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江北區(qū)機關干部隊伍心理壓力狀況調查問卷情況進行分析,在對干部隊伍心理壓力過大的影響、心理學歸因進行探討的基礎上,提出了江北區(qū)實施干部隊伍心理壓力干預的五條建議。
【關鍵詞】機關干部;心理壓力;干預
近年來,一連串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讓官員自殺這一冰冷的字眼再度回到公眾面前。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組織人事部門的重視和關注,加強對機關干部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和迫切。當前,江北區(qū)正處在轉型升級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廣大機關干部在公共管理服務中,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事務與服務對象,工作強度高且持續(xù)化,一些干部出現(xiàn)消沉退縮、逃避責任、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為此,筆者對江北區(qū)機關干部心理壓力狀況進行抽樣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226份,問卷主要涉及干部的心理壓力狀況如何、壓力來自哪些方面等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干預的具體措施。
一、江北區(qū)干部隊伍心理壓力狀況調查情況
江北區(qū)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關于“對自己心理健康的總體評價”,表示“很滿意”或“基本滿意”的公務員占48.6%,認為“一般”的占37%,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占14.4%。30.1%的公務員經(jīng)常“失眠”,30.9%經(jīng)?!靶那闊┰辍?,25.9%經(jīng)常“情緒低落”,22.8%經(jīng)常“悶悶不樂”。約四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時間在“8 小時以內”,約半數(shù)的人每天工作“8-10 小時”,每天工作“10 小時以上”的人占17.6%。49.9%的公務員認為工作壓力大,42.5%的認為壓力一般,任職16- 25 年、年齡在40 歲左右的中青年隊伍,是壓力最大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工作強度和難度(52.9%)、人際關系(78.6%)、考核壓力(50.7%)、組織運行(62.2%)、工作回報(61.9%)、自身發(fā)展(57.5%)等六個方面。
調查發(fā)現(xiàn),性別、年齡和工作經(jīng)歷,不會影響公務員的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能力,但是,受教育程度和身份級別會影響,受教育水平越高,壓力越大,但應對挫折或者困難時態(tài)度越積極,職位越低,越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76.5%的被調查者認為公務員的經(jīng)濟地位居于中等以下水平。人際關系也是公務員社會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關于“公務員最需要具備的能力”這一問題,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協(xié)調能力”是公務員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調查顯示,關于“當您工作中遇到麻煩,心情不佳時,您最愿意跟誰交流”這一問題,公務員選擇比重最高的是“家人”(72.7%),其次是“單位以外的朋友”(19.5%),3.6%選擇了“獨自忍受”,只有0.2%選擇了“心理咨詢專家”。關于“公務員如何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這一問題,調查顯示,公務員認為排第一位的是自我調節(jié),其次是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第三是家庭和睦,此外,領導的信任也是積極心態(tài)的重要因素。
調查顯示,心理健康評估與工作壓力相關不顯著,但是與職業(yè)倦怠、壓力承受力和應對方式相關顯著。也就是說,工作壓力本身并不是引起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但是對待壓力的態(tài)度以及壓力管理方式,會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采用消極的拒絕方式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這就表明,我們要關注的重點,不在于減輕工作壓力,而在于提升對壓力的認知,加強壓力管理和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完善公務員心理健康相關的制度建設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助于促進身心健康,化解不良情緒。
二、干部隊伍心理壓力過大的影響
(一)嚴重影響個體身體健康。具體癥狀為失眠、頭痛、胃腸功能紊亂、頸腰椎病、血壓高等生理問題, 機關干部中亞健康人數(shù)占相當大的比例, 發(fā)病率高。從上面的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當前江北區(qū)機關干部隊伍中“亞健康” 比例高達70.79%。
(二)出現(xiàn)情緒衰竭和人格解體癥狀。處于心理重壓狀態(tài)的公務員常常在情緒上表現(xiàn)出疲勞感、抑郁、焦慮、無助、自尊水平下降等心理問題, 從而與工作對象、朋友、家人的人際關系變得緊張,對服務對象或同事以不帶感情、冷漠的方式或態(tài)度來回應;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甚至出現(xiàn)害怕工作的情況,工作績效差;嚴重的還會導致失眠、酗酒、藥物依賴和自殺。
(三)降低行政效率和效果。公務員隊伍心理壓力過大會嚴重影響其工作狀態(tài),同時還會產(chǎn)生情感和家庭問題;典型的表現(xiàn)是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進步。嚴重起來會影響政府形象,加深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阻礙政治改革的順利進行。
(四)導致干部隊伍的高流失率。面對工作容易對自己能力產(chǎn)生懷疑,易出錯,不想與人溝通,導致工作業(yè)績的下降,反過來,就易形成更大的壓力,最后導致惡性循環(huán)。再加上現(xiàn)在公務員待遇也不比從前,容易導致干部流失,嚴重影響正常工作。
三、導致干部隊伍心理壓力過大的心理學歸因
(一)社會壓力巨大。法治政府建設背景之下, 社會和公眾期望很高, 政府面臨的巨大期望和壓力又層層分解到每一個公務員身上。近幾年的行政改革都在向公務員灌輸新的服務觀念和執(zhí)政觀念,卻較少考慮公務員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一些公務員逐漸察覺到工作環(huán)境對他們的要求超過其能對付的能力。公務員既要面對來自科層制的行政系統(tǒng)的挑戰(zhàn), 同時又要竭力適應新的管理方式的要求, 焦慮日積月累。
(二)組織支持缺乏。從制度層面來講, 現(xiàn)在公務員的錄用、選拔、使用、培訓、薪酬福利、考核、獎罰、離職等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 但是在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還存在不完善、不規(guī)范的情況。其次,公務員發(fā)展只能靠提升,其物質待遇的改善主要與職務特別是領導職務掛鉤, 而升遷的職位有限,這使得競爭激烈, 不少公務員長期停留在較低職位上。
(三)角色沖突強烈。公務員是代表國家履行公務的人員, 但同時又是普通的公民。因此其同時扮演著“理性人”、“公共人” 的公務員角色和“經(jīng)濟人”、“權利人” 的公民角色,既是干部又是公仆,既是公民又是公民的雇員。他們的工作應該一切為了人民, 但同時他們又有自己的權利要求;他們的內心世界常常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價值體系在不斷沖突。
(四)人際消耗嚴重。78.6%的被調查者認為壓力主要源自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茖又贫缺旧淼奶攸c決定了公務員與領導和同事的交流,尤其是非正式交流可能是各個職業(yè)中最少的。人際支持的缺乏,內心情感得不到交流,長期的心理壓抑得不到釋放,大大影響公務員的情緒和工作動力, 很多人因此產(chǎn)生無力感、無奈感、厭倦感。
(五)基層鍛煉太少?,F(xiàn)在不少干部是“三門干部”——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又進“機關門”。由于缺乏艱苦歷練,心理素質不如經(jīng)過大風大浪考驗的職業(yè)政治家, 也遠遠不如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老一輩革命家。
(六)受腐敗的牽連。由于一些部門權力過大,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加之一些公務員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一些干部的腐敗已成為社會問題,而因腐敗引起的系列問題已對相關的人員產(chǎn)生強大的壓力。
四、實施干部隊伍心理壓力干預的建議
(一) 改進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減少干部升遷的不確定性因素。為處理好工作人際關系,特別是和領導的關系,一些干部費盡心思,心理壓力因此而生。建議增強干部選拔過程中的競爭性、公開性和程序性因素, 在干部選拔當中,使用更多的民主推薦、科學測評和職位匹配的方法,使領導干部晉升有章可循,從而降低因前途不可預期造成的壓力。應注重從基層選拔干部充實黨政領導機關,有了基層的歷練,妥善應對復雜局面、處理實際問題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強。
(二)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體系,使績效考核成為干部提升的主要依據(jù)。建立科學的干部分級分類考核體制,對具有不同工作性質、職業(yè)特點和不同成長規(guī)律的人員實行不同的考核辦法,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多指標的干部評價體系和考核監(jiān)督機制。同時建立更為科學的領導干部業(yè)績評價體系,把專家型、行政型的領導區(qū)別定位和評價,調整競爭機制滿足領導干部的成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沖領導干部的心理壓力。
(三)健全完善干部正常流動機制,以降低職業(yè)倦怠感進行心理調適。職業(yè)倦怠會嚴重影響干部的心理健康。進行崗位輪換和工作豐富化,用活動多樣化來擴大趣味性是避免工作倦怠產(chǎn)生的對策之一。在縱向的工作輪換中,要保證有暢通的職務升降渠道。橫向方面擴大機關干部的工作范圍和責任,當在一個崗位工作較長時間,可以把他輪換到另一個工作崗位或工作領域,還可以到基層鍛煉,使其可以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中,獲得更多的工作體驗,改變干部對工作感到單調、乏味的負面心理,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倦怠程度的目的。工作豐富化是增加個人選擇工作活動和成果的自由處理程度,通過增強干部個人自治權與責任感來進行正向心理強化,提高其工作績效。
(四)建立專業(yè)化咨詢傾訴平臺,提供及時有效的疏導和心理支持。建議在江北區(qū)行政中心設立“心理咨詢室”,聘請有豐富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師”,每周固定時間向全區(qū)機關干部開放。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建立心理咨詢專線或咨詢網(wǎng)站,給一些不愿意露面到咨詢室傾訴的干部提供能夠釋放心理壓力的渠道,讓他們能得到及時和專業(yè)的心理干預、支持。同時,建議條件成熟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專業(yè)機構共同建立心理支持服務系統(tǒng)(EAP),把為全區(qū)機關干部提供心理支持計劃制度化,用于解決機關干部壓力、情緒和心理等。
(五)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教育為核心,豐富干部隊伍的培訓體系。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清晰的自我意識和進取心等積極心理因素,這些積極的心理因素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強大內驅力。應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干部培訓中,引導干部建立積極的人格品質,挖掘自身構建健全心理機制的能力。
一是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根據(jù)不同班次的特點設置具體的教學情景,“壓力管理”、“情緒管理”、“團隊協(xié)調”、“自我發(fā)展”等等。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使參訓干部在符合自身情況的課堂情境中,找到心理歸屬,消除對心理學的成見和芥蒂,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取得放松狀態(tài)下的體驗。
二是創(chuàng)新參與式團體教學體系。進行團體咨詢式的上課方式,首先采用包括趣味測試和專業(yè)測試等多種手段的測試,使參訓人員將專業(yè)知識與自身狀況相結合,進而發(fā)現(xiàn)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其次聯(lián)系自身狀況進行探討,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框架支撐下,引導參訓干部將視點放在問題的解決上,而非像傳統(tǒng)心理學一樣一味的揭開“過去”的面紗,糾結于問題的形成。培訓中可以介入具體的心理治療技術,包括“冥想技術”、“箱庭技術”、“認知調節(jié)方法”、“sfbt技術”、“音樂療法”或者“生物反饋訓練”等。
三是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在江北區(qū)級部門和街鎮(zhèn)增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加強宣講力度,增強干部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正確應對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有針對性地為領導干部開設“領導心理學”講座或者培訓,引導領導干部將心理領導科學藝術運用到行政工作中,提高領導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引導領導干部客觀對待名譽、地位、權力和金錢,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妥善處理上下左右關系,促進身心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睦,社會進步。
作者簡介:呂鴻翔(1977-),女,西南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為江北區(qū)委黨??蒲锌崎L,講師。