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不斷加快和推進,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越來越被中小學基礎教育機構所重視。德育工作是一項最基礎的教育工作,教育工作是賦予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思想道德提升的一個過程,而德育工作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在教育學生知識和為人處世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本文重點研究和探析小學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40-02
德育工作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廣義的概念是針對社會教育而言,范圍比較廣泛,包括社會德育、家庭德育、學教德育等方面,其內容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品德、心理情感等培養(yǎng),使得社會成員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狹義的概念是針對學校教育而言,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政治、行為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這種教學活動是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那么,如何改善和創(chuàng)新原有的德育工作,是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關鍵所在。
1.在教育觀念上開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素質教育更加注重以學生作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摒棄了以往的應試教育的錯誤指向[1]。德育工作正是素質教育的重心,注重人文教育,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第一要素,認識和把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正確引導學生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人本主義的重要體現,不再過于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更多是以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多各方面作為評判學生的綜合指標。在實施的德育工作時,要求教師應該以民主平等作為重要指導思想,不能鄙視學生對事物、人性、知識等的認知上的不足,更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加以引導;不能歧視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其中包括身體缺陷、衣著差距、家境因素等方面,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一來,使學生在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所提升和培養(yǎng)。
2.在教育內容上開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小學教育中,教育內容無非兩種,一種是知識教育,一種是素質教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德育工作的內容是教育內容的一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包括思想觀念、法紀意識、理想觀念、心理健康、道德意識等等多個方面,是屬于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做好素質教育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好了德育工作,兩者是包括與被包括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關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一邊做好知識傳授的工作,更要做好素質培養(yǎng)。在知識傳授方面,教師應該摒棄以往的灌輸式教學,選取當今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實驗教學等等,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以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更多充當知識傳授的指引者。這種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密度,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在素質培養(yǎng)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使得學生之間的同學之情和友誼之情更加緊密,使學生明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勵等人文禮貌。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使學生明白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明白團隊精神的關鍵精髓所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提升理論和實踐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踐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實踐中幫助學生提升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的素質。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對事物的探索能力。等等。
3.在教育途徑上開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當下而言,教育途徑有多種多樣,主要有社會實踐、心理咨詢、課堂教學等多個方面[2]。在社會實踐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接觸現實生活,向好人好事學習,鼓勵學生多做有意義的事,擺正心態(tài),不要過于追求物質需求,更要給予自身的精神養(yǎng)料,規(guī)避不良事物,從而幫助學生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提升。在心理咨詢上,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不應該加以辯駁,而是應該加以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減輕其內心負擔和矛盾,幫助學生提升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對困難的忍受度和應對能力,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能,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規(guī)范個人行為,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下社會。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該將知識傳授和德育工作相結合,通過課本知識上的經典人物的事跡,促使學生模仿經典人物的言行舉止,促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4.在教育方法上開展全新的德育工作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上過于單一,主要是以理論教學為主[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單純的理論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一種輕松愉快地教學氛圍,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人本主義,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完善個人素質和個人原則。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加大對德育工作的宣傳力度,宣傳最新的工作理念、方針和政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德育工作的最新理念和內容。這樣一來,教師通過拓寬了教學方式,使德育工作與實踐教學更加緊密,從而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多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行為舉止,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摒棄一些不良思想的產生。
5.結語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多于學生為主,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摒棄傳統(tǒng)教學以成績決定對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以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將學生作為朋友一般對待,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地發(fā)展。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具備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對教育內容有著全新的認識,能夠很好地運用教育途徑和教育方法,從幫助學生提升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fā)展,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陳麗萍.淺談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23):339.
[2] 廖容.論如何創(chuàng)新小學德育教育工作[J].中華少年,2016,32(580:137-138.
[3] 竇廣成,張曉明.多元文化背景下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J].文教資料,2012,0991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