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璐
論正面宣傳和輿論監(jiān)督
周 璐
新聞輿論陣地是處于意識形態(tài)的最前沿,關系旗幟導向、人心向背。新聞輿論工作者一定要堅定黨性,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堅持輿論監(jiān)督與正面宣傳的統一性。正確看待和運用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就可以正確發(fā)揮輿論引導力。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正面宣傳;輿論監(jiān)督
近幾年以來,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在2016年的2月19日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還將新聞輿論上升到國家大事的高度,認為事關“治國理政、定國興邦”,一定要予以特別的重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輿論是一般關系的顯現或明顯表露”。學界對輿論的界定是“公眾對一個事件看法的公開意見或一致性的意見”。而??抡J為,“話語即權利”,認為輿論是話語形態(tài)的一種表現,把輿論和權利等同起來。毛澤東也對輿論有深刻的認識:“要推翻一個政權,要先制造輿論,先去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所以,從古至今任何一個組織、集團或政權都非常看重輿論的重要性,而輿論也的確可以充當社會現實的晴雨表。
在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具體表現形態(tài)中,新聞傳播機構或是新聞媒體和輿論的關系是最為密切和直接的。新聞媒體在輿論中起到一個正確引導的作用,就可以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社會制造一個穩(wěn)定、平和的輿論環(huán)境。而反之,新聞媒體不能做到正確引導輿論,會導致負面能量的傳播,造成主流價值觀的渙散,更嚴重則會擾亂社會穩(wěn)定。
當下社會是一個互聯網普及的社會,新媒體、自媒體層出不窮,使得我們傳統的輿論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給新聞傳播事業(yè)既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傳播主體多元化,傳統的輿論格局是主流媒體單向向受眾傳播,而現在由于新技術的發(fā)展,受眾可以通過不同傳播主體接受消息,除了傳統主流媒體以外,現在很多消息都來自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商業(yè)網站或是論壇,獲取消息的通道多元化。再者從接受主體來看,受眾可以在眾多的消息來源渠道中挑選自己需要的消息,或者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背景下通過自媒體向外發(fā)布新聞,讓自己成為傳播主體。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成為輿論交鋒的主要戰(zhàn)場,所以在這樣的新格局中又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便捷性和交互性,使得多元化的思想、多元化的價值觀、不同的利益訴求都在相互碰撞,眾聲喧嘩,莫衷一是。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輿論監(jiān)督顯得更加重要。
新聞輿論工作的一切方面都必須體現黨性,就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就必須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的團結、維護黨的權威。堅持黨性就要堅持新聞的傳播規(guī)律,而堅持輿論監(jiān)督與正面宣傳的統一性正是遵守新聞的傳播規(guī)律。只有按照新聞傳播規(guī)律來進行新聞輿論工作才能更好地愛黨、為黨、護黨,才能更好地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當前放在我們全國人民面前的最大任務就是發(fā)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而要發(fā)展就得有一個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輿論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古往今來各種政權、集團和組織都對其非常重視。何況在我們的社會中好事好人和真善美畢竟居于多數,作為新聞傳播機構就一定要把這樣的真實客觀地傳播出去,濃墨重彩地宣傳報道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生動形象地去講述在社會中出現的凡人善舉、好人好事,宣傳恪守個人美德、職業(yè)道德,堅守傳統家庭美德的事件,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以此來塑造每個社會公民的精神和品德,凝聚建設社會主義的力量,強化建設社會主義的美麗愿景,提升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督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型和穩(wěn)定。一切鼓舞人民為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發(fā)展而奮斗的新聞輿論都應該被鼓勵,這些都是正面宣傳,都應當積極進行報道。
講正面宣傳,不是說只要正面報道,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在新聞輿論工作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講正面宣傳為主,是要求在新聞輿論工作中要注意處理好主流和支流、成績和問題、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具有統一性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直面生活中的問題,要直面社會中的假丑惡,要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對于報道要追求準確和客觀。一個社會為什么會需要媒體?就是因為大眾要了解事情的變化或是社會風尚的變化來確定和把握自己的行為。如果媒體對于重大的事件或是丑惡事件三緘其口、閉口不談或是言不由衷,那就是件非??膳碌氖拢簿蜎]有其存在的意義了。強調要“直面”問題,就是要求面對社會中出現的問題或是生活中丑惡的事件不能閃爍其詞或是避而不談。要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就是要求對報道的事件要做到明辨是非。能夠這樣去報道不好的事件,那就是正面宣傳,傳播出來的就是正面效應。不但要敢于報道負面消息,并且要通過負面報道去達到正面的宣傳效果,通過負面報道同樣傳遞正能量。自從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黨中央和相關職能部門開始注重對重大事件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及時進行公開,新聞媒體在進行一些負面事件的報道的時候也開始注意從負面消息中提取出正面的消息要點進行正面引導。正面宣傳和輿論監(jiān)督相統一,還要引導群眾不要把個別的負面事件看成代表全局,引導群眾不要以點帶面看問題。要積極為群眾答疑釋惑,及時跟進事態(tài)的變化,為群眾提供指導性建議,要善于利用政治智慧去做批評性報道和負面報道。
社會不僅需要正面報道去對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榜樣人物、榜樣事件大力積極的呼與鼓,也需要鞭辟入里的理性分析,所以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具有統一性的。如,當年的“蘋果事件”。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蘋果”在中國的售后政策涉嫌歧視,之后“蘋果”公司并不理會,《人民日報》連續(xù)對其又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更多媒體包括新媒體在內對其進行一系列的報道和調查,最后輿論逼迫“蘋果”公司向中國消費者道歉,并根據相關要求進行了服務升級。這就是一個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相統一的例子。說明不好的事情,只要報道得客觀公正,批評得有理有節(jié),其傳播效果就是正面的,這樣的報道就是正面報道。我們從這樣的事例中可以看到,正確看待和運用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就可以正確發(fā)揮輿論引導力。
積極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也是提升新聞輿論引導力和公信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新聞媒體的監(jiān)督是彰顯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同時也是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新聞媒體的角色定位。新聞媒體如果對社會中的負面事件保持沉默,必定會造成流言漫天、人心惶惶,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也會大增。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濃墨重彩的正面報道,也需要針針見血的理性分析,以實現負面報道的正面輿論引導。如在“天津爆炸事故”中,新媒體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的反應迅速引人關注。在當時天津的傳統主流媒體缺位和集體失聲的情況下,新媒體對事故的主體責任人是誰、污染程度有多大、傷亡人數和情況等都做了一系列的報道和探究,吸引了眾多網民的目光,也的確推動了事故調查進度。后來,傳統主流媒體和新媒體一起介入,很快平息了很多起謠言,對穩(wěn)定人心起到了關鍵作用,獲得了公眾的一致好評。這樣的輿論監(jiān)督和正面宣傳相結合,提升了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和公信力,還發(fā)揮出了新聞輿論的正能量。
當然,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把正面宣傳和輿論監(jiān)督相統一的觀念內化為導向意識,讓其成為新聞輿論工作者追求正能量的一個自覺行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將其內化為一種職業(yè)道德而伴隨在整個的新聞工作中,而不是僅僅當作一個任務來完成。比如像社會上一些炫富事件、缺失職業(yè)道德、喪失人性道德的問題事件,有些媒體僅僅只是對事件做一個客觀描述性的報道,而沒有引導和辨析,有的媒體也僅僅只提供一個供公眾表達意見的平臺,任由扭曲的觀點和無良的價值觀充斥其中,不發(fā)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力,這貌似對新聞事件是真實、客觀、公正的表達,實則是慫恿了不良言論的傳播,破壞了正面宣傳和傳遞正能量的效果,是新聞媒體缺失職責和使命的一種表現。
新聞輿論陣地是處于意識形態(tài)的最前沿,關系到旗幟導向、人心向背、安國興邦。新聞輿論工作者一定要堅定黨性,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培養(yǎng)和實踐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加強我黨和我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修養(yǎng)社會倫理道德,增強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升我國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軟實力發(fā)揮重大的作用。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努力構建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用其理論和實踐來推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為“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強大的輿論力量!
[1]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
[2]陳力丹.宣傳工作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讀習近平總書記8.19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J].編輯之友,2013(10):6-11.
[3]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 共同為改革想一招一起為改革發(fā)力群策群力把各項改革工作抓到位[N].人民日報,2014-08-19(1).
[4]劉建明.當代新聞學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鄭保衛(wèi),唐遠清.試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J].新聞愛好者,2004(3):9-11.
[6]鄧海榮.新聞媒介輿論引導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當代傳播,2013(3):101-103.
[作 者]周璐,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