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春鳳
文學圈:讓閱讀更具批判性
文 | 馬春鳳
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文本往往是由專家或教師來做解讀。課外閱讀大多也是在專家或教師的導讀下進行,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在信息爆炸時代各種資訊更是泥沙俱下,這就要求學生學會批判性閱讀。“文學圈教學法”正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文學圈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臺灣吳敏而教授認為,“文學圈”是一個協(xié)同探究和閱讀的團體,它的過程是在每個人選擇讀物之后,先獨立閱讀,再分享個人對文本的回應,然后共同決定探究的議題,進行深入探討。這個定義有三個重點,一是“協(xié)同”,二是“探究”,三是“選擇”。
“文學圈”倡導以閱讀為中心,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有機地整合起來。學生通過“文學圈”所設計的閱讀活動,發(fā)現自我,提升自信,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文能力與思維品質。
文學圈教學法深受師生歡迎,它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理論在文學圈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自由挑選閱讀書籍,自發(fā)組成合作小組,自主選擇研討角色,自行安排討論議題。是一個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達到預期最好的閱讀效果,培養(yǎng)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協(xié)同學習理論協(xié)同學習以學生的想法為核心,重視探索;在小組互動中,強調彼此的默契、尊重以及團結協(xié)作。
讀者反應理論閱讀并非被動地反映文本內容,而是主動地參與到文本中,與文本積極對話。教師應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注意學生推論是否有充分的支持。
這三種理論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基本一致。它們是文學圈教學法的引擎,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最持久的動力,也是鼓勵學生閱讀的最佳方法?!拔膶W圈”的獨特魅力也恰在于此。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文學圈教學法呢?
文學圈教學法在運用中雖然可以靈活變通,但基本程序還是較為一致的,即選擇書籍—分配角色—獨立閱讀—開展討論—匯報展示—總結評價。
在選擇書籍的環(huán)節(jié)中,如果是第一次開展“文學圈”活動,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介紹書籍的方法,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了解所介紹的書目,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書,但選擇之前要考慮到閱讀任務。在此基礎上,挑選相同書的4~5名學生組成一個“文學圈”。各個“文學圈”成立后,根據個性與愛好分配好角色,根據閱讀任務制定活動計劃表。然后由各成員根據自己的角色要求獨立閱讀、整理筆記、擬好討論的問題。在開展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務必要基于合作學習的原則,成員間互相聆聽,互相尊重。各個“文學圈”不論是閱讀相同還是不同的作品,均可在匯報展示環(huán)節(jié)中達到交流與分享的目的。最后,對本次活動開展多元化評價。
閱讀文學最大的樂趣就在于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文學圈里的討論加強了內部成員的參與和合作。在討論實施之前,教師應做好以下兩點:
制定討論原則“棒棒糖策略”是一種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方法。只有拿到棒棒糖的學生才有權說話,其他成員若想發(fā)言,需要舉手來得到棒棒糖。這對于激勵學生參與討論,促進學生單獨發(fā)言特別有效。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還有一些原則要遵循,如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聆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目視討論的人以示在認真聽;針對討論的觀點分享看法,不可以批評別人;與圈里所有成員進行討論,不要私下交流等。
教師的語言藝術如果討論的氣氛比較沉悶,教師要多用提示性語言及開放式問題,如“我注意到……”“我感覺……”“假如……”“我預測……”等,來引導成員自由、愉悅地參與討論?!拔膶W圈”中的各個小組都不是小派系、小團體,在討論中不能孤立任何一個成員。
文學圈教學法可能沒有直接教學生閱讀,但卻能最大限度讓學生學會多元思考,與同伴愉快地分享自己的收獲,學會批判性閱讀,學生會因創(chuàng)意的閱讀生活而更加充滿智慧。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