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淑芳
摘 要:所謂動態(tài)教學,就是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使知識在情景化的環(huán)境熏陶中更加簡單、明了、具體化,使知識變成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實際物體,讓學生們充分了解,知識并不僅是一堆干癟的文字及組合,也不是口說無憑的教育教條,而知識是有形狀有狀態(tài),有聲音有顏色的,它存在于生活之中,融入于生活之中。通過動態(tài)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運用,達到一種以樂趣帶動學習、以應用促進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主要通過動態(tài)教學在中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與實施所帶來的好處進行剖析,給予間接性的意見。
關鍵詞:動態(tài)教學;中學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啟蒙,語文學科也是學生養(yǎng)成性格的重要學科,對學生道德觀念的提升也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文化發(fā)展,人文歷史精神,可以從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文化中學習深層的知識,促進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文學名著中的精髓,能大力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深層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學語文的教育,對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對于社會的發(fā)展,甚至整個國家的發(fā)展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所以,為了使中學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更好的效果,使語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所傳播的知識和思想內容能夠得到所有學生的認可,一起學生的興趣,引進了動態(tài)教學理念是最好的方法。
1 動態(tài)教學引進中學語文課堂的好處
1.1 動態(tài)教學能使中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語文教學的內容涉及面非常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古往今來的各個種類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會在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但是由于中學生的年齡限制,他們的見識面比較狹窄,加上出生時代和地域上的差異,致使學生對語文教材中上所選作品的不了解,對所描述的場景和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也理解的不全面。然而,在應用動態(tài)教學的中學語文課堂上,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種因諸多原因所導致的不理解等問題。動態(tài)教學是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古代詩詞的教學中引進多媒體視頻教學,來重現(xiàn)當時課文中的情景;在寓言故事的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提前預習,分角色進行情景演練,這樣使教學內容多樣化生活化,也能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授《孔乙己》這篇文章是,課前先讓學生預習,針對文章中的內容提出質疑,了解文章的內容,上課時再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當時孔乙己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知識,在課間中再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孔乙己到打咸亨酒店時的不同人物肖像,教師也可以自己演示或者找學生來演示。通過孔乙己先后的形象對比,使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孔乙己的悲慘命運,以及更清晰地理解封建科舉制度的害人之處。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
1.2 動態(tài)教學的應用使教學內容更豐富、生動
世界時廣闊無垠的,那么知識的世界也一樣是一望無際的。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知識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內容,這對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在教學中開闊學生視野,知識的廣度不夠。動態(tài)教學的引用能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動態(tài)教學使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更豐富多彩,它在教學中結合了計算機、投影儀、錄像機等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讓課堂不再是死氣沉沉,課堂的氣氛有了生機,同時要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渴望,增加了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暢游知識的海洋,動態(tài)教學的引用不但使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升上來 ,還更加輕松的達到教學目標。
2 動態(tài)教學模式應用于中學語文課堂發(fā)揮更加顯著的效果
2.1 教師應該以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為基礎
興趣是學習一切的基礎,而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方而應該要以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為基本原則。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語文學科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而怎么樣讓學生改變這個一貫的想法,從而認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是有趣的、生動的,這就是語文教育從事者應該要重視的問題。
動態(tài)教學模式就是使教學內容更加的生動,使教學課堂更加的活躍,學生都會自己積極的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那么,教師就是在教學課件的選擇方而應該考慮到學生關注的熱點,感興趣的方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生了解到自己也是具有這方而知識的。
2.2 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實用性為原則
上面說到要激發(fā)學生的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要注意結合教育部要求的教學基本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動態(tài)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但是選取題材的時候要注意“跑題”的問題,了解到我們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對于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習其中包含的精神。
2.3 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原則
動態(tài)教學時一種教學模式,可能引進了其他一些輔助教學的一些教學手段。但是我們的教學內容一定要圍繞我們課本上而的知識,要有針對性,不能泛泛而談。
2.4 教師學生交互性原則
動態(tài)教學的目的就是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活躍,使課堂的學習氣氛更加濃烈。但是,這樣的氛圍不應該只是教師個人來營造的,不是教師僅僅把以前書本上的內容用錄音或者視頻的方式演不出來,也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有時可以進行教學的互動,比如學生自己來演繹教學內容中的情景。或者,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
2.5 輔助性原則
動態(tài)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模式,而引進的如計算機、錄音機、投影機等只是一些教學的于段,我們主要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的課件永遠都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永遠都是中心地位的。不能盲目亂用,如在朱自清的《春》里“小草偷偷地從上里鉆出來”用“偷偷地”和“鉆”其情味又豈能用直觀的視像來傳達?“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其用詞之妙又有哪位攝影師能用畫而來表現(xiàn)?所以說動態(tài)教學只是一個輔助的于段。
結束語
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學科,能促進學生提高思想道德建設,提升科學文化素質,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汲取優(yōu)秀的人類文明,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引進動態(tài)教學模式進入中學語文課堂,是對教師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進,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動態(tài)教學還讓中學課堂更生動風豐富多彩,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更容易。綜上所述,動態(tài)教學模式應用于中學語文課堂是由一定價值的,同時對語文教學的從業(yè)證有深遠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芳.動態(tài)教學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
[2]劉靜怡.動態(tài)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D].海南師范大學,2014.
[3]陳遠.中學語文參與式教學實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