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第一重要的
【小 傳】
鐘思思,1987年生,湖南省岳陽市人。車禍瞬間,用自己柔弱的身軀為患者抵擋襲來的危險,為生命之舟保駕護航。
【致敬詞】
當危險突如其來,你沒有躲閃,而是以自己柔弱的身軀,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承載托付,信守生命,您成了患者心中那位提著油燈巡護的女神,以誠實的光明、博愛的光芒,把南丁格爾的誓言高高舉過頭頂,照亮每一個黯然的生命。
【人物故事】
單瘦、瓜子臉、靦腆,這是岳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護士鐘思思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瘦弱的女孩,在危險關頭,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為生命之舟保駕護航,用行動兌現了自己加入醫(yī)護隊伍的承諾。
2013年1月15號,年僅24歲的鐘思思隨車送患者赴長沙救治。當急救車行至京珠高速岳陽連線一岔路口時,一輛小車突然駛出拐彎,兩車相撞,車上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受了傷。當時,病人正接受靜脈輸液,如果受到劇烈撞擊,很可能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在撞車的瞬間,鐘思思用自己的身體充當安全氣囊,雙手死死地護著擔架,擔架直接沖擊到她的胸腹部。她死死護住了病人,讓原本病情嚴重的病人沒有受到進一步傷害。顧不上自身受傷,她做的第一件事仍是搶救病人,為患者重新穿刺開靜脈通道。病人最終得以妥善救治,鐘思思卻渾身疼痛難忍,被送往醫(yī)院。經檢查,確診為頸部軟組織損傷,并伴有水腫、腦震蕩、腹部挫傷、左上肢輕微傷。
事后,面對病人和家屬的感激,鐘思思婉言謝絕了送來的禮物。她說:“當時根本沒有考慮那么多,也沒時間考慮。唯一想到的就是,他是我的病人,病人是第一重要的,我拼死也要把他保護好,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p>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小 傳】
余文覺,1958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生活艱難的環(huán)衛(wèi)工人,面對撿到的大量現金和銀行卡等物品,如數交還失主。
【致敬詞】
患病的妻子,微薄的收入,生活的重擔沒有讓你心中的道德天平失衡。面對金錢的誘惑,你將“做人的良心”擺在中央,用手上的掃帚掃除了垃圾,用拾金不昧的行為潔凈了人心。【人物故事】
如果沒有2014年10月21日發(fā)生的那一幕,余文覺可能仍與其他清掃員一樣,一天十余次往返自己的責任路段,清掃、撿拾垃圾,默默無聞,毫不起眼。
這天清晨,余文覺同往常一樣,五點多就來到湘江三汊磯大橋,清掃橋面。突然,他發(fā)現一個黑色挎包躺在大橋機動車道上,打開一看,傻眼了,里面裝有厚厚的一疊百元鈔票!余文覺心想失主一定會很著急,于是決定站在原地等候失主,可是等了很久,失主也沒有出現。怎么辦?他一邊聯(lián)系環(huán)衛(wèi)所所長,一邊用雙手緊緊抱住小包。所長趕來后,大伙一清點,發(fā)現包里有2.8萬元現金,20多萬元的票據,還有銀行卡和身份證等物件。
從一張票據上,余文覺找到了一個聯(lián)系電話,打過去,對方正是焦急萬分的失主。原來,清晨失主駕車前往寧鄉(xiāng)送貨,當行至三汊磯大橋時,放在貨物上的挎包由于顛簸,從車窗掉落??姘Ф鴱偷茫е鞲袆硬灰?。
其實,余文覺一家的條件并不好,妻子也曾是一位清掃工,后因工作時被電動車撞傷,造成腿部骨折,無法繼續(xù)工作。為了老伴的醫(yī)療費,余文覺不顧自己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膽結石等疾病,毅然接過了老伴的掃帚,干起了環(huán)衛(wèi)工作。
事后,當有人問他,面對這么多現金,你就真的不動心?淳樸的余文覺只說了一句話:“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審計“尖兵”
【小 傳】
張廣明,1971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20余年審計生涯無怨無悔,醉心技術研究開發(fā),成為業(yè)內行家里手。
【致敬詞】
執(zhí)審如山,清廉似水,幾十年如一日,你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將責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堅守的動力。敬業(yè)奉獻,虔誠勤勉,鐫刻的是自己的大寫人生!【人物故事】
走路風風火火,說話粗門大嗓,中等身材的張廣明總給人憨厚、樸實的第一印象。
剛到審計局工作,張廣明被分配到辦公室,負責寫材料。他盡心盡責,經常挑燈夜戰(zhàn),10年下來,專業(yè)論文獲獎證書領了一大摞。
2006年,張廣明轉崗到審計業(yè)務科工作,為了迅速適應新崗位,他常常顧不上年幼的兒子,重病住院的父親,加班成了常態(tài)。只要是他擔負的審計項目,或是組織審計技術開發(fā)和輔導,他都親力親為。
愛琢磨,是張廣明的特征。2013年,在對農村數字電影補貼資金開展專項審計時,他就獨辟蹊徑,找來歷史氣象資料做成數據庫,并輔之以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與放映時間進行計算機比對,結果查出15種不合常理的疑點逐項列出,果斷阻止了虛假放映套取補貼的行為。他組織開發(fā)的這一計算機審計方法,被審計署作為案例教學課件,在全國推廣。張廣明也以10多項全國全省公認的計算機審計應用成果,成為湖南省計算機審計領域的領軍人才。
審計工作性質特殊,要查賬,找問題,就難免會得罪人。張廣明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公公正正審計,實事求是處理。”在審計執(zhí)法中,敢于頂住“說情風”,跳出“人情網”,不徇私情,不謀私利,對審計發(fā)現的違紀違規(guī)行為,敢于披露。這些年來,他先后審計了6名縣委書記、縣長任期經濟責任、涉農專項資金以及政府投資項目,面對層出不窮的說情、引誘,甚至威脅,從不曾動搖過。
頭頂鋼板的“鐵娘子”
【小傳】
谷庚秀,1971年生,湖南省郴州市人。真情服務社區(qū)居民,換來了社區(qū)和諧穩(wěn)定。
【致敬詞】
扎根基層,心系群眾,你將敬業(yè)融入理想,把奉獻當成習慣。一聲聲親切的“谷丫頭”,是社區(qū)居民對你二十四載無私付出的褒獎。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堅韌,心懷大愛,忘我服務,“鐵娘子”成了社區(qū)一道最美的風景?!救宋锕适隆?
“服務社區(qū),就要把居民群眾當成自家人?!边@是郴州市北湖區(qū)金橋社區(qū)黨委書記谷庚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金橋社區(qū)是一個社情民意復雜的社區(qū),流動人口多,盜搶案件時有發(fā)生,居民連上班都不敢走夜路。2001年,在金橋社區(qū)干了11年的谷庚秀,接手黨委書記,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她每天都抽空和同事到社區(qū),同居民們拉家常,用心去了解大家的難處和需要。慢慢地,居民們開始接納她,將她當成知心朋友,親切地叫她“谷丫頭”。
居民們的信任,讓谷庚秀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她將每家每戶的住址、住戶的姓名繪制成表格,實行網格化管理。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金橋社區(qū)的治安環(huán)境逐漸好轉,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2006年,郴州市紡織廠改制移交給金橋社區(qū)管理,1300多人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一下多了這么多下崗工人,這可急壞了谷庚秀。經過一番調查摸底,她帶領大家辦起磚廠,幫助30多名下崗工人重新找到了飯碗。帶領社區(qū)5名干部找項目、找資金,辦起食品加工、服裝加工、零售批發(fā),解決了820人的就業(yè)問題。
2013年,因操勞過度,谷庚秀被查出患有腦膜瘤,放不下社區(qū)工作,手術時間被她一拖再拖,最后,她幾乎是被家里人“逼”著上了手術臺。做了歷時9個小時的開顱手術,從此她有了一個新的稱號:“頭頂鋼板的鐵娘子。”術后,還沒等身體完全康復,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現在了社區(qū)。
稚嫩雙手撐起一個家
【小 傳】
朱明志,1995年生,湖南省郴州市人,從小照顧殘疾母親。
【致敬詞】
小小少年,挑起照顧癱瘓母親的重任,更兼刻苦好學、努力上進,孝到極致、成績優(yōu)秀,這背后是同齡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付出,你,讓我們看到了一位90后男孩的至誠大孝和自強不息!【人物故事】
在朱明志的記憶中,家是從他五歲那年破碎的,那一年,媽媽不小心從二樓摔下,落下終生殘疾,癱瘓在床。爸爸無法忍受生活的重壓,外出打工一去多年音訊全無。
那一年開始,朱明志就成為家庭的小小男子漢,用他稚嫩的雙手,照顧癱瘓的媽媽。每天打水給母親洗臉洗腳,年幼的他還端不動臉盆只能在地上拖。媽媽坐在輪椅上含著淚教小明志換煤球、淘米、煮飯、洗菜、炒菜;甚至給媽媽擦洗身子,倒大小便……當別的孩子在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快樂時光時,朱明志卻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子漢”,用他稚嫩的雙手撐起了這個家。
家庭的重擔并沒有拖垮小明志的學業(yè),初中畢業(yè)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縣城的永興一中。去縣城上學,媽媽怎么辦?那一年,這個14歲的少年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帶著媽媽上高中!學校知道朱明志的特殊情況后,為他們母子單獨安排了一間宿舍。從此每天中午、下午一下課,朱明志就趕緊帶著飯缽往食堂跑,陪媽媽吃飯、做完家務,又趕回教室學習。周末和假期,就到書店打零工賺生活費,還能兼顧看書學知識吸取精神食糧。生活雖然清貧,但明志覺得,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再清苦艱難的生活,家,也是完整的!
平凡而偉大的堅守
【小 傳】
李金娥,1954年生,湖南省岳陽市人。30多年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撫養(yǎng)女兒、贍養(yǎng)公婆。
【致敬詞】
30多年“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海誓山盟,青絲成白發(fā),不變的是真情,你把家的責任堅持做到了極致。
【人物故事】
1982年12月5號的早上,岳陽市湖濱園藝場一個普通家庭婦女李金娥像往常一樣,目送丈夫王四生出門,沒想到剛給3歲的女兒喂完飯,鄉(xiāng)鄰就慌忙跑來通知,丈夫開車途經南津港大堤時遭遇塌方,連車帶人被卷入堤底。聽到這消息,李金娥感覺天旋地轉,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忙活丈夫的搶救,經多方營救,丈夫雖撿回一條性命,但從頸椎以下失去知覺。抱著年幼的女兒,看著年邁的公婆,守著高位截癱的老公,當年才28歲的李金娥開始了漫長的堅守。
每天,李金娥喂完女兒,服侍完公婆,再專門為丈夫弄早餐。丈夫手腳不能動,她要一口口地喂飯。尤其是背丈夫去洗澡,對于瘦弱的李金娥來說,更是一場重大挑戰(zhàn),每次艱難地把丈夫背到浴室,已經是渾身酸痛,但絲毫不敢松氣,怕稍不留神,無法支撐身體的丈夫就可能溜到地上,為此,她只得將丈夫綁在椅子上洗澡。丈夫在浴室內待久了呼吸困難,必須趕快洗完,再一步步挪動背到床上。安頓好丈夫,她再里里外外處理家務,忙完常常已經是半夜了。勞累了一天的李金娥,仍不能安睡——照顧睡在身邊幼小的女兒,照看旁邊床上癱瘓的丈夫。
家里頂梁柱倒下了,瘦小的李金娥成了養(yǎng)家的頂梁柱。在照顧好丈夫、女兒公婆的同時,她獨自耕種了幾畝果林,喂豬、養(yǎng)雞、養(yǎng)鴨,拼盡全力為這個家多賺一分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臥床三十多年的丈夫在她細心的照料下,從無大病小災,甚至沒生過褥瘡,上孝公公婆婆養(yǎng)老送終安息九泉,下?lián)嵊着L大成人結婚生子。
生命獻給黨和人民
【小 傳】
田工,1947年生,湖南省常德市人。一等傷殘退伍軍人,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善行義舉,帶動周圍的人加入他的愛心團隊。
【致敬詞】
你用拐杖支撐身軀,用信仰支撐人生;你熱心公益,扶老幫貧,日行一善,勝似日進斗金;凡人善舉,立人達人。你越平凡,越發(fā)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你用向善的力量將人性的光芒點亮?!救宋锕适隆?/p>
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qū)的一個農貿市場上,每天清晨都有一位拄著雙拐,清理垃圾的老人,他就是一等傷殘退伍軍人、68歲的田工。
1971年,24歲的田工在撲救火災中負傷,導致右腿高位截肢,是戰(zhàn)友和眾多好心人捐獻的七千多毫升血液,給了田工第二次生命。
田工說:“在我的身體內,流淌著無數愛心人的血液,雖然我無法一一報答他們,但我要回報社會,要把我的第二次生命再獻給黨和人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1981年,田工主動放棄安排工作機會,退伍回到地方。當他看到家附近的農貿市場,每天都會產生大批垃圾時,便拿起了掃帚,默默地開始了清掃。這份分文不取的工作,他堅持了整整34年。在他的影響下,當地成立了田工黨員服務隊、田工愛心志愿隊,建起了田工愛心屋,更多的“田工”行動了起來。
田工一家的生活來源,主要靠他的傷殘撫恤金和妻子打短工的收入??缮顑€樸的田工,對社區(qū)里的困難群眾卻很大方。居民姚躍林三年前做心臟手術,費用缺口大,田工得知后,當即捐了1萬元。他還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王秀蘭,老人病逝,田工拿出1000元撫恤金,為老人張羅了后事。多年來,田工各類捐款總額達到11萬元,義務巡講270多場次。
常德詩墻,是市民們最愛來的地方,其中1262幅書畫版,是田工用14年一點一點編排雕刻出來的。他通過這種形式,向人們講述中日常德會戰(zhàn)背后的故事。
“真漢子”
【小傳】
吳東興,1958年生,湖南省株洲市人。臨危不懼救路人,見義勇為擒小偷,被職工和群眾稱為“真漢子”。
【致敬詞】
在稍有不慎就車毀人亡的懸崖邊,你沖鋒陷陣,只想著如何救人;面對歹徒噴射的辣椒水,你勇往直前,只為擒住盜賊。危急時刻,你總能挺身而出,用瞬間的選擇,維護正義,擔當道義,把平安留給蕓蕓眾生?!救宋锕适隆?/p>
2005年12月一個寒冷的下午,吳東興接到120急救電話,說是一名婦女被一輛公交車緊緊地壓在輪胎下,生命垂危。放下電話,吳東興緊急趕赴現場。只聽見婦女呻吟聲越來越弱,旁人都束手無策,因為那輛公交車是半掛在懸崖邊,稍有不慎,隨時有可能掉落懸崖。
顧不上自身的危險,吳東興小心翼翼地來到車底,用手將凍硬的泥土一撮一撮扒開,手被磨出了鮮血。圍觀的群眾被他的勇氣所感染,紛紛加入了救人行列。經過眾人的齊心協(xié)心,受傷婦女得以營救,幾乎就在同一瞬間,那輛半掛在懸崖邊上的公交車失去平衡,翻滾下山崖。
2013年3月27日下午,在小區(qū)樓道口,吳東興發(fā)現兩個形跡可疑的年輕人,聯(lián)想到小區(qū)最近盜竊頻發(fā),警覺的他悄悄尾隨觀察。當看到其中一人上樓試圖撬開一戶居民的防盜門時,吳東興立即撥打了110報警。兩人發(fā)現行跡暴露后,撒腿逃跑,吳東興追了上去,一把死死地揪住一名小偷不放。氣急敗壞的小偷拿出辣椒水,對著吳東興就是一頓亂噴。瞬間,吳東興眼睛睜不開,呼吸頓感困難,但關鍵時刻,他仍然沒有松手,拼盡全力將小偷牢牢摁倒在地,最終,與聞訊趕來的民警一起,將小偷抓捕歸案。在搏斗中,他的手、眼睛等多處受傷。
一輩子做好事
【小 傳】
楊慶林,1941年出生,湖南省長沙市人。年逾古稀奮不顧身參與救火,勞累過度引發(fā)心肌梗倒在救火現場。
【致敬詞】
一個平凡的人,一顆熱忱的心,卻在緊要關頭,迸發(fā)出人性的光輝。古稀之年,熊熊烈火中,你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用自己無私的情義,留存了別人的家庭。危急時刻,方顯良知大愛;凡人善舉,亦能感天動地!【人物故事】
2014年1月2日這天,正在家里準備兩天后老伴70大壽宴席的楊慶林,突然聽到鄰居家傳來一陣陣急促的救火聲。聽到呼聲后,楊慶林立即丟下手中的活兒,提著水桶就往隔壁家跑去?,F場火勢非常猛烈,火苗不斷地往上躥,楊老率先沖進屋內潑水救火。由于水源離起火地點較遠,一只水桶盛滿水重達好幾十斤,來回折騰多次后,老人因心力交瘁,體力嚴重透支倒了下去。當聞訊趕來的鄰居將他抬至屋外時,因勞累過度引發(fā)心肌梗死,老人停止了呼吸。
楊慶林老人是長沙市岳麓區(qū)含浦街道九江村的一名低保戶,幾年前,大兒子因病去世,兒媳婦也離家出走,留下了十幾歲的孫女。老兩口帶著孫女,居住在老式的土磚屋內。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老人從沒忘記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枯水季節(jié),幫助鄰居種田放水;田間地頭,清理路邊垃圾;村里紅白喜事,他也都會幫上一把,而且一定是幫主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妥后才走。村支書袁建國感慨地說:“雖然楊老屋里條件不好,但隔壁鄰居不管哪個有困難,他都會搭把手,沒想到那回卻是他最后一次做好事了?!?/p>
如今,善良的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剩下已基本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伴和未成年的孫女。逝者已矣,英魂長存。楊慶林老人一生質樸,從未說過驚天動地的話語,但卻給后人留下了溫暖而持久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