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電視戲曲制作、傳播角度看“京劇音配像”

2017-03-25 10:30:00
吉林藝術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音像劇目京劇

楊 玉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北京,100024)

從電視戲曲制作、傳播角度看“京劇音配像”

楊 玉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北京,100024)

“京劇音配像”是依托現(xiàn)代音像手段,通過專場錄像形式記錄戲曲劇目的一種特殊形式。就電視戲曲制作而言,富于探索精神的錄像手段為戲曲劇目的電視制作提供了方式和范本。從電視戲曲傳播的角度來說,作為接受對象的電視觀眾通過《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欄目欣賞到了大量京劇傳統(tǒng)劇目,尤其是戲迷票友獲得了最規(guī)范的學戲樣本,從而擴大了京劇傳承的民間根基?!熬﹦∠褚粝瘛毖永m(xù)了“京劇音配像”對電視手段記錄戲曲劇目的探索。

京劇音配像;專場錄像;電視戲曲;劇目傳播

【DOI】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1.05

電視手段傳播戲曲劇目的方式,主要有現(xiàn)場直播、錄播制作,以及專場錄像等。以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為例,以《空中劇院》《九州大戲臺》為代表的劇目傳播平臺,主要是通過電視技術的直播和錄播,來呈現(xiàn)劇場演出的實況。而有著長達20年播出歷史的《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欄目,則集中播出通過專場錄像方式制作而成的“京劇音配像”。

“所謂專場錄像,就是在充分保證電視對聲音、燈光、色調(diào)、鏡頭處理要求的基礎上,編導認真地按照劇中人物矛盾的沖突,遵循電視畫面蒙太奇的規(guī)律設計鏡頭的組接,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重復錄制相同的節(jié)目,以求盡可能完整地將其記錄下來的電視加工手法?!盵1]專場錄像不是一氣呵成的,錄音與錄像往往分步驟進行,再通過后期編輯來合成完整的音像作品。較之一般的實況直播、轉(zhuǎn)播,專場錄像有著更高的音像處理要求,相對而言電視化的程度也就更高一些。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空中劇院》還是《九州大戲臺》,都是先有電視欄目,再以欄目團隊為創(chuàng)作者來制作劇目。而與之相反的是,專場錄像的形式更像是制作一部可供留存、欣賞、收藏的藝術作品,相對應的欄目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播出平臺而存在,其邏輯關系與前者是有區(qū)別的。

《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欄目依托于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以下簡稱“京劇音配像”)這一宏偉的文化工程?!熬﹦∫襞湎瘛笔侵高x取存世的京劇名家唱片,由當代優(yōu)秀演員為之配像,從而制作出高水平的京劇視聽作品。該工程最早是在1986年由李瑞環(huán)倡議,于2007年全面完成。21年間先后為115位藝術家的錄音進行了配像,共錄制劇目460部?!熬﹦∫襞湎瘛钡膬r值和貢獻,首先在于留下了一套完整、高水平的珍貴資料。為115位高水平藝術家配像,幾乎囊括了近百年來京劇各行當、流派名家的代表性劇目,“從 1907 年百代公司為譚鑫培灌制的《洪羊洞》、《賣馬》起直至20世紀末,可謂是一部‘活’的京劇百年發(fā)展史?!盵2]其次是在京劇傳承出現(xiàn)危機的特殊時期,搶救、繼承了一批京劇表演藝術家的藝術經(jīng)驗,大批中青年京劇演員在給前輩配像的過程中汲取了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從而迅速成長,“京劇音配像”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實現(xiàn)表演藝術的隔代傳承”。[3]而站在電視戲曲和劇目傳播的角度來說,"京劇音配像"在以下兩方面的意義和價值也不容小覷。

第一個方面,嚴謹細致、富于探索精神的錄像手段為戲曲劇目的電視制作提供了方式和范本。在運用電視手段傳播戲曲劇目的歷史上,現(xiàn)場直播首當其沖,其次是劇場錄像,相對來說,電視化程度更高的專場錄像起步要更晚一些?!熬﹦∫襞湎瘛蓖ㄟ^460部劇目的錄制,“在錄像技術、燈光設置、鏡頭組接上,最大限度地應用了現(xiàn)代技術,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中國古老藝術的完美結合”[4],將電視手段的應用水平提高到一個全新高度。

專場錄像通常是一個音像分離制作、合成的過程?!熬﹦∫襞湎瘛钡墓ぷ髦饕校赫骷⒑Y選錄音——整理錄音——確定配像主演與班底——按照錄音進行排練——現(xiàn)場配像——后期制作——校對審查——出版光盤——發(fā)行銷售九項程序。其中錄音的整理是劇目配像錄制的基礎?!熬﹦∫襞湎瘛彼x取的錄音,都是挑選同人同戲的最佳錄音,有時候還是多種版本經(jīng)過擇優(yōu)合成的,并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補漏降噪處理。一些密紋唱片或是室內(nèi)錄音的鑼鼓相當精簡,為了適應舞臺表演,需要將原劇中合適的鑼鼓提取出來進行拼接: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錄制的馬連良的《失·空·斬》這出戲,在這張密紋唱片中把第一場趙云、馬岱、王平、馬謖四將出場時“起霸”的鑼鼓點給省略壓縮了。為保證音配像的完整,錄音師把全劇中的鑼鼓一鑼一鑼地摘出來,集成四將“起霸”的鑼鼓,然后再一點點剪接鑲嵌到需要之處,從而保證了全劇的完整,也保證了錄音效果的統(tǒng)一。[5]

如果原錄音中的鑼鼓音樂不足以滿足全劇的表演需求,就需要在配像時補錄,再通過后期的技術處理,將兩種不同音質(zhì)、音色的錄音進行統(tǒng)一處理,使全劇錄音渾然一體。

畫面的處理是使這些珍貴錄音立體再現(xiàn)于舞臺的關鍵,也是對電視化提出的更高要求?!熬﹦∫襞湎瘛钡膭?chuàng)作原則是原汁原味保留舞臺表演藝術精華,因而其對畫面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要保持老藝術家演唱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又能欣賞到演員的完整表演”。[6]可以說,電視工作者在面對“京劇音配像”時,始終處于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狀態(tài),既需要在既有錄音、既定形式的約束下“循規(guī)蹈矩”,又盡可能地嘗試著電視手段的合理運用。最終,“京劇音配像”的處理方式是在不破壞京劇藝術本體的大前提之下,盡可能地運用電視技術手段達到“戲曲舞蹈畫面構圖精美,鏡頭語言準確流暢,還原舞臺,高于舞臺的視聽效果,使戲曲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細部表演更為突出,原有的舞臺效果更加強烈”[7]的效果。

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欣賞劇目,其觀賞體驗與在劇場觀劇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京劇音配像”通過符合京劇規(guī)律的電視化處理,來盡可能地還原劇場看戲的真實感:

在劇場演出時,舞臺高于觀眾座位,觀眾看戲的視線是仰視的;傳統(tǒng)戲的表演與習慣與之相呼應,以便讓觀眾看清楚。音配像的現(xiàn)場沒有觀眾,便于攝像機位的擺放和調(diào)整,在機位設置好以后,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多機拍攝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對機位架設的角度、位置和高低做了精心的設計和調(diào)整,給觀眾以在劇場看戲的視覺效果。[8]

同時,“京劇音配像”作為舞臺藝術與電視藝術的一個結合體,并不滿足于對舞臺表演的完全忠實還原、記錄,在不破壞劇目完整度、表演整體性的前提下,如何運用鏡頭調(diào)度,來呈現(xiàn)出優(yōu)于劇場觀劇的審美體驗,是“京劇音配像”在錄像中的一個更高追求。節(jié)奏是戲曲的靈魂,鏡頭的切分、剪輯恰恰可以完美地配合上劇目節(jié)奏的需求。比如,在“京劇音配像”的后期制作過程中,利用出入畫、分切等方式剪除二道幕,凈化檢場過程,從而有效地加快了舞臺節(jié)奏。加快節(jié)奏的例子還體現(xiàn)在[導板]這一細節(jié)上,通過電視畫面來填充空蕩的舞臺畫面,從而在不改變舞臺節(jié)奏的基礎上,以豐富的視覺刺激來有效地加快了觀賞者的心理節(jié)奏:

戲曲演出的幕后唱[導板],是讓電視導演傷腦筋的難題,有的二黃導板(如《逍遙津》)一句要唱兩分來鐘,臺上空無一人,鏡頭畫面只能干巴巴地等待演員唱完登場。在音配像攝制過程中,采用了電視特技“摳像”的方式,把幕后演唱者“摳”放在天幕上,讓觀眾看得見,電視畫面也就不再是空蕩蕩的舞臺了。[9]

空舞臺需要通過鏡頭填充,而過滿的舞臺則需要鏡頭予以簡化。為了使電視畫面呈現(xiàn)干凈、凝練,錄制“京劇音配像”的攝影棚,要比實際演出的舞臺小。因而在場上人物眾多的時候,畫面就容易顯得擁擠,壓縮了的表演空間也容易打破觀眾的觀賞節(jié)奏。電視導演通過鏡頭空間來擴大舞臺空間,使觀賞的心理節(jié)奏放緩,從而突出重要人物的表演節(jié)奏?!熬﹦∫襞湎瘛钡闹匾獏⑴c者、馬派名家遲金聲就曾經(jīng)在訪談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譚富英先生的《摘纓會》,頭場是楚莊王在漸臺設宴犒賞功臣,舞臺的場面很大,當中兩張桌子(高臺),楚莊王坐在上面桌后,左邊平擺兩張桌子后面坐兩個朝官、兩個牙將,右邊與左邊相同也是兩張桌子后面坐朝官、牙將,這個場面把舞臺占得很滿,楚莊王吩咐宣許妃娘娘上漸臺,四宮女引許妃出場。在舞臺把五個人擠出的一剎那,熒屏的效果很不好看。于是在具體配像的時候,就采用了電視分切的手段,切出一個空畫面由四宮女引許妃出場、走出畫面,再切入那個大場面的全景,她再入畫,這樣就等于把舞臺拉長了。[10]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主演的一舉一動是觀眾關注的焦點。在電視錄像時,不同角度、巧妙構思的特寫鏡頭的合理運用,有效地放大了舞臺表演的效果:

《四進士》的“盜書”一場,宋士杰偷偷地從差役行囊中取出書信,精神高度緊張,手臂顫抖,在舞臺上背著身子,觀眾是看不到他的表情的,配像時就用側面機位拍攝,做了補救。[11]

有時候,鏡頭的運用是出于特定情境的需求所進行的有效補充。比如京劇《三堂會審》中,在蘇三被要求“朝上跪”的時候,運用“反打”鏡頭表現(xiàn)蘇三的正面表情,這是傳統(tǒng)劇場觀劇所無法看到的。此外,通過鏡頭的交替切換,來捕捉臺上演員的重要反應,為觀眾提供更為全面、兼顧的審美體驗,也都在“京劇音配像”的錄制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京劇音配像”全程有深諳舞臺規(guī)律的表演藝術家指導、把關,有活躍在京劇舞臺最前沿的翹楚們配合,這為電視導演的經(jīng)驗積累、規(guī)律總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電視導演在“京劇音配像”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專業(yè)化,得到了資深戲迷的認可和好評,從一個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

過去看一些電視轉(zhuǎn)播京劇,常常覺得轉(zhuǎn)播者不十分懂戲,或者說不理解觀眾心理,不會看戲?!湍蒙蠄鲩T演員“出臺亮相”來說,特別是主角名演員,過去講究有“碰頭好”,這個“好”是恰在表演者走出邊幕的一瞬間,而不是出來幾步以后的定身亮相?!娨晫а莩3:雎?,總是在那一瞬間,攝像鏡頭常是不轉(zhuǎn)向左邊,不對準上場門,現(xiàn)場觀眾都叫好了,電視機前的觀眾干著急,看不著。接著,掌聲快停了,導演才給表演者一個停頓的近景。完全把氣氛、把觀眾的興致“耽誤”了?,F(xiàn)在,當我看第一出京劇配像《四郎探母》時,就欣喜地為楊四郎的邊幕出場鏡頭叫好!您可不知道老戲迷對這種關鍵性小"過節(jié)"的興奮心情。[12]

當然,這種成長不僅僅表現(xiàn)在電視導演身上,鏡頭所對準的演員,作為呈現(xiàn)的主體對象,也在“京劇音配像”的錄制過程中,豐富了面對鏡頭的經(jīng)驗:“有經(jīng)驗的演員鏡頭意識一般很強,善于把握機會,在鏡頭前展示人物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如果導演切換準確、及時,就能夠默契配合,相映生輝?!盵13]具體到一些細節(jié)上,演員也逐漸摸索出電視呈現(xiàn)的規(guī)律和心得,比如演員會根據(jù)鏡頭的需求來調(diào)整妝容。舞臺演出時,觀眾與演員的距離較遠,這就需要濃墨重彩的舞臺妝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而清晰的鏡頭縮短了觀賞的距離,尤其是特寫鏡頭更是具有放大的效果,因此如果妝容過紅、過重,在鏡頭里便不好看了。因此演員會根據(jù)鏡頭需要,“把狀改得顏色淺一點,眉眼的勾畫不要太粗,要纖秀一點。還有片子怎么貼,花戴幾朵、戴在哪里都要找最好的方式。”[14]

從電視戲曲傳播的角度來說,“京劇音配像”第二個突出的價值在于,普通的電視觀眾通過《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這一欄目,欣賞到了大量原汁原味,乃至可以說是古色古香的京劇傳統(tǒng)劇目,這對于京劇的電視普及功不可沒?!熬﹦∫襞湎瘛痹谥醒腚娨暸_的播出可以追溯到1996年5月,通過電視播出,“京劇音配像”走近千家萬戶,極大增加了這一文化工程的社會影響力。

雖然“京劇音配像”的初衷和主要目的“不是拍攝制作一批供戲迷欣賞的京劇VCD”,“京劇表演藝術的傳承從一開始就是工程的核心目標”[15],但是這一宏偉工程的參與者們很早便意識到“京劇音配像”的多重社會文化價值——它既是京劇流傳的有形載體,也是傳承藝術的無形之師,同時還是培養(yǎng)觀眾的特殊劇場。在“京劇音配像”走過的這二十多年里,京劇尤其是傳統(tǒng)京劇,在劇場演出中呈現(xiàn)出的是日漸式微的境況。對于鐘愛傳統(tǒng)劇目的資深戲迷來說,他們在“京劇音配像”中得到了滿足和慰藉。尤其是對于票友來說,從唱戲到演戲,“京劇音配像”為票友提供了最規(guī)范的樣本。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一些經(jīng)歷過京劇黃金時期的老戲迷,借助“京劇音配像”的啟發(fā),回憶起當年看戲的種種并記錄下來,“要把這些材料給學戲的后輩看看”。[16]所謂“禮失而求諸野”,這些來自戲迷的寶貴資料,對京劇繼承的補全作用不可小視。

“京劇音配像”工程實施的基礎是一大批京劇前輩留存下來的唱片。而回顧唱片在中國的進入和發(fā)展便可以看出其對于京劇在民眾間的傳播和審美的巨大影響。早年間,唱片作為“洋玩意兒”進入中國,與本土的京劇并無瓜葛。但隨著百代等公司嗅到巨大的市場潛力,開始錄制京劇名家唱片后,京劇唱片逐漸走入百姓家。人們常說唱念做打“唱”居首位,至今大概已無法準確判斷出,到底是先重京劇之“唱”而后方有京劇唱片之盛行,還是因為有了唱片這種傳播形式才使得“唱”在京劇各種藝術樣式中顯得尤為突出。但不可否認的是,京劇唱片的興起和傳播,促進了戲迷票友對唱工的熱衷。于是,隨著京劇唱片的盛行,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熱衷于演唱的京劇票友。畢竟,那是一個錄像還是稀罕物的年代,票友要想學一出劇目的表演,要么請專業(yè)的老師教,至少也要時常泡在戲園子“偷師”,相比之下,跟著唱片摹擬唱腔則要方便很多。

隨著錄像的出現(xiàn),戲曲也在第一時間親近了這種新興技術。戲曲電影和舞臺錄像是主要的應用形式。但是,由于戲曲電影的特殊拍攝手法,使得其影像呈現(xiàn)有別于舞臺演出,而舞臺演出錄像又往往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劇場的環(huán)境、演員的狀態(tài)、相互的配合都有可能影響演出的實際效果。而“京劇音配像”是選取最合適的演出陣容,經(jīng)過反復的研究、排練、剪輯制作而成的,對于戲迷票友來說,其所提供的版本最為規(guī)范、精準,是最有據(jù)可循、有本可依的臨摹范例:

天津京劇票友戲迷協(xié)會會長劉增介紹說,以前戲迷學戲,只能請老師,要花錢,還要找時間?,F(xiàn)在音配像每天都在身邊陪著你,不僅可以學聲,而且可以學樣,所以戲迷“彩唱”的多起來了。有了音配像這個規(guī)范的樣板,現(xiàn)在連大戲也可以排了。[17]

可以看到,隨著“京劇音配像”劇目在電視臺的播出、VCD的出版發(fā)行,以及網(wǎng)絡資源的日益豐富,“京劇音配像”成為了票友們學戲票戲的一個新工具,越來越多的京劇票友將“京劇音配像”的劇目作為臨摹的“戲帖”,甚至戲稱為“入帖弟子”。

當然,對于此類相對于普通觀眾更為鉆研的票友來說,劇目的欣賞和單純的臨摹,未必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更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早在“京劇音配像”第一期工程完成前后,戲曲理論家朱文相便曾提出:“電視臺戲曲頻道可開設《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評說》欄目。在播出某劇目的前后,由有關藝術家、研究家等,對該劇目及其演唱藝術特點進行評說。”[18]雖然這一創(chuàng)意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的《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欄目中沒有實現(xiàn),但是在由天津電視臺、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共同開設的《京劇音配像賞析》欄目中得到了施展。該欄目于2013年開播,是一檔圍繞“京劇音配像”展開的專題性戲曲欄目,突出的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是欄目的定位和追求。由于“京劇音配像”工程的創(chuàng)意、實施都離不開天津這一戲曲曲藝重鎮(zhèn),天津電視臺也正是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優(yōu)勢,請來了當年曾參與到“京劇音配像”工作中的導演、演員,以及戲曲理論家們,通過訪談、講解和欣賞相結合的形式,為觀眾講述“京劇音配像”臺前幕后的故事、講解京劇傳統(tǒng)劇目的藝術特色、剖析劇目的獨特看點??傊?,《京劇音配像賞析》欄目突破了單純的劇目播放,使“京劇音配像”的各個方面更為立體地呈現(xiàn)到觀眾面前。

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對于“京劇音配像”的探索也并未停止。2015年,戲曲頻道以“傳承一批經(jīng)典、留下一批精品、帶出一批人才、積累一批家底”為目標,在《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這一保留欄目的基礎上,又全新設立了《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欄目。欄目經(jīng)過縝密的立項和制播工作后,于2016年1月正式開播。

“中國京劇像音像”是繼“京劇音配像”工程之后的又一項振興京劇藝術的文化工程,旨在留存當代戲曲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成果和藝術精華。它遵循京劇藝術的自身規(guī)律,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的先進科技手段,對當代優(yōu)秀京劇演員的代表劇目,采取先在舞臺取像,然后由本人錄音、配像,最后錄制合成的方式,力求使音與像都達到最完美的藝術效果,因此可以說“京劇像音像”是一項“不留遺憾的精品工程”。“在當代名家風華正茂的時候,把他們演出的經(jīng)典和優(yōu)秀劇目錄制下來,不僅是作為'時代的記憶'保留,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前人錄音因年代久遠,在質(zhì)量和完整性上存在的缺憾,供觀眾欣賞、后學參照,以有助于藝術的普及與傳承?!盵19]同時,由于“京劇音配像”受到錄音資料的局限,以唱功為主的文戲占有絕對比重?!跋褚粝瘛痹谶@方面也有所突破,更能反映當代京劇藝術發(fā)展的全貌。

2015年,“京劇像音像”錄制的劇目就已經(jīng)在《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欄目中陸續(xù)播出,隨著《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欄目的設立,“京劇像音像”劇目的播出平臺更加固定下來,一方面加大了劇目播出在頻道排播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也使這些代表當代優(yōu)秀京劇演員最佳表演和演唱狀態(tài)的作品通過熒屏,進入千家萬戶,讓廣大觀眾領略到當代優(yōu)秀京劇演員的藝術風采。

從電視技術的角度來說,“京劇像音像”也延續(xù)著“京劇音配像”對電視手段記錄戲曲劇目的探索。不論是舞臺的設置、燈光的布置還是電視的切換,都采取最先進的技術理念并根據(jù)切實的劇目需求來進行調(diào)整:“如為讓觀眾看錄像時能有劇場的欣賞感受,同時便于后人作為學習、傳承中的參照,‘像音像'的攝錄更突出一定的舞臺感,主、配演角色之間的相互呼應,保留重點的上、下場身段表演和部分全景場面等……”[20]

從“京劇音配像”到“京劇像音像”,以專場錄像的形式來進行劇目的留存與傳播,可以說是一次規(guī)模浩大、成果豐富、效果顯著的嘗試。從探討電視戲曲欄目的發(fā)展角度來說,雖然《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中國京劇像音像集萃》欄目更多的是作為這一浩大工程的播出窗口、展示平臺而存在,但是其作為載體的價值也不容忽視。一方面,電視工作者參與到錄制過程中,積累下豐富的錄制經(jīng)驗;另一方面,廣大的戲迷、票友通過電視屏幕了解、欣賞、學習這些劇目錄像,擴大了京劇傳承的群眾基礎和民間根基。此外,“京劇音配像”的影響力還輻射到了姊妹劇種以及兄弟電視臺。例如,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2002 年制作的《絕版賞析》欄目,最初就主要是借鑒了“京劇音配像”的思路。[21]

[1]胡恩.淺談戲曲的電視化處理[J].電視文藝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1.

[2][6][21]葉厚榮等.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完成感言[J].中國京劇,2007(10):4-9.

[3][15]傅謹.李瑞環(huán)和“京劇音配像”的文化貢獻[J].博覽群書,2007(09):4-9.

[4]李瑞環(huán).在《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工程總結表彰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7-8-4(002).

[5]方兆麟.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衛(wèi)——《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背后的故事[J].鐘山風雨,2004(04):15.

[7]閻德威.發(fā)揮電視藝術 弘揚京劇藝術[J].藝術百家,1998(04):101.

[8][9][11][13]閻德威.讓絕唱立像熒屏——電視導演札記[J].電視研究,2003(02):17-18.

[10]之華.來徑蒼蒼橫翠微——遲金聲導演談中國京劇音配像[N].人民政協(xié)報,2002-6-4(B02).

[12]成玉.聊聊京劇音配像[J].中國京劇,2002(04):17.

[14]甯甯.在“音配像”中成長——訪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蓉蓉[N].人民政協(xié)報,2002-7-9(B02).

[16][17]肖海鷹.音配像成了戲迷的"良師益友"[N].光明日報,2002-4-29(A2).

[18]朱文相.清風生翠自成蔭——音配像精粹·博物館藝術·人文綠化工程[N].光明日報,2002-6-26(B2).

[19][20]劉連群.“京劇像音像”:中國原創(chuàng)的民族文化傳承工程[N].光明日報,2016-4-11(015).

On "Sound with Image of Peking Op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ion and Spread of TV Opera

YANG Yu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Sound with Image of Peking Opera" is a special form of recording opera by means of special video recording with modern audio and video tools. As far as the production of TV opera is concerned, the video recording method which is full of exploration spirit provides the way and model for TV production of opera reperto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read of TV opera, the audience as the reception object appreciate a great number of tradional Peking Operas through the column "Sound with Image of Peking Opera Essence", especially the fans and amateurs obtain the standard sample for learning, thus expanding the folk opera heritage foundation. "Image, Sound and Image" continues the exploration of recording drama with TV means by "Sound with Image".

sound with image; speical video recording; TV opera; spread of opera list

J821.1

A

CN22-1285(2017)034-040-07

本文系謝柏梁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戲曲藝術當代發(fā)展路徑研究》(2014ZD01)的子項目《戲曲電視頻道發(fā)展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楊 玉(1988-),女,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戲曲文學史。

(責任編輯:胡子希)

猜你喜歡
音像劇目京劇
舞臺劇目
黃梅戲藝術(2022年1期)2022-05-07 02:00:48
廣西金海灣電子音像出版社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48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藝術評論(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2
優(yōu)秀劇目進校園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黃梅戲的音響化、音像化與歌曲化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47
调兵山市| 甘洛县| 大化| 开鲁县| 巴彦淖尔市| 天津市| 罗江县| 武川县| 淮阳县| 隆化县| 桐柏县| 稻城县| 华亭县| 三门县| 老河口市| 株洲市| 江门市| 绵阳市| 禄丰县| 洛隆县| 黑水县| 云龙县| 驻马店市| 逊克县| 阜新市| 永寿县| 新田县| 交口县| 汶川县| 霍邱县| 泾川县| 九江县| 皮山县| 奉化市| 诸城市| 巴塘县| 天津市| 泰来县| 新密市| 拜泉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