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霖
【摘要】高考會直接影響到同學們未來發(fā)展方向和奮斗平臺,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更是高中生對自己多年學習生活的檢驗。也由于社會和家長對于高考的關注和同學們對未來追求的高遠,高三同學們心中也有了很大的壓力,更有甚者會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況且在高三復習的后期階段,學習的節(jié)奏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到同學們的復習心態(tài)和考試成果,因而采取正確的復習策略非常重要。當然,不論是對于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數(shù)學一直就帶有一定的難點和難度。因而如何更好的提高復習的效率,盡量避免高考時出現(xiàn)不必要的失誤也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以自己的實際學習效果來具體分析和說明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三 數(shù)學 后期 復習 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30-02
高考是檢測同學們學習效果和綜合安排的大型考試,在考試那兩天整個社會都在為了高考而服務。也正是由于其重要性和影響廣大,考生們由于外界壓力和內心的緊張也會直接影響到復習和考試的結果。況且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來說,如果在后期復習當中一味鉆研偏、難、怪題則會得不償失,直接降低復習的效率并打擊學習的自信心。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論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提醒和借鑒的作用。
一、加強學習研究、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
(一)降低重心、回歸課本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和理解性都較強的基礎性學科,雖然在高考當中基本不會出現(xiàn)教材當中的原題,但是考點內容和基本知識都是來源于教材的知識點。降低重心并回歸課本,就是在考試大綱要求有基礎性了解的基礎之上,按照邏輯順序回憶重要的知識點和內容,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立全面性的知識結構和系統(tǒng)。這樣不論是做選擇題還是最后的大題都可以游刃有余的運用基本的定理,也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思想的重要性。
(二)抓住重點、明晰考試要求
數(shù)學是一門圍繞基礎性知識進行延伸的學科,在考試當中也是如此。從目前許多老師采取的數(shù)學復習方式來看,研究真題是一種非常重要和常見的復習策略。因而充分挖掘考試的重點和高頻考點也就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復習策略。所以對于高三數(shù)學復習來說,至少綜合近五年的高考真題的重點和??键c,能夠有效達到提高分數(shù)的目的。況且從歷年高考的內容來看,考點比較固定,改變的只是出題的方式。因而同學們就需要深入了解每個考點的來龍去脈以及與其他內容的銜接點,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靈活使用的能力。
二、安排好復習備考的時間和任務
高考具有時間性,而這種時間的界定和安排也能夠提醒同學合理安排復習的時間和內容。在第一輪的時候需要從元月開始用兩個月的時間對基礎性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復習,更多關注于基本的概念理解和對題目的分析。這樣能夠避免后期知識的混淆。而第二輪也是用兩個月的時間,可以采用專題考查的形式,這樣能夠達到階段性訓練的目的,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前后知識的連貫性。而最后一輪也就是我們學習壓力最大和任務最重的階段,需要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知識性的查缺補漏,在分析錯題和總結易錯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尋找適合自己的答題順序和時間安排。當然同時也應當適當調整心態(tài),這樣才能夠以一種自信和積極的態(tài)度參考高考。
三、以考學考、提高應試技能
雖然國家在不斷強化素質教育,逐漸淡化了應試教育的理念,但是從實際的操作來看應試技能在考試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考有著時間限制,因而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如何安排答題順序和速度尤其重要。在考試的時候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時間、心態(tài)、答題節(jié)奏和基本的考試工具進行合理的安排。在考前要去看自己考場的位置并準確好基本的文具、準考證和身份證,填寫卷子的時候先檢查姓名和基本信息是否正確填涂。在這些工作安排好之后再認真答題才能夠提高注意力和正確性。而這些基本的知識和習慣都需要在平時的練習當中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考前應當對應試技能給予一定的關注。
四、小結
本文是基于我自己的學習安排和對相關內容掌握展開的,在文章當中我首先從降低重心、回歸課本和抓住重點、明晰考試要求這兩個方面分析了加強學習研究、提高復習備考的針對性。之后又具體論述了安排好復習備考的時間和任務,最后則又分析了以考學考、提高應試技能。然而宥于個人學習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的不足,本文只是我自己對于高三數(shù)學后期復習的一種計劃和安排形式,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先成.淺談高三數(shù)學后期復習備考策略.新課程學習(上),2014年.
[2]趙緒昌,何明茂.淺談高三后期數(shù)學復習備考.中學數(shù)學,2012年.
[3]祁國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之高三有效備考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