江秀水 (今嘉興)人??滴鯐r舉博學(xué)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加纂修 《明史》。擅詩詞,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者。
[6]吳淑,字艾夫,宜興 (今屬江蘇)人,明成化十二年 (1476年)以進(jìn)士出任蕭山知縣,績學(xué)能詩,官五載,厘剔奸蠧,吏皆憚之,擢御史,歷湖廣僉事。
[7]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 (今屬湖北)人。明萬歷進(jìn)士,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 “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有 《袁中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