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群 李穎馨 劉婉琳 劉一弦 唐以薰 彭正祿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基于支架式教學理論的《傳染病護理學》教學方法設計
周 群 李穎馨 劉婉琳 劉一弦 唐以薰 彭正祿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基于支架式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傳染病護理學》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與設計,并提出了進行支架式教學需注意的問題,旨在激發(fā)、促進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支架式教學;傳染病護理學;教學方法
《傳染病護理學》作為臨床護理學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是現(xiàn)代護理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傳染病疾病譜已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經(jīng)典傳染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新發(fā)傳染病不斷出現(xiàn)[1],加之該門課程課時較少,臨床見習也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這都給當前《傳染病護理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為迎接這一挑戰(zhàn),筆者基于支架式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設計《傳染病護理學》教學方案,以期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促進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支架式教學(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是建構主義者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來源于蘇俄早期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兒童在參與智力活動時至少應確定其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現(xiàn)有的心理機能發(fā)展水平(實際發(fā)展水平),另一個是在成人指導和幫助下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潛在發(fā)展水平),這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即“最近發(fā)展區(qū)”[2]。 “支架”其原意是指建筑行業(yè)的腳手架,建構主義者將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領域,寓意教師的“教”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幫助、引導[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起一個知識的“腳手架”,幫助并引導學生對高層次的知識進行構建,在獲得高層次的知識后,再次通過更高層次的“腳手架”構建更高層次的知識[4]。這樣,學生借助支架的支撐作用不斷地把知識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更高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事先將學習任務進行分解,充分評估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搭建起支架,以便于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5]。
支架式教學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①搭建腳手架,在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習目標,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建立支架;②進入情境,通過教學相關案例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 即支架中的某個節(jié)點) ;③獨立探索,學生在既定的問題情境中獨立探索;④協(xié)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最終達到對當前所學內容較為全面、正確的理解;⑤效果評價,學習者本人、小組成員以及教師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做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等方面進行評價。
在學習《傳染病護理學》總論之后,學生對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常見傳染病癥狀與體征的護理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選取各論中難度大、內容多且適合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重點疾病專題(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狂犬病、腎病綜合征等)開展支架式教學。
在《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jù)每一個疾病專題的具體學習任務,以學生前期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按“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腳手架,再通過特定的情境,把學生引入支架中的某個節(jié)點。例如學習艾滋病專題時,先告知學生該疾病板塊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再播放一段艾滋病的公益視頻宣傳片“愛在陽光下”,搭建出傳播途徑支架,學生在已學習總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艾滋病傳播途徑后自然攀升到更高層次的支架,即根據(jù)傳播途徑掌握如何切斷傳播途徑以預防艾滋病。再假設一種工作情景:同學們在實習或工作的過程中被不小心被艾滋病患者污染的針頭刺傷后該如何處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感染?通過該問題情境將學生引入這一疾病板塊的另一個重點內容:艾滋病的傳染源、應急預防措施和診斷要點。再如學習病毒性肝炎,在為學生搭建支架時,先告知本專題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習任務,然后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情景,即某大學學生因感染上乙肝在學校宿舍焚碳身亡的案例。通過這一震撼的案例,提出乙肝究竟通過哪些途徑傳播,即搭建出乙肝的傳播途徑支架,再通過該支架進入另一個情景:假如在生活中有一位攜帶有乙肝病毒的朋友咨詢:她能否結婚、能否生育小孩、能否進行母乳喂養(yǎng)?又該如何進行保護預防?通過這些問題情景,將學生逐漸引入該疾病模塊的重點。
讓學生根據(jù)課前的思考問題自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師也會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如在病毒性肝炎專題,會提供《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tǒng)計年鑒》等相關線索,指導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篩選、甄別、提煉,剛開始可適當多給學生一些引導和幫助,以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逐步減少,最終讓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xù)攀升,將知識進一步深入。
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8人,并設立組長。每組指定某個(些)知識節(jié)點,組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節(jié)點進行充分討論和交流,以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共享與交流,共同把教學中困難的、有爭議的問題協(xié)商解決,使之形成對知識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并進行總結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和教師并不是單純地聆聽匯報,而是主動地發(fā)表不同看法,提出異議,在釋疑與辯論中逐步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建構,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個人、學習小組成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及小組成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水平、協(xié)作練習中的貢獻以及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觀察、記錄并客觀評價。
隨著建構主義在國內的研究及應用不斷深入,在護理教育中也開展了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改革[6,7]。但由于支架式教學模式還處于研究和完善階段,我們在運用該教學方法時,還應注意一些問題。
建構主義理論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強調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幫助者[4-8]。以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支架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通過設計相關情境,提供一系列教學支架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因此,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攀登,且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幫助。比如,在自主探索階段,學生遇到困難可及時向教師尋求幫助,但教師不能直接提供答案,只是給予一定的線索,起引導作用;在互動學習階段,教師應及時、恰當?shù)丶m正學生在知識構建過程中的偏倚,但應避免直接、粗暴的指責,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進行支架式教學時還需注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一味的把教學過程完全交由學生自行完成。由于學生長期適應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及年齡、心智、學習經(jīng)驗等因素的影響,若讓其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活動,不僅難以保證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可能引發(fā)學生的畏難情緒,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支架的合理搭建是支架式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將對教學效果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學支架的搭建和撤離并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而是要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一步一步進行[9]。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動態(tài)評估學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程度,進而判斷何時搭建支架、如何搭建支架、何時撤離支架。因此,教師在搭建支架時,一定要注意先準確評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掌握學生目前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jīng)驗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可能達到的知識水平進行預測,進而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學習。需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幫助學生搭建的“支架”必須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才最有效。其次,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所講內容的特點正確選擇不同的支架類型,以確保搭建的支架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最后,教師撤離支架時還應注意時機的把握,若過早撤離,支架無法起到有效支撐作用;若過晚撤離,學生易產(chǎn)生依賴心理和倦怠感。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隨著學生知識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讓學生更多地去自主探索,最終促使學生的認知不斷地從實際發(fā)展水平提升至潛在發(fā)展水平。
支架式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尤其在傳染病護理學的教學中還面臨經(jīng)典傳染病發(fā)病率下降,典型病例少,教材落后,臨床新進展不能及時更新等問題,這就更需要借助多媒體、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支架式教學的情景創(chuàng)建階段,可將經(jīng)典病例、新發(fā)病例、臨床診療及護理過程等內容通過多媒體再現(xiàn)于課堂,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印象。在獨立探索階段,學生必然會借助網(wǎng)絡進行資料的收集,教師可以引導和推薦學生使用電子圖書館等工具以收集資料。在互動學習階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同樣可以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進行討論。但是需注意的是,網(wǎng)絡資料良莠不齊,如何推薦可靠的工具,指導學生如何在紛雜的資料中進行有效的篩選和甄別也是教師需重點引導的內容。針對新形勢下傳染病護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充分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提升青年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張毅,余永勝,湯正好.傳染病學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4):661-663.
[2]徐美娜.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及對教育的影響與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5):14-16,23.
[3]王志旺,吳國泰,杜麗東,等.基于支架式建構主義理論的藥理學教學模式設計[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31(4):91-94.
[4]賀一革.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設計[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9):65-66.
[5]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143):74-81.
[6]李玲,沈翠珍,沈勤.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yè)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2):537-539.
[7]張靜,任冬梅,朱茜.支架式教學對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行為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7):503-505.
[8]彭微,劉潔.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5(5):115-120.
[9]盛艷.支架式教學的應用誤區(qū)及其對策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40-42.
A Teaching Method Design of Infectious Disease Nursing based on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Zhou Qun,Li Yingxin,Liu Wanlin,Liu Yixian,Tang Yixun,Peng Zhenglu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caffolding instruction,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design of "infectious disease nursing" is carried out,and put forward 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aims to inspire,encourag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fectious Disease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周群(1985-),女,講師。
彭正祿。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傳染病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NO.JGYB201419)。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